书城文化鼓楼风俗
27457100000023

第23章 婚丧喜庆风俗(3)

婴儿出生第三天称作“三朝”,要为他做人生第一次洗礼。《中华全国风俗志》里作了详细描述,上午要由原接生婆或有经验的老年妇女,为其洗澡去脏气,又名去胎气,这叫“洗三”。澡盆中要放长生果(花生)、桂圆等口彩吉祥的物品,象征长寿和美满。一般人家用洁净的温湿毛巾为新生儿擦擦身子;稍富裕的人家,用洁净的软布或新棉花蘸香油为新生儿擦身。洗三时,重点是擦洗颈部、腋下和腿丫,擦洗人要相应地说喜话,“先洗头,做王侯;洗腚沟,做知州;后洗腰,一辈更比一辈高”等。有的还在婴儿嘴唇上抹一两滴黄连汤,边抹边说:“好乖乖,三朝吃得黄连苦,来日天天吃蜜糖”;有的用肉、鱼、糕涂于婴儿嘴唇,唱道:“吃了糕,长得高;吃了肉和鱼,日子有富余”等。若是由接生婆或别家的老年妇女洗三,洗完后要给些喜钱或红鸡蛋,作为“彩头”,对新生儿也是“喜讯”。

“做三朝”又称“过三朝”,即于此日宴请至亲好友,除酒菜丰盛之外,必吃“三朝面”,祝婴儿健康长寿。“三朝面”的浇头,要有百页、黄豆芽和菠菜。百页即百叶,又称千张,百、千倶是吉祥完满的大数,以示吉兆;黄豆芽,南京人又称“如意菜”,色泽金黄,极为富丽,表示万事如意;菠菜,红根绿叶,民间称之为“红嘴绿鹦哥”,营养丰富,同时也祝愿孩子长大能说会道。“三朝”这天要注意不能打坏杯、碗等器皿,说话不能粗言秽语,不但忌说“死”,连“瘦”、“病”等不吉祥的话,统统不能说。

“三朝”的许多习俗,解放后已逐步消失。产妇都在医院生养,三朝还未出院,“过三朝”就自然废除了。新法接生,讲究科学,在医院中要经常给婴儿洗澡,无所谓“洗三”。婴儿出生要填写出生证,要到派出所报户口,所以正式起名提前,小名也无过去那些讲究,有大名去姓而呼的,有单名称边呼的,也有称阿伊,小伊,或双字叠加喊宝宝、媛媛、妞妞的。

满月

小孩出生满一个月,要请亲友来家吃满月酒。酒席上,一定要吃面,还要煮满月面挨家挨户送给邻居。解放前,一些人家请吃酒,特别是生男孩的满月酒,还要请戏班子到家来唱戏祝贺,亲友赴宴要给婴儿带礼品,有金银项链、锁片、手镯、脚镯、项圈,还有制作精巧的小算盘、小如意等。礼品上往往刻有“长命富贵”、“状元及第”等吉语。此日,产妇要吃七顿饭,并且不做事,认为这样才可以消除坐月子的病痛。产妇满月前,不能串门到别人家去,满月后即无此禁忌。满月第二天,产妇要抱着孩子回娘家。满月或者百天时,婴儿往往要拍照留念。

凑百岁

新生儿满一百天,要有一番庆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百是一个重要的数字,所谓“百发百中”、“百年好合”,皆有圆满、完全的意思,在人生礼仪中,百福、百寿、百岁的使用率更高。富人家大宴宾朋,赴席者要出贺礼,名目是给孩子吃“百家饭”,穿“百家衣”,“过百岁”。一般人家孩子过百天,主家先用红纸包米七粒、茶叶七片,分送给亲朋好友。四方街邻也象征性地凑一百家钱,用这些钱给孩子制备衣衫或购买锁片,即所谓“百家衣”、“百家锁”。“百家锁”上常刻有“百家宝锁”、“长命富贵”等吉祥字眼。另外佩带项圈、手镯、脚镯等也都有压邪保育之意。孩子吃了百家饭,穿了百家衣,谓之“凑百岁”。

满月或者百日这天要剃头,这是第一次剃头,又叫剃胎发、剃喜头、剃长命头。剃头时十分讲究俗规,洗头水里要放些米和茶叶,剃头时孩子面前要摆放七样东西:书、葱、糕、钱、皇历、升筒、小秤。其寓意:米茶属开门七件事,主有吃有喝;书是知书达礼;皇历代表知识广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葱是聪明旺盛;糕和升筒是平步高升;秤是办事公道,也有说是长大会做生意。葱一定要是“双帮子”(两根连生在一起),寓将来夫妻偕老。剃头后这两棵葱一定要栽在土内,不能枯死,使其开花结子。剃胎头要招待剃头匠酒饭,还要重谢“喜封子”(红纸包钱),剃胎头是象征性地剃几刀就行,边刹边说喜话,喜话说完,刹头也结束。有的刹头匠多要喜钱,叫“争喜”。俗谚道:“喜不足,越争越喜。”剃头结束后,把剃下的胎毛和洗头水里的米和茶叶用红布包成小球,系在孩子的手腕上,一可压惊,二可消灾。如果孩子的百日正好是在三、五、七月里,就要提前或推后,这三个月内绝对不能剃胎头,说是三月剃胎头,头上会生秃疮,俗叫桃花秃子;五月是毒月,剃的是毒头;七月是鬼月,剃个“鬼头”就更不好了。另有一说“正”和“蒸”同音,正月给孩子剃头,据说以后孩子要成“蒸笼头”,稍一干活,就满头大汗。十二月是腊月,给孩子剃头将来要变“癞痢头”。发型有剃光头的,有头顶留一撮头发的,亦有再将顶发梳成小辫的,有后脑勺留一撮头发的,亦有再将后脑头发梳成小辫的,还有头周围留一圈头发的……

20世纪90年代开始,有将小孩胎发做成“胎毛笔”留念的。南京有专门经营此业者,上门服务,为婴儿理发,将胎毛带走,做成胎毛笔。笔杆有竹制、角质等不同,上刻婴儿姓名,出生年月以志纪念。

做周岁

孩子周岁,也要设宴请亲友来喝酒吃面,叫“做周岁”。诸亲好友送衣衫等礼物。俗说:“姑鞋姨袜,舅母一身过八十八”;或说“姑穿姨提,舅母一身过七八十”。过周岁时,姨母要给孩子送一双袜子,舅母给孩子送一褂一裤。褂裤必须是蓝色,寓意将来孩子成为蓝衫秀才。姑母要送给孩子一双鞋,款式是下述两种之一:猪鞋,在鞋头绣猪的口鼻眼,两边各装一个大猪耳,取意猪泼辣好养,很少患病;钥匙鞋,鞋头绣三个钥匙齿,取意钥匙开心窍,将来孩子聪明,会读书。做周岁最重要的活动是“试儿”,俗称“抓周”。这一天孩子要打扮一新,在他面前的百眼筛里放上书、刀、尺、算盘、秤、针线、玩具等东西,看他先抓哪一样,以此来判断小孩将来的前程。

如果先抓书、算盘,预示孩子将来知书达理、聪明伶俐;女孩如抓刀剪针线,说明长大后善理家务;如果先抓玩具,说明孩子以后一定贪玩。其实抓周只是一种残存的类似迷信的游戏而已。孩子长大后爱干什么,能干什么,也绝不是抓一两样东西就能定其终身的。让孩子“抓周”,无非是寄寓一种美好的祈盼罢了。

五子夺莲

7.过生日·庆寿诞

人一出生,其诞生的那一天就永久地成为一个重要的纪念日,每一年的此日都会有一个纪念诞辰的仪式。区境内的老百姓越来越注重过生日,尤其是民间风俗中对婴儿和老者更为看重。

小生日

区境内的居民,对于不是逢十的小生日比较随意,一般人家每年生日仅是吃一顿面条,俗称“扎根”和“长尾巴”。小孩子喜欢过生日,除了有蛋糕吃,还有人送生日礼物、玩具。人到中年过生日时,除了吃面条外,要做一桌好菜,让母亲在上首就座,先敬母以尽孝道。民谚说:“行船走马二分命,带肚子老婆一分命。”孩子出生的那一天,正是母亲遭苦难之时,是“孩奔生,娘奔死”的日子,作为人子,最最重要的是感谢母亲的生育之恩。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开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家中过生日,必备一桌丰盛家宴,请关系亲密的亲朋好友聚会庆贺,还专门定做或购买生日蛋糕,上面插上与过生日者年龄相应的彩色小蜡烛或2个蜡制阿拉伯数字,点燃后唱《生日歌》,咏唱“祝你生日快乐”!唱毕,过生日者,心中默默许愿,吹灭蜡烛,便可分享蛋糕、喝酒进餐。

大生日

大生日,又称整生日,为人生中逢十的生日,如五十、六十、七十、八十等。在整生日中,俗云:“三十不做,四十不发”,还有“男不做三,女不做四”之说,即女子做三十岁生日,男子做四十岁的生日。三十岁以后,又有“庆九”一说,即四十岁、五十岁等等,不做正生日。在江南吴语中,“十”字与“贼”字谐音,不做十就是不做贼;还有一层意思,主要是为了讳避“十全为满,满则招损”的习俗,故而要提前一年在39、49、59岁时过,谓之“做九不做十”。这是因为“九”、“久”谐音,寓意长寿、大吉大利。民间还有虚岁之说,算上孕期比实际年龄多一年,则为虚岁,还有本命年的说法,即某属相每12年一轮回即为“本命年”,虽然不一定是逢十的大生日,该年过生日也不一定十分隆重,但旧说该年此人要特别注意,要在腰间系一条红腰带或贴身穿一件红背心来保平安。

按照中国传统风俗,庆祝寿辰,一般由子女或亲友出面张罗,大生日一般过得比较隆重,要预发请帖、摆酒席,宴请亲友,亲友也要送一份生日礼物。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逐步变化成用红纸包钱相送,有人送鲜花、生日蛋糕的。青年学生之间,有送生日贺卡和鲜花,手机发短信祝贺的。也有为过生日者去电台、电视台点播歌曲,送上祝词的。酒席上,酒和生日蛋糕、长寿面必不可少。更有隆重纪念的,到酒楼、饭店包上好几桌酒席,有条件的还拍一张“全家福”,以作留念。

做寿

做寿俗称庆寿或祝寿。古时人的平均寿命不太长,“人活七十古来稀”,故做寿只局限于少数富人阶层。民国时期,五十岁开始过的生日,才叫寿诞,有称“大衍之庆”的。解放后,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人的寿命也越来越长,六十岁才开始称为寿诞。

解放前,主人寿诞日,亲戚朋友以及晚辈都要带着寿礼前往拜贺。寿礼有寿幛、寿联、寿烛、寿桃和寿面等。寿幛、寿联上都写有祝贺的吉庆语,有“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山河并寿,日月双辉”、“椿树千寻碧,蟠桃几度红”(男寿)、“萱草凝碧辉南极,梅花舒芳绕北堂”(女寿)之类。寿桃数量最好与寿星岁数相合或单数,逢三、逢九、要垒成塔,男性做寿,塔上面置寿星,女性做寿,塔上面置麻姑献寿。寿面最好是龙须面,上罩红色剪纸,贴上祈愿长寿的图案,有“松鹤同春”、“杞菊延年”、“龟鹤齐龄”、“芝仙祝寿”、“长春白头”、“五福捧寿”、“寿星”和“寿”字等。

鹤寿同春中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