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浮躁
27813600000009

第9章

从恋爱到步入婚姻的殿堂,走向金婚银婚,很多观念经历着一系列的变化,是人生不断走向成熟的心路历程。恋爱是浪漫的梦幻,充满激情,但同时也带有很强的欺骗性,包括欺人与自欺。婚姻才是现实生活,婚姻给男女双方以充实感、安全感、满足感、舒适感,是一种稳固的愉悦的两性互补关系,是一种稳定的饱和状态。人不可能时时处于激情之中,因为激情令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激情本身就是一种身心能量的透支过程,长期的透支最终只会令机体衰竭,机体为了避免遭此厄运,在生命的演绎过程中早就建立了调节机制——简单重复的刺激令机体转趋于一种抑制状态,使机体对原先的刺激反应变迟钝。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然而有趣的是人类在生存竞争的过程中,在生存文化的熏陶下却养成了另一种习性,那就是既寻求安全舒适又喜欢冒险、猎新求异,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激活生命。正因为人类的自身调节机能与文化祈求存在着反差,人类的婚姻生活才会越来越变得惨烈。

新婚伊始,人们总是信誓旦旦,白头到老。可是调查却显示,在美国人的婚姻中,40%的婚姻是以离婚而告终的,在我国近几十年来,离婚率也呈上升趋势。那么怎样才能让婚姻牢固,夫妻靠什么来维持长久而密切的婚姻关系﹖怎样营造幸福的婚姻﹖幸福的婚姻靠什么﹖

这些问题需要每一位已婚人士认真思考。婚姻专家认为,初恋时期必不可少的浪漫、激情必须进化为一种更高级的情感——互相关心、同甘共苦、互相信任。正如爱迪生所说:“成功靠一分灵感,九十九分汗水。”这九十九分的努力就是幸福婚姻的依靠。

1.互相理解。俗话说,知人知面难知心。即使是朝夕相处的夫妻,也并非能轻易地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这需要夫妻间互相理解。比如,当妻子不辞辛苦地为丈夫做了一桌美味佳肴之后,她期待的是丈夫的满足和夸奖,可丈夫却挑三拣四,甚至当着别人的面责备妻子做得不好,这会伤害妻子。相反,即使妻子的菜做得不合自己口味,丈夫也连声赞赏并感谢妻子,这会使妻子内心充满温暖,自然会进一步加深夫妻间的感情。有位通晓心理学的妻子,看到丈夫忙于脑力劳动,工作强度甚大,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于是每天晚上都主动地给丈夫讲一段童话,陪丈夫散步,临睡前还给丈夫放一段轻松、明快的音乐。这种放松的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相反,如果妻子天天抱怨丈夫,喋喋不休地说三道四,这对于脑力劳动强度大的人来说,如同火上浇油,不仅会使丈夫精神负担加重,还会破坏夫妻间的感情。

2.保持距离。夫妻双方既承担着家庭角色,也承担着社会角色。既是丈夫、妻子,也是子女、父母、同事、同学、朋友等等,在这些角色中,谁也无法被人替代。既然无法被替代,那么在承担角色过程中,如果处处被对方掣肘,他(她)能演好吗?家是人的心灵的栖息地,但人不可能永远生活在家里。所以,保持一定的距离,给对方留下一定的私人空间,对双方都有好处。

3.遭遇困难从容面对。有学者对2.1万多个家庭历时25年的调查发现,最成功的家庭往往也是适应性最强的。有一对退休夫妇,他们的儿子由于生意失败,不得不带着怀孕的妻子和两个孩子回来与父母同住。这时候,儿子年迈的老祖母恰好也搬了过来。他们原来的旅游计划只得搁置下来,但老两口对此却并无怨言,反而认为四世同堂是一种福气。他们看到的更多是希望而不是挫折。

4.不要猜测而要用心倾听。牢固的家庭的成员都是很好的倾听者,不管事大事小,他们都会尽力去了解对方的意思。一条重要的原则是:不要试图猜测,要用心去听。

5.互谅互让。很多家庭中的夫妻常为一些小事争吵,旁人也很难断清谁对认错。其实,这些事无所谓的对和错,需要的只是一点点宽容。

一户人家经常吵架,看见隔邻的一家非常和美,十分羡慕,便前往请教。

邻家的男主人回答说:“我们家每个都是坏人,所以不会吵架。”问的人不明所以,悻悻然离去。

一天,邻家有一辆脚踏车被窃,他们的对话无意间让经常吵架的那户人家听到:

“没有关好大门,是我的错。”

“不,我忘了上锁,是我不好。”

“其实我不应该把车子放在院子里。”

那户人恍然大悟。

除了这些,还有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尊老爱幼、坦诚相待等等。当然,这些只是原则、或者只是参照,因为在这个问题上可能永远没有统一答案,但能否过上幸福生活,钥匙掌握在每一对平常夫妻自己的手中。

拭去心灵深处的浮躁

只有拭去心灵深处的浮躁,才能找到幸福和快乐,那么,幸福和快乐在哪里?幸福和快乐其实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只要你愿意,你随时都可以支取。在很多时候,我们都急需在心中添把火,以燃起某些希望。在很多时候,我们都急需在心中洒点水,以浇灭某些欲望。你会感觉到,其实我们很幸福,其实我们很快乐。

感恩地活着

因为活着,所以我们应该感恩,如果没有感恩,活着等于死去。要在感恩中活着,感恩于赋予我们生命的父母,感恩于给我们知识的老师,感恩于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企业,感恩于帮助、关心和爱护我们的那些人,感恩于我们的祖国,感恩于大自然……感恩地活着,你才会发觉世界是如此美好。

有这样一个故事。

在法国一个偏僻的小镇上,有一个据说很灵验的水泉,可以医治百病。有一天,一个少了一条腿,拄着拐杖的退伍军人很吃力地走过镇上的马路,旁边的镇民看到他,不禁说道:“可怜的人啊,难道他想祈求上帝再给他一条腿吗?”恰巧这句话让退伍军人听到了,他对镇民说:“我并不是想祈求上帝再给我一条腿,而是请他帮助我,告诉我在没有了一条腿的情况下,也知道如何生活。”

生活总是现实的。那个军人之所以没有绝望,是因为他知道自己并没有失去一切,他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别以为自己是不幸的,其实幸与不幸以不同的方式存在于我们之间。如果在你拥有时认为那是理所应当,那么在你失去之后也应该平静接受。就像那个少了一条腿的退伍军人,忘记过去直面未来,学会感恩。

我们再来看一个关于罗斯福的故事。

一次,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家失盗,被偷去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后,忙写信安慰他,劝他不必太在意。罗斯福给朋友写了一封回信:“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平安。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失盗绝对是不幸的事,而罗斯福却找出了感恩的三条理由。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一些不停埋怨的人,“真不幸,今天的天气怎么这样不好”、“今天真倒霉,碰见一个乞丐”、“真惨啊,丢了钱包,自行车又坏了”“唉,股票又被套上了”……这个世界对他们来说,永远没有快乐的事情,高兴的事被抛在了脑后,不顺心的事却总挂在嘴在。每时每刻,他们都有许多不开心的事,把自己搞得很烦躁,把别人搞得很不安。

其实,所抱怨的事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在日常生活中是经常发生的一些小事情。但是,明智的人一笑置之,因为有些事情是不可避免的,有些事是无力改变的,有些事情是无法预测的。能补救的则需要尽力去挽回,无法转变的只能坦然受之,最重要的是要做好目前应该做的事情。

有些人把太多事情视为理所当然,因此心中毫无感恩之念。既然是当然的,何必感恩?一切都是如此,他们应该有权利得到的。其实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心态,这些人才会过的一点也不快乐。

有些人说:“我讨厌我的生活,我讨厌我生活中的一切,我必须做一点改变。”这些人必须改变的是他们不知感恩的态度。如果我们不懂得享受我们已有的,那么,我们很难获得更多,即使我们得到我们想要的,我们到时也不会享受到真正乐趣。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自认为怎么样才是最好的,但往往会事与愿违,使我们不能平静。我们必须相信:目前我们所拥有的,不论顺境、逆境,都是对我们最好的安排。若能如此,我们才能在顺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旧心存喜乐。

其实活着就值得庆幸。

一天,一位乡下汉子在过桥时不慎连人带小四轮拖拉机一头栽进一丈多深的河中。谁知,眨眼功夫,这位汉子像游泳时扎了一个猛子般从水里冒了出来,围观的人将他拉了上来。上岸后那汉子竟没有半丝悲哀,却哈哈大笑起来。

人们惊奇,以为他吓疯了。有人好奇地问他:“笑啥?”

“笑啥?”汉子停住笑反问,“我还活着——连皮毛都没伤着,不值得笑?”

世上再没有比活着更值得庆幸的。明白了这个道理,人生才会充满感恩,才会充满欢乐。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豁达地处理。这时,是一味地埋怨生活,从此变得消沉、萎靡不振?还是对生活满怀感恩,跌倒了再爬起来?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感恩不纯粹是一种心理安慰,也不是对现实的逃避,更不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感恩,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它来自对生活的爱与希望。

在水中放进一块小小的明矾,就能沉淀所有的渣滓;如果在我们的心中培植一种感恩的思想,则可以沉淀许多的浮躁、不安,消融许多的不满与不幸。只有心怀感恩,我们才会生活得更加美好。

对自己好一点儿

不要再责备自己了,也不要在生活上对自己苛刻,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自爱,对自己好一点,善待自己,就像父母如何对待你,就像你如何对待自己惟一的孩子那样。只有这样,你才会对得起自己的一生。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有个人向大师求教:“我该如何学习爱我的邻人﹖”

大师说:“不再恨自己。”

这个人回去反复思索大师的话,而后回来禀告大师:“但是我发现我过分的爱护自己,因为我相当自私,且自我意识甚强,我该如何除去这些缺点﹖”

大师说:“对自己友善一点,多爱自己一点,当自我感到舒畅时,你就能自由自在地爱你的邻人了。”

我们中的很多人对待自己太不付责任,他们真心诚意地惩罚自己,而仅仅是因为他们自认为还不够好,要不就是做得还不够多。他们自怨自艾的理由,不外乎未能达到当初的自我期许,或是辜负了别人的期望,后悔没有选择另外一条生活道路,学业不够理想,或工作不如意等。

我们中还有许多人在生活上对待自己太狠,他们即使很有钱,他们也舍不得吃穿用,当然不是浪费的那种吃穿用,等他们老了的时候,再想好好吃穿用,已经力不从心了;他们不知节制地抽烟喝酒,根本不拿自己的健康当回事,等病发的时候才知道后悔……这样的人我们随处可见。

其实我们应该本着爱心、同情和宽厚的态度对待自己。要视自己为友,而不要用没完没了的苛评,来妄自菲薄。别人的赞美与鼓励,是那么的难以掌握,为什么我们不能自己多赞美与鼓励自己呢?毕竟,自己比任何人较易控制,你很容易可以做到这一点。我们应该珍视自己的健康,学会自爱。自爱是非常重要的。这么说吧,你是你自己惟一的自己,无可替代。所以要以朋友之道待己,就像你友善地对待他人一样。要是你的为人之道是慈悲为怀,随遇而安,那么以一种慈悲心对待自己,就是在为善之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自爱不是自私。自私公开排斥对他人的真诚关切,自私者只对自己感兴趣,他替自我攫取一切,给予令他痛苦,而掠夺使他快乐。他对外在世界所持的惟一立场是:我能从中获取什么?他对他人的需要漠然置之,对他人的尊严无所顾忌。他心目中仅有他自己。他评判每一个人和每一事物的惟一标准是看其是否于己有利,他根本无力于爱。

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自爱,不爱自己的人,怎么会真正地爱别人呢?反之,不爱别人的人,又怎能期待别人爱自己呢?可事实往往是:不爱自己的人,却又拼死拼活地要别人爱自己,喜欢自己,别人若不能满足自己的期待,则对别人会有不满的情绪。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心态。

对自己好一点,爱自己,善待自己,就像父母如何对待你,就像你如何对待自己惟一的孩子那样。只有这样,你才会对得起自己的一生。

该放下的就要放下

人不能没有追求美好的欲望,但却不能成为欲望的奴隶,必须要主宰自己。当芸芸众生都在追求物欲的时候,我们如果能够放下某些欲望,便可立地成佛而得大解脱,我们当然就会找到幸福和快乐。

由于外敌侵略,人们都纷纷离开家乡去逃难。

他们逃到河边,挤到仅有的一条小船上,刚要开船,岸边又来了一个人。

他不断挥手,要求把他拉上,船家说:“船马上就要超载了,你得把你背的那个大包袱扔掉,不然会把船压沉的。”

那人犹豫不决,因为他背的都是非常重要的东西。

船家说:“谁又没有舍不得扔的重要东西呢?可是他们都扔掉了,如果不扔,船早就压沉了。”

那人还是下不了决心。

船家说:“你想想看,到底人重要还是包袱重要?这一船人重要还是你一个人重要?你总不能让这一船人都为你的包袱提心吊胆吧?”

事情就是这样简单,无论面临多么艰难的处境,你都要把心理上的包袱扔掉,因为它虽然只属于你一个人,但是由于你背着它不肯放下,会有整整一船人都感受到它的巨大压力甚至为此付出代价,这一船为你提心吊胆的人里,有你的父母、你的兄弟、你的姐妹、你的朋友……

我们常说一个人要拿得起,放得下。而在付诸行动时,拿得起容易,放得下却很难。在现实生活中,该放下却放不下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比如子女升学,家长的心就首先放不下;又比如老公升上去或者发财了,老婆也会忐忑不安放不下心,怕男人有钱变坏了;再如遇到挫折、失落或者因说错话、做错事受到上级和同事指责,以及好心被人误解受到委屈时,心里就会总有个结解不开,放不下等等。总之有些人就是这也放不下,那也放不下,想这想那,愁这愁那,心事不断,愁肠百结。长此以往势必产生心理疲劳,乃至发展为心理障碍。英国科学家贝佛里奇指出:“疲劳过度的人是在追逐死亡。”

我国唐代著名医药家、养生学家孙思邈,享年102岁。他在论述养生良方时说:“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莫忧思,莫大怒,莫悲愁,莫大惧……勿把忿恨耿耿于怀。”他指出这些心理负担都有损于健康和寿命。事实也是如此,有的人之所以感到生活得很累,无精打采,未老先衰,就因为习惯于将一些事情吊在心里放不下来,结果在心里刻上一条又一条皱纹,把心折腾得劳而又老。

在通常情况下,“放得下”主要体现于以下几方面。

1.财能否放得下。李白在《将进酒》诗中写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如能在这方面放得下,那可称是非常潇洒的“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