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银币鉴赏及收藏
27756800000015

第15章 银元(7)

光绪二十九年三月二十五日上谕,为划一银元形式起见,饬设铸造银钱总厂于天津。三十一年,总厂竣工,由财政处户部制定总厂简明章程八条,其中有总厂铸造金银铜三品之文。但当时所铸,实只铜币。当年,财政处曾奏称:“中国铸造银元,始于广东,意在抵制洋元,兼以补制钱之不足。嗣后湖北江南直隶浙江安徽奉天吉林等省,陆续铸造。唯以所铸银元规模绝异,成色分量又不免各有参差,以致民间显分畛域,此省所铸,往往不能行于彼省,仍不如墨西哥银元之通行无碍。”又谓:“各国金银铜三种制币,多归一厂铸造,其权操之政府。考察市面流通币数,亏则增铸,溢则暂停。故能维持价值,不使随时涨落。”据此,奏定整顿圆法章程,规定银币一项,俟定准分量成色,专由总厂铸造。但仍保留南北洋、广东、湖北四局,作为分厂,由总厂发给模样,成色分量花纹,均须一致。每批铸出银元,抽出样品,递解财政处户部,由专职人员镕化检验。成色之参差,分量之轻重,均不得逾百分之一。如有不符,即将所铸银币重新镕化改铸,并将经手人员分别参办。除总厂系财政处办理外,分厂由财政处所派委员前往稽察。

自设立造币总厂后,银币重一两或七钱二分,便聚讼不决。至光绪三十一年十月二十三日,财政处始决定采用一两的方案。但各省多有不满,而未能实行。三十三年三月,度支部以一两银币颇碍通行,复奏请试铸通用银元,以资应用。其后廷臣会议,仍从一两之制。直至宣统二年四月十六日,度支部奏定币制则例,始定七钱二分为本位币重量。

不久,即按则例要求之分量成色奏进样币,雕刻祖模,准备铸造。第二年五月,宁鄂两厂始开铸新式“大清银币”,准备于十月发行,为实行币制之始。终因辛亥革命,所有铸成银币,以需饷之故,陆续随市价流行于市,仅成为通用银币之一种。

民国以后,总厂仍铸造宣统元宝,而川厂则更铸大汉银币。民国三年二月八日,颁布国币条例。其一元银币于当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由总厂开铸。第二年二月,江南造币厂继之。原定每枚纯银为九成,为便利收换旧币,后改为八九成色。这种新币,花样崭新,成色划一,故发行以后,受到广泛欢迎。原先之旧币因成色不同,又因各地囿于习惯,有不能互相通用之弊。自民国四年,上海中、交两行以中央银行的身份与钱业公会协商,取消以前所开的龙洋行市,只开新币行市。江南、湖北、广东及大清银币四种银元,均按照新币行市通用。其他各种龙洋,除铜洋,锉边者外、均得向中交两行兑换新币,并定于是年八月一日起实行。自此,我国自铸之银元市价,日趋统一。

民国六年三月,财政部决定:(一)全国各地一切税项,均以国币计算税率。(二)一元新主币通行省分,征收税款,应以该项主币为本位。(三)银元足用地方,征收机关不得收用生银。(四)征收机关不得收受外国钞票,非不得已时,外国银元亦不得收受。

民国七年八月,财政部又据国币条例制定措施,大略为:(一)划一形式。(二)严定重量成色。(三)收毁旧币。八年四月,财政部呈文,对币制改革的情况作了一个总结:“大银元一项,为全国多数人民计算之标准。于国库收入,商业往来,关系至钜,尤应先谋统一。查国币条例公布以来,五年之间,镕旧铸新,既已颇著成绩,铸成新币,各省一律通行,其势盛。倘能因势利导,大银元之统一,绝非难事。现在各厂所铸旧型一元银币,除业经销毁者不计外,约有一万八千余万元。其各种外币确数虽不可考,大约以三千万元为概数,当亦不甚相远。兹查天津造币总厂及湖北、江南两分厂铸造能力,每月每厂可铸三百万元。今以其能力三分之一专事改铸旧币,先自各种外币及各省旧币之成色重量过低者入手,则尚余三分之二之铸造能力,于厂务进行,仍不致有碍。而每月三厂合计,可改铸外币及旧币三百万元。一俟改铸成数稍有可观,当与有约各国商禁外币进口,并实行废除银两习惯。无论公家商民出入,均以银元计算。如是则一年以后,不独外币可以绝迹于中国,即各省旧币之滥恶者,亦可渐归淘汰。然后斟酌事势,继续进行,则所有一元银币,不难渐次统一”,事实也正如此,自币制改革后,有关方面确实下了大力,整顿初见成效。其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过去行市甚好的外国银币被排斥出市场。

为保持并扩大币制改革的成果,民国十三年,全国银行公会第五届联合会议制定出“防止各厂银元之滥铸及成色之减低办法”数条,现节录如下:(一)劝告各地军民长官及各地商会,应严禁铸造违反币制条例之银元。(二)应请政府不得再准各地添设币厂,不得再准发给铸模。并劝告各地军民长官,禁止行使违反币制条例之银元。(三)应由政府饬令税务处,遇有铸造违反币制条例银元之币厂,各地海关即禁止输运生银及其所铸之银元。(四)通告同业及外国银行钱业公会商会,如遇有铸造违反币制条例之币厂,无论何行,不得代购生银及代售银元。(五)应由各地公会及同业,随时调查铸造数目及拣选银元,送沪公会检验成色,登报公告。(六)查出有为铸造违反币制条例之厂代购生银及代售银元者,应将人名行名登报宣布。(七)以后各省如再添设币厂,在会各行公约,不为经购生银及代售银元,并劝告会外中外同业及商会共同协助。

民国十六年,国民党定都南京,停止铸造袁像银币。由天津、南京两厂铸孙中山像开国纪念币权作国币。此后,有关国币图案的建议甚多,试铸者亦不少,如民国十五年之孙像嘉禾币、民国十六年之孙像陵墓币、民国十八年之孙像国旗飞扬全球币、民国十八年之三帆帆船航海币等等。直至民国二十二年,才最终确定孙像双帆帆船币为电华民国国币。

民国二十四年,正式实行法币政策,除稀币、古币外,普通通用硬币一律收归国有,银币的铸造也告结束。已经铸成的二十四年孙像银币统由中央银行封存,并未流通于市场。

以上对中国自铸银元的制造、流通、法规及相关问题作了简要介绍。有些内容虽不是本书探讨的重点,却能间接反映出某些银元铸造、存世的数量,以及其他情况,这对于银币的收藏与鉴定,还是非常有用的。

(2)清政府铸币

①京局一角二角

清代中央政府铸币要晚于地方。户部所属北京造币厂铸造的京局一角二角,为清政府初铸银币。此币开铸未久,适逢庚子事变,造币厂被毁,未能续造,故流传极少。该币铸模精良,成色亦佳,殊珍贵。

②户部一两及辅币

此系光绪二十九年(1903),户部所属天津造币总厂试铸之第一种银币,共有一两、五钱、二钱、一钱、五分五种。币背面西文除光绪二十九年外,亦有“户部”二字。此币品质优良,试铸无多,未流通,堪称稀品。

③丙午户部壹两及辅币

光绪三十二年(1906)天津造币总厂铸,共有壹两、伍钱、贰钱、壹钱四种。其壹两主币正面边缘刻有水纹,极为美观。背面西文为“大清帝国银币”。此币为次年实行一两银币本位制而铸造,并拟在全国推广,但遭各地抵制而未实行。该币未正式流通,亦属稀品。

④丁未壹元及辅币

光绪三十三年(1907)天津造币总厂仿“丙午壹两”改铸,计有壹元、伍角、贰角、壹角四种。重量、成色俱佳,未流用,亦属稀品。

⑤造币总厂银币

光绪三十四年天津造币总厂铸币,计有一元、二角、一角三种。正面改用库平纪重制,标明“造币总厂”字样。铸额极多,流行全国。

⑥造币总厂二角错版

此币正面与上述二角币同,但背面却有中文“宣统年造”字样,西文更错为“大清帝国铜币”,显系错版。在市面有少量流用。

⑦宣统二年大清壹元及辅币

宣统二年(1910)度支部奏定币制则例,事前为鉴定国币图案,由天津造币总厂试铸,计有壹元、五角、贰角伍分、壹角四种。其中除伍角币曾流通外,余均未流用。

⑧宣统二年造币分厂二角币

此系造币分厂二角币,正面中间有一小“吉”字。其铸造地说法不一,或云户部造币分厂,或云吉林造币厂铸造,未知孰是。

⑨宣统三年大清银币

清代自光绪十年至宣统三年,前后三十七年,对银币的重量或主一两制,或主七钱二分制,一直争论不休;图案与成色,各省也各自为政。至宣统三年,颁布币制条例,造币权始归属中央。度支部为鉴定一种适当的币制图案,共试铸了一元主币七种,五角、二角、一角辅币各了种。其一元币正面图案相同,但背面龙纹却有所区别:(一)长须龙,币背面龙须较长。长须龙一元币共有两种,正面双花略有差异,均未流通。(二)短须龙,币背面龙须较短,也未流通,铸额最少。(三)反龙,币背面龙尾右转,与他币相反,亦未流通。(四)大尾龙,币面龙尾极大。未流通,铸额甚少。(五)曲须龙(带点),此币西文右边有一点,流通较多。(六)曲须龙(无点),此币西文后无一点,流用最多。三种辅币均曾流通,但五角币数量较少。

(3)民国政府铸币

①袁像三年左侧半面无签字试版壹元

民国初建,所用银币,仍为天津造币总厂铸造的宣统三年大清银币。至民国三年二月,财政部颁布民国国币条例,同时,于天津造币总厂试铸袁世凯头像国币图案,呈请鉴定,但未被采用。

②袁像三年左侧半面签字试版壹元

此币在袁像左肩上有雕刻人L.giorgi的签字,余与上币同。上述两币均为难得之品。

③袁像三年左侧半面签字试版中元

同上币,值五角。

④袁像三年左侧全面签字试版壹元及辅币

此系民国三年(1914)铸造,经袁氏亲自鉴定认可之国币。正面为袁世凯像,币面右下角有制版人之签字,其中一元、中元为L.giorgi;二角、一角为缩写字母L.G.。上述四种币虽经采用,但流通极少,二角、一角尤为罕见。

⑤袁像三年通用壹元及辅币

与上述四种币相同,但无制版人签字。民国三年十二月天津造币总厂开铸后,武昌、南京、广东、杭州、安庆等造币分厂均仿照铸币,流用极多。由于铸造厂家不一,故版别极多,但差异甚微,不易辨认。

⑥袁像五年、八年、九年、十年银币

袁像三年通用币之后,所铸银币有五年二角、一角,八年一元,九年二角、一元,十年一元。其中五年二角、一角银色甚劣,流用不便,或云系由福建省铸造。九年二角铸额极少。

⑦龙凤壹元

民国十二年(1923),北京政府以袁氏曾行帝制,背叛民国,不应用其像为国币,故改为龙风图案,背面仍旧不变。但终因有帝王色彩而未采用。该币有二种,一种背面嘉禾内“壹元”二字较大,另一种“壹元”二字较小。铸额均不多,但前者更少。

⑧十五年孙像壹元试板

此系民国十五年(1926)孙中山像试铸币,为广东省造币厂所铸,未流通,流传极少,是稀见之品。

⑨十六年陵墓壹元(附试版壹元)

此系意大利Platte公司所制之孙像银币,背面绘孙中山陵墓图。该币虽经流用,但铸额极少,相传仅四百枚,是亦稀见之品。另有此币之试铸版,币面华文尚待修整者,弥加珍贵。

⑩孙像无年试版壹元

此系试版,币正反面均无纪年,未曾采用,罕见之品。

⑾十八年地球试版壹元此系民国十八年(1929)孙像试铸币,背面为青天白日旗飞扬全球图。铸额极少,殊可珍贵。

⑿十八年嘉禾壹元、贰角试版

系天津造币厂制模铸造,未经流用,亦为稀品(壹元币样在“孙像帆船放洋图壹元”之后)。

⒀孙像帆船放洋图壹元

此系民国十八年孙像试铸币,背面为帆船放洋图,制模由意大利等五国雕刻,共有试版六种,均在杭州试铸,为数不多,其中又以意大利(或谓美国)签字版最少。六种试版分别为日本、奥国、英国、美国各一种,意大利签字(正面孙像左肩上旁为A.Mott.Inc.,背面水浪中为R)、无签字版二种;或云后二种系美国制造,其他几种国别注释亦不同。因无从考证确凿,姑存二说。

⒁十八年金本位试版铜样壹元

民国十八年,国民政府聘美国经济学家甘末尔来华,代立财政方案,提出金本位币制法草案。后国民政府向美国费城造币厂定制金本位祖模。此铜样之背面即为金本位一元币试样。民国二十一年(1932),制完祖模后,即与该厂所铸十八年孙像币图案祖模合铸成此试样。试铸仅数品,甚可贵。

⒂二十一年三鸟币一元

此为民国二十一年(1932)拟定之国币,正面为孙中山像,背面为帆船放洋图,上绘三鸟,下绘太阳。系上海造币厂铸造,经财政部鉴定为国币,已铸造发行。后因背面太阳有落日之嫌,认为不宜作国币,遂停止铸造,已铸成者统交中央银行封存,市上流出甚少,至堪宝贵。

⒃二十一年金本位壹元及辅币

此币正面孙像系意大利版,背面为美国版。除壹元币外,尚有半元、贰毫、壹毫辅币三种,均未通行,数量绝少。

⒄二十二年壹元

此系民国正式国币。民国二十二年(1933)三月,财政部公布币制条例,同时由上海造币厂开铸。正面仍为孙中山像,背面仍为帆船放洋图,但删除三鸟及落日。按照币制条例,该币重七钱二分,成色八八。此为废两改元后的第一次正式国币,流行甚广,未久即取代袁币。

⒅二十三年壹元

民国二十三年(1934)继续铸造发行,除正面改为二十三年字样外,余仍其旧。此后未久即实行法币政策了。

⒆二十四年壹元、中元试版

民国二十四年(1935),本欲继续开铸,版已制好,但因法币政策推行成功,因而停止铸造。此版也由上海厂所制,但从未流出,存世者甚少。

⒇二十五年古布币壹元、中元

民国二十四年(1935),因受美国白银政策影响,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通货奇缩,物价暴跌。为此,政府实行通货管理,废止用银,收归国有。为减少阻力,乃采用折衷办法,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改铸缩小重量之一元及中元银币。此为试版之一种,系美国旧金山造币厂代制。一元币重二十公分,中元币重十公分。铸额虽多,但后均销毁,未流用。

21 二十五年双帆币壹元、中元

铸币之动机与上述古布币相同,图案有异,且略小,但重量相同,银较纯。亦系美国代铸。铸额甚多,运回国内后销毁。

22 二十六年古布币壹元、中元

此币铸于民自二十六年(1937),重量尺寸与二十五年者相同。当时政府之金融政策朝三暮四,屡铸屡毁。此币在旧金山铸就甚多,后全部销毁。

23 蒋像二十五年试版壹元

此系民国二十五年(1936)试铸之铜样,从未铸用。

24 古布币半元试版

币面无纪年,币面为蒋介石像,背面用二十五六年之中元图案。此币一说系成都私铸。

25 三十年半元试版铜样

此币两面图案均系新作,与他币完全不同,且只见一二枚,为稀见之币。

26 三十七年金元伍角

民国三十七年(1948)底,国民党政府实行金元政策,开铸此半元币。但不久即宣告失败。此币铸后,其银质已数倍于币面之值,故未能发行,亦未流出。

(4)地方铸币

西藏银币

①乾隆宝藏银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