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有一种境界叫糊涂
27967200000019

第19章 装傻N明哲保身,趋福避祸(4)

重耳拈着胡须,微微笑道:“你们以为寡人真地是为了‘退避三舍’的诺言吗?傻子才信呢!敌强我弱,如果一上来就硬拼,恐怕退的就不止这九十里!寡人用的这叫骄敌之计!让楚军以为我们真怕他们,行军的次序自然会因骄而乱,布阵的策略自然会因骄而错,三军的士气自然会因骄而浮,而我军连退三日,士卒们都憋足了一股劲,要同敌人分出个公母来!这时候,强弱之势已然悄悄地发生了变化,变成我强敌弱了。诸君,这个道理其实很浅显,只不过楚军被骄傲冲昏了头脑,看不出来而已!”

什么是退避三舍,原来是老奸巨猾的晋文公用的骄敌之计!可怜楚军上下,都被表面现象给蒙蔽了,莫名其妙地做了刀下之鬼!

在许多情况下,貌似强大的对手,弱点是很不明显的。在对方弱点不明显时进攻,无疑是以卵击石。必败无疑。在这时,最好的策略莫过于使其强者更强,优者更优,促使其发展到顶峰。“盛极而衰,物极必反”,事物发展到巅峰时,其内部的矛盾和弱点必然显露出来,此时趁虚进攻,便可大获全胜。

《战国策·魏策》里记载了这样的故事:

智伯要求魏桓子割让土地,魏桓子不想答应,但迫于智伯的强大压力,一筹莫展。

任章听说后,进宫对魏桓子说:

“为什么不给呢?”

“智伯无故勒索,当然不能给。”

任章说:“这正是智伯自取灭亡的做法。他无故来索要土地,领国一定恐慌;胃口太大就无法轻易满足,天下人一定都害怕。您如果把土地割让给他,智伯必定越发骄横,就会轻视敌人,而邻国一恐惧,就会相互亲近。我们依靠相互亲善的军队,去对付轻视敌人的国家,智伯的末日就指日可待了。

《周书》上就:‘想要破坏它,一定要先帮它一把;想要夺取它,一定先要给它一点。’因此,不如把土地给他,以使智伯越来越骄横。您为什么要放弃和天下人共谋智伯的机会,却偏偏让我国成为智伯永久的勒索目标呢?”

魏桓子顿时明了,欣然答应割给智伯一座万户县邑。智伯十分高兴,于是又向赵国索取蔡、皋梁等地,赵国不肯答应,智伯就围攻晋阳。

这时,韩、魏合兵在外城攻打智伯,赵国在城内接应。里应外合,智伯于是被灭亡了。

对像智伯这种强而力的对手,硬碰硬无疑是以卵击石;若是回避,又会被穷追不舍,终日不得安宁。正因为任章知道这两种方法都不可行,所以采取了“骄敌”的战略,遂使智伯败在三国联军之下。

退避三舍的策略,其实不仅可以用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当我方处于强势或者上风的时候,偶而用一用骄敌之计,往往也能收到立竿见影的奇效呢!这里面有这样一个道理,即所谓“全德”。

所谓“全德”,是指那种德性纯厚、内心深沉凝重、有无限感召力的人的形象。在这样的人,特别是在这样的领导者面前,人就像站在沼泽旁边,身不由己被拉进去一样,被他所吸引和召唤。

明代名儒吕新奇在《呻吟语》中说:“深沉厚重,魅力十足,这是第一等的大人物;不拘细节、磊落豪迈、实行力超乎于人,这是第二等的人物;聪明绝顶、辩才无碍,这是第三等的人物。”

他所看重的,也是那种木雕型的人物。要成为这种人物,所要具备的是“全德”,也就是德性、能力和手腕的综合。这种领导人物绝对不同于那种平庸的人物,而是一种大智若愚的智慧之人。

人有时是根本没有机会表现的。你广闻博见、口若悬河、却没有人欣赏你;你足智多谋、道法高深,却没有人重用你;你有高尚的品行、优雅的风度,却总是处处受到压制;你有强健的身躯、勇敢的精神,却总是时时受人排挤。每当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在耳畔回响时,饱经沧桑的人,无不为造化弄人而感到悲怆与苍凉。

力量对命运说:

“你的功劳怎么能和我比呢?”

命运说:

“你对事物有什么功劳?”

“长寿或短命,穷困或得意。尊贵或下贱,贫穷或富贵,全是我力量能够做到的。”力量说。

“彭祖的智慧不比尧舜高,却活到八百岁;颜回的才能不在一般人之下,却仅活十八岁。仲尼的道德不在各国君主之下,却在陈、蔡之间几乎饿死;殷商的纣王行为不在箕子、微子、比干之上,却居于君主之位。公孙季札在吴国没爵位和官职,田桓却专擅齐国政权;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鲁国季代却比柳下惠更加富有。假如这些是你的力量所能达到的,为什么使此人长寿、使那人短命,使圣人潦倒、使贤人下贱、使愚人居高位,使好人贫穷、使恶人多钱财呢?”命运道。

力量理屈词穷了。

然而,人并不是只能匐匍在命运的脚下,听任命运的摆布。

孔子说:“知其不可而为之。”

伟大的圣人先哲们看着眼前的重重困难,看着即将到来的厄运,毫不犹豫、毫不迟疑地做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即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他们视困难为考验、视厄运为天然,在他们伟大的心灵面前,没有任何艰难险阻不能逾越,没有任何痛苦与悲凉不能承受,

孔子被困于陈、蔡之间,七天吃不到一顿热饭,野菜汤里没有米,面容憔悴,但仍然孜孜不倦地教授学生,还在房内弹琴唱歌。颜回在外边摘莱,子路、子贡两人互相议论道:“先生两次被鲁国驱逐,卫国不让停留,在宋国遭到伐树的侮辱,陷入困境。侮辱先生的行为屡屡发生,可是,先生仍然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弹琴唱歌,从不停止,君子有这样不知耻辱的吗?”

颜回无法回答,便进屋秉告孔子。孔子推开琴,长叹一声说道:

“子路和子贡,真是两个小人啊。叫他们进来,我跟他们说。”

子路和子贡进来后。子路说:“像这样子,可说是穷困了吧!”

孔子说:“这是什么话!君子通达大道叫作‘通’,穷困于大道才叫‘穷困’。现在我怀抱仁义之道,碰上这种乱世的灾难,这算什么穷困!我自我反省之:内心并不穷困于道,面临危难也不失我的德行。天气冷了,霜雪下了,我这才知道松柏的茂盛。陈蔡之地的这点挫折,对我或许是一种幸运呢!”由于孔子能正确对待命运的安排,安贫而乐道,对学问孜孜以求、对学生循循善诱。因此,他成为了中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不过,孔子一生给我们的启示,远不止这些。就从“退避三舍”的角度说,如果没有孔子这种“通达”的思想境界,是很难做到“退避三舍”、“以退为进”的。

在以退为进的过程中,可能要做一些让步,做一些牺牲,这是很自然的。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是两千五百年前孔子说的话。

一百年后,他的再传弟子孟轲这样劝诫君主:“王何必言利?”

其实,追求利益乃人之常情,只是应该得体、适度。

以前,晋献公想通过虞的国土攻打虢国,这时候,荀息对他说:“不如把垂棘产的美玉、屈地产的骏马赠送虞公,要求他允许我军通过国境。”

“可是,垂棘之玉是我国的至宝,屈地产的骏马是天下无双的好马啊!”

“得一虢国,会不如丢掉一块玉和一匹马吗?”

“好吧!就依你的意思进行。”

晋献公派遣荀息把垂棘之玉和屈地的骏马给了虞君,要求他让晋军通过其国境。

虞君看见精美的宝玉及难得的千里马,一时眼花缭乱,终于为晋军开了绿灯。

晋军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下虢国,掠夺大批财宝凯旋归去。

荀息确有远见,得一国家,而暂时失掉一两件东西,值得!

相比较,虞君就太不划算了。

刚刚打下虢国,晋军班师时,顺手把虞国打败,并拿回了原先奉送的垂棘之玉和屈地之马。

当初,宫之奇曾极力阻止过虞君:“大王,你千万不要轻视虞国跟虢国的关系。两国就像嘴唇和牙齿一样,唇亡齿寒,如果借道给晋军,虢国在早晨灭亡,虞国也将无法维持到黄昏。”

虞君不该只贫图眼前的小利益,而不顾及长远的大利益。

荀息比虞君要高明一百倍。

棋坛上有句话叫“弃卒保帅”,但也有另一种情况,为贪吃对方的小卒而使自己的老帅遭殃,这是下等棋手的作为。

中国有句古语:“舍不得羊,打不得狼。”舍不得小鸡,也套不住狐狸。

《周书》有言:“欲将败之,必姑归之;欲将取之,必姑予之。”说的说是“退避三舍”的骄敌之计。

楚汉战争进行最激烈的时候,刘邦被困,急欲召韩信出兵助战。然而韩信的使者带来的竟是韩信请求加封“假齐王”的一纸信件,刘邦不禁勃然大怒,谋臣张良及时制止,才免去了一场大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