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学习故事
27731300000005

第5章 羿射不中(2)

赵王和赵胜没有听取赵奢的正确意见,最终还是把三座城池割让给了齐国,请田单统率赵国军队。结果,不出赵奢所料,战争拖了很长时间,赵国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却没有取得理想的胜利。

日不暇给

“日不暇给”形容事情多,时间不够用。

此典出自《汉书·高帝纪下》:“虽日不暇给(jǐ几,不读ěi),规摹宏远矣”。颜师古注:“给,足也。日不暇足,言众事繁多,常汲汲也。”

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从泗水亭长兵戎起家。起初,他重武轻文,轻视儒生,甚至曾往儒生的帽子里撒过尿。他统一天下以后,儒生陆贾时常和他说起《诗》、《书》的重要,劝他要文武都重视。刘邦说:“我是在马上得天下的,《诗》、《书》对我来说有什么用?”陆贾说:“陛下在马上得天下,难道能在马上治天下吗?打天下当然要用武力,但治天下就要用到文教,文武并重,才能长治久安。”刘邦觉得陆贾言之有理,便重视起文教和儒生来,并命陆贾著《新语》。《新语》写完后,刘邦非常满意。

《汉书》的作者班固在评价刘邦时说:“高祖在天下平定以后,曾命令萧何颁布法令,韩信定军法,张苍制定律令法规,叔孙通制定朝仪,陆贾著《新语》。这些事情虽然很多,使他目不暇接,但却是深谋远虑的治国之策。”

日薄西山

“日薄西山”来比喻老之将至或是事物接近衰败腐朽。

此典出自《汉书·杨雄传》:“临汨罗而自陨兮,恐日薄于西山。”

又见晋代李密《陈情表》: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公元263年,司马昭派遣钟会、邓艾等灭蜀之后,第二年,他的儿子司马炎就废除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晋武帝司马炎为安抚蜀汉士族,便对汉蜀的旧臣采取笼络收买的怀柔政策,征召他们去洛阳任职。为此李密很犹豫,决定暂时不去。于是以尽孝祖母为名,写了上武帝的《陈情表》。他在《陈情表》中描写他幼年时的生活说:“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褥。臣侍汤药,未尝废了。……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意思是:我生下来才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便去世了。我四岁的时候,舅父劝我母亲改嫁,改变了我母亲守节的志向。祖母刘氏可怜我孤苦孱弱,就独自抚养我。我小的时候,常常生病,到了九岁还不能行走。孤单困苦,没有依靠。直到长大成人,还是上面没有叔伯,下面没有兄弟,……单身独立,只有形体和影子互相安慰。并且祖母刘氏早年就有疾病,常常躺在床上,不能行动,我侍奉汤药,从来没有离过半步。……而今祖母刘氏的病日愈沉重,正像太阳快往西山落下去了一样。现在她奄奄一息,生命危在旦夕。我没有祖母,也就没有今天;祖母没有我,她也无法度过晚年。我们祖孙二人是相依为命的啊!)

晋武帝看了他的《陈情表》后,为了维护其“以孝治天下”的谎言,就同意了李密的请求,免于应征,并在生活上给予他优厚的照顾。

岁不我与

“岁不我与”表示时光一去不返,时间不等人。

此典出自《论语·阳货》:“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季氏几代都执掌着鲁国的政权。季氏有个家臣名叫阳货,他掌握大权之后,就想利用孔子做他的助手,以稳定政局。为此,他要孔子去拜会他,但是孔子不愿意去。于是他便想了一个方法,即趁孔子不在家的时候,送了个蒸熟的小猪去,这样一来,孔子不得不去道谢。

孔子不愿见到阳货,也想了一个方法,即打听到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再去拜谢他。没想到孔子在去的路上碰见了阳货。阳货叫住孔子道:“来,我给你说。”孔子无可奈何,只得走过去。阳货以奉承又带责备的口吻说:“国家混乱不堪的,你有一身本领,对国事却不闻不问,这难道叫仁爱么?”孔子听了,一言不发。阳货接着又说:“一个人喜欢做官,却又屡次错过机会,这叫做聪明么?”孔子仍然一言不发。阳货无可奈何,只好自言自语地说:“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意思是:不行,光阴一去不复返啊!时光也不会等待我。

一朝一夕

“一朝一夕”这个典故形容短期间内。

此典出自《周易·坤·文言》:“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又见《列子·力命》:病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渐矣。”

战国时,有一个叫季梁的人生了病,而且病情越来越严重。季梁的儿子见父亲病得很厉害,就去请了三位医生。

矫医生对季梁的病进行了诊断,说:“你冷暖没有节制,虚实失调,中气不足。病源是饥饱失度,纵欲斫丧,慢慢地就可治好。”季梁听后说:“这是个一般的医生。”

俞医生对季梁的病情进行了诊断,说:“你的病不是一时半会形成的,病由来已久,可能会治不好了。”季梁听后说:“这是位良医。”

卢医生对季梁的病情进行了诊断,说:“药物对你已经不起作用了。”季梁赞许地说道:“你真是一位神医啊!”于是就送给卢医生礼物,让他回去了。

原来,季梁患的是精神方面的病症,没过多久,自己就好了。

一日三秋

“一日三秋”这句成语比喻分别了一天,想念的心情好像隔别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但现在应用这成语,已不限于男女之间的相思,举凡朋友、亲戚、同学、同事间的别后怀念,都可用“一日三秋”来形容。

此典出自《诗经·王风》的《采葛》篇:“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这是一首怀念人的诗,被怀念的对象可能是女性。古时的歌谣大多数都是歌唱爱情的,所以这首诗可以当作男人思念爱人的歌辞。全诗的意思是说:我忆念中的人儿啊!她在外面采摘葛藤,一天不看见她,就有三个月没见的那种感觉。我忆念中的人儿啊!她正在野外采摘萧草,一天看不见她,就像有九个月那么长啊!我忆念中的人儿啊!她正在野外采摘艾草,一天没有见她的面,就像隔了三年啊!

很明显,这是一首“怀情”的诗歌,是男人怀念女人的“一日三秋”——一天不见面,就好像分别了三个月、三季或三年那么长,这充分表达了思念之切,这种心情是每一个正在热恋中的男女都能深切体验到的。

身有至宝

“身有至宝”告诫人们,要广开才路,特别要重视人才的使用。

此典出自《龙门子凝道记·先王枢》。

一个在西域做生意的胡人,拿着一件名叫瓓的宝玉前来出售。宝玉直径只有一寸,颜色像樱桃一样鲜红,价值却超过了数十万。

龙门子问他:“它可以用来充饥吗?”胡人回答说:“不能。”“它可以用来治病吗?”“不能。”“能够驱灾免祸吗?”“不能。”“能够使人孝梯吗?”“不能。”最后,龙门子说:“既然它一无是处,为什么价值却高达数十万呢?”胡商说:“因为它藏于险峻的地方,非常难以得到。”

龙门子听了大笑,拂袖而去,后来,他对弟子郑渊说:“古人曾经讲过,黄金虽然贵重,但如果吞到肚子里,人就会死去,它的粉末进入眼里,人就会变瞎。宝物对我们没有什么好处,既然是这样,还要它们干什么呢?其实,人类自身就有无价之宝,它的价值绝不仅仅就值数十万;而且水不能淹没它,火不能烧毁它,风吹日晒也不能损伤它;用它可以使天下安宁,不用它也可以保重自身。这样宝贵的东西居然不知勤奋探求,而专为寻找瓓一类的宝物去忙碌奔波,不是舍近求远吗?”

十年读书

十年读书形容长期埋头苦读,钻研学问。

此典出自《宋书·沈攸之传》:“攸之晚好读书,手不释卷,《史》、《汉》多所谙忆,常叹曰:‘早知穷达有命,恨不十年读书。’”

南北朝时期,宋朝有一个人叫沈攸之,字仲达,在前废帝(刘子业)景和元年(公元465年)任豫章王刘子尚车骑中兵参军,封为东兴县侯,食邑五百户,不久又升迁为右军将军,增加食邑百户。但是,这时宋朝已进入多事之秋,朝廷陷入骨肉相残、君臣互相猜忌的混乱中。到宋明帝时,混乱更加厉害,除了宋明帝自己的儿子,其余残存的诸弟(宋文帝子)和诸侄(宋孝武帝子)差不多全被杀绝。被猜忌的文武大臣,有的被杀,有的带城镇投降魏国。公元472年,宋明帝去世,子苍梧王继位,这时内乱更愈演愈烈。公元479年,萧道成灭掉宋朝,建立齐朝。

在这种混乱的政治背景下,沈攸之时而受信任,时而遭排挤;时而飞黄腾达,时而一落千丈;时而被称作忠臣,时而又被叫做逆贼。于是,他对仕途完全绝望了。

沈攸之晚年喜好读书,手不释卷,《史记》、《汉书》中记载的史实,他都烂熟于心,他常常感叹地说:“早知贫穷和发达是上天安排的,为什么不长期埋头经典、认真钻研学问呢?”

十行俱下

“十行俱下”形容读书十分聪敏。

此典出自《梁书·简文帝纪》:“既长,器宇宽弘,未尝见愠喜。方颊丰下,须发如画,眄睐则目光烛人。读书十行俱下。九流百氏,经目必记;篇章辞赋,操笔立成。”

南朝时期,梁简文帝萧纲,是梁武帝萧衍的第三个儿子。萧衍死后,萧纲被立为皇帝。萧纲死后被追尊为简文皇帝,史称太宗。

萧纲幼年聪明睿智,见识过人,六岁便会写文章,父亲萧衍觉得诧异:这么小的孩子怎么能写出文章来?他不相信这件事,于是就把儿子叫到面前测试。结果,儿子萧纲不仅写出了文章,而且辞藻华丽。萧衍感叹道:“我这个三儿子,真是我家的东阿王曹植啊。”萧纲长大后,气度恢弘,喜怒不形于色。须发黑漆、整齐,两眼炯炯有神,左右顾盼的时候光彩照人。他读书十分聪敏,凡是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等九个学术流派的著作和诸子百家的书籍,他都过目不忘,牢记在心;各类文章辞赋,挥笔即成。

食古不化

“食古不化”比喻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得不深不透,不能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亦作不能融会贯通。

此典出自《西轩客谈》:“前辈说作诗文记事虽多,亦恐不化,余意亦然。谓如人之善饮食者,肴蔌脯醢,酒茗果物,虽是食尽,须得其化,则清者为脂膏,人只见肥美而已;若是不化,少闲吐出,物物俱在,为父亦然。”

《玉几山房画外绿》:可见定欲为古人而食古不化,画虎不成、刻舟求剑之类也。

有一本叫《西轩客谈》的书,里面阐述读书和写文章的问题时,用了一个很好的譬喻,说;“前辈们说,一般人作诗作文,所记的事情虽然很多,但未必都能理解。……譬如喜欢饮食的人,鲜肉呀咸肉呀蔬菜呀,美酒呀名菜呀水果呀,虽然能大吃大喝,但也要能够消化才行,把有营养的物质吸收进去,人才能变得脂润健美。如果是吃了却不能消化,没过多久就全都吐了出来,肉蔬菜果物呀,仍是原样不变,就相当于没吃过这些东西。写文章,也和饮食的这种情况一样。”

食古,意即读古书;不化,即是不消化,也就是不理解。食古不化,是说虽然多读古书,但不能理解和使用。这是个很好的譬喻,读书一定要能“化”(理解),“化”了之后才能变为自己的东西,根据自己的需要加以使用;否则,将读过的东西原封不动的搬出来,自己既不会运用,别人也不会弄懂你的意思。正如后来有一本讲绘画的书《玉几山房画外绿》所说:作画贵能自成风格,如果一定要照着古人的作品来画而“食古不化”,结果便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食肉寝皮

“食肉寝皮”表示仇恨极深。

此典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一年》:“食其肉,而寝处其皮矣。”

晋国有个名叫州绰的人,此人聪敏、勇敢而又善战。有一次,齐晋两国在平阴打仗,州绰取得了胜利,并生擒了齐国勇士殖绰和郭最。后来,州绰的好友栾盈与晋国当权的范宣子产生了矛盾,栾盈被囚,州绰因此出奔齐国。

有一天早朝,齐庄公指着殖绰、郭最说:“他们是我的勇士啊!”州绰心中不服,便说:“大王认为他们是勇士,大家也都会承认的,不过在平阴一战中,他们曾是我的手下败将。”

不久,庄公打算晋封一批勇士,名单上有殖绰、郭最,但却没有州绰。为此,州绰愤怒地对庄公说:“齐晋之战,我从平阴打到了齐国的都城,在都城的东门从容不迫地数点过东门的门板,难道我还不算勇敢吗?”庄公解释说:“你那时是替晋国打我们齐国啊!并且你到我们齐国的时间也不长啊!”州绰气愤地说:“我在齐国虽是新仆,但殖绰、郭最被我生擒时,他们和禽兽差不多,我恨不得‘食其肉,而寝处其皮矣’(意思是:吃他们的肉,把他们的皮剥下来垫着睡觉),那算什么英雄!”然而,齐庄公不管州绰如何恼怒,最终也没有封他为勇士。

探骊得珠

“探骊得珠”形容作文章善于抓住精蕴、要害。

此典出自《庄子·列御寇》:“河上有家贫恃纬萧而食者,其子没于渊,得千金之珠。其父谓其子曰:‘取石来锻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今宋国之深,非直九重之渊也;宋王之猛,非直骊龙也;子能得车者,必遭其睡也。使宋王而寤,子为齑粉夫!”

战国时期,有一个俗人去游说宋襄王,他使用甜言蜜语逗乐了宋襄王,于是宋襄王赐给他十辆车子。那个人用这十辆车子在庄子面前夸耀,嘲笑庄子落伍。

庄子对他说:“河边上有一个贫困的人家,以织芦席谋生。这户人家的儿子潜入深渊,得到价值千金的珍珠。父亲对儿子说:‘拿石头来砸碎它!价值千金的珍珠,必在九重深渊中黑龙的领下,你能得到这颗珍珠,一定是碰到黑龙睡着了。如果黑龙醒来,你还能活着回来吗?’如今宋国之深,超过九重之渊;宋王之猛,超过黑龙;你能得到宋王的车,一定是碰到他睡着了。如果宋王醒来,你早就化为齑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