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零距离”看美国
27460600000039

第39章 富蒙与穷人(2)

一是美国人的传统影响。美国的富人一直有向慈善事业捐款的良好习惯。现在通用“商人”(businessman)一词,起源于美国,1830年左右开始使用。这些商人,是美国特有社群创建者和社群领袖。他们对公共事业怀有极大兴趣。美国的很多大学、医院、博物馆、音乐厅,甚至铁路,都是商人们赞助或创建的。他们的理想信念,是公私繁荣的融合。在这种城市里,个人和公共的发展,个人与公共的繁荣,已水乳交融,汇合在一起。社群的命运就是他们的命运。所以在美国,商人往往被称为“社会赞助人”。美国商人继承这个优秀传统,并且不断发展壮大。

二是美国人的财富价值观。美国人追求财富,一是为了生存,二是作为成功的标志,并享受其带来的荣誉。也就是说,他们看重和自豪的是挣钱的过程以及这个过程中所体现的创业精神。美国富翁挣钱的目的,大都是为了造福国家,造福社会,造福穷人。这样,易于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反过来,也有利于自己的创业和发展。

美国首富比尔?盖茨觉得创业是他人生的旅途,财富是他价值量化的标尺。“我只是这笔财富的看管人,我需要找到最合适的方式来使用它。”这是比尔?盖茨对金钱最真实的看法。他经常会告诉那些向他求经的朋友:“当你有了一亿美元的时候,你就会明白,钱只不过是一种符号而已,简直毫无意义。”在美国有一种说法:“没有人能够豁免赋税和死亡”。美国人把纳税看成是一种义务,富翁更不例外。他们十分体谅国家,认为政府也像家庭一样,需要有各种各样的花费和对社会的投资。为此,国家一定要有收入,征税是必需的,而逃税、偷税是耻辱的。政府对纳税人十分尊重,要花纳税人的钱往往要跟他们协调,提高花钱的透明度。

三是富翁的创业观。美国很多有钱人都不把遗产传给自家子孙,而年轻人也对继承遗产不感兴趣。他们更崇尚白手起家,实现自己的“美国梦”。被誉为美国著名投资家沃伦?巴菲特说:“我希望我的3个孩子有足够的钱去干他们想干的事情,而不是有太多的钱却什么都不做”。比尔?盖茨认为,再富也不能富孩子。比尔与妻子都十分疼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在满足孩子们的一些要求上,他们绝对是一对吝啬鬼。比尔从不给孩子们可观的钱。他们的儿子总是抱怨父母不给自己买他们最想要的玩具车。

美国商人认为,父母如果溺爱孩子,让孩子只会享受,可能是一生中做得最糟糕的事。因为这样会使孩子失去属于自己的成功和失败的机会。他们不想使孩子成为坐享其成的富翁。如果让孩子轻易得到巨额财产,会抑制孩子的才能,使子女成为只会守财、享乐而不具有创造财富能力的人,甚至会将他们推向堕落的深渊,而捐赠有利于子女的成长、成才和社会的发展。

四是美国人的公平理念。美国商人认为,他们的家人已经生活得很好了,而“财富不应该集中在少数人手里”。比尔?盖茨的父亲老威廉在给美国总统布什写的保留遗产税的请愿书中写道:取消遗产税,将使美国百万富翁、亿万富翁的孩子不劳而获,使富人永远富有,穷人永远贫穷,这将伤害穷人家庭。

巴菲特曾当着他的孩子面,在股东大会上说:“那种以为只要投对娘胎便可一世衣食无忧的想法,损害了我心中公平的观念。”他宣布,将自己超过300亿美元的个人财产捐出99%给慈善事业,用于对贫困学生提供奖学金,以及为计划生育方面的医学研究提供资金。这些言行,真正体现了先富者帮助贫穷者的平等意识,而看不到一有钱就张狂,瞧不起穷人,甚至横行霸道、颐指气使、目空一切的恶劣作风。

五是美国的税收制度鼓励个人进行慈善捐助。允许富豪通过捐助避税或者少交税。从社会层面来讲,为慈善事业捐助所带来的美誉度,也鼓励更多富豪向慈善事业慷慨解囊。(摘自《波士顿新闻》2005年1月7日:《美国富豪与中国富豪的不同之处》)

相比之下,中国也有“大款”“富翁”,这些人中勇于捐助慈善事业者是有的。但有一些富人是越有越算,越有越抠,甚至有的人头脑中暗藏着“不杀穷人不富”的残忍信条。为追求高额利润,不择手段,不顾人民死活,如“毒奶粉”“毒食品”等诸多事件,害苦多少孩子和百姓啊丨再如,新华社报道中国遗产税暂行条例(草案)已上报国务院审批,国内不少“大款”纷纷把名下的财产转让给自己未成年的子女,更有人用襁褓中婴儿的名字购置物业,以便在将来节约一大笔遗产税金,由此催生出一大批“娃娃业主”。更有那些神通广大的“暴发户”,通过各种渠道,把不义之财汇到国外,购房置产,逃避孤目。

与此相对比的是,美国富翁对待遗产税的态度。美国总统布什2001年上台后,宣布10年内废除遗产税。在美国实行的是超额累进税率,遗产数额越大,税率越高,最高可达55%。布什给富翁送了这么一个厚重的大礼,他们理应感恩戴德。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富翁们并不领情,2001年2月,美国120位最有钱的富翁,主动上书国会请愿,要求国家继续征收遗产税。

你说奇怪吧?美国富翁放着大大的便宜不占,却联合上书,硬逼着国家往自己口袋里掏钱,这难道是富疯了吗?当然不是,究其原因,前面已经说了。而中国有些所谓大款、明星却千方百计逃税、偷税,甚至不择手段,及早向国外转移不义之财,两相对比,孰优孰劣,难道不令人深思吗?

开着轿车捡垃圾,孰穷孰富难分开

一天清晨,我出去晨练,远远看见前面一位穿着整齐的美国男人在垃圾筒里翻弄着,然后开着八成新的轿车走了,只见他每到放较多垃圾筒的地方,就停下车翻找。看样子,好像是政府的检査人员,特地来检査各家垃圾是否按规定分类放好。感叹美国人做事认真负责,连放垃圾都有官员检査。但走进一看,他从垃圾堆里把易拉罐捡出来,放到自己轿车里,后座位上已经放了许多。我恍然大悟,他是捡垃圾的。

在美国,什么样的人算穷人呢?

下面把美国人口普査局2004年就贫穷问题发表的年度报告摘要如下,从中可以较全面的了解美国穷人是什么样子。

2002年美国有接近3500万穷人(至2008年底这个数字不少,反增)。该统计表显示,美国的穷人中:

吟46%已购买并拥有自己的房子,按2001年价值,平均值为87000多美元。

吟54%的美国穷人住在一家庭房屋中(独立住宅),36.4%住在公寓中;9.6%住在汽车房屋中。

吟在美国被定义为穷人的家庭中,73%拥有小汽车或卡车;30%有两台或以上的汽车。

吟在家用电器方面:99%有冰箱,65%有洗衣机,56%有烘干机,33%有洗碗机,73%有电烤箱,97%有彩色电视,55%有2台或以上彩电,63%装有线电视或卫星电视,25%有大银幕彩色电视,78%有录像机或DVD,59%有立体音响,25%家庭有个人电脑,27%的家庭使用手机(至2008年底最后两项电器已普及)。

统计还说,在拥有自己住房的穷人中,平均每家有三个睡房,一个半浴室,一个车库,一个室外走廊或门厅。全部穷人中,76%装有空调机,而在30年前,美国的全部人口中,拥有空调的只占36%。

据美国房屋发展局的统计,美国穷人中,只有6%住房拥挤。全部美国人口中,70%家庭平均每人拥有2个或以上的房间,而在穷人中,平均每人拥有2个或以上房间的家庭,有68%,只比美国平均水平低2个百分点。而且美国穷人的平均住房面积,远远超过巴黎、伦敦、维也纳、雅典以及其他所有欧洲主要城市的居民(不是指那里的穷人,而是那里的所有人)住房水平。美国平均每家的住房面积为1875平方呎,美国穷人平均每家的住房面积也达到了1228平方呎,比欧洲家庭平均976平方呎多了232平方呎。全部欧洲国家的平均每人住房面积是396平方呎。低于美国穷人水平的439平方呎(1英尺=0.305米,439平方呎=40.8平方米)。

美国教育白皮书中写道:“美国教育水准下降,全美国有1/3的人士不符合美国的教育标准,1/4的人属于半文盲。”可是当你知道全美国有3/4的人接受的是大学教育,你一定会奇怪美国哪来这么多文盲?其实这是标准定的不同。在美国的最新标准中,不能熟练使用电脑的也被算作文盲,不能写出符合标准论文的也算是文盲。就如同中国、日本人看待美国的贫穷线一样,彼此之间差距很大。在美国,人均居住面积少于900平方英呎,就属于贫困家庭,一个三口之家的贫困标准配备是:电视机2台,1.7部汽车,2.5部音响,两部照相机,2.1部录像机,人均7?8套衣服,0.8部电脑,2.6部电话,而家庭没有暧气,或没有自己的洗浴设备,更是不可忍受的贫困。

法新社2007年2月25日报道:有关部门的研究报告显示,美国贫富差距已创下新纪录,而且赤贫人口达30年来新高。报告对2005年人口普査资料分析后发现,生活在“赤贫”(Severe Poverty)中的美国人口将近1600万人。

“赤贫”的定义为四口之家的年收入低于9903美元的家庭,这一收入为政府所订贫户标准的一-半。至于个人“极度贫穷”的定义,则是年收入少于5000美元的人。生活于赤贫中的美国人,在2000年至2005年间增长了26%,增长率较同期整体贫穷人口的增长率快56%。赤贫人口占3700万贫穷人口的43%,为1975年来的最高比例。总的来看,过去30年间,赤贫人口一直呈缓慢和持续的增长趋势。这个趋势当然是令人担忧的。

即使这样,美国的贫困人口或赤贫人口,在发展中国家仍可算小康水平或温饱型。所以,在美国看到开着轿车捡垃圾的现象就不足为怪了。

美国滚滚而来的财富和经济成功背后,也有跟不上脚步的弱势群体。

尤其是在美国称霸世界的枪炮声中,最穷的美国人的辛酸和无奈,更使人同情,因为这个反差太大了,令人难以接受。不论在什么城市,你都可以看到蓬头垢面、手推四轮小车、上放铺盖卷的无家可归者,他们举着“上帝保佑你”的纸牌,穿梭在十字路口的汽车之间,乞求人们给几个小钱;或在地铁站等公共场所卖唱,他们手弹吉他,声嘶力竭地唱着,希望路人给他一个“科达”(0.25美元的硬币)或一个万道拉(“1美元”汉译);在公园、广场的板凳或长条靠背椅上,或者公共建筑的廊檐下和门厅里,常常可以看到黑乎乎的人,蜷缩在肮脏的毛毯里,毫无声息地睡在那里,不知是死是活。仅在洛杉矶就有8.2万人无家可归。在世界顶级大都市纽约和世界强权政治的中心--华盛顿,都有贫民区,那里居民的房屋破破烂烂,缺窗少门,街道坑坑洼洼,长期无钱修整,跟穷困国家没有什么两样,一点美国味也没有。当然,像这样极贫困的地区,在美国是极少数。

大家都知道,美国富得流油,而穷人约占总人口的10%以上,这些年来不见减少,反而增多,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美国人口调査局1998年9月24日发表的年度报告指出,1997年美国贫困人口有3500万。到2004年美国人口普査局年度报告还说,美国有接近3500万的穷人。时间过去七年贫困人口几乎一个未少。英国《卫报》2006年2月报道,美国有3700万民众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布什政府执政以来,新增了540万贫困人口。

为什么?

据专家分析,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技术不熟练的工人薪水下降。美国工会组织没有欧洲强大,工人的合法权益没有人争取和保护,而企业界日益依靠高科技和电脑工作,使有一技之长和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报酬提高,拿最低工资的人越来越朝不保夕,收入不稳。而受过高等教育的男女结婚生子后,女方继续工作,夫妇俩的高薪收入造就了高收入家庭,这样贫富差距拉大。此外,自1980年代以来,股市和证券市场以及房地产市场繁荣兴旺,为有钱人带来大量财富。现布什政府大量减税,对富人极为有利,而穷人受益甚微。因此,生活在底层的20%的美国人不能分享这些财富。还有,布什政府执政以来,失业率不断提高,许多工人还面临着工厂倒闭的威胁,有的企业难以为济,除提供简单的医疗服务外,已经无力为工人提高工资待遇。使得工资水平降到了自1956年以来的最低点,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面对当前的严重的经济衰退,联邦政府的预算却将大笔的资金用在了伊拉克战争上,而且福利项目的大笔资金也被抽调出去。

近几年,美国不少企业,尤其电脑等火极一时的行业,大量裁员,公司甩掉包袱,轻装上阵,经济效益提高了,政府增加了税收,老板的收入也越来越丰厚。被裁下来的工人挣扎在贫困线上,过着吃政府救济的穷日子。据美联社2007年2月26日报道,美国近1/6的人依赖某种形式(如医疗补助计划、粮食券和残障福利)的公共补助才能生活,这是20年来最高的比例。所以,美国一些学者对此指出:如果美国公司主管靠大量裁减工人来使自己在经济上获益,那么他们今天丰厚的报酬就应该得到更少的尊重。

美国的大公司CEO的收入是公司职员的530多倍,而在日本这一差距不过10倍而已。为什么美国老百姓挣得这么少呢?一本叫《缩水的美国》的书提供了部分答案。美国技术水平日新月异,企业越来越富有效率,在国内裁员也越来越狠。从1980年至2002年,美国人口增长了23.9%,就业人口增加了37.4%,表面上看,工作职位比人口增长得快。但是这个乐观数据背后隐藏着几个事实。首先,过去“家庭工资时代”不用工作的妇女现在被逼出来工作,青少年打工的比率也急剧增高了。更重要的是,一些高薪、全职的职位被大量低薪、不固定的职位所代替。例如,从1981年到2003年,通用汽车公司雇员从74.6万人减少到35万人,少了一半还多,2003年后,又减了几批。施乐的雇员从12.05万人减到6.71万人,杜邦的雇员从13.5万人降到7.9万人,再比照同时期的人口增长率23.9%,这些大企业的职位数量急剧下降就显得太突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