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命好不如习惯好:比培养神童更重要的20件事
2748000000039

第39章 第七个价值观:成长比赢输重要(2)

很多家长小时候都玩过“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一旦没有老母鸡的庇护,小鸡们就会惊慌失措,最后全部被老鹰捉走,其实在对待孩子的时候,不能总让他们像小鸡一样躲在老母鸡的翅膀底下,那不仅会让他一辈子没有出息,而且一旦失去庇护,就会柔弱无比,无法抵御来自外界的伤害。

不少孩子形成软弱性格,都是由于家长的包办代替而造成的,很多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不让他做任何事情,不给他任何锻炼的机会,同时削弱了他自我表现的欲望,久而久之,这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方式,导致了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萎缩。想要让孩子成为强者,父母必须鼓励他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学会自己生活,把握自己的命运。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一定要给孩子机会,让他自己去面对生活,学会自己生活,比如夜晚让他独立上厕所,自己去牛奶站取牛奶,经过这些锻炼,以后当父母暂时离开,孩子就能够自己处理一些事情,当发生意外时,他也能做到不惊慌、不哭泣,这些看上去不过是些小事,却能让孩子练就坚强、勇敢的品质,成就一生的大事。

欲速则不达,请“慢养”你的孩子

依然是个风风火火的女孩子,她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要雷厉风行。依然做事非常果断,但有时有有些武断,她追求完美,因为她的父母要求她要完美,所以无论如何她都必须达到父母所要求的标准才行。

但是,这样的依然并没有达成她父母的期望,她并不完美,因为缺乏耐性,做事总是虎头蛇尾。比如说养花好了,班级里面养花,别的同学都精心照顾,只有依然,轮到她的时候她总是给花浇很多水,这样第二天她就不用浇水了。抱着这样的想法,在依然照顾的时候有些喜旱的植物因为一次浇了太多的水而死掉了,而且那些花盆当中酿出的小芽也被依然当做杂草除掉了。

俗话说:“欲速则不达。”在教育孩子方面也不例外。如果家长们急于取得教育成果,那么最终结果很可能和初衷相悖,致使孩子心灵受到伤害,难以健康发展。

近些年来,家庭教育界有人提出来“慢养”的概念。也就是说,希望孩子成才、成功的父母需要具备这样一种心态:凡事不能操之过急,要懂得等待。

或许很多家长听了这样的观点,会立即反驳:时间就是效率,时间就是孩子的未来呀!怎么能等待呢?

父母们不要误会,我们所说的等待并不是让孩子坐等天上掉馅饼,而是希望家长们能从自身做起,不要太过着急。因为当今社会,已经有很多孩子为“尽快”成长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不要总是纠结于它什么时候开花,要知道每种花都有不同的花期,所以家长也不该着急,否则真是揠苗助长。

孩子的成长需要过程,不要激进,慢一些,稳一些吧。

1.耐下心来,等待孩子成长

有的家长迫不及待地希望孩子掌握所谓有用的一切知识;不是去教导孩子如何思考,而是希望孩子记住所有问题的现成、可靠的答案;不是让孩子去大胆尝试,感受成功和失败,而是处处提防着孩子“越界”。显然,这些做法都是和慢养相悖的。所以,家长们一定不要以孩子将来才能够达到的水平,来要求现在孩子实现,正确的做法是,耐下心来,等待孩子成长。

2.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切勿拔苗助长

揠苗助长”的故事家长们都熟知。而明明知道这样做是一种错误的方式,可还是有不少家长“知错不改”。比如,有的妈妈选择超出孩子在该年龄阶段所处认知阶段的范围。

实际上,这种过早开发孩子潜能的教育风气,到头来很可能是做了负功。比如,你希望孩子具有绘画才能,于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把他送到专业老师那里学习,结果如何呢?不用问,很可能就是孩子画什么像什么,但是同时也导致孩子丧失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既然这样,妈妈们何不让孩子敞开心灵,自由地涂鸦,自由地想象呢?

3.为孩子创造轻松愉快的成长环境

孩子的天性实际上就是玩。通过玩,他们就能从对事物产生的感性认识中学习。因此,妈妈们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松紧有度,不能不顾孩子身心发育的特点,过于严格地管制孩子,强行给孩子灌输知识。正确的做法是给孩子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才会更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李文的成长非常快乐,他的妈妈从来没有逼迫他去完成什么,在自由而宽松的环境当中,李文也学会了很多东西,因为他的家长总是在玩的时候将那些知识渗透给他,而不是让他在很短的时间当中背下来,就这样,李文渐渐成长,知识积累也非常丰富,而他也很快乐。

4.“高压”下的孩子会很累,不要给孩子太多压力

我们都知道,要想让食物快一点熟,我们可以通过加压来实现。高压锅就是采用这个原理。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与此相似。我们看到,很多妈妈倾注了自己大部分精力、物力、财力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快点成名成家。

可是诸位家长可否想过,正是这种高投入产生的高要求,让你少了耐心和平常心,希望自己的投入很快就立竿见有,一旦发现孩子达不到自己的要求,就会苛刻和责难。这样一来,孩子的自信心就会每况愈下,甚至破罐子破摔,再也打不起精神。

坦然面对输赢,才是真正的强者

阿迈参加演讲比赛,但没能进入决赛。爸爸和妈妈一起去接他回家。

一见面,爸爸就问他:“你是输了?还是没有赢?”

阿迈不解地说:“这有什么分别?”

爸爸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只是再次问道:“下星期在别的地方还有另一场比赛,你还打算参加吗?”

阿迈尔十分坚决地说:“当然要!”

爸爸说:“那么,你今天只是没有赢,而不是输了!”

一个输了的人,如果继续努力,打算赢回来,那么他今天的输,就不是真输,而是“没有赢”。相反的,如果他失去了再战斗的勇气,那就是真输了!

海明威的名着《老人与海》里面有这样一句话:“英雄可以被毁灭,但是不能被击败。”作为家长,正确地对待孩子的失败是非常重要的。

1.父母应该有“失败即教育”的意识

做父母的,往往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门心思扑在孩子身上,天天在孩子耳边念叨:成绩要好呀,要努力呀,不能掉队呀。一到考试的时候,更是比孩子还着急,不厌其烦地嘱咐孩子一定要考好,不许失败。

这样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却对孩子真的有害无益。没有谁能事事成功的。也不是任何事一次就能做好的。孩子只是孩子,他没有生活的阅历与经验,他还处在人生中最初摸索的阶段。他有权利失败。

不要给孩子灌输负面的思想,让孩子在失败中绝望,成长过程当中遭遇失败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家长要培养的是孩子如何在失败后奋起,这是一个长期工作,只有孩子意识到失败不可怕,才能渐渐直面失败,养成不惧失败、努力奋起的好习惯。

2.告诉孩子:失败了没关系

生活中,父母常为孩子的错误和失败担心、着急,害怕孩子下次再犯,有时就忍不住地警告孩子:“你到底要这样失败多少次?”可是父母是否想到。给孩子“不许失败”的压力,孩子的心理负担会更重,情绪也会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不但不能够从失败的状态中走出来,甚至会更糟。

王东时常会在关键时刻“掉链子”。其实王东很聪明,但总是在关键时刻发挥失常,这是因为他的父母每次都在考试前给他巨大的压力,让王东很惧怕失败,神经紧绷,但结果往往是怕什么来什么,因为屡次失败,让王东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孩子考试或比赛之前,不要催着孩子去学习,可以允许他们适当看看电视,跟别的孩子玩耍。也可以带孩子出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跟孩子聊聊天,表现出对考试成绩或比赛结果不在乎的态度。尽量让他们脱离紧张的气氛,调整好状态。父母的这种态度会让孩子心里轻松起来,并大受鼓舞。压力释放掉了,真正的水平才能发挥出来。其实很多时候,孩子失败,也跟父母施加了太大压力有关。

3.孩子失败时,先表扬后提醒

以常人的心理来看,失败了,都会感到沮丧、难过,并且自责、后悔,这个时候是他们最伤心的时候,也是最脆弱的时候。小孩子也是一样,甚至他们内心还多了一层恐惧——怕被爸爸妈妈数落。这个时候他的内心是敏感的,需要安慰、理解和鼓励。有的小孩子天生自尊心强,如果失败后得到的只是一顿责骂,在他心里就会留下一个阴影。

孩子做一件事失败了,他并不一定就能对失败有正确的认识,只是担心害怕,没有去想自己失败的原因。那么父母就应该是引导者,首先肯定他的努力,然后再提醒他做得不够的地方。

4.教孩子理智地面对失败

如果家长教会孩子对失败有了正确的认识,而且对失败采取了正确的态度,那么,他就不会被失败所打倒,屡经失败而不悔的坚强毅力也就自然产生了。那么,应该怎样教会孩子面对失败呢?

家长可以从几个地方注意,首先就是不要给孩子挂上“失败者”的标识牌,这会让孩子对自己的认知出现偏差,变得不自信,甚至是自卑。也不要总是说失败,这样会让孩子感受到巨大的压力。最重要的是,家长应该帮孩子计划好,在成功的路上将面临什么,怎样避免失败才是最重要的,毕竟没有人愿意尝试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