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鼓楼风光
27458100000015

第15章 鼓楼:南京的“历史名片”(2)

1975年5月,市人防部门撤出鼓楼,鼓楼区绿化队重组公园领导班子进驻。6月17日维修工程开工。就在工程即将竣工之时,一声巨响震惊了市、区革命委员会。原来,1976年2月18日下午3时许,鼓楼台座下突然发出令人震撼的巨响,台座西南角自上而下开裂、下沉,其上的梯亭倒塌。1976年5月21日,市文保会会同市城建局再次具文,上报市革委会,陈明损坏原因并提出必须立即进行抢修及制定维修方案。因此前的3月30日,市城建局呈市革委会,认为由于挖洞造成鼓楼台座西南角开裂、下沉、梯亭倒塌’应由市人防部门负责修复。而市人防接文后,具文上报,认为鼓楼损坏是因“年久失修”。5月25日,市领导人批准了市城建局的文件,要求维修鼓楼。

1976年6月17日至25日,市勘探设计院对鼓楼台座的地下情况进行地质调査,弄清了地下空洞分布和地层情况。又据市人防所提供的资料,早在1969年秋、1976年1月和2月,先后发生了两次巷道塌方和一次“冒顶”,而3次塌方均集中于鼓楼建筑的西南角,以致造成建筑物西南墙体裂损、下沉和倒塌。抢救与维修鼓楼已成为当务之急。据此,抢修工程设计由市勘探设计院芦绍曾工程师提出,并经专家论证,采用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总工程师姚禹谟的建议,旨在保护鼓楼,防止震动,采取“加水灌砂填空”办法,消除地下空洞,夯实表层,沿鼓楼台座墙角挖地沟超越塌方范围,沟内浇铸钢筋混凝土地梁,梁上做钢筋混凝土盖板,盖板上砌空心墙体与老墙相接,以减轻墙体重量,内外做如同老墙体的外粉刷,使外观完全一致。按此工程方案,首先拆除开裂下陷部分墙体,且拆除至地坪。1979年4月11日,开始修复工程,由启东县建筑公司承建,5月底完成下沉底脚的开挖,然后,灌砂300吨,打好基础。

此次鼓楼维修工程的各个项目,均从百年大计、一劳永逸的要求出发,采取了各种有效的技术措施,确保工程的高质量:诸如在屋脊、檐口预装铁件、拉好电线、安好彩灯,再行盖瓦,每逢“五一”、“十一”等重大节日,只要操作电灯开关即可,永远免除上楼顶拆挂彩灯、损坏瓦片之劳在台坪上做两油一毡的隔水层垫底,上做水泥砂浆2厘米厚的保护层,再面铺40厘米X40厘米的人造方砖,涵青构缝,彻底解决了长年渗水问题,保持了台面古色古香的特点台座外墙,采用赤土拌砂浆打底,再做粉红、刷红,免却逢年过节刷红之劳碑楼回廊四周木柱,用顶梁换柱法截去下部,用钢筋混凝土预制圆柱接合,再外涂油漆,永远防止廊柱腐朽变质碑楼原楼顶的云鹤藻井,改为清式彩绘,原裸露的地板搁栅改为木天花并刷上白漆,取下北洋期间所加的上、下2层正面的雕花木罩,使碑楼装饰与该楼建造年代相一致。1979年9月30日,完成了修复工程并通过了验收。鼓楼又焕发了青春,展示了新的风采,于国庆节重新对外开放。众多游客闻讯后,纷纷到此观光游览。

经过此次维修后的鼓楼公园,经过29年的考验,证明均达到了修复工程的预期效果,并得到了中外游客的一致好评。鼓楼公园,占地30940平方米,为区属小公园,以其占有市中心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人文环境,瞩目南京,已成为全市人民休闲、游览、举办书画展览、花冉展览和进行文化交流的理想之地。

近年来,鼓楼公园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早年种植的圆柏、银杏、槐树已长成参天大树园内石径蜿蜒曲折,假山瀑布隐现其间,鸟语花香,四季如春,为人们营造了清新、整洁、优美、舒适、文明而和谐的环境。

如今,鼓楼一“碑楼”已成为南京市鼓楼区“廉政文化教育基地”。2005年,鼓楼区依托鼓楼公园这一反腐倡廉历史文化资源,根据当年康熙告诫官员的历史资料,在“碑楼”东西两侧的墙上,以白描石刻的独特形式,图文并茂地再现“戒碑”的故事)计8块),以此推动廉政文化建设,增强廉政文化的亲和力、渗透力和感染力,使廉洁观念深入人心,让廉政文化渗入日常生活,形成以廉为美、以廉为乐、以廉为荣的社会风尚。这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极富特色的重要举措,构建了廉政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现在,中共南京市纪委、南京市旅游局、南京市监察局,从40多个金陵名胜古迹中,首批选取鼓楼公园及阅江楼、明城墙、梅园新村、瞻园、江南贡院等6个富有廉政教育内涵的景点,连成特色旅游线路这些景点包含了丰富的古代廉政文化内容,既有历史典故,又有正反典型,一目了然,令人凝思这条以反腐倡廉为主题的旅游专线,纵古说今,雅俗共赏,寓教于游,寓教于乐,成为当前我国廉政文化建设不可多得的生动教材,让广大游客在饱览名胜古迹之余,以史为鉴,观景思廉,潜移默化地通历史、明是非、知荣辱。

鼓楼—“碑楼”,沐浴着袓国灿烂的阳光,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正以崭新的英姿展现在人们面前。鼓楼,曾经向人们讲述了康熙当年告诫官员“奉公守法”的动人故事,既感动了官民,又感动了历史。如今,鼓楼又成了反腐倡廉的好课堂,谱写着新时期廉政文化建设的新篇章。在这里,曾举办了“江苏省各市廉政文化书会展”,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驻足观看!并从中汲取了廉政文化的精神营养,深受教育与启迪。

鼓楼的昨天和今天,使鼓楼人引以为自豪与光荣。鼓楼人正在设计与打造南京标志性的“历史名片”——鼓楼的明天。人们深信,鼓楼的未来更美好,鼓楼的明天更辉煌!

4.北阴阳营:陌生而又神秘的古遗址

1954年,在鼓楼岗西北端、古金川河东岸的北阴阳营8号大院内,发现了一个椭圆形的土墩,后经1955年至1958年的4次清理挖掘,竟在表土层以下发掘出3层文化遗存。最下层为距今5000多年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存;中层为相当于商及西周青铜器时代的“湖熟文化”遗存;最上层为春秋战国时期文化遗存。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揭露面积达3100平方米,出土了大量石器生产工具和陶质生活用品,为研究长江下游的原始文化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凭借科学的考古和古尸骨骼的测定,专家们为我们再现了一幅幅生动、绚丽的原始生活图景:

—在新石器时代,从鼓楼岗往东,丘陵逶迤,从鸡笼山、覆舟山到富贵山,都是茂密的原始森林,林间野猪、梅花鹿出没无常。

—鼓楼岗周围多湖荡、沼泽,秦淮河浩浩荡荡,从鸡笼山、覆舟山之间的山垭窜出,主流在金川河一带汇入长江,故而玄武湖至金川河流域都是一片汪洋,水中生长浮游着大量的鱼、虾、鳖、蚌。

—鼓楼岗、五台山一带,处于较高地势,考古学上称“台型遗址”,当时的先民们就选择了山水密林之间的台地安身立命。聪明智慧的先民,为啥选择这样宜耕宜居的台地安“营”扎“寨”?一是身处高地,可以不遭水灾二是“近水楼台”,打鱼捞虾方便;三是最主要的在高出水面三四尺左右的湖河浅滩、台地可以种植农作物,饶水灌田、排涝抗旱都比较方便。

于是,勤劳的先民忙碌开来了。

他们从紫金山采集坚硬的页岩,精心磨制成石斧、石铲、石石奔、石锄,用于砍伐杂树,锄地松土,种植庄稼;用石制耘田器锄杂草;用石键收庄稼。

他们切割、琢磨石料,制作石刀、石箭头,用于狩猎、捕鱼,其中北阴阳营古文化遗址出土的长达24厘米的七孔石刀,足以证明当时在没有任何硬金属钻孔工具情况下,能钻出直径仅一毫米的小孔。由此可见先民技术之高超!

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先民们用蛇纹石、松绿石、透闪石、云母片岩和玛瑙石等雕刻成精美的装饰品,他们潜在的审美意识业已萌芽,包括现在珍藏在南京博物院玉石馆里的原始玉璜、玉管、玉决,都属美化打扮自己的装饰品,在北阴阳营遗址里比比皆是。

北阴阳营氏族成员有着严格的分工,男人打猎、捕鱼、种地,女子负责采集野果、烹煮食物。在劳动中创造了大量陶器,如釜、钵、罐、壶、碗等,用于储存食物和其他物品,同时还用深红、白、黑颜色,在陶器上画上网纹、弧线纹等几何纹样,让陶器变成彩陶。为增加陶缽、陶罐的稳固性,先民们为它按上3只腿,即成了“罐式鼎”。这些出土文物闪烁着先民智慧的光芒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