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史·后纪四》:“蚩尤姜姓,炎帝之裔也。”并注引《世本》:“蚩尤作五兵,戈、矛、戟、酋矛、夷矛。”《太平御览》卷78引《龙鱼河图》:“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述异记》称蚩尤“食铁石”、“人身牛蹄,四目六手,耳鬓如剑戟,头有角”。《皇览·冢墓记》:“蚩尤冢,在东平寿张县阚乡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气出如匹绛帛,民名为蚩尤旗。肩脾冢,在山阳巨野县重聚,大小与阚冢等。传言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黄帝杀之,身体异处,故别葬之。”据此,蚩尤是一个庞大的部落联盟体的统帅,他首先使用戈、矛、戟等青铜兵器和头盔。蚩尤旗,《史记·天官书》:“蚩尤之旗,类彗而后曲,象旗,见者王者征伐四方。”其实,蚩尤旗除指彗星外,亦可指北极光。
黄帝族与蚩尤族的战争,可能持续了一段很长的时期,其战场大体在太行山一线,北起涿鹿,南越黄河。“黄帝令应龙攻之(蚩尤)冀州之野”,表明冀州原属蚩尤族的领地。《禹贡》九州之首为冀州,其范围约包括今日山西省中南部、河北省大部,以及河南省的北部。春秋时尚有古国名冀,在今山西省河津县。《淮南子·地形训》:“少室、太室在冀州。”冀的字形可能指一种特殊的服饰装束或某种地形地貌(古代地名之字,往往就是一幅地图),其下半部的字形“異”相当于“黄”字里的“田”字符被移到了上面,两者极为相近,或许“冀”字的本义是与“黄”相背,意为居住在这里的族群与黄帝族不同。据此可知是黄帝族的人发明了“冀”字,这也符合黄帝之臣苍颉造字的传说。
经文“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在记述黄帝族与蚩尤族发生的一场水利气象战的同时,也在客观上记录了先夏时期的自然气候变迁。第一阶段为“应龙畜水”,即上游的人筑坝截留水资源,不给下游的人用(不排除抬高水位后再突然放水,以冲毁下游农田、城池)。第二阶段为“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即天降大雨,冲毁水利设施,淹没农田。第三阶段为“黄帝乃下女魃,雨止,遂杀蚩尤”,即气候由潮湿多雨转变为干旱少雨,黄帝趁势出兵,一举击败蚩尤。历史上某种气候变化对甲地区有利而对乙地区有害的情况经常发生,严重时可导致民族、国家力量的此消彼长。第四阶段为“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即气候变得更加干旱,严重影响到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第五阶段为“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女魃被安排到赤水之北居住,即赤水以北为干旱区,其他地区的气候和降雨量恢复正常。“魃时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意思是当旱灾发生时,要进行驱逐旱魃的巫术,并提前疏通排水渠道。
《五藏山经》记有许多能够呼风唤雨的神人,此处风伯当系蚩尤族的巫师或以风为图腾的部落,亦即羿射日除害之大风(凤)。后世又传风伯名姨,风神又名风姨或封十八姨。此处雨师或即《海外东经》的雨师妾。女魃属于黄帝族的巫师。这些能够呼风唤雨的巫师,其行为大体与“诸葛亮借东风”类似,即对气象变化的规律有所认识,因此能够预见气象变化,并选择有利的气象条件展开军事行动。叔均为后稷之裔,所谓“叔均言之帝”,当指天帝或先祖之帝,因为这已经是黄帝后裔的行为了。
综上所述,蚩尤族应该是以种植水田农作物为主要谋生方式的族群,而黄帝族则是主要以种植旱田农作物为主要谋生方式的族群。因此,在雨水充沛的历史阶段,蚩尤族的势力范围就会扩展;而在降雨较少的历史阶段,黄帝族的势力范围就会扩展。相传黄帝与蚩尤九战九败,这个阶段是雨水充沛时期,也是蚩尤族扩张时期。此后,黄帝一战而胜蚩尤,表明气候转为干旱期,蚩尤族难以生存,不得不退回雨水多的南方。也就是说,根据先夏时期古气候变迁信息,就可以推算出黄帝与蚩尤因水而战的发生时间,估计其时间段大约在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之间。
深目民国·钟山·赤水女子献
有人方食鱼,名曰深目民之国,昐姓,食鱼。有钟山者。有女子衣青衣,名曰赤水女子献。
深目国已见于《海外北经》,郭璞注:“亦胡类,但眼绝深,黄帝时姓也。”袁珂注谓“黄帝时姓”或作“黄帝时至”。据此,先夏时期曾有西方人迁徙到中国。
钟山疑应与后文章尾山互换。吴承志认为“赤水女子献”即置之赤水之北的女魃。
融父山·苗龙·融吾·弄明·犬戎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融父山,顺水入焉。有人名曰犬戎。黄帝生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为犬戎,肉食。有赤兽,马状无首,名曰戎宣王尸。
后述经文“有犬戎国。有神,人面兽身,名曰犬戎”当与此处经文为一节文字。犬戎国在《海内北经》里又名犬封国,其场景为“有一女子,方跪进柸食”。苗龙、融吾、弄明的形貌及其事迹不详。苗有因由之意(苗裔),又指夏季田猎,苗龙或即龙的传人。融意为火、光明,弄为戏耍、作事、扮装,融吾与弄明意相近。弄明或作卞明、并明。郝懿行注谓:“(《汉书·匈奴传》索隐此经)又云‘黄帝生苗,苗生龙,龙生融,融生吾,吾生并明,并明生白,白生犬,犬有二壮,是为犬戎。’所引一人,俱为两人,所未详闻。”
袁珂认为此处犬戎神话盖盘瓠神话之异闻,并进一步指出:“此一神话,或又与《海内经》所记‘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有关,或亦同一神话之分化也。此经‘马状无首,名曰戎宣王尸’之‘犬戎之神’,其遭刑戮以后之鲧乎?不可知已。”其实,戎宣王尸乃盘瓠所杀之房王,房王即戎王,而房即天驷星、马祖。
《搜神记》称,高辛氏为帝时,房王作乱,众将不敌,高辛帝有五色犬名盘瓠,潜入敌营,咬房王首级而还,高辛帝妻以三公主,后生三男三女,男初生尚有犬尾,遂为犬戎国。《广异记》称,高辛时有人家生一犬,状如小牛,主人怪而弃于道下,七日不死,主人复收之,以盘盛之献高辛帝,遂名之盘瓠,后立战功,帝妻以公主,生有七男。瑶族盘护王故事称,龙狗盘瓠杀番王有功,高辛妻以三公主,俗称狗王。畲族民间故事称,高辛生于凤凰山,随风而长,成年后悬松枝火把为日,编柳条球为月,钉宝石补天裂而成星,后又创生植物、动物、人类,教人穿衣、牧羊、耕田;一日高辛耳痒,三年后爬出一条金虫,置金盘上化为龙狗,此后事迹与盘瓠相类。
齐州山·君山·□山·鲜野山·鱼山·一目民
有山名曰齐州之山、君山、□山、鲜野山、鱼山。
有人一目,当面中生。一曰是威姓,少昊之子,食黍。
齐可通斋;□为蒸煮类烹器,状如大釜或上大下小的鼎,《诗·桧风·匪风》:“谁能亨(烹)鱼?溉之釜□。”诸山场景似是君子在举行斋祭,烹制着鲜美的猎物和鱼。
《山海经》里有“州”字的地名如下:《五藏山经》中次十经复州山,《大荒东经》夏州国,《大荒南经》陈州山、东州山,《大荒西经》弇州山、州山,《大荒北经》鲧攻程州山、始州国、冀州野、齐州山,《海内北经》河州,《海内东经》都州(又名郁州)、长州,《海内经》九州。据此可知,以州为地名,实际上起自《大荒四经》时代(或许始州国是最早以州为地名的地方),而在《海内经》之前并没有九州的概念。
在我国古代典籍里,九州之说首见于《尚书·禹贡》,内容为“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九州依次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其地理范围大体与《五藏山经》相同。其中,冀州的方位区域与《北山经》接近,青州、徐州与《东山经》接近,扬州与《南山经》接近,荆州、豫州、梁州与《中山经》接近,雍州(包括梁州一部分)与《西山经》接近。此外,《禹贡》的方位顺序为北、东、南、中、西,与《五藏山经》南、西、北、东、中亦不同;《禹贡》记述有九条山脉,《五藏山经》则记述有二十六条山脉。
此处威姓一目人,郝懿行认为即《海外北经》的一目国,袁珂注谓:“《海内北经》有鬼国,亦即此;威、鬼音近。”从形貌来看,此地的少昊后裔类似“连眉一目”的防风像,亦即戴着“一目”形状面具进行巫术活动的人。古代巫术活动中(例如萨满跳神、傩戏),巫师往往要装扮成神、鬼或其他象征物,为此就需要改变其本来的面目,常用的方法是绘面和戴面具。
在彝族讲述万事万物起源的创世史诗《查姆》中,将古人类分为“拉爹”(独眼睛人)、“拉拖”(直眼睛人)和“拉文”(横眼睛人)三个时代(参阅庹修明先生的《傩戏·傩文化》一书,中国华侨出版公司)。或许,经文“有人一目,当面中生”,描述的正是巫师表演人类发展历程的一个场景。
继无民·中□国
有继无民,继无民任姓,无骨子,食气、鱼。
西北海外,流沙之东,有国名曰中□,颛顼之子,食黍。
继无或作无继,即上文无继国,其父辈名曰无骨。郭璞注:“言有无骨人也。《尸子》曰:‘徐偃王有筋无骨。’”袁珂注:“无骨,即下文牛黎之国,亦即《海外北经》柔利国也。”郝懿行注:“食气、鱼者,此人食气兼食鱼也。《大戴礼·易本命篇》云:‘食气者神明而寿。’”食气,即调节呼吸或直接从空气中获取生命所需元素,属于气功之一种。气又指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结构,是人与万物沟通的载体,《淮南子·泰族训》:“黄帝曰:‘芒芒昧昧,因天之威,与元同气。’故同气者帝,同义者王,同力者霸,无一焉者亡。”
“中”字有不偏不倚之意,“中□”意为校正车轮使其正圆。
赖丘国·犬戎国
有国名曰赖丘。
有犬戎国,有神,人面兽身,名曰犬戎。
赖,依赖,利也,通懒。丘,丘陵,小山、土堆,坟墓,废墟,聚居地;通巨,大也,长也;古代田地区划,《周礼·地官·小司徒》:“四邑为丘。”郑玄注:“方四里。”据此,赖丘国人可能是依赖别人施舍的人,或者在废墟里讨生活的人,也可能是最早的盗墓者。
此处犬戎国即上文白犬后裔犬戎,又称狗国。《淮南子·地形训》:“烛龙在雁门北,蔽于委羽之山,不见日,其神人面龙身而无足。后稷垅在建木西,其人死复苏,其半鱼在其间。流黄、沃民在其北方三百里,狗国在其东。雷泽有神,龙身人头,鼓其腹而熙。”据此,犬戎国约在今日我国北方的阴山山脉一带。
颛顼·驩头·苗民·章山
西北海外,黑水之北,有人有翼,名曰苗民。颛顼生驩头,驩头生苗民,苗民釐姓,食肉。有山名曰章山。
郭璞认为此处苗民即《海外南经》的三苗国。袁珂注:“驩头国亦见《海外南经》,即丹朱国也。此云‘驩头生苗民’者,盖丹朱与苗民神话之异传,明此两族关系密切也。”并认为苗民厘姓亦黄帝之裔也。
此处苗民“食肉”,疑当作“食鱼”,因《海外南经》称其“方捕鱼”。
《世本·帝系篇》:“尧娶散宜氏之子,谓之女皇,女皇生丹朱。”该部落生活在秦岭以南的丹水一带,与三苗(又称有苗、南蛮)关系密切。后来,因丹朱和三苗反对帝尧传位于舜,被流放到南方,其后裔即驩头民。但是,此处经文却称“颛顼生驩头”,而且驩头居住在“西北海外,黑水之北”,或可表明该部落曾经从北方远距离迁徙到丹水地区,后又再次迁徙到更偏远的南方。《竹书纪年》称:“后稷放帝朱于丹水。”《太平御览》卷63引《尚书逸篇》云:“尧子不肖,舜使居丹渊为诸侯,故号曰丹朱。”《汉学堂丛书》辑《六韬》云:“尧与有苗战于丹水之浦。”这是因为丹水乃南北交通要道,历来均为兵家必争之地。
胜者王侯败者贼,丹朱、三苗也被丑化了。《神异经·西荒经》:“西方荒中有人,面目手足皆人形,而胳下有翼,不能飞;为人饕餮,淫逸无理,名曰苗民。”
丹朱城相传在今河南省内乡县西南百三十里的丹水畔,民间故事称丹朱来到丹水后,改邪归正,为当地人做了许多好事,后在与发洪水的恶龙斗争中不幸遇难,民众将其葬在山岗,墓如罗圈椅子,坐北朝南。又说丹朱墓名单珠固堆,在今范县濮城黄河北岸的一个地势高的村子里。丹朱本名叫麻,因瞎了一目,故名单珠。单珠欲害其父尧夺取帝位,就建了一个宫殿,想骗帝尧进去,帝尧识破其阴谋,让单珠先进去,然后立即关上大门,命人运土将宫殿埋住,这里就成了单珠墓。
衡石山·九阴山·泂野山·牛黎国
大荒之中,有衡石山、九阴山、泂野之山,上有赤树,青叶,赤华,名曰若木。
有牛黎之国。有人无骨,儋耳之子。
泂野山或作灰野山,泂意为远。若有顺从、选择之意,又为海神之名,《庄子·秋水篇》记有河伯至北海与海神若的对话。此处若木,郝懿行认为指西方日入之所的神树,《离骚》:“折若木以拂日。”王逸注:“若木在昆仑西极,其华照下地。”《淮南子·地形训》:“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华照下地。”郝懿行并指出,《文选·月赋》注引此经若木下有“日之所入处”五字,《水经·若水注》引此经有“生昆仑山西附西极”八字,郭璞注此经有“其华光赤下照地”等字,疑是经文误入注文。
牛黎国即《海外北经》的柔利国,“无骨”即柔术表演。儋耳即《海外北经》的聂耳,此经称牛黎国人为儋耳之子,或可表明“儋耳”亦有杂技表演的性质。
章尾山·烛龙
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
《大荒北经》多处提及西北方的赤水,它在当时应是著名地理景观和标志,可能因发源或流经富含赤铁矿的地区而成赤色,今黄河上游有红山峡,包钢以北有白云鄂博铁矿,祁连山脉有镜铁山,天山亦有铁矿,而中国境外也会有红色的河流。
烛龙即《海外北经》钟山之神烛阴,其形貌或源自北极光,以风雨为食,具有开天辟地之神力。郭璞认为直目即纵目,袁珂认为正乘指烛龙“目合缝处直也”。所谓“是烛九阴”,郭璞注:“照九阴之幽阴(隐)也。”其实,此处“九阴”或可指上文的九阴山。《淮南子·地形训》:“烛龙在雁门北,蔽于委羽之山,不见日。”高诱注:“委羽,北方山名。”近年我国发现多处5000年前至8000年前的蚌石摆塑龙、虎等艺术图案,其中阜新县查海聚落遗址中心处有一长约20米、宽约2米由红褐色石块摆、堆塑成的巨龙图案,昂首张口,身呈腾飞之势,距今八千年。烛龙或即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