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平常心即是快乐。保持平常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坦然面对人生中的坎坎坷坷、是是非非、悲欢离合,自能远离烦恼与痛苦。佛说,保持平常心,得快乐之福报。
世上最难得的是平常心
什么是平常心?平常心不是“看破红尘”,也不是消极遁世,平常心是一种心境,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环境的变化而喜忧;平常心,是一种境界,慧能大师云:“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它超脱物外,超越自我。为善不执是平常心,老死不惧是平常心,吃亏不计是平常心,逆境不烦是平常心。
要想拥有一颗平常心,就要做到心无杂念。
有个人问慧海禅师:“禅师,你可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慧海答:“有。”
“是什么呢?”
慧海答:“我感觉饿的时候就吃饭,感觉疲倦的时候就睡觉。”
“这算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每个人都是这样的,有什么区别呢?”
慧海答:“当然是不一样的!”
“为什么不一样呢?”
慧海答:“他们吃饭时总是想着别的事,不专心吃饭;他们睡觉时也总是做梦,睡不安稳。而我吃饭就是吃饭,什么也不想;我睡觉的时候从来不做梦,所以睡得安稳。这就是我与众不同的地方。”
慧海禅师继续说道:“世人很难做到一心一用,他们在利害得失中穿梭,囿于浮华的宠辱,产生了‘种种思量’和‘千般妄想’。他们在生命的表层停留不前,这是他们生命中最大的障碍,他们因此而迷失了自己,丧失了‘平常心’。要知道,只有将心灵融入世界,用心去感受生命,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谛。”
所谓“平常心”就是想睡就睡,想坐就坐。夏天找阴凉的地方,冬天则坐在火炉边。吃饭时只是吃,睡觉时只是睡,这样就不会陷入各种妄念之中。一心一用,心无杂念,这才是真正的平常心。
有了一颗平常心,有所得时就不会过分贪求;有所失,也不会过分烦恼;有了荣耀,看成是大家的成就;受到毁谤,反而觉得受到了教益。能以平常心处世,人生何处不春风?所以,保有平常心的方法就是要得财不喜,失利不忧,享誉不骄,受谤不恼。
一个人怀雄心壮志,当然能做事;但怀平常心,才能把事做得更好,因为他心无障碍,自然能发挥出全部潜力。
感悟
佛说,即心是佛,平常心是道。世上最难得的就是平常心,以平常心观不平常事,则事事平常。平常心是一种透析世情、了悟人生的智能。能以平常心处世,自能“超然物外见真章”。
佛陀格言
别人的过失容易发现,自己的过失不易察觉。传布别人的过失如同去弃稻壳一般容易。可是隐藏自己的缺点却像赌徒隐藏骰子那般地狡猾。
认识你自己的弱点,而且力求改进。
假如一个人痛改前非而开始行善,就如同明月不受乌云的笼罩,能照亮大地。
由自己的行为导致不好的结果,宛如铁生锈后,就会受锈的腐蚀。
良好的行为可帮助人们将来诞生到更美好的境界,而且使他更接近自由和解脱。
祛除心中的杂念
佛说,人是最会制造垃圾污染自己的动物之一。人们的内心诸如烦恼、欲望、忧愁、痛苦等无形的垃圾其实很多很多,而这些垃圾长期被人们所忽视,或者出于种种担心与阻碍不愿去打扫。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就在于他心灵的纯净和一尘不染;凡人之所以是凡人,就在于他心中的杂念太多,而他自己还蒙昧不知。所以,圣人了悟生死,看透名利,继而清除心中的杂质,让自己纯净的心灵重新显现。而凡人却因他心中有太多的杂念,以至于痛苦、烦恼不堪。
有一个小和尚问他的师傅:“什么是禅宗的真谛?”
师傅告诉他:“只要你把这一大片地的杂草都除光了我就告诉你。”
于是小和尚就整日整夜的忙活在田里,不停地拔野草。一年下来拔起的杂草的草籽掉进土壤里新的小野苗又长了出来。第二年他去附近的村子牵来了牛和羊让它们不停的啃野草,但是一年下来还是没有成功。第三年的时候他放火烧了一整片地,可是春风吹又生了。第四年他买来了很多碱平铺在土地上,终于都被烧死了。
他高兴地去找师傅,希望得到禅宗的真谛。没想到师傅责骂了他:“我们世世代代生存的土地被你毁得一毛不拔了,你必须给我恢复土质!你简直就是欺师灭祖!”
小和尚吓坏了,急忙跑回去除去土壤的碱。这样又花去了一年的时间,他仍然不知道怎样才能让师傅满意。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是不能坐吃山空的。他开始不停的翻土施肥恢复土壤的养分,他又去买来了麦苗的种子,又是不停的施肥。
很多年过去了,他已经是个老和尚了,在他师傅去世之前,他都没有得到师傅的回答。他看着田里金黄的麦苗,突然发现田里已经没有一棵杂草了,他在田里激动的奔跑,终于自己悟出了禅宗的真谛。
怎样除去我们心中的杂草:一切嫉妒、怨恨、猜疑、迷茫、空虚、可悲的孤独?小和尚的经历给了我们很好的回答:想除去心中的一切杂念,最好的方法就是要在心田播种、耕耘、收获更多的价值,让杂念没有生长的养分和空间。
感悟
在生活中,因为我们心中的杂念太多,往往会迷失了自己。在心中保持一份澄清,让杂念没有滋生之处,我们才能去除一些烦恼,找到真正清净的自己。
禅机妙语
弟子问神山僧密禅师:“请师父谈一谈生死之事。”
僧密禅师说:“你什么时候死过?”
弟子说:“我不曾死过,也不会,请师父明示。”
僧密禅师说:“你既不曾死过,又不会,那么,只有亲自死一回方能知道死是怎么一回事。”
不宽恕别人,是在折磨你自己
有个人年轻时曾经历过这样一件事,在他的婚礼上,他心爱的女人抛弃了他,这件事成了整个镇的笑话,也成为了他最大的耻辱。后来,他去了外地,那个女的也嫁人了。
三十年后,他功成名就,并且受到人们的尊敬。当他回到故乡后,有一个乡人跟他说,好像是佛祖开眼了,那个女的受到了惩罚,这三十年来她过着贫苦的日子,吃了上顿没有下顿,住在一间破房子里。
他听了从身上拿了一些钱给了那位乡人,请他帮忙拿给那个女人。那位乡人说:“她背叛了你,难道你一点都不恨她吗?”
他笑了,说到:“如果这三十年来我都在怨恨她,那我岂不是让自己痛苦了三十年?怨恨就像一袋死老鼠,你拿着一袋死老鼠走来走去,就会闻到这袋死老鼠的散发出来的臭味,这不仅会让你自己难受,沿途还会臭到别人,这又何苦呢?何不把这袋死老鼠扔开,扔得越远越好。佛说,不宽恕别人,是在折磨你自己。”
的确,怨恨就像一袋死老鼠,如果放不开,受苦的始终是自己。
我们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都摆脱不了人世间的恩怨情愁。或许你怨恨过你的父母,因为他们严厉的教育方式;怨恨过你的朋友,因为他们曾经背叛了你;怨恨过你的同事,因为他们的虚伪和利用你;怨恨过你的上司,因为他们对你的不公平;怨恨过你曾经深爱的人,因为她或他欺骗了你的感情……
《左传》上有这样一句谚语:“不该怨恨的不要怨恨。可是有的人我却禁不住要恨。”我们每天都会在心里产生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怨恨、烦恼和不满。大的让你寝食不安,小的让你一天没心情。其实,你的怨恨对他人不起任何作用,反而是让自己内心里的怨恨影响了自身的健康,因为怨恨的态度使你产生了消极情绪,这消极情绪对健康和性情都会产生很大的负效应,从而对你造成伤害,更为严重的是,你总是想着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总是因此而极不愉快,从而也就会因此招致更多的不愉快。
因此说,内心总是怀有着一份怨愤,却不懂得宽恕,是极其有害的,它会使你变得脆弱、易怒、怨天尤人甚至执着于报复,这除了会耗尽你宝贵的精力外,别无益处。
如果你内心充满了怨恨,不懂得宽恕,那么就会陷在痛苦的深渊里难以自拔,怨恨的感觉是生长在你的体内,它所伤害的只能是你自己,而绝不会是他人。而学会宽恕、学会原谅,就会使你卸下内心沉重的负担,从而感受到一种难以置信的自由和轻松。
忘记对他人的怨愤之心,这是一个智者的做法,如果你还没有学会遗忘和原谅,那么从现在开始,就应该要求自己,不要怨恨别人。
在生活中,你可以从自己的每一次生活经历中学习经验,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个人都能教会你一些东西,不要因为他人对你做了错事而愤怒,遇事不要总是以自己的视野来想问题,多替别人着想,多听听别人为什么要那样做,其实这世上任何人做事都有他一定的原因和出发点。当你理解别人做事的原因时,就会觉得他也有他的道理。这时你就会变得大度,原谅他人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情。天在大,心都能装下它,又何况是这些?
感悟
有位哲人说过:“你不要怨恨别人对你不公平,也不要怨恨别人欺负你,是你自己让别人这样对你的。”换句话说,造成你苦恼的“元凶”,其实就是你自己。人的一生中会遇到不顺心的事,会碰到不顺眼的人,如果你不学会宽恕,不学会原谅,就会活得痛苦,活得很累。怨恨别人,不宽恕别人,不仅是在浪费自己的生命,更是苦了你自己。
佛陀格言
一个人言谈时,应避免以尖酸刻薄的话去批评别人。
讲话有分寸,谈吐婉转,言之有理,那么你讲的话就会美妙动听。
不学习的人,宛如老牛,肉虽多,却没有智慧。
要常亲近贤明的人,有智慧的人,博学的人,忠诚热心的人,尽责的人,圣者——常跟这些智德兼备的人往来。
贪睡眠,爱闲聊,对所学的东西不感兴趣,做事情懒懒散散,急躁而没有耐心……是导致堕落的重大因素。
必须永远面对现实
现在人们常说这样一句话“要学会面对现实”。那么,什么是现实呢?从广义上讲,现实就是指客观存在的事务,从狭义来说,现实也有很多种,比如,有经济的情况、事业的情况、家庭的情况、自身的情况等等,这些情况组合成了人们所要面对的现实。
佛说,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两颗心。第一颗心,就是脆弱,代表着你无法接受现实。所谓的第二颗心,就是经过磨炼的心,这颗心能勇于面对现实。
生活中必须永远面对现实,不敢或不能面对现实,往往是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那么,我们应如何面对现实呢?
1.从幻想中走出来,关注现实
也许你曾经幻想过拥有无尽的金钱、权力、地位;幻想过开着跑车、住着豪宅、过着与世无争的奢华生活;幻想过飞上蓝天、穿梭宇宙、在无际太空遨游。可是,幻想和现实始终都是一个对立面。只有现实,才是你应该去想、去发现、去关注、去面对的。关注现实,面对现实,才能让自己一步一步变得坚强起来。
2.面对困境时要坦然面对
在陷入困境的时候,不要急躁和焦虑,这时候最需要的不是别的,而是面对困境的现实。首先不要感情用事,不要逃避,承认这种困境,然后再想办法,看怎样才能改善情况。
要坦然地面对困境,承认困境的存在,再去想办法改善。这看似很简单,但许多人在面对困境的时候,的确缺少这样的心态。在焦急和焦虑中,错过了时机,冲乱了头脑,也耗费了体力和精神,结果不但于事无补,还常常错上加错,弄巧成拙,弄得不可收拾。
3.抓住机遇,把握今天,正视现实
机遇,只青睐于有准备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机遇哪里都有,如果你是因为能力不足,那么找一个能够锻炼你的差一点的地方也不错;如果你是因为没有“伯乐”,那么到别处去也许能寻觅到你的“知音”。没有必要在为了一个对自己不现实的机遇而执着,从而失去了把握现实的最好时机。
此外,面对现实就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正确评估社会现实,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反映现实,才能产生正确的心理,对现实有个理性的认识,跟着感觉走,很容易陷入非理性的观念,心理健康就会受到影响,心理素质就难以提高。
感悟
认识自己,就要关注现实,面对现实,正视现实,但不委身于现实。这样才能在现实中努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才能在现实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佛心故事
挖井吃水
从前,在相邻的两座山上的庙里分别住着两个和尚。两山之间有一条溪,两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溪边挑水。久而久之,他们便成为好朋友了。
时间飞逝,不知不觉,五年过去了。
有一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右边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过头了。”便不以为意。哪知第二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还是没有下山挑水,第三天也一样,过了一个星期,还是一样。直到过了一个月,右边那座山的和尚,终于按捺不住了。他心想:“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我要过去探望他,看看能帮上什么忙。”于是他便爬上了左边这座山去探望他的老朋友。
当他到达左边这座山的庙看到他的老友时,却大吃一惊。因为他的老友正在庙前打太极拳,一点也不像一个月没喝水的人。
他好奇地问:“你已经一个月没有下山挑水了,难道你可以不用喝水吗?”
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说:“来来来,我带你去看看。”于是,他带着右边那座山的和尚走到庙的后院,指着一口井说:“这五年来,我每天做完功课后,都会抽空挖这口井。虽然我们现在年轻力壮,尚能自己挑水喝,倘若有一天我们都年迈走不动时,我们还能指望别人给我们挑水喝吗?所以,即使我有时很忙,但也没有间断过我的挖井计划,能挖多少算多少。如今,终于让我挖出井,我就不必再下山挑水,我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练习我喜欢的太极拳了。”
珍惜现在就是掌握永恒
从前,有个人为寻找钻石矿而放弃自己的庄园,常年流浪,最后客死他乡。若干年后,他的继承者却在他家的后花园中发现了很多钻石。我们是否也经常希望别人的钻石矿就是自己的,却很少去整治自家的有着丰富资源的土地?你仔细看过自己脚下的土地了吗?你注意自己手头的工作了吗?认真分析过手头工作可能给自己带来的机遇和巨大财富了吗?还是每天都在羡慕朋友的工作,甚至感叹成功者的机遇之可遇不可求?
我们要珍惜自己现在的工作机会,每天都要尽心尽力地工作。尝试在每一件小事中超越自己,在工作标准上提高自己,在工作效率上提升自己。从工作方法入手,把握现在的每一分钟,不知不觉中你将会被发现,被赏识,被钦佩。
许多人认为,必须等到某时某事完成后再做也不迟:明天我就开始运动;明天我就会对他好一点;下星期我们就找时间出外走走;退休后,我要好好享受一下。然而人的生命,是脆弱的,有的人早上醒来时,原本预期过的只是一个平凡无奇的日子,没想到一个意外的交通事故、脑溢血、心脏病等,刹那间生命的巨轮颠覆,突然闯进一片黑暗之中。
未来有多远,永远有多久,谁也说不清,因此,只有把握住了现在才有可能有未来和永远。人生不外是一连串“现在”的累积,因此,我们要珍惜现在,好好把握有生之年的每一秒,每一分,每一刻。
佛说,珍惜现在并不是满足于现状,而是为更高的追求和更高的目标做准备。把握住今天,才有能力地向未来冲刺。只有珍惜今天,把握现在,才会不留下无尽的遗憾,才会距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