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璀璨明珠
代州古城发展至明清时达到高峰。代州古城东西稍长,南北略短,东北方呈秃角,形如“丑”字,故又叫卧牛城。代州古城的建城思想仍继承了古代“背山面水,四方为城”的筑城传统。只是因战争的缘由,在筑城时考虑更多的是防御,表现在城门上,就是每个城门都筑有瓮城,瓮城外又有逻城,逻城外又有护城河,护城河外还有屏护城门的关城。城内的布局以大街小巷设置,南北与东西大街十字交叉于古城的中心,并在中心位置修建古城最高设施——边靖楼。衙署、庙观、民居则分布于由十字大街分割成的四大街区上。明朝初期,代县建城史上出现了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他就是吉安侯陆亨。尽管陆亨留下的个人资料很少,但代县人永远不会忘记这位为代县古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明洪武六年(1373),吉安侯陆亨与他的搭档都指挥使王臻开始大规模修复古城,在旧城的基础上重新加高加宽了城墙,并用巨大的城砖将整个古城包砌一新。经修复后的城墙高12米,周长4310米。古城设四门,四个城门分别是熙和门、迎薰门、康阜门、镇朔门,门额上刻匾“屏蕃畿甸”、“车辅晋阳”、“滹沱带绕”、“广武云屯”。城门上筑高大的城楼,城门外建瓮城,瓮城外又建逻城,瓮城高与城齐,亦为12米,逻城高及城半,为6米,每个逻城上又设了暗门。瓮城上和城角上均筑有巡敌眺望的城楼,连上四个城门楼,古城墙上蜿蜒而立12座华美的城楼。城墙外凿有护城河,河深7米。
为了加强代州古城的防御能力,在明景泰元年(1450)、成化二年(1466),参政王英、都指挥同知张怀又分别在西关、北关、东关筑起三座屏护州城的关城,“西关城周三里一百九十六步,壕深丈许”,“东关城周三里,壕深二丈”,“北关城周二里”。
如果说明代及明代以前注重的是城市军防建设的话,那么清代则突出的是城市的文化品味和商贸集散功能。
据《代州志》载,至清光绪(1875—1908)年间,县城内共有布政司、雁平道署、州署、训导署、学政署等大小衙署十一座,有天宁寺、圆果寺、马神庙、火神庙、酒仙庙、关帝庙、龙王庙、土地祠等庵观寺庙四十八座,有“兄弟进士”、“十俊坊”、“五子登科”等精美牌楼三十一座,有南园、映碧园、知园、西园、东园、考盘园等私家园林六座,有“恒升昌”、“大德昌”、“天德隆”、“天德生”等大小商号300余家,有“永生厚”、“日升昌”、“聚盛隆”等票号56家,有包括边靖楼、钟楼等在内的各种精美楼阁十六座。
至此,经明清两代大规模建设,代州古城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万里长城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