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救时宰相——张居正
27517000000021

第21章 反腐倡廉

通过立限考成,使每个官员都有了明确的职守,这样管理起来自然方便多了。张居正以推行考成法为中心,决心使腐败到极点的吏治得以整顿,使腐败之风得以改变。

张居正依据立限考成的三本账,严格控制着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员。每逢考核地方官的“大计”之年,张居正便强调,要把那些秉公办事、实心为民的官员列为上考,把那些专靠花言巧语骗取信任的官员列为下考,对于那些吃粮不管事的冗官,尽行裁革。万历八年(1580年),张居正下令撤去了苏松地区擅自添设的管粮参政,并责成吏部检查各省添设官员人数,核实上报。万历九年(1581),一次裁革冗员(闲散官员)169名。在他当政期间,裁革的冗员约占官吏总数的十分之三。与此同时,张居正又广泛搜罗人才,把那些拥护改革、政绩卓著的官员,提拔上来,委以重任,信而用之。万历四年(1576)十月,万历帝审阅了关于山东昌邑知县孙凤鸣贪赃枉法的报告后,问张居正:孙凤鸣进士出身,为何这样放肆呢?张居正说:“孙凤鸣正是凭借他进士出身的资历,才敢这样放肆,以后我们用人,应当视其才干,不必问其资历。”皇帝赞同了他的意见。这样,张居正以圣旨作依据,彻底打破了论资排辈的传统偏见,不拘出身和资历,大胆起用人才。他主张用人时要“论其才,考其素”,即对才能和品德进行全面考察。同时,他又注意到每个人的长处和短处,用其所长,避其所短,被他选中的文武官员都在改革中发挥了骨干作用。

对于因工作政绩而被赏罚的官员,无论是升迁或是被革职,他们都是心服口服的,因为有考成法在,立限考成,一目了然。可是对于朝廷上下滥用职权、以权谋私、行贿受贿等问题,却很难判断是非,尤其是难以公平处理。有些官员大量侵吞国家财产,欺压百姓,但因政绩突出,甚至还会被升迁。

面对此种现象,张居正觉得有必要针对具体问题,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办法,彻底打击这股腐败风。

正在张居正着手制定新法规的时候,忽然接到了吕调阳送来的奏本。张居正一看,原来山东布政司,报告孔圣人后代“衍圣公”每借进京相觑之名,沿途骚扰各路驿站,苛派强索,百端生事,且夹带走私,交通沿线深以为苦,提请朝廷务必出一万全之策予以制止。

张居正看后,面色阴沉,坐立不安。这件事非常紧急,却又非常棘手,这也正是他近日在反复思考的问题。这件事的处理,有关国家体制,弄得不好就要伤筋动骨。此事看起来似是圣人之后德行不佳,实则牵扯驿递制度久成因循,给不法之徒以可乘之机,必从根本上治理才行。

吕调阳得知张居正的心思后,忙说:“我查过《太祖实录》,有关驿递的规定异常严密,非有军国大事没有使用的权利,即使公、侯、驸马、都督奉命出行,也只准随带从人一名。《实录》还记载吉安侯陆仲亨从陕西回京,擅行使用驿站车马,被太祖知道后,痛责他不念民间疾苦,胡作非为哩!”

“对!此典故我也多次与圣上提到过!”张居正没料到吕调阳倒预先有过一番深思熟虑,不觉拍手叫好。“可是,毕竟已经时过境迁啦!”张居正又忧愁起来。

是啊,太祖时代毕竟早已过去了。当年,够资格使用驿站的标准只有6条,而现在呢,竟已扩充到50条之多,且条条都有勘合(类似今天的护照、签证),京师勘合由兵部发出,其余由各地巡抚和巡按发出,发只管发,从无缴还期限,一张勘合,几成终身之用,更可转赠他人,以作人情。如此一来,驿递各线深受其害,领用勘合之人到得驿站,如同拿了尚方宝剑,百般索取,全都无偿征用,尽入私囊……所有这些,张居正早就了然于心,只是未想出什么好办法来。

吕调阳见张居正愁眉紧锁,以为他顾虑太多,有些急不可耐,冲口说道:“这送上门的机会不利用,首辅更待何时?”

张居正不由得一怔,他望望吕调阳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不觉为他日渐进取的气概而暗暗吃惊,“足下之意莫非是要我拿衍圣公来开刀?”

“一不做,二不休,此举定能震慑四方!”吕调阳信心十足。张居正满意地点点头。

张居正低头认真思索了一会儿,眼睛一亮,拿定主意,便又问吕调阳:“照旧例,圣人后代该是九月进京朝觐吧?”

“是的。”吕调阳点点头。

“好!我们务必赶在此之前,草拟一项驿递新规颁告天下,令各路驿站着即执行。”张居正下定决心,以驿递新规为契机,彻底整顿腐败现象。

“对对对,有考成法作后盾,驿递新规当可畅通无阻;赶在九月之前即刻颁下,又可令衍圣公之流自入瓮中。”吕调阳摇头晃脑品评一番,越品越有滋味,不禁畅怀大笑起来。

张居正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推敲,又参考了明太祖时的条规,终于制定出一部新的驿递新规来。

正值此时,吏部尚书杨博患病,他怕自己病难痊愈,一旦不测,不能叶落归根,又恐多扰张居正,索性写下辞呈,请求回老家山西蒲州调理。

张居正接到司礼监转来的这份辞呈,心中很是不安,急匆匆来到杨博家看望他。张居正想劝杨博留下来继续协助他改革,但看到杨博这副病态,又不忍心强劝他留下。张居正哽咽着说:“居正受命于多事之秋,才疏学浅,勉为其难。幸得杨兄多方关照,且身体力行,为居正分忧解难,每思于此,实难舍杨兄……唉,这也是居正缘分太浅呐!”

杨博费力地摆摆手:“首辅言重了。博一老朽,官场一生,空负圣恩。惟晚年知遇首辅,也算做了几件有益之事,博平生足矣!还望首辅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锐意进取,以图中兴大业!”

张居正感激地连连点头:“杨兄所嘱,居正铭记在心。”

两人叹息了一会儿,杨博又问起驿递新规的事,张居正告诉他只待颁诏了。杨博听后,忘了自己是大病之人,执意要听听条款细目。张居正无奈,只好细细陈述一番。其内容大致是:

凡官员人等非奉公差,不许借行勘合;非系军务,不许擅用金鼓旗号,虽系公差人员,若轿扛夫马超出本数者,不问是何衙门,俱不许差派。凡经过官员有勘合者,除本官额编门皂量行带用仆,不许分外又在里甲派取长行夫马。凡经持勘合自京往外省者,由兵部给内勘合。其中仍须回京者,回京之日缴还勘合;无须回京者,即将该勘合缴所到省分抚、按衙门,年终一并缴回兵部。自外省入京者由抚、按衙门给外勘合,至京之后,一并缴部。凡内外各官丁忧、起复、给由、升转、改调、到任等项,俱不给勘合,不许驰驿……

当张居正陈述到“凡内外各官”这一条时,猛想起杨博即刻要致仕回故里,正应着不能给驿的禁令,不觉有些窘迫,便止住不往下说了。杨博情知有故,偏不住地催他,张居正只得吞吞吐吐继续念完。杨博仔细听完了,微微颔首称善说:“很好。想驿弊一除,不惟使弄权之人收性,更可解百姓之苦也!”他顿了顿,长长吁了一口气,转而面带笑容,不无高兴地说:“此一来,博有幸能成为第一个执行新规的人了。”

张居正忙说:“不,不,杨兄可另作他论……”

杨博很坚决地摇了摇头说:“首辅不必再劝,博早已作安排,三天前家人即已雇好牛车,只待请行了。”

“那如何使得?杨兄病体,怎经得牛车长行颠沛?再说,新规尚未颁下,杨兄完全可以暂循旧例呀!”

杨博仍旧摇摇头说:“新规虽未颁布,可满朝谁不知首辅正整治驿递?不能正己,焉能正人?值此紧要关头,我不能让首辅为难,就让我效最后一次力吧!”

张居正非常感动,他紧紧地握住杨博的手,再也说不出什么来了,他胸中奔涌着一阵阵激情。多好的大臣啊!如朝中官员均如杨大人这般,何愁腐败不除,何愁国家不兴?

从杨府出来后,张居正更加坚定了他改革驿递的决心,他要立刻请求皇上下诏施行。

驿递新规颁发后,混乱不堪的驿站得到大大改观,许多人立刻收敛了自己的行为,不敢再滥用职权,违法强索驿站财物了。但是有些官员却不以为然,依然我行我素,滥用驿站车马,万历五年(1577)正月,张居正开始对违制使用驿站的官员进行严惩,处罚了不少违纪官员。据《明实录》和《国榷》记载,万历八年(1580)五至十二月八个月中,违制使用驿站受处罚者达30人之多。其中革职者7人,降6级者11人,降3级者8人,降1级者3人,降职者1人。张居正的弟弟张居敬,由京回乡,保定巡抚主动发给勘合使用驿站,张居正得知后,除令其弟交回勘合外,又对保定巡抚进行了严厉批评。

这样,经过张居正整顿,改变了长期以来无法改变的滥发勘合、滥用驿站的混乱状态。既保证了军国要务的畅通,又节省了大量开支。

在整顿吏治过程中,张居正针对法纪废弛,君令无威的状况,把执法与尊君联系起来,以伸张法纪为中心进行整顿。辽王朱宪原是他的少年朋友,朱宪长大后在江陵一带横行不法,民愤极大,地方官无人敢过问。朝廷派人去调查,由于他百般阻挠,公开抗拒,致使调查人员不敢如实报告他的不法行为。张居正得知后,毅然亲自抓这个案子,他秉公执法,不徇私情,毫不心慈手软,将朱宪废为庶人,终于为江陵除了一霸。当时,权势极大的太监冯保的侄子冯邦宁,也凭借其叔父的权势,狐假虎威,横行不法,鱼肉乡里,醉打衙门官吏,严重触犯刑律。张居正一面派人向冯保说明情况,一面将冯邦宁杖打四十,革职待罪。由于他雷厉风行地伸张法纪,有力地抑制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保证了朝廷的安定团结,官员的清正廉洁,人民群众也能安居乐业,过着和平安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