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选择兴趣爱好的权利
张华是个普通工人,因此,他特别希望自己的女儿阿珍将来有出息。阿珍今年才幼儿园中班,他就想着,让她参加一个培训班,争取比同龄孩子领先一步。
有一天,一个同事说:“阿珍的手指这么长,将来一定能成钢琴家!”这句话,让张华动心了。于是,他不顾老婆的反对,第二天就从银行取出一大笔钱,买了架昂贵的钢琴,让阿珍参加了钢琴班。
不过,阿珍并不喜欢钢琴,她真正的兴趣是滑冰。每次,她弹着弹着就哭了,认为爸爸不理解自己。就连妈妈也劝爸爸:“既然她不喜欢,就别逼她了!”
谁知道,爸爸暴跳如雷,说:“那怎么行!她就适合弹钢琴!她必须学!”
一天,阿珍又是一个人在家里练钢琴。看着外面飘零的雪花,她又一次忍不住地哭了。愤怒之余,她拿起胶水把琴键给粘上,然后害怕地跑出了屋子。她孤单地走着,突然在一条繁华的路上被汽车撞倒,造成了高位截瘫。
父母总以为,自己的人生阅历丰富,因此就要为孩子规划未来的路。表面上看,这么做父母是帮助孩子,但这样的行为,其实并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孩子虽然小,但她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父母的强制要求,只能让他失望,更是一种不尊重孩子的表现。
更重要的是,父母的规划,就真的适合孩子吗?我们总说,“兴趣是孩子的老师”,强迫他去学没有兴趣的东西,又谈何让他去做“生活的主人”?
阿珍的事故,相信每个父母都会感到心痛。在心痛之余,父母更应该看到:阿珍之所以出意外,就是因为爸爸的强加干涉,让她学习根本就不喜欢的钢琴!
这样的故事很极端,但是,这样的父母却不少见。如今不少的孩子,一切行为都被父母掌控,哪怕是自己的兴趣爱好。如果父母的兴趣与孩子的兴趣相一致,那么事情就会顺利许多。但是,如果孩子的兴趣爱好与父母有偏差,那么最终的结局就是:孩子屈服于父母。
父母们有时会想:“小孩子懂什么,还是应该听大人的!毕竟,我比孩子有更丰富的人生经验!等他长大后,他一定会感激我的!”
父母的话看似有理,但事如果家长这样专制,那么孩子就只会有两种结果,一种是习惯性听从父母的安排,但是很难在不喜欢的事情上有很大的作为,另一种可能就是孩子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
父母要明白,孩子喜欢什么,这是他的个人权利,父母没有强加干涉的资格。因为,孩子也是一个人,他有独立的人格。父母应当做的,是顺其天性,对孩子的兴趣进行正确保护和培养,让兴趣成为孩子走向成功之路的导师,而不是强迫他做出改变。正如着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得那样:“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而且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都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
对于每一个父母来说,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这比物质奖励更重要。当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他往往能够全力以赴;相反,如果父母要求孩子放弃他极感兴趣的事情,做一些孩子不喜欢做的事情,孩子必然会与父母发生冲突,造成令人后悔莫及的恶性事件。
1.尊重孩子的兴趣
看到孩子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父母首先应当告诉自己:“这是他自己的事,我没有权利干涉!”父母不能把自己的兴趣、愿望甚至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一股脑强加在孩子身上,让他感受不到父母的尊重。
不仅是尊重,父母更应该学会鼓励:“孩子,既然你喜欢唱歌,那么就请你大声地唱吧!快元旦晚会了,你可不要忘记报名哦!爸爸妈妈都等着,你将来成为一个大歌星!”
2.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
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有时候他们不能清晰地把握自己的兴趣爱好,这个时候,父母就应当予以适当的帮助。如果父母发现孩子在某些方面有长处、有天赋,那么就应该帮助他多巩固,并鼓励他做与自己兴趣相关的事。
例如,如果你发现孩子很喜欢查数字,那么你可以告诉他:“宝贝,你这么喜欢数字啊?那教你加法怎么样?到那个时候,你会发现数字更美妙!”但是如果孩子在中途失去了兴趣,难以让它喜欢上的话,那么家长也不能强迫。
茹茹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听了一首很好听的德语歌,她觉得好听,就自己摸索着发音,最终学会了这首歌,还在学校的表演上“火”了一把。茹茹爸妈发现后没有丝毫犹豫,给茹茹报了德语班进行学习。但是茹茹发现她并不喜欢德语,虽然她也坚持了一段时间,但她发现自己真的不喜欢。当她告诉妈妈自己不喜欢的时候,她妈妈就很生气地说:“你就是没有长性,是你说喜欢我们才给你报的班。”茹茹觉得很委屈。
3.培养孩子的兴趣
一般来说,孩子的兴趣具有跳跃性和情境性,有时还会表现出隐形,即为好像没有兴趣爱好,或者兴趣爱好很广。这个时候,父母不妨带着孩子多尝试,去爬山、去跑步、去唱歌、去读书,以此让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再进行巩固与提高。
其实,每一个孩子对未来都有着美好的憧憬,他愿意为此而奋斗、而坚强。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渠道,正是通过对兴趣爱好的努力。所以,别太干涉孩子的兴趣爱好,放手让他自由地飞翔吧!
挖掘潜能,别让孩子的天赋沉入海底
张笑天是班级里的体育委员,他虽然看起来不够健壮,但是打篮球没人能赢过他,在学校的运动会当中他更是参加了1500米的项目,还为班级赢得了第一名的殊荣。这个大男孩并不是天生的体育健将,关键在于他父母对他的培养。
张笑天刚出生的时候,身体非常瘦弱,而且体质很差,年龄小小的他就像是一个“药罐子”,三天两头生病,他经常出入医院,就像是医院的常客一样。看着别的小朋友蹦蹦跳跳,张笑天别提有多羡慕了,但是他不能这样做,因为他身体不好。
虽然张笑天自己很悲观,但是他的父母对他寄予了很大的希望,而且坚信自己的儿子有一天能够强壮起来。在孩子身体发育时期,张笑天的妈妈按照健康食谱给张笑天设计饮食,而他的父亲更是利用这个机会开始锻炼儿子。
虽然刚开始张笑天身体很弱,跑不了几步就喊累,但是他的父亲看准了自己的儿子对体育有着一番渴望,于是鼓励儿子,慢慢加大运动量。就这样,日积月累,张笑天的体质一天天好了起来,不仅如此,他的体育潜能也被挖掘了出来,成为了班级里的体育尖子。
潜能是什么呢?举例来说,一棵白杨树,如果它能充分享受到阳光、雨露,树根也深深地扎进肥沃的土壤,那么他可以长到30米高,如果外界的条件没有让它充分地得到滋养,那么它就长不到30米。我们可以把30米看做是树所具备的潜能;同样的,一个人如果资质得到充分发挥,那么他可以产生10分的能力,如果没有充分发挥出他的资质,那就低于10分。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的发展足够理想,那么就能发挥出最大的潜在能力,当时如果受到了某种阻碍,潜能没有被充分地发掘出来,那么他的发展就不够理想了。而且,潜能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律,对孩子潜能的发掘要趁早,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潜力实现成反比。
根据专家的研究结果,孩子从婴幼儿时期开始就有一种领会和吸收能力,如果家长在这个时候给孩子很广的接触面,那么对孩子潜能的发掘就越有利。如果错过了那个阶段,那么现在开始家长就要抓紧了,不要错过一个又一个的机会。
1.正视孩子的追问习惯
每个孩子都会有一个问题爆发的阶段,这时的孩子总喜欢问为什么。有的家长面对孩子稀奇古怪的问题会显得不耐烦,或是敷衍,这些都有碍于孩子潜能的挖掘。
新颖的妈妈在新颖小的时候发现孩子对昆虫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因为孩子总喜欢问关于虫子的问题,比如“蝴蝶为什么会长出翅膀”,“蝴蝶为什么要从自己建的房子里钻出来”等等。新颖的妈妈意识到孩子对昆虫有浓烈的兴趣,于是她自己先去对昆虫进行了一些了解,在孩子问的时候她耐心地给孩子讲解。现在的新颖还没升入初中,但是已经将初中的生物教科书都看过一遍了。
孩子的潜能往往就藏在孩子的问题当中,如果家长能够注意到的话,那么一定能够发现孩子的天赋,加以发展,让孩子时刻能够保持兴趣,同时也会将爱好当成一种习惯,直到成为孩子的特长。
所以家长在孩子的问题面前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帮孩子解决他眼中的“为什么”,同时激发起孩子的兴趣和潜能。
2.兼顾智力和非智力因素
要想充分发掘孩子的潜能,父母不要总把眼光死死盯住孩子的智力方面,因为孩子的潜能不仅限于治理,还有非智力因素,如兴趣爱好、意志品质等。
3.认真挖掘孩子潜能的多样性
对于孩子潜能的挖掘设计到孩子身心的各个方面,这就需要家长能够突出重点。同时,家长需要注意,想让孩子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挖掘其潜能的重点是精神和品德,而不宜以智力为中心。
4.帮助孩子发展智力技能
包括观察技能、注意技能、想象技能、记忆技能、思维技能等在内的这些技能都属于智力技能的范畴,它是指大脑内部活动的方式。要想发掘和培养孩子的这些技能,家长就要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让孩子自己选择和参与,家长从中去发现孩子的特长。
劳逸结合,该玩则玩,该学则学
林尧每天上课都哈欠连天,注意力涣散,老师讲课的时候,经常听着听着就睡着了,有一次,林尧上课睡觉的问题被班主任发现了,被叫到办公室问话。班主任询问原因后才知道,原来林尧的妈妈希望林尧学习成绩有所提升,给他报了培训班,每天晚上都去学习,基本上没有多余的时间,晚上都是10点以后才睡觉,上课才会打瞌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