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文明碎片
代州古城至新中国成立前仍保存得较为完整。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历次运动,如“破四旧”、“**********”等,代州古城日渐衰败下来。一座精典雅致的古代城市,经历狂风骤雨以后,只剩下一些仍闪耀着历史光芒的文化碎片。
【边靖楼]代州古城中间有一座十分宏伟的建筑,它就是被长城专家罗哲文教授认定为万里长城第一楼的边靖楼。
边靖楼,亦名谯楼,俗名鼓楼,位于代州古城中央。明洪武七年(1374),由吉安侯陆亨建;成化七年(1471),因火灾毁;成化十二年(1476),都督佥事刘公宠、副使蔡公麟增台重建。清康熙、雍正、嘉庆、道光年间均有较大的维修。
楼由砖券洞台基和三层四檐歇山顶楼身组成。基底平面东西长43.3米,南北宽33.3米,台高13.3米。楼身高26.7米,总高40米,楼宽7间、深5间,四周围廊。二层设勾栏,三层于勾栏之下设平座。楼南面挂着两块巨匾,一为雍正十一年(1733),雁平兵备道唐豫诚立的横匾,上书“声闻四达”四个大字,匾高3米、长8米。一为道光二十七年(1847),知州陈鼎雯立的匾,上书“雁门第一楼”五个大字,匾高2.7米、长5.3米。楼北面第三层挂雍正十一年(1733),知州杨弘志立的高3米、长8米的巨匾,上书“威镇三关”四个大字。楼南第一层还挂有“晋北形胜”四个大字。
楼为砖木结构,斗拱规整、梁架精巧、结构合理、建造宏伟。我国北方有“代州鼓楼、应州塔,正定府的大菩萨”之说,可见代州鼓楼影响之大。历代登楼咏诗抒怀者甚多,明代诗人周弘伦曾登楼作诗:“天涯作客独登楼,长笛谁歌出塞愁。勾注远从云外落,滹沱近向槛前流。白狼汉璧人千古,紫塞秦城土一坯。正是逐臣堪洒泪,凉风五月易成秋。”清朝焦茹敏有《谯楼远眺》曰:“谯楼远眺绮晴空,登眺泠然欲御风。四面云山开锦幛,一川秋水走长虹。雁归紫塞黄沙外,人逐南辕北辙中。日暮凭栏无限意,落霞飞映远天红。”
楼南有历代重修碑记,还有钦差提督雁门等兼巡抚山西地方右副都御史杨宗气题的边靖楼《九日宴集》诗:“高楼逞望海天宽,九日登临亦壮观。尘敛青山传虏靖,年丰紫塞听民欢。绕歌迭奏三秋凯,杰阁常擎一柱安。报主不妨双鬓改,时人莫拟浪弹冠。”
山门上挂有陈鼎雯题的“共登青云”牌匾。登台步入二门即是砖券洞台基,再行百米,即可进门上楼。楼有三层,沿着600多年前的木梯盘旋而上,你会慢慢走进王之涣老先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千古意境。登上边靖楼的最高层,眼界心胸豁然开朗,真有一种“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的豪迈情怀。
边靖楼为代州古城最高建筑物,它北望雁门,南眺滹沱,是古代戍边将士重要的巡敌瞭望、擂鼓聚将、指挥作战的场所。战争风烟已经远去,边靖楼上预警的鼓声也成为一个遥远的记忆。落山前的阳光亮亮地射在楼顶那昂首而立的大吻上,飞进飞出的小燕子将边靖楼穿梭成一首清爽明快的抒情诗。
【文庙]代州城内还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建筑,它就是代州文庙。代州文庙唐代创建。元至正十八年(1358),因战事被烧毁;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知州李元凤倡议捐款重修;到明洪武二年(1369)八月竣工,形成了占地15000余平方米的古典建筑群,现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走进代州文庙,震撼你心灵的不是远古的唐槐、精细的石雕,而是那蕴含在建筑中无处不在的盛唐气势。文庙坐北向南,分前中后三院。门前现存两座牌楼,一座叫万仞坊,牌坊由四柱三楼组成,正中有四个木雕大字“万仞宫墙”,主楼有五垛斗拱。次楼各有三垛斗拱。一座叫棂星门,牌坊由六柱五楼组成,6根通天大柱直冲云霄,每柱顶端有琉璃盘龙云罐,并有奇兽站顶,中间为明楼,两侧是次楼,明楼次楼中间设有夹楼两座。明楼正中雕有“棂星门”三个大字,两边均为精致木雕。墙檐为仿木砖雕。夹墙正中有琉璃团龙,颜色分黄、绿、兰、紫,耀眼夺目。飞椽以下是较细的砖雕,东边中间是暗八洞,两边为琴棋书画,西边中间是凤凰牡丹,两边为四时如意,这些琉璃浮雕与砖雕都具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前院有唐槐两株,一株已中空,洞可容人。相传只要唐槐枝叶茂盛,代州高中科举者必多。前院紧靠唐槐,凿有泮池,池为半圆形,中架御带桥,两边有井。泮池底边均有石雕,石栏为花草、飞龙,雕刻精致。
前院西面是节孝祠,设立着历代烈妇、烈女牌位,有代王夫人、汉王霸妻、明节妇14人、烈妇6人、烈女2人;民国节妇300人、烈妇18人、烈女4人。
前院正北为戟门,戟门两侧是便门。戟门建筑奇特,由明间、次间、稍间构成宽敞的房屋,四角有垂柱。旧时,考为秀才以上的人均要到文庙拜谢孔子。万仞坊前的广场是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地方,有身份的人才能走万仞坊棂星门的正门,经过御带桥、戟门到大成殿朝拜孔子。一般人只能走次门、便门。
泮池东西各有三座古建筑,东面的叫“名宦祠”,是历代名宦的牌位,近50位;西面的叫“乡贤祠”,是历代贤人的牌位,也近50位。
中院正北为大成殿,是明代成化年间扩建的。建筑为单檐歇山顶,面宽7间,进深5间,为九踩单跳三下昂斗拱,并有金元时期的45度斜拱。补间和明间三垛、次间两垛、稍间和进间各一垛。明间、次间隔扇窗雕刻精致,分别有三绞灯球六碗、五绞四卦攒橄球纹、双绞四碗古老钱等窗扇图案。殿内为八卦攒顶,木雕艺术和斗拱结构在我国也十分稀有。八卦攒顶颜色鲜艳,不落灰尘,相传上有避尘珠。大成殿正脊中有刹,两边有大吻,垂脊有兽,戗脊有仙人,均为色泽富丽的琉璃制品,工艺极为精巧。大成殿正中是孔子塑像,左右分别是曾子、孟子、颜子、思子。大殿前设露台、雕栏。甬道上石雕是五爪团龙,雕栏大部分是石雕团龙、草龙。
中院东西各有15间廊房,东廊房有先贤牌位39个,先儒牌位30个。西廊房有先贤牌位40个,先儒牌位31个。
大成殿后边是敬一亭,面宽3间,进深3间,四周有围廊,过去用来陈列孔子祖先的牌位。
大成殿后院东北部是崇圣祠,东西北各3间,是嘉靖时的建筑,殿内祀启圣王、诒圣王、肇圣王、裕圣王、昌圣王等,并有先贤、先儒牌位十个。
【阿育王塔]阿育王塔俗称白塔,坐落在代县人民政府大院内。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光绪《代州志》记载,阿育王塔始建于隋仁寿元年(601),当时叫毗绪,又叫龙兴,是木塔结构;唐会昌二年(842)灭佛毁塔;大中元年(847)重建,改龙兴为圆果。宋元丰二年(1079),塔因雷电焚毁,崇宁元年(1102)又建。南宋嘉定十一年(1218)元兵南下时,州人举火烧焚。元至元十二年(1275),改建为砖塔。
该塔为圆锥形,佛教藏式造型。塔基平面为长方形,南北长50米,东西宽30米,高1.5米;塔身建于台基的正中央;塔座平面圆形,磨砖砌成,周长66米,塔高40米,作覆仰莲瓣及重涩混肚与须弥座式,雕刻着各种花饰、荷瓣和印度的“陀罗尼经”。
塔身上施曲尺形须弥座,座上承刹杆,砖作相轮13层(重修时只剩十一层)。上覆盖盘,中连金顶宝珠,造形秀美,稳健挺拔,砖雕艺术高超,是我国藏式塔中的佳作。康熙二十年(1681)地震,毁塔顶端9尺余,三十三年(1694)补修,并增修了盘盖金铎和七层金顶宝珠。光绪十八年(1892)地震,致塔顶金顶宝珠倾斜。
阿育王塔内部中空,有佛像、经书。过去有进入塔内的密门,日寇侵入代县时,寺中僧人为保护阿育王塔,便封死了塔门。
【钟楼]与鼓楼相得益彰的是代州钟楼。钟楼位于代州古城东街路北,现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钟楼台基呈正方形,边宽15米,高5米,磨砖砌成。台基上建楼,楼为二层三檐,十字歇山顶,下一层施重檐,高14米,下层有回廊,楼亦呈正方形,每面宽11米。
钟楼上悬金大定十八年(1178)铸造的铁钟一口,钟口直径1.66米,钟上有铭文,铸有“金大定二十八年岁次戊申八月十三日造”。
据明成化十四年(1478)十二月《边靖楼记》碑文:翼七载春三月,侯卜卫之左右阵地,筑台建楼,设钟鼓为兵民之警也。据此记载及钟楼之建筑特点,钟楼和鼓楼都是明洪武七年(1374)建。明万历和清康熙、咸丰年间均有维修。
【州衙署]州衙署位于代州古城东街,现为县委、县政府大院。衙署坐北向南,为明清州署治所,清初扩建。现存建筑有衙门、二堂、三堂。大堂已拆,原建面宽5间、进深5间、柱粗两围,斗拱规整。大隔扇、青灰筒板瓦盖顶,有大吻大兽。1975年拆毁。二堂、三堂均面宽3间、进深3间、前有廊子,两旁有厢房,柱粗合抱,青灰筒板瓦盖顶。
【武庙]俗称老爷庙,位于代州古城西南街。建于元天历二年(1329),庙内祀关羽。民国三年(1914)改为关岳庙。庙坐西向东,门前有牌坊五楹,中题“壮穆忠武”四字。牌坊后高台五楹,中楹即为庙门。台对面筑为露台高5尺,护以雕栏,其雕刻精细,图案秀丽。台上建大殿五楹,单檐殿顶,三昂斗拱,前覆神棚,突出殿外,结构古老奇巧,造型美观。中悬横匾“天日同昭”,为明代邑人孙传庭所题,左右各祀古代名将十二人,南北两屋壁画精细,线条流畅,着色庄重,造型别致。屋外护以栏栅。内院高楼5间,祀关帝三代祖考,其建筑奇特,塑像有别。左右厢房,专供庙僧居住。
【兵备道署]位于古城西大街北,明为雁平道署治所,明洪武初置守备,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设雁门道,辖理雁门、宁武、偏关三关。嘉靖三十八年(1559)改为兵备道,置兵备别使,辖广武、平型、北楼三备御。清沿明制,改为雁平兵备道署治所,辖大同、朔州、宁武三府和忻州、代州、保德三州。兵备道署建筑规模宏大,正堂5间,前为露台,夹以甬道,中为仪门,前为大门,皆3间。其外有坊曰“观察”,复为通道,直达大街。正堂之后为5间退堂,东西各辟轩亭,为宴集宾客之所。临内宅有楼,登之可以眺远,规模整齐,十分壮观。现为代县烈士陵园。
【振武卫署]位于古城东大街北,为明代振武卫署治所,“以地密迩云朔,接壤沙漠,开置振武卫,辖六千户所”。卫指挥使司置指挥使一人(正三品)、指挥同知一人(从三品)、指挥佥事四人(正四品)。振武卫署建筑大部被毁,现存大堂及东西配房。
【将军庙]位于古城边靖楼西,又名武安君庙、李牧庙,院分四进,山门为四柱五楼牌坊,前院东西配殿各2间,正面建过殿3间。二院东西配殿各6间,过殿为一檐二层3间,底层通甬道,上层为乐楼。三院东西配殿各7间,正面建将军殿5间,后殿坐南向北,前殿坐北向南,进深均为3间。后院有东西配殿各3间,正面建后大殿,面阔5间,进深3间,悬山顶。宋代著名文学家司马光拜谒将军庙后写到:“椎牛饷壮士,拔距养奇才。敌帐方惊避,秦金已暗来。旌旗移幕府,荆刺蔓丛台。部曲依稀在,犹能话郭开。”
【城隍庙]位于古城西北街,一进两院,中设过殿。过殿面阔3间,进深3间。前院开正门,两侧建廊式配殿各3间。后院东西配殿各3间,正殿面阔5间,进深3间,单檐悬山顶。明代诗人孙继鲁写诗赞曰:“城隍城隍年年拜,庙宇煌煌久不衰。今日黄表焚作善,明朝做鬼也不哀。”
【财神庙]位于古城东大街路北,分前中后三院。山门为悬山顶小楼,前院筑百米甬路,建有二层乐楼3间,底层通过道,两侧配小暗房。中院东侧配房6间,正面建大殿,前殿坐北向南,后殿坐南向北,各为3间。后院两侧各建配房3间,正殿面阔3间,进深3间,前设抱厦。正殿内塑赵公元帅像。“莫贪财物聚无多,即便金银用马驮,来生也得空空过。只要见利知缩手,今生不会缺钱花。”
【慈云庵]位于古城东南街,明天启元年(1621)建,后遭毁。现存正殿,面阔3间,进深3间,内塑释迦牟尼、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三圣”坐像,残存壁画17平方米,均系明代早期原作。塑像造型圆润,形象逼真,壁画色彩鲜艳,内容生动,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文昌祠]位于古城东大街北,坐北向南,碑载:“金碧辉煌”、“丹青绚烂”。现存正殿,面阔5间,进深3间,前设抱厦。单檐歇山卷棚顶,灰色筒板瓦覆面,周以绿琉璃瓦剪边,殿前筑月台雕栏。文昌祠过去是州中学子祈拜之处,现被广电中心占用。
【周玳官邸]位于代州古城东南街,建于30年代。官邸总体平面呈长方形,占地4000平方米。周玳官邸分前后两院,均为四合式。前院有过庭5间,东西配房各3间,南房5间。后院正面为5间藏书楼,单檐硬山顶,东西配房各3间,均为砖木结构,砖雕精细,古朴典雅。院西设花园,有六角亭一座。整个建筑工艺精巧,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代县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处民国年间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