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作文趣话
27650800000007

第7章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颗题诗在上头——虚心方能长进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春天,年仅25岁的青年诗人李白,乘一只轻捷的帆船,顺着长江三峡的急流,离开蜀地(今四川),出外漫游。

船到湖北武昌江面之后,李白兴致勃勃地登上了矗立于武昌江岸的黄鹤楼,凭栏观赏景色。那龟山、蛇山隔江对峙的雄姿以及柳暗花明、莺歌燕舞的大好景象,激起了李白步入黄鹤楼内挥笔题诗的兴致。然而,他步入楼内抬头一看,却发现诗人崔早已在楼内的墙壁上写下了《黄鹤楼》诗,便怀着极大的兴趣吟诵起来: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萎萎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吟诵之后,不禁拍手称赞道:“真是一首好诗。”面对这首好诗,李白打消了作诗的念头,挥笔题写了两句肺腑之言:

眼前有号猫不得,崔颗题诗在上头。

诗人李白写完之后,怀着敬慕之情离开黄鹤楼,登上一叶轻舟,继续顺江漫游去了。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过:“成功的第一个条件是真正的虚心。”

李白的题诗与欣然离楼而去,便是他虚心的真实写照。我国有句谚语:“虚心虚心,得银得金。”用句篇言注释这句谚语中的“得银得金”,则是“虚心的人十有九成”。就写诗作文而论,只有虚心的人,才能在他人的佳作面前看到自己的不足,并且取长补短,奋起直追,从而步入成功的殿堂,李白正是这种敢于取长补短的人。他虽然离开了黄鹤楼,心却系着《黄鹤楼》。好多年后,李白来到了金陵(今南京)的凤凰台,面对凤凰台的一景一物,又想起了崔颖题于黄鹤楼楼内的那首佳诗。为了表达对崔的景仰之情,李白摹拟《黄鹤楼)的格调。写了一首《登金陵凤凰台》诗: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就李白的诗与崔的诗两相比较而言,虽然两首诗的结尾名有一个“愁”字,可李白把他的忧虑归结到国事日非上,而崔颖的愁情却仅仅囿于怀恋家乡的狭小范围内。由此观之,李白的国愁比起崔颖的家愁是要高出一筹的。这就是李白虚心学习崔颢,又勇于超过崔颖的高明之处。

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在他的《飞鸟集》中说过:“当我们大为诸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接近于伟大的时候。”这里的“谦卑”,就是虚心。

写好文章之后,听到别人提出批评意见,能够虚心接受,固然难能可贵;如果写好文章之后,拿着它主动征求意见,其虚心精神岂不更佳?谁拥有这种虚心精神,谁的人品不但值得赞许,而且谁的文章也最有希望步入炉火纯青的佳境。传说欧阳修做滁州太守期间,经常游览名胜琅哪山,结识了琅娜寺里的智仙和尚。智仙感激太守平易近人,一点官架子也没有,于是专门在他游山的路旁建了一座亭子。欧阳修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醉翁亭”,并且还为这座亭子写了一篇名为《醉翁亭记》的散文。欧阳修有个习惯,凡是他写好的文章,均要多方征求意见,这篇文章也不例外。他将《醉翁亭记》接连抄了六份,让衙役分别贴到州城的各个城门上,并派出六班锣鼓手,在各个城门上鸣锣击鼓,招徕行人,目的是让过路的行人帮助他修改文章,若是有提出修改意见的过路人,必有酬谢。文章刚刚贴出不久,锣鼓响了一通之后,便有个白发苍苍的樵夫要求指正。衙役带着樵夫拜见了欧阳修。樵夫开诚布公地说:“大人,你那篇文章,我这个砍柴的老汉听衙役读了,句句听得懂,就是开头太啰嗦了!”欧阳修听后非常高兴。为了知道开头的哪些文字啰嗦,便把文章的开头背诵了一遍:“滁州四面皆山也,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樵夫听到这里,把手一扬说:“请停,毛病就出现在这里。”欧阳修已觉察到锣嗦之处,连忙说:“你老的意思,是不必点出这些山的名字!”樵夫将抨胡子,乐呵呵地说:“是这么回事。假若有人初次到此一游,来到卿娜山的南天门上,放眼环顾,看到的尽是山,定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呵,四周这么多的山!’哪里会一一问及这是什么山,那是什么山。写文章好比观景,开头不能拖泥带水,把什么乌龙山、大丰山、花山、白米山一一写出!”欧阳修听了,连声说道:

“言之有理,言之有理!”当即提笔进行删改,文章的开头被改为“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改完之后,又读给樵夫听,樵夫满意地说:“改得好,改得好!不啰嗦了。”欧阳修于是设宴款待樵夫,又馈赠给樵夫许多银两。欧阳修虚心求教的故事,很快在滁州传为佳话。那篇修改过的《醉翁亭记》流传至今,仍旧脍炙人口,被世人公认为佳作。

明代郎瑛在《七修类稿》一书中写了这么一个故事:江西人罗璟从来不知道什么叫诗,后来参加庶吉士考试,翰林学士让大家以《秋宫怨》为题赋诗。罗璟不会作诗,便不耻下问,向同考人请教作诗之法。考生告诉他韵脚、起结、联对等基本常识后,他居然写出了一首《秋宫怨》诗:

独倚栏杆强笑歌,香肌消瘦怯春罗。

羞将旧恨题红叶,添得新愁上翠娥。

雨过玉阶秋色静,月明青琐夜凉多。

平生不识春风面,天地无情奈老何。

主试者热情地赞扬了罗璟虚心求教写出的佳诗。

是的,虚心会使诗文越写越好;然而骄傲自满,则会导致失败。

毛泽东同志所说的“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就是这个道理。

“满招损,谦受益”(书·大禹漠)这句话虽已流传千年,可是还有人沿着骄傲自满的道路滑下去。《笑林广记·训子》篇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个富翁的儿子,斗大的字不识半升。有人劝告富翁请位老师教之。老师前来任教之后,先告诉富翁的儿子:“‘一’字是一画,‘二’字是二画,‘三’字是三画。”富翁的儿子听到这里,便放下笔墨,趾高气扬地告诉父亲说:“儿已都晓字义,何用师为。”富翁信以为真,认为儿子所有的字义都已掌握,便辞退了老师。有一天清晨,富翁打算请一个姓万的朋友来家饮酒,叫儿子写个请帖。儿子欣然应允,便到书房写了起来,可是到了中午,请帖仍未完成。富翁走进儿子的书房询问情况,但见儿子气愤地说:“普天之下姓什么不成,如何偏偏姓万。儿从早上到现在,才算画完五百画!”富翁听后,气得死去活来。德国有句谚语:“骄傲是愚蠢的亲戚。”富翁儿子的骄傲,只能是愚蠢的代名词。英国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说过:“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那个富翁的儿子,才学了“一、二、三”,就以一当十,骄傲地认为“都晓字义”,便令父亲辞退了老师,结果连一个“万”字也写不出来,岂不让人啼笑皆非?

千万记住,虚心是提高作文水平的老师,如果有谁在作文中“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