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懂宽容知忍让是大慈悲,能得和谐之福报。懂宽容知忍让,和谐地与人相处,别人会因你的存在而生活得快乐而顺心,你也会因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而顺风顺水。
与人相处在于无限的容忍
清代大学士张英与一位姓叶的侍郎两家比邻而居。因为要起房造屋,为争地而发生了矛盾,张老夫人便修书北京,要张英出面干涉,张英看罢来信,立即做诗劝导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老夫人见书明理,立即把墙主动后退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这样,张、叶两家地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
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难免会出现一些摩擦,搞得面红耳赤。有时候不被别人理解,有时候遭到他人的谩骂,这些也许当时会让你处于一种窘迫的境地,但是当你容下这一切的时候,你就会觉得没有什么窘迫的了。俗话说:“忍一时之气,免百日之忧。”这对话很正确,如果你记下了那些不理解,那些谩骂,与对方相争到底,没有了结,那就是“百日之忧”,每天把心思都用在与别人较量上了,还哪有时间用来学习,工作,陪自己心爱的人?当你忍下那一时之气后,把那些不理解和谩骂当作了过眼云烟,不就“免百日之忧”了吗?
佛说,容忍是人类社会最崇高的美德,是一种博大胸怀,容忍是能够宽恕他人的错误和过失,容忍是一种修养,一种德行,一种度量。容忍就是人的容人容事。容忍是一个人心理素质的体现,会容忍的人,心理才是健康的。懂得容忍的人,更有智者的风范。
容忍别人就是容忍自己,容忍会营造一种和谐气氛,“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做人不可吹毛求疵,不可人后论是非,不可口蜜腹剑,不可妒贤嫉能,忍者不是弱,而是强者的胸襟,只有忍,才能积蓄力量,才能以静制动。
“既生瑜,何生亮”,这句话是三国时期东吴大将周瑜临死时说的。周瑜至死仍未明白,自己和诸葛亮在才智上并没有多大的差距,只是缺少了诸葛亮的大度,因为这,他被诸葛亮三气而死,留给后人的是无限的感慨和痛惜。缺少容忍,你的心胸就会狭隘,为了一些不必要的事,自己生闷气,又何必呢?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适当的容忍可以避祸,是一种有效的自我保护措施。大事清楚,小事糊涂,“大智若愚”实则是智者的一种风度。
佛说,容忍能与人为善,化解各种不利因素,为己所用。“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水如果太清澈了,就不会有鱼,人如果太认真了,就不会有朋友。做人要有宽容的度量,不要自命清高,要能够容忍,接纳世俗乃至丑恶的事物。
俗话说得好,宰相肚里能撑船,就是说做人就要有宽阔的心胸。能够容忍他人的批评和无理的取闹,才会让你更加成熟,才会让人更加佩服你。一个人,无论你是在什么岗位上工作,只要你脚踏实地、诚信做人、宽容大度,与人为善,处处替别人着想、乐于助人,那么你也肯定会得到别人的帮助。这就是要我们如何学会去做人,做人就要学会处世哲学,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就是要与人为善、宽厚做人,只有用一不颗宽容的心去善待别人,人家才会更加尊重你,才能让你做任何事情都会有人帮助。
一个有着开阔心胸的人,处处能容忍他人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会有很强的亲和能力。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你能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只要你能够容忍别人,就说明你比别人更有一种自信感,自信的本身就是一个成功人士最重要的心理因素。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你能用一颗容忍的心态去对待工作和生活,用饱满的热情和宽容的态度对待你的同事和客人,在言谈举止间时常流露出一种高度的自信感,那么你已经离成功的脚步更近了。给人滴水之恩会有涌泉相报,这种互惠互利的双赢方式不正是我们生活中所需要的吗?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离不开许许多多相识和不相识的人给你的真诚帮助,这一切也是源于你对周围人的宽容所得到的回报。
感悟
佛说,大忍大益,小忍小益,不忍不益。容忍是一种理智,是一种涵养,是一种磨炼出来的智慧。在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中,学会容忍才是关键,也许容忍的过程是辛酸的,但容忍的结果却是美好的。
佛陀格言
当一个人感觉到不满而刻意追求时,他就成了爱渴的奴隶。
寻找别人过失,而且容易发怒的人,苦恼越来越多。离开没有烦恼的境界也越来越远。
胜利者招来怨恨,失败者生活在苦恼中。宁静的人舍弃胜败,所以平安幸福。
常思索苦恼的来源,善于约束自己的感官,饮食有节制,充满信心和干劲,就不会被邪魔所击败,宛如大山岩不会被风所动摇。
透过信心、良好的德行、努力、禅定,以及观察体验真理,了解和实行同时并进,常做正确的思考,就可以除去大烦恼。
设身处地地为他人想一想
佛说,是非的原则是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为他人想一想。
一位老母亲给女儿讲过这样一件小事:有一次这位老母亲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年轻妇女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老人进去后才松开手。当这位老母亲向年轻妇女道谢时,那位妇女连忙说:“我妈妈和你年纪差不多,我只是希望她遇到这种情况,也有人为她开门。”听了老母亲的讲述,女儿的心温暖了许久。
多年以后,老人的女儿也为人之母了。有一天,她患病去医院输液。小护士为她扎了两针也没有扎进血管,疼痛中她正想抱怨几句,却抬头看到小护士额头上布满密密的汗珠。那一刻,这位年轻的母亲突然想起自己的女儿,于是赶忙安慰小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第三针果然成功了,小护士终于叹了口气,连声说:“阿姨,对不起!感谢你让我扎了3针。我是实习生,这是我第一次给病人扎针,太紧张了,要不是你的鼓励,我真不敢给你扎了!”这位年轻的母亲告诉小护士,自己也有一个和她差不多大的女儿,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女儿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希望女儿第一次扎针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与鼓励。
将心比心,这是老百姓常说的一句善解人意的俗语。“将心比心”的意思是说,用自己的心衡量别人的心,指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将心比心”就是要主动体谅他人、理解他人、关爱他人,帮助他人,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生活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佛说,生活中,如果我们都能做到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少一些野蛮的争斗,多一份文明礼让;少一些残酷的压榨,多一份善意的帮助;少一些阴险的欺诈,多一份真挚的人情;少一些计较与猜疑,多一分理解和信任。如果凡事我们都将心比心,即使不能做到尽如人意,但也可以无愧于心。
要想做到将心比心,就要做到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对待别人就像对待自己一样,要做到关心、尊重、理解他人,以欣赏的态度对待他人,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
感悟
在生活中,如果我们把“将心比心”作为为人处世的一条原则的话,那么,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怀有一份怜爱,对朋友增加一点友谊,对家庭生出一份和睦;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少一些计较和猜疑,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佛家典籍
《四十二章经》
《四十二章经》,由东汉迦叶摩腾、竺法兰共译。是我国最早翻译的佛教经典。据《高僧传》卷一载,迦叶摩腾,中天竺人,解大小乘经。竺法兰,中天竺人,讽诵经典数万章,为天竺学者之师。东汉明帝夜梦金人,派蔡愔等人到西域求法,于是迎请迦叶摩腾与竺法兰到中国。二人居于中国第一座佛寺──白马寺,同译中国佛教史上第一部经典──《四十二章经》。
全经共计四十二章,故称《四十二章经》。内容简短扼要,最长者仅百余字,最短者二十余字。经中对早期佛教的基本教义只作简要说明,而重点在阐述沙门之证果、善恶诸业、心证、远离诸欲、人命无常等教义,并明示出家学道之要。其说理方式,平易简明,是佛教的入门书。
慎用我们的刀子
佛说,伤人之语,如水覆地,难以挽回。
有一个男孩很任性,他常常对别人乱发脾气。一天,他的父亲给了他一袋钉子,并告诉他:“当你每次发脾气时,就在后院的围墙上钉一根钉子。”
第一天,这个男孩共发了37次脾气,所以他钉下了37根钉子。
慢慢地,男孩发觉控制自己的脾气比钉钉子容易些,所以他每天发脾气的次数就逐渐减少了。终于有一天,这个男孩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再乱发脾气了。
这时,父亲又告诉他:“从现在开始,你每次忍不住要发脾气的时候,就拔一根钉子出来。”
过了很多天,男孩终于把所有的钉子都拔了出来。
父亲拉着他的手,来到后院的围墙前,说:“孩子,你做得很好,但是现在你看看这布满小洞的围墙吧!它再也不可能恢复到以前的样子了。你生气时说的伤害别人的话,也会像钉子一样在别人的心里留下伤口,不管你事后说多少个对不起,那些疤痕都将永远存在。”
有一个成语叫“唇枪舌剑”,形容人们在辩论交锋时语言的犀利有如枪和剑一般。我们的嘴巴是非常厉害的武器,我们的言语就像一把把刀子,从我们的嘴巴里不断地发射出去,在经意或者不经意之间,刺伤了很多人。
回过头来审视我们自己,我们每天是不是也会说一些伤害别人的话?用言语伤害人就如一把刀插入对方的心口,就算刀已经拔了出来,伤口也愈合了,但是会留下一个刀痕,这个刀痕永远难以愈合。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正因为有了感情,才特别容易受到伤害,或是伤害他人,而这种伤害无论伤人伤己,有时往往是无意间产生的,等到意识过来时,常常是已经事过境迁无法弥补了,留下的只有一份内疚和惭愧。所以我们要慎言,不要轻易说出伤害别人的话,伤人的话一旦说出就难以收回了。
“众口铄金”这个成语说明语言可以毁灭一切事物。这都说明了语言的危害,说者无意,听着有意,无心之语有时候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所以,我们要管住我们的嘴巴,慎用我们的刀子,不要随意的去伤害别人。
感悟
不要轻易地说出伤害别人话,伤人之语像泼在地上的水一样,难以收回,伤害别人的话一旦说出,就像一把刀插在别人的心口上,会留下永难愈合的伤疤。
佛陀格言
每一项罪恶,对犯罪者本身的损害比受害者大多了。
不要轻视小恶,以为我不会受报应。水瓶是由小水滴滴满的。愚笨的人不断地做出微小的坏事,日子久了,整个人就充满了邪恶。
灵明的知觉有五种障碍:贪欲、憎恨、睡眠和昏沉、不安和忧虑、疑惑。
在恶行未成熟以前,行恶的人总以为自己干得天衣无缝,但等到恶行成熟时,行恶的人便尝到了不好的后果。
没有信仰、不忠厚、爱撒谎、不考虑到来世的人,将可能做出种种邪恶的行为。
与他人友好地相处
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想拥有真正的快乐。因此,除了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之外,还需要懂得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人生往往会遭遇一些挫折,包括人与人之间相处中的摩擦与对抗等烦心事。在社会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们,总有一些不以真诚面对世人,而是戴着一副假面具示人。即使是表面上要好的朋友,其欺骗性,也是防不胜防。每当我们在最失意的时候,有时会把心中的怨气发泄迁怒于他人,竟然还会遭受他人的怨恨甚至仇视。结果,一是会造成大家互相伤害;二是我们在这样的漩涡里人人为了自清,痛苦挣扎,无法友好相处,甚至无法享受愉快生活。
佛说,与他人友好地相处,才能享受到生活的真正乐趣。那么,我们要怎样才能做到与人友好相处呢?
1.生活中要主动以礼待人
其实,生活中,只要你主动以礼貌对待别人,别人同样也会用礼貌来回应你的。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个小孩不懂得见到大人要主动问好,对同伴要友好团结,也就是缺少礼貌意识。聪明的妈妈为了纠正他这个缺点,把他领到一个山谷中,对着周围的群山喊:“你好,你好。”山谷回应:“你好,你好。”妈妈又领着小孩喊:“我爱你,我爱你。”不用说,山谷也喊道:“我爱你,我爱你。”小孩惊奇地问妈妈这是为什么,妈妈告诉他:“朝天空吐唾沫的人,唾沫也会落在他的脸上;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会尊敬他。因此,不管是时常见面,还是远隔千里,都要处处尊敬别人。“小孩朦朦胧胧地明白了这个大道理。
2.要学会适当的赞美别人
生活中,还要学会适当的赞美别人。当你与友人在一起的时候,适当的赞美很容易拉进彼此的距离,让彼此没有生疏感。有位名人说过:“每个人都喜欢赞美。”赞美之所以得其殊遇,一在于其“美”字,表明被赞美者有卓然不凡的地方;二在于其“赞”字,表明赞美者友好,热情的待人态度。一位人类行为学家也说:“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策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希望被赞美。”因此,对于他人的成绩与进步,要肯定,要赞扬,要鼓励。当别人有值得褒奖之处,你应毫不吝啬地给予诚挚的赞许,以使得人们的交往变得和谐而温馨。
3.要善于聆听别人的意思
在与别人交谈的时候,不但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意思,而且应善于聆听对方的谈话,这样才能使双方进行有效的交流。在与对方交流的时候,要对对方的感觉和意见表示出极大的兴趣,并且积极努力去听,去了解对方。如果有不明白的问题,就要及时地问清楚。而且要让对方把话说完,不要打断对方。有时,谈话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抓住实质的,应该让对方有时间不慌不忙地把话说完,即使对方为了理清思路,作短暂地停顿,也不要打断他的话,影响他的思路。通常情况下,一个人感觉到的往往比他的思想更能引导他的行为,越是不注意别人感觉的真实面,就越不会彼此沟通。最后就是不要匆忙做结论。要知道,一个善于交谈的人,应该努力弄懂对方的谈话内容,完全把握他的意思。
4.待人要有谦虚的态度
古人说,为人第一谦虚好,学问茫茫无尽期。谦虚能让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谦虚能让我们踏踏实实地对待本职工作。随着世界石油工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需要掌握的知识也日益增加,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学会所有的知识是不可能的。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在生产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时要及时向别人请教,若不懂装懂、讳疾忌医,非但丰富不了自己的经验和学识,还会给自己的工作埋下隐患。
感悟
快乐不是一个人的,一个人也不可能真正的快乐。当你觉得快乐的时候,一定会拿出来跟别人分享,因为快乐在大家一起分享的时候,才会成为真正的快乐。所以,赶紧跟你身边的朋友搞好关系,把你的快乐与他们分享,那么你的快乐成为真正的快乐。
佛心故事
身份
一休大师学识渊博,聪明机智,在全国的名气都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