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多学科视野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27966700000004

第4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3)

二、******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飞跃

当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转入社会主义建设的轨道上时,由于中国自身所具有的实践条件的局限,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建设的基本问题没有根本搞清楚,导致了社会主义建设严重受挫。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为核心的中国领导者,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核心问题,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在理论上不断创新,把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形成了以******理论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飞跃。******没有独立的哲学著作,其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不同的讲话和谈话中。

(一)******哲学思想的时代性

******哲学思想的时代性,突出表现在他及时、准确、科学地解决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一系列新问题的实践中。

首先,******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结束以后,中国建设面临着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抉择。在这个重大的历史关头,******以极大的政治和理论勇气,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从思想路线上进行拨乱反正,明确了“‘两个凡是’不是马列主义、******思想”。他支持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指出:“通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两个凡是的争论,已经比较明确地解决了我们的思想路线问题,重新恢复和发展了******同志倡导的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根据******的提议,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提供了最锐利的思想武器。

其次,******率先提出了现代国内、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从哲学的高度对现代国内和国际社会的演变趋向加以把握,指出:“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对中国现时代主要矛盾进行分析和解决,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规定了当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方向。******多次强调指出:“国际上有两个问题非常突出,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南北问题,还有其他许多问题,但没有这两个问题带有全球性、战略性和关系全局的意义。”我国正处于以和平与发展为主旋律的当今世界上,必须以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为己任,使改革开放成为标志中国时代特征的主要特点。

第三,******哲学思想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然科学的新成就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重要前提。辩证唯物主义的继续丰富和发展,也必须利用和总结现代科学的材料,回答现代科学所提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问题。就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看,首先不是哲学指导科学,而是科学推动着哲学的前进。”******哲学思想产生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根据当代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于1988年指出“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导致当今国际竞争的重点从以军事、政治斗争为主转向以争夺科学技术和经济实力制高点为主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为了适应这种客观要求的发展,******为中国这样比较落后的国家抓住机遇,提高综合国力和社会生产力水平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指明了道路。

******哲学思想在新的历史时代产生,历史赋予了它新的使命,为了解决新的历史课题,构成了新的具有鲜明的时代主题和丰富内容的科学结构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新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整体化推进。

(二)对******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哲学思想以继承******哲学思想为基础,在解决新问题的具体实践中,创造性地发展了******哲学思想。

第一,创造性地发展了******哲学思想。恢复和发展了******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继承和发展了******思想中最根本的观点:继承了******关于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基本完成后,国家的主要任务由解放生产力转变为发展生产力;在继续完成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同时,把党的工作重点放到技术革命上去;组织全国人民提高和发展生产力;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聚精会神地搞好四个现代化建设。

第二,充实和完善了******哲学思想,使之更加科学化。******把******曾经讲过但不够全面的观点加以详细化。如******关于“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论述,既坚持了******关于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共同富裕的观点;又强调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通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来促进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本质。

第三,******哲学思想对社会主义发展的独创。******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根据新实践、新认识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看作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使我们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为党的十四大作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奠定了理论基础,从而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由此可见,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中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在捍卫******思想、恢复******思想、继承******思想和发展******思想的实践中逐步实现的,******理论是对******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丰富和发展了的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新形态。

(三)对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继承和发展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率先提出生产力标准的是列宁。“历史唯物主义十分重视研究社会物质生产的条件、要素和特点,也注重考察知识创造和科学活动的内容与形式。”物质生产的发展要依靠生产力的不断进步。早在1907年,列宁在《社会民主党在俄国第一次革命中的土地纲领》中就把“生产力的发展”作为“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并据此做出决策:“不应该支持地主式的资产阶级演进,而应该支持农民式的资产阶级演进。”十月革命后不久,列宁在1921年阐述大工业是社会主义过渡和经济组织的基础时,再一次明确了“生产力状况”是“整个社会发展的主要标准”。列宁过早的逝世,以至于未能更充分地阐述生产力标准的具体含义,也没能够在实践中有效地贯彻生产力标准。

******在1945年也曾明确地提出了生产力标准的问题。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后来******过分地强调生产关系的重要性,并且不恰当地批判所谓的“唯生产力论”,从而导致了社会主义发展中遇到一系列的挫折。

1978年9月,******在《高举******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中明确指出:“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说,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结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如果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的速度比资本主义国家慢,还谈什么优越性?”而且进一步地明确了“我们一定要根据现在的有利条件加速发展生产力,使人民的物质生活好一些,使人民的文化生活、精神面貌好一些”。“生产力的发展”就是我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要解决和发展的根本问题。

1984年6月,******运用生产力标准从根本上和整体上来认识社会主义,认识马克思主义。他说:“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我们讲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所以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这是对生产力标准最明确的表达。据此,他又明确地指出:“我们的政治路线,是把四个现代化建设作为重点,坚持发展生产力,始终扭住这个根本环节不放松,除非打起世界战争。即使打世界战争,打完了还搞建设。”最强有力地表达和坚持了我国发展生产力的意志和决心。

我国建国后受列宁——斯大林社会主义道路模式的影响甚深,并被奉为唯一的马克思主义道路,历史已经证明,这种“正宗模式”不能有效地吸取当代先进科学成就,东方落后民族在政治制度上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古罗马地名,喻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后,首先要完成的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国社会的思想意识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然而我们仍然需要在姓“资”姓“社”问题上进一步解放我们的思想。1992年,******在视察南方的讲话中,针对“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的问题,指出:“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而且还提出了著名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江****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讲到“******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新阶段”时,又郑重地说:“在走向新世纪的新形势下,面对许多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的艰巨课题,******理论要求我们增强和提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坚定性和自觉性,一切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三个有利于’为根本判断标准,不断开拓我们事业的新局面。”这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继往开来,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根本思想路线。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对生产力标准的丰富和深化发展,也是实践标准在社会各领域的深化和具体化。这是******在解决“跨越之后”问题的实践中,在解决******以后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实践中对唯物史观的新发展,它改变了唯物史观中关于生产理论的“舶来品”性质,是经过实践的改造的中国化的唯物主义历史观。

(四)******哲学思想的结构体系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哲学论证——******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

在******的视野里,“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统一的,前者着眼于摆脱思想束缚,目的是实事求是;后者着眼于在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根本前提是解放思想。二者共同立足于社会实践。实践成为检验真理标准的“最高法庭”,克服了盲目崇拜和非批判的陈规,勇敢地面对新的现实;实践成为检验真理的正确思想的源泉与动力,真正地从无经验到积累经验,从非理性到理性,从对于现象的认识深入到对于本质的认识,从反映到具体的实践规划,做到了真正的实事求是。

2.主观能动性与实践客观性的统一

******提出的敢试、敢闯、敢冒的精神是以发扬人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前提的。创造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体制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国家的实践是前无古人的,没有现成模式可供借鉴,我们只有大胆地在实践中放手让人民去创造,在实践中形成体系和科学理论。主观能动性要与尊重、深入考察实践的现实条件和环境相协调一致,主观能动性的基本规定性就是能动地把握和利用客观条件与环境。在这个统一中透视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者的任务是要改造世界,所以他们视野中的世界是人参与其中的世界,是特定的实践活动的世界,是主体与客体在实践中发生相互作用、互相改造的世界。确定马克思主义的主观能动性与实践客观性的统一世界观,高扬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尊重主体实践活动的客观条件相统一的原则,产生出正确的思想和发展路线。

3.价值和真理的辩证统一

所谓价值是考察主体在实践中的主客体关系,即主体性理论的考察,同时也渗透着客体性;真理性是考察客体在实践中的主客体关系,揭示客体的现象和本质与主体的关系二者之统一的现实。价值与真理的统一,就是主体能动性与客体条件的客观性相统一的理论体现。******非常重视价值的实现,认为正确地选择和确定价值原则就是规范实践,使我们少走弯路甚至不走弯路的前提。******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有着多方面内容,其中最具确定性与指导性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就是以真理为基础直指社会主义价值观,对我们的开创性实践活动具有严肃而重大的导向意义,要求我们朝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来开展改革、开放、建设的实践。******关于价值和真理相统一的思想,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精神,他的全部思想的核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实践论。

4.辩证的思想方法和决策方法的统一

他紧紧抓住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这一矛盾问题的精髓,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结合起来,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辩证法思想主要展示为决策的辩证法,同时表现出思维的辩证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我们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各种矛盾的基本方针。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确保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必由和必经之路,与此同时,肯定也会出现很多的消极现象。根据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价值矛盾提出: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打击严重经济犯罪活动,是能动地扬其长、避其短的实践指导方针。经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在发展顺序上,力量的分配上,效益的不同性质和实现方式上,都存在着矛盾。两手抓,就是反对片面性和孤立性,防止矛盾诸方面的差异和对立强化,就是要恰当地处理和消解这些矛盾,达到矛盾对立面的统一。在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基本方针的实践中,已经为我们提供了许多辩证法的启示。辩证法思想必须深入社会实践,离开社会实践,辩证法就成为某种辩证的直观而已。******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蕴含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内容。这一理论指导着我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