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家长们可曾考虑过,如果孩子的分享和付出把握不好尺度,以至于全然放弃了自己应该拥有的权利,那么这样的分享和付出,对孩子的成长是利多还是弊大呢?
当然,我们并不否认,我们应该教会孩子友好、慷慨地对待他人,但是如果对于别人提出的要求一概答应,从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真实想法,那么其结果可能会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了。
虽说拒绝他人委实不是件容易的是,即便对于小孩子来说,也会存在着一定的为难情绪,但是,让我们的孩子做到大胆地拒绝别人,却是一件对他的成长非常重要的事情。一旦孩子不懂的拒绝别人,那么他就会逐渐形成懦弱的性格,以至于长大后无法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
因此,我们在培养孩子懂得分享和付出的同时,也不要忘了教会孩子学会拒绝,巧妙说“不”。
1.让孩子具备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
对于孩子们来说,由于其自身逻辑思维的局限,生活经验的缺少,从而导致他们对于事情的行为后果缺少预见能力,不懂哪些事情是危险的,哪些事情容易对自己造成伤害。所以,对于父母的这种监护和限制,视作管制和牵绊,从而进行反抗,甚至还会采取一些小伎俩来逃脱父母的监护,从而进一步加大了本身行为的危险性。
因此,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让孩子明白哪些事情可以说“YES”,哪些要绝对喊“NO”。通过对孩子自我保护意识的灌输和培养,就可以提高孩子主动防范性侵害的能力,让女儿懂得自我保护的意义,即使在没有父母的监督下,也可以主动约束自己,保护自己。
2.教孩子学会用正当理由婉言拒绝
说“不”也是一门艺术,说得好了,对方不会介意;说得不好,对方会认为故意跟他过不去。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当遭遇不合理的要求时,只要拒绝得当,一般就不会有什么问题。简单来说,拒绝的时候,要用最委婉、最温和、最坦诚的语气,告诉对方自己不能答应他的要求的理由,切忌摆出一副冷冰冰的神态强硬地拒绝。
要想做到这一点,父母除了言传之外,还可以进行一些相应的“身教”练习。比如,可以要求孩子做一些他做不到的事情,引导孩子表达其内心的想法。如果孩子懂得了拒绝这门艺术,那么当他再遭到同学伙伴们的物理要求时,就知道委婉地说“不”了。
3.让孩子大声说话,大胆表达,不畏陌生
当发现孩子有的胆小懦弱、不爱说话、不善表达的现象时,父母要有意识提醒孩子敢于大声说话,并给他提供大胆讲话的机会。例如,家里来了客人,家长就可以让孩子多与客人接触交谈。
此外,父母还可以多为孩子提供独立思考、表达自我的机会。比如,当孩子遇到到事情需要解决时,父母不要急于替他解答,而应该多问问他:“你觉得应该怎么办?”如果孩子回答得对,我们就给予称赞和鼓励。如果不对,也不要责怪和否定孩子,而要委婉地引导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处。这样,既可以提高孩子的口才,又可以一定程度上克服孩子的胆小懦弱的性格障碍。
4.让孩子学会独立自理,大胆做事
父母可以应有计划有目的地给孩子安排一些他可以独立完成的任务,比如让他独自外出买酱醋、独自坐公交、担任班干部等。遇到困难,父母再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这些都将有利于锻炼孩子为人处世的胆量和魄力。
与陌生人交往时,不要带有偏见
菁菁和逗逗是家住同一楼层的邻居,也是好朋友。前不久,他们多了一位新邻居——朵朵。朵朵家的房间里经常传出吵闹或者哭叫的声音,以至于菁菁认为,朵朵一家肯定是从某个“野蛮”的地方搬迁过来的,她甚至猜想,朵朵的家长估计也是一副凶巴巴的样子。
带着这样的“猜想”,菁菁和逗逗都决定不和新来的朵朵玩,有时候见到朵朵就跟见到“瘟神”似的赶紧走开,如果在走廊里遇见,没地方躲的情况下,便用一种奇怪的眼神望着朵朵,摆出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样子。
然而,有一天,这一情况彻底改变了。
那是夏季里的一天,当菁菁和逗逗在外面玩够了回家的时候,天空下起了大雨。而菁菁赶紧摸自己的口袋却找不到钥匙,而她的爸爸妈妈已经去单位加班了,家里只有她,还有来她家串门的逗逗。恰巧逗逗的父母也没有在家,并且没给逗逗留钥匙,他们认为菁菁和逗逗这么要好,两个孩子只要有菁菁家房门的钥匙就可以了。
此时,楼上的朵朵透过玻璃窗看到了在广场上不知所措的菁菁和逗逗,看起来她们似乎是在找东西。朵朵就连忙拿了雨披和雨伞,穿好雨鞋下楼了。
就这样,菁菁和逗逗在朵朵的帮助下,没有被大雨淋到。朵朵邀请她们来自己家里做客,并为她们准备了零食和温开水。菁菁和逗逗在朵朵的热情照顾下,顿时觉得无地自容起来。
从那之后,她们开始把朵朵当做自己的好朋友,三个人组成了形影不离的“小姐妹”。
事例中朵朵用自己的热心帮两个原本对自己不友好的邻居解了燃眉之急。相比较而言,菁菁和逗逗一开始的做法则有些不太友好。通过她们三个的表现也可以反映出,在交往心的朋友这件事上,朵朵显然更胜一筹,而菁菁和逗逗有待加强学习。
作为家长,我们肯定希望自己的孩子就像朵朵这样,善于帮助别人,主动热情地对待他人,从而赢得朋友的友谊。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观看法,很容易被自己对人的第一看法左右,从而产生偏见。
有的人或许说了一句让我们反感的话,或者不经意的一个行为,让我们印象不好,就很容易产生偏见。大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没有什么明辨是非能力的孩子了?他们在交往中通常都会比较直接,喜欢就是喜欢,讨厌就是讨厌。但有时我们对他人的认识是片面的,如果家长不引导孩子拓宽自己的眼界,那么孩子很可能看人也很狭隘。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孩子的这一优良品质呢?
1.鼓励孩子主动参与交往
有的家长对于孩子结交新朋友持无所谓的态度,他们觉得时间长了孩子们自然就熟悉了,没必要刻意去让孩子太过主动和热情地与新朋友交往。其实这样做虽然谈不上有多大的坏处,但对于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起不到任何积极的作用。
樱子从小跟着奶奶长大,最近才被父母接到身边。她的爸爸妈妈发现自己的孩子似乎很难融入集体,经过观察,他们发现了樱子似乎对交朋友这件事情不太热衷,时而还会对主动过来说话的孩子冷眼相待。于是他们开始引导孩子和周围的邻居交往,渐渐的,樱子开朗的许多,也不是其他孩子眼中的“怪孩子”了。
家长应该鼓励孩子主动与周围的小伙伴或同学交往,条件适当的情况下,还为孩子们“牵线搭桥”,比如父母邀请孩子的同学或邻居家的小伙伴来自己的家玩,或者陪着孩子到小区里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等等。这样,孩子就有更多接触新朋友的机会,交往的胆量和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2.教育孩子多注意别人的优点
家长朋友们或许会发现,那些不善于交朋友的孩子,往往有着非常挑剔的表现,比如他会说这个同学不好,那个同学不卫生等等,总是给人消极的评价。实际上这就是一种偏见。其实这主要是因为孩子需要求得心理平衡而做出的“判断”。当面对这种情况,父母不可迎合孩子的观点,而应劝导他多发现别人的优点,多赞美别人,而不是指责和挑剔。
3.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
孩子也有自己不同的社会需要,因而也要给予孩子充分的择友权。不要认为孩子不喜欢和别的人玩就是存有偏见,对于我们而言,成人之间的交往也是有选择性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气场,两个人的气场频率相同,就可以友好相处,如果性格等不相同,那么很难成为朋友。孩子也是如此,所以家长可以给孩子交友的建议,但最后还是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
4.教育孩子要乐于助人
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建立,很多时候是由于“帮忙”而引起的。因此,家长们可以让孩子通过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方式,来拉近自己和同学之间的距离。例如,当有同学向自己求助时,只要自己能帮得上忙,就要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当同学遇到困难的时候,要主动热情,雪中送炭。事实上,在孩子帮助他人的过程当中会渐渐了解别人,这样可以消除孩子对别人的偏见。
5.让孩子懂得客观
宽容应该是孩子应该具备的特质,很多孩子之所以对别人产生一种偏见,是因为看待他人不够客观,由此形成一种心理定式,因为眼中是别人的缺点,所以优点也被孩子忽略掩盖了。家长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客观看待他人,找到他人的闪光点,以此消除偏见。
明辨是非,让孩子识“好歹”
思雨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成绩在班级里总是名列前茅。最近这段时间班级组织开展学习互助活动,班主任赵老师把班上出了名的“调皮鬼”张小飞调到思雨旁边做同桌,目的是希望思雨能够在业余时间帮助张小飞补习补习功课,提高张小飞的学习成绩。
做同桌的这段时间里,思雨和张小飞渐渐熟识起来,两人经常有说有笑的。“调皮鬼”张小飞也会经常捉弄思雨,揪揪思雨的辫子或者放一只青蛙到思雨的课桌里吓唬她,因此教室里经常出现两人追赶打闹的场景。
渐渐地,班里有同学开始拿思雨和张小飞开玩笑,有些女生还故意疏远思雨。对此,思雨心里非常委屈和难过。一天放学回家后,思雨终于忍不住将自己这几天憋在心里的委屈一股脑儿地告诉了妈妈,眼泪止不住地流。
妈妈听完女儿内心的困惑后,心疼地抚摸着思雨的头,语重心长地说:“妈妈理解你的心情,被人冤枉的时候,心里是最难受的。”
“妈妈,那我该怎么办?我不要和张小飞做同桌了,也再也不和他说话了。我明天就向赵老师申请换座位!”思雨抽噎着,妈妈对自己的理解明显放大了思雨内心的委屈感。
“傻孩子,这样解决不了问题,”思雨妈妈耐心地开导女儿,“你积极参加学习互助活动,认真帮助张小飞补习功课是非常正确的行为。只是今后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经常和男同学不分你我的说笑打闹。”
思雨睁着哭红的大眼睛,认真地听着妈妈的教导:“那以后班上的女生还会和我一起玩吗?”
“当然会啦,只要你听妈妈的话,以后多注意自己的言行,大家还是会和从前一样喜欢你的。要记住,洁身自爱的女孩才能得到别人的欣赏和喜爱呢。”思雨妈妈鼓励女儿道。
果然,思雨听妈妈的话不再和张小飞大打大闹,没过多久,班上其他女生又像往常一样经常问思雨问题,找思雨一起玩了。
一个没有是非观念的人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所以自古以来,古圣先贤就的教导我们要明是非、知美丑、识善恶。但是,这些观念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从小培养的。
孩子最初判断是非的标准都是以家长对此事物的态度、情绪、情感来作为自己判定的参照物。凡是父母肯定的东西就是正确的,父母认为是错的,孩子也就认为是错的。随着孩子逐渐长大,自我意识一点点增强,他的判断是非的观念也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由此可见,要想孩子真正做到明辨是非,那么父母在做好自己的基础上,还要时常关注孩子周围所接触的朋友、所接受的信息等等。这两方面双管齐下,那么孩子才会真正认识到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坚决不能做的。
不过,孩子对于很多事情的判断受其思维和认识的局限,容易钻到牛角尖里出不来。当我们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类似实例中发生在思雨身上的事情时,我们也会像思雨妈妈那样体会到孩子的委屈和痛苦。所以,家长应该要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明辨是非,用正确的方式去对待。
1.为孩子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每个孩子在其生命的最初,都是像天使一样圣洁、纯美,他们的头脑里宛若一张白纸,等待着父母去描绘,父母描画出什么,他们的脑子里就会留下什么。
所以,从孩子很小开始,我们就要用正确的思想和观念来教育孩子、要求孩子,让他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孩子,教育孩子遵守公德、勤劳简朴、自尊自爱等。随着孩子逐渐长大,这些观念和思想就会作用于他的意识和行为中。当遇到相关的问题时,孩子也就知道如何做是正确的,进而做出明确的是非判断。
2.父母要从内心重视孩子是非观念的培养
由于幼小的孩子还没有明确的价值观、是非观,这就需要母亲给他们一个道德指南针。这意味着不仅在重大问题上要向孩子灌输是非观,而且也要在日常琐事上向孩子灌输是非观。
如果父母在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正直、忠诚的品质方面足够重视,就相当于为孩子的成长树立了一个价值体系,孩子会在其影响下走正确的路。当然,父母本身的行为是最好的道德指南。如果父母是一个懂得负责任、正直的人,那么孩子也会向这个方向成长;如果父母本身就是一个喜欢逃避责任的人,那么孩子就难以有正确的行为导向。
3.让孩子把握好是非界限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有必要让孩子把握好是非界限,掌握一些是非曲直。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孩子的思想道德知识,提高思想道德的认知水平。比如,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哪些人的言行举止是善意的,哪些人的言行举止是恶意的。我们要教会孩子,如何去辨别谎言、欺骗,该信什么,不该信什么。让孩子逐渐地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4.利用讲故事的方式让孩子分清对错
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通常会给孩子讲道理。可是,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很难在短时间内明白这些道理,而且听多了,他们会产生强烈的反感。其实,父母可以利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让孩子从中感受是非曲直、对错好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