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鲁国太史左丘明,在传述《春秋》“郑伯克段于鄢”时,记述了这样的一段史实:郑武公的妻子武姜,生头一个孩子时是难产,她就给这个孩子起了个名字叫寤生,寤生就是难产的意思。因此,武姜压根儿就很厌恶这个孩子。她生第二个孩子段时很顺利,武姜就特别喜欢这个小儿子段。当郑武公选立继承人的时候,武姜力主立段,而郑武公坚持立了寤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郑庄公。于是段和武姜便耿耿于怀,进而图谋不轨。后来,段与武姜自觉羽翼已丰,时机成熟,便里应外合,行动起来。他们哪里知道,郑庄公这边早已安排停当。他们一动手,就立即被粉碎。段逃亡国外,可对充当叛乱内应的亲生母亲武姜如何处治呢?依法严惩吧,怕担那子弑其母的不孝罪名;不追究吧,母子关系怎样维系?他想来想去,最后的办法是,让武姜住到远离京城的城颍,就是今天的临颍。并发誓说:“不及黄泉毋相见也。”实际意思就是说,这一生母子关系从此一刀两断了。可他们毕竟是母子亲骨肉,过了一段时间,郑庄公便有些后悔。因为有“不及黄泉毋相见也”的誓言,自食前言,怕丢体面,后悔也没有办法。这时候,登封一带有一个叫颍考叔的人,知道了郑庄公的心事,在郑庄公招待他用饭的时候,他先夹起一块肉舍不得吃,而是把它放置起来。郑庄公很奇怪,便问他这是为什么。他回答说:“我家有老母亲。母亲每次让我吃饭时,自己总先尝一尝。我母亲从来没有吃过今天这样的肉羹,请您允许我带回去奉给母亲尝尝。”郑庄公听了很受感动,说:“你有母亲,可我没有啊!”颍考叔问这是为什么,郑庄公便诉说了原委,并说出了自己发誓在先,无法挽回的苦衷。颍考叔听罢说道:“这事情好办。在地上掘一条隧道,直至黄泉,你们母子在那里相见。这样谁能说这不是黄泉相见呢!”郑庄公就按颍考叔的办法和母亲相见,恢复了母子关系。
人们对郑庄公他们母子之间争权夺利,同室操戈,骨肉相残并不关心,倒是对凭孝心感动并驱使郑庄公掘地见母倍加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