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南京厂委托英国喜敦造币厂代建厂房,订购新型机器和造币设备,代铸币模,在南京大量铸造。以后每年在币面上加干支纪年,流通甚广,故民间藏品极丰。
a.老江南省造(无纪年)。其文字、图案基本无变,仅地名变更。此币有光边、齿边等几种,均极难得。
b.“戌戊”年江南省造(年代错置)。此币以干支纪年左右文字误置,不成年份,发现后已有少数流入市场。此币稀贵难得。
c.戊戌年江南省造。因龙身雕刻状似由粒粒珍珠组成,俗称“珍珠龙”。
d.己亥年江南省造。
e.庚子年江南省造。江南省造庚子年团龙银币种类较多,有“庚”字一撇不连写;有“年”字下边一划平直,稍弯;龙身大小、龙鳞粗细等版别差异,不一一附图。
f.辛丑年江南省造(无HAH)。江南辛丑龙洋有两组。一组在“丑”字上方有HAH字母,一组没有字母记号。HAH是英籍化验师霍教习姓名之缩写,以其名置币上旨在使银币的成色取信于人,也说明江南省造HAH币是从辛丑年(公元1901年)开始才有。霍教习是英籍化验师,为江南局通过委托上海汇丰银行代为聘请。
江南省造辛丑年有HAH银元。壬寅年江南省造。“寅”字上面一点是斜点。
h.癸卯年江南省造。右上角有五点饰花。另有一种无花饰,“癸”字较扁更为难得,不另附图。
i.甲辰年江南省造。甲辰四点花。“甲辰”二字下面各有一个四点组成饰花。
尚有右上角有TH字母;或有CH字母,“甲辰”二字下各有一点;右上角有CH字母,甲辰下无点等版别,不另附图。
j.乙巳年江南省造。在右上角有一倒写的SY字母。
⑤浙江省造
浙江省原在杭州有造币机构三处,其中一处专铸银币。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试铸银质辅币。浙江曾委托安徽安庆厂试铸一套四种银币,币面上方书“二十三年浙江省造”。浙江于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奏准成立了银元局,铸有一套五枚“光绪元宝”银币,流通于市。
a.二十三年浙江省造。
b.浙江楷书体。此币为委托英国伯明翰造币厂所铸,发现极少。字为楷书体,“宝”字从“缶”。
c.浙江魏碑体。自广东1898年铸造第一套机制银币后,十几年间,各省纷纷仿效,自铸龙图。浙江于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开铸银币,币面“光绪元宝”四字为魏碑体,强劲挺拔,舒展自如,由当时浙江书法家陶心云书写。清代银币中采用魏碑书体者仅见于此币,铸量极少,历来为收藏家视作珍品。笔者手中无实物,为使读者一睹珍品风采,尝试从上海造币厂珍品系列中的“浙江省造光绪元宝”翻拍,附录于后,特作说明,类似此币用珍品系列翻拍的还有:道光寿星银饼、孙中山三帆船、孙中山陵墓币、广东寿字一两、袁头龙凤十二年、丁未大清银币、中华苏维埃川陕省造、宣三短须龙、广东七三反版等。
⑥福建省造
最早发现的福建省所铸银元应是漳州军饷“成功”银饼。公元1642年郑成功驱逐了荷兰殖民军,收复宝岛台湾。为了控制货币,郑成功曾下令自铸“漳州军饷”银元,其币面值与花纹发现多种,但量极少。一种俗称“曾”签字,有边齿,传为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曾国荃在漳州镇压太平天国时所铸,但币上签字,决不像曾氏。现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图册记录,此币花押是“国姓大木”四字。“大木”是郑成功的号。另一种俗称“左”签字,有花纹边,传为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左宗棠为闽浙总督所铸漳州军饷币之签字,但也不像。据传1962年郭沫若曾鉴定过,认为签字是由“朱成功”三字组成。郑成功早年曾受明王朝器重,赠姓朱。但上述均系一家之说,都没有确切根据和有说服力的考证。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由官方督造银币,币面上书“福建官造局”,该币存世极少。
a.福建官造局。铸额不多,流通很久,品相精美者不多见。
b.漳州军饷。俗称“曾”签字版。
c.漳州军饷。俗称“左”签字版。
上述二枚虽非团龙银币,因影响极大,且为福建省初铸,故录在后面,以飨读者。
⑦四川省造
四川造币厂有二家。一是旧厂,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设于成都;另一是新厂,建于重庆,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开始铸币,同年又委托英国喜敦造币厂代铸。成都厂所铸银币上有行书,“宝”字从“尔”。喜敦厂所铸则为楷书,俗称“四川楷书”,“宝”字从“缶”。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印度卢比流入较多,为防止利益外流,遂仿卢比样式铸币流通于市,用以抵制。
a.四川省造大头龙币。正面中央圈内汉、满文“光绪元宝”,“宝”字从“尔”;背面龙头阔而大,外圈英文上为“四川省”,下为“七钱二分”。唯“2”字因写法特别,看上去极像“3”字。
b.四川卢比。为抵制外币侵入,仿照卢比式样及重量,铸币数种,在西南各省流用甚广。最初仿造的币面人像传说为英国皇后,以后此币人像图案流传像光绪皇帝,因系仿造,不拟细辨。此币版别甚多,虽非龙洋,但在川省影响极大,故录以备考。
有领横花卢比。
无领横花卢比。
无领直花卢比。
“娃娃脸”卢比。
⑧陕西省造
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委托英国伯明翰喜敦造币厂铸钱模一套大小五种银币。本想待银元局成立后开铸,但未获批准,遂命所需银元者向湖北省搭铸。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总督刘镇华曾向德国订购造币机器,拟设厂于西安,但因时局原因,该项设备为山西省购用。
陕西省造团龙银币。正面汉、满文“光绪元宝”,无纪年,上部“陕西省造”,下为“库平七钱二分”;背面英文上为“陕西省”,下“七钱二分”。
⑨湖南省造
湖南一带在光绪年间习惯用银两交易,无论官局及银号,均铸银饼,沿用省平(即湘平,见注二),商贾称便。一两银饼有四种:大清银行;湖南官钱局;湖南阜南官局;长沙乾益字号。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沿海各省已推行使用银元,湖南亦有意仿效,委托英国伯明翰厂代铸币模,后因故停铸。
a.湖南省造团龙银币。图案、文字均与各省龙洋相似,唯该币正、背面中间两旁均有6点星饰。
b.阜南官局。正面“湖南阜南官局”,背面“省平足纹一两”。
c.大清银行。正面“湖南大清银行”,背面同上。
d.长沙乾益字号。正面“长沙乾益字号”,背面同上。
e.湖南官钱局。正面“湖南官钱局造”,背面同上。
上述四种银饼虽非龙洋,因在湖南影响较大,流传亦广,故附后以供欣赏研究。
⑩云南省造
云南与印、缅、越南接壤,故印度卢比和越南法币充斥于市。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省府始购买机器,在原旧宝云钱局地址设厂。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完工,招用川厂工人,向天津造币厂领用祖模开铸。初名云南银元局,后改云南造币分厂,1915年改名云南造币厂。初铸之银元俗称“老云南”,背龙图,四周绕英文。以后所铸,背龙图,四周无英文,俗称“新云南”。云南在民国成立后铸有唐继尧像共和纪念币及1932年双旗半元银币等。
a.光绪元宝(老云南)。正面点圈中汉、满文“光绪元宝”,“宝”字从“尔”,无纪年,两旁四粒花星,俗称“老云南”。
b.“文光绪元宝(新云南)。正面较小点圈内汉、满文“光绪元宝”,圈上“云南省造”,圈下“库平七钱二分”,中间两旁各有七个小圈的花饰,背面龙图外亦有点圈,四周无英文,俗称“新云南”。新云南版别还有“宝珠”、“四珠”;龙爪有“大爪”“小爪”;光绪元宝之“绪”字有“挑钩”、“平书”等名称,本书仅录一图。
c.宣统元宝。正面中间汉、满文广宣统元宝”,“宝”字从“缶”,点圈外上面“庚戌春季云南造”,下“库平七钱二分”。背面龙上英文“云南省”,龙下英文“七钱二分”。
d.双旗半元。正面“云南省造”,下“库平三钱六分”,点圈内“半元银币”四字,中间花饰。背面圈外上面“中华民国二十一年”,圈内为双旗。
⑾北洋造
北洋原系江苏以北包括山东、河北、辽宁、天津一带沿海地区的通称,北洋机器局于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开始铸造纪值银币,有“一元”、“五角”、“二角”、“一角”、“半角”,此套银币打破了历代均以两、钱纪重的习惯。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改称北洋银元局,改版并恢复了纪重为主的银币。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改名为北洋造币厂。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度支部奏定币制“则例”后,定名为造币总厂。
a.北洋一两。正面牛间为“光绪元宝”,点圈外上部满文自左至右读作“光绪元宝”,两旁右“北”左“洋”,下部“库平一两”。背面龙图下部为英文“北洋”,左上角为英文“33年”,右上角为英文“光绪”。因当时使用习惯、一两制银币未能流用。此种银币尚有龙头下面珠上有三点者,比较少见。
b.二十二年大清光绪银币。此币造型特殊,正面点圈共分三层,外圈内上面“大清”两字,自左至右“光绪二十二年北洋机器局造”,中圈内满文,小圈内“一元”。背面龙图,四周英文。此币因流通较久,留存民间者甚少,品相精良者尤为少见。
c.三十四年光绪元宝银币。此币铸造年代铸于背面左上角,同一般光绪元宝有明显区别。该局自光绪二十五年至三十四年间(公元1899年-公元1908年)之光绪元宝均在该处刻有铸造年代。
⑿奉天省造
奉天为旧时东北三省的总称。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先委托安庆造币厂代雕“纪重”币模,次年即仿北洋形制改以“纪值”银元。到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恢复“纪重”为主的银币。该局所铸钱币,版别种类甚多,差别很大,且错版亦屡见不鲜。
a.光绪元宝团龙银币。正面同各省团龙银币格式。背面上半部英文应为FENG-TLAN,误铸为TENG-TIEN。
b.奉天省造“一元”“阔嘴龙”银币。正面小点圈内“一元”,小点圈外为英文“奉天省”,外圈满文“大清光绪二十四年奉天机器局造”。背面团龙周围自左到右汉文“大清光绪二十四年奉天机器局造”。
c.癸卯库平银一两团龙银币。正面汉、满文“光绪元宝”,点圈上书“奉天省造”,圈下“库平银一两”。背面团龙,龙上英文“奉天省”,龙下英文“一两”。据说此币迄今仅发现一枚,是台湾收藏家张秀清先生托陈吉茂先生在美国加州竞拍得到,并捐赠给台湾鸿禧美术馆收藏。该币1991年在美国加州拍卖成交价17万美元另加一成手续费,约18.7万美元。尚有癸卯奉天七钱二分银币,中间满文仅二字,一为自左至右读作“宝奉”,一为自左至右读作“奉宝”,均不另附图。
⒀东三省造
东三省即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名称,本为满洲人集居地,日本人侵占后称“满洲国”。奉天旧有机器局,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铸有东三省造银币,流用于东北三省。
东三省造光绪元宝。文字、图案均同各省,唯币面两旁各有一小点。
⒁吉林省造
清代各省的机器局实为兵工厂性质,铸币亦由机器局兼办。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因制钱欠缺,影响市面,吉林机器局铸有厂平银币,吉林地方俗呼“船厂”,用“厂平”二字,从俗而已。厂平银重量标准同库平比约为95%。以后,吉林每年都铸有干支纪年的银币一套,大量流通市面。从光绪二十四年至三十四年(公元1898年~公元1908年)十年中,铸币甚多,但成色较差,仅在东北三省流通。此币版别极多,均系花纹、字体及星点上的区别,极为复杂,不能一一刊录,仅选部分作介绍。
a.厂平一两。正面中间方框内汉字并行三行“光绪十年吉林机器官局监制”,两旁龙身背后无刺。背面中方框内“厂平一两”四字,该币有多种版别,但大都在字体、图案及龙身后面有刺无刺之别。
b.吉林省造无干支“四点花”银币。此币突出之点为“光绪元宝”四字中间为一花篮,内有万年青,左边6片叶,右边3片叶。另外,“吉”字上面一画较长,左右各有四点小星花,俗称“四点花”。背面英文龙上“吉林省”,龙下“72分”。中间两面有字,左边满文读作“大清”,右边之满文读作“国”字(以下吉林省银元的满文均同此)。另外,还有“吉”字上面一画较短,万年左边5叶、右边4叶,中文大字等几种版别。
c.己亥年吉林省造。正中花篮图案,万年青左面5叶,右面4叶。其余同上。
d.庚子年吉林省造。正中为一太极图。其余同上。
e.庚子年吉林省造。正面中间为花篮,万年青叶片左5右4。
f.辛丑年吉林省造。正面中间为太极图。
g.壬寅年吉林省造。正面中间为太极图。
h.癸卯年吉林省造。正面中间为太极图。
i.甲辰年吉林省造。正面中间为太极图。
j.乙巳年吉林省造。正面中间为太极图。
k.丙午年吉林省造。正面中间为花篮,万年青叶片左5右4。
t.丁未年吉林省造。正面中间为花篮,万年青叶片左5右4。
m.戊申年吉林省造(花篮)。
n.戊申年吉林省造(满文)。正中满文读作“大清国”。背面格局相同,唯龙两旁各有7粒小点的饰花,比较少见。
o.戊申年吉林省造(11)。正中间数字“11”表示此银元可换1角银币11枚(因当时5角以下辅币成色较差,故铸造此币,提高成色,并硬性规定兑率)。背面龙身两旁有极细小满文,读作“大清国”。
⒂黑龙江省造
光绪年间,黑龙江省本无造币机构,其所铸之币均委他省代铸,一说安徽,一说湖北,因实物较少,均待考。
光绪元宝银币。无纪年,格局、图案、文字均同一般,但极少见。
⒃山东省造
山东旧有制造局,铸有银饼“一两”,较为粗糙。至1923年机器及厂地均已购置,但未开办,故无团龙银币。现仅录“足纹一两”,以供欣赏。
足纹一两银饼。正面中间为花叶图案,点圈外为“光绪十六年山东制造局”10字。背面中央为“足纹一两”,点圈外花卉图案。此币极为少见。
⒄上海县造
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上海江海关成立,缴纳中外贸易关税,均以银两计算为主,遇到零星之数,找补颇为不便。当局为方便起见,于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指定银号王永盛、郁森盛、经正纪三家沙船商号铸造漕平(注三)一两及五钱两种银饼。银饼上铸有银商版号、银匠姓名及重量成色。铸币虽系草创,但初具规模,今犹有存者。但当时上海海关系英国人监督,认为该银币重量不一,遂委托英国造币厂代铸中外通宝关平(注四)银一两银币,以企划一。因清朝的通货必须经政府户部奏请核准,方能流通,当局在审核时认为该币只有通宝,而无年号,于制不合,令江海关停铸销毁。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上海公共租界之工部局,曾委托英国香港造币厂铸有“上海一两”银币,因其币面图案有英国国徽,有辱大清国体而不予采用。
a.上海足纹银饼(王永盛)。正面为年代、地名及制造商号。背面为银匠名及重量。
b.中外通宝。正面为“中外通宝”、“关平”、“银一两”。背面外圈双龙首尾相接,中圈内为八卦图案,小点圈内为太极图。此币一说未曾通行,因未被奏准;另一说若称中外通宝,币上应有外文,以便外商使用。
c.上海一两。正面圈外四字按中国古钱读法应为“一两上海”,中间一龙图,龙外以英国最高级勋章围绕。背面图案上为英国之皇冠,中央为英国之国徽图案,下为1867年,两旁小字英文是“香港”,大字英文为“一两上海”。这枚银币由工部局试版两种图案,流通后既遭清朝当局拒绝,也遭当地民众抵制,不久便退出流通领域。另一种版本正面龙外四周有长短不同的射线,其余均同上述,不另附图。
⒅贵州省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