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孔子原来这样说
27978200000022

第22章 骄吝之心不可有

“原典”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古句新解”

孔子说:“即使一个人具有周公那样完美的才能,只要骄傲而悭吝,其余的才能也就不值一看了。”

有人总觉得自己有才干,狂一点儿,傲一点儿,对人不好一点儿,都是细枝末节的小事。古人说过,大丈夫成大事不拘小节。这些人往往认为:我既然有才,肯定能成大事,比起那些才能平庸的人,理所应当有所区别,不然怎么体现我与众不同啊!你们跟随我或者想重用我,就得忍受我的脾气,迁就我,谁让我有本事呢?

骄傲自满是失败的前兆,有可能成功的人士都败在一时的自以为是之上。为人自满必定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不能够很好地把握事态,任自己的性格行事,到最后只能落得功败垂成的结果。人常说“性格决定命运”,成为什么样的人注定你将能成就多大的事业。向一个容器里灌水,如果太满了水就会溢出来,对人也是一样,一个人太过于骄横霸道,必定会走向毁灭的结局。相反,为人谦虚,谨慎敬业,首先就赢得了胜利的契机,离成功也近了许多。

公元前328年,宋君偃发动了政变,赶走了他的哥哥,自立为宋公。宋君偃善于治军,但是却十分好大喜功,他训练了十万精兵,战车五千辆,亲自统领宋国军队往东击败了强大的齐国,夺取了齐国的五座城池。往南又打败了强盛的楚国,侵占楚国三千里的土地。西边战胜了魏国,拿下了魏国的两座城池,并且灭掉了魏国的附庸国——滕国。由于宋君偃连续击败了齐国、楚国、魏国,使得宋国再次屹立于中原地区。宋君偃屡战屡胜,打遍天下无敌手,宋国也逐渐开始强大起来,地处鲁、皖、豫、苏四省边地,成为了第八大国。

公元前318年,宋君偃称王。史称“宋王偃”,他为了树立权威,让臣民呼其为“万岁”,并且在宋国开展肃巫运动,以“射天”之戏贬低神权。宋王偃骄横无道,又喜淫乐,逐渐荒废了朝政,只要宋国的公卿大臣有敢于劝谏的人,宋王偃就用箭将这些忠臣一一射杀,甚至在一日内连续射杀了宋大夫景成、戴乌、公子勃三人,他的残暴性格就好像是夏桀,因此天下诸侯骂他是“桀宋”。

宋王偃的暴虐无道激怒了天下诸侯。公元前286年,齐闵王听从纵横家苏代的建议,联合楚国、魏国、燕国,举四国之师一起讨伐桀宋。宋王偃却毫无惧色,大阅车徒,亲自率领宋国军队,离城十里,组织防御,以防四国联军的攻击。齐国大将韩聂的先遣部将闾丘俭率领五千人前来挑战,宋兵没有迎战,闾丘俭派了几个声音洪亮的军士,登辎车朗诵桀宋十罪。宋王偃十分恼怒,命令将军卢曼出战。交战了几个回合,闾丘俭败走,丢弃了很多车马与器械。宋王偃登上壁垒,看见齐国军队已经战败,十分高兴,派出全部军马,直逼齐营。齐将韩聂又让了一阵,退后二十里驻扎,却让楚将唐昧、魏将芒卯率领二军,左右包抄宋军大营。

第二天,宋王偃以为齐兵已经不能应战,于是直攻齐营。闾丘俭打着韩聂旗号,列阵相持,大战了三十多回合。宋王偃果然英勇无比,手斩齐将二十余员,兵士死者百余人,可是宋将卢曼也死在阵中。闾丘俭又大败而逃,丢弃了很多车仗器械,宋兵争先掠取,忽有人报告宋王偃说背后发现了楚魏二国的军马。宋王偃十分恼怒,连忙往回赶。走了不到五里路,冲出一军拦路,原来是齐将韩聂。宋王偃派左右将军戴直、屈志高,双车齐出。韩聂先将屈志高斩于车下,戴直不敢交锋,只能保护宋王偃,边战边走。

回到睢阳城时,守将公孙拔认出是自家军马,开门放入。三国合兵攻打城池,昼夜不息。忽然又有大军来到,是齐闵王恐怕韩聂不能成功,亲率大将王虫蜀,太史敖等人,带领了三万精兵前来相助,四国军马更加强壮。宋军听说齐王亲自领兵,人人丧胆,个个灰心。再加上宋王偃不体恤士兵,黑夜白天驱使男女守望,又没有一点恩赏,使得民众怨声连连。戴直对宋王偃说:“现在敌人势力很大,我们这边军心动摇。大王不如放弃城池,暂且去河南,等待时机,东山再起。”宋王偃这时候一片图霸之心都化为了秋水,叹息良久,与戴直半夜弃城而逃。

随后,公孙拔竖起降旗,迎齐闵王入城。齐闵王进城后一边安抚百姓,一边令诸军追逐宋王偃。宋王偃想要逃往秦国,当他冲破重重围堵,走至魏国温邑时,被追兵赶上。追兵先捉住了戴直,宋王偃跳入神农涧中想要自杀,但没有死掉,被军士拉了出来,斩首示众,传首睢阳。灭了宋国之后,齐、魏、楚三国分割了宋国的领土,宋国人离散各地,沦为了各国之奴。商宋自公元前1061年微子启始封,到公元前286年随宋王偃而亡,共传了三十三世,历经775年国亡。

宋王偃虽然善于用兵,治军严谨,之前也成就了一番霸业,可是他骄横跋扈,暴虐无道,天下人群起而攻之,最后只落得个死无全尸的下场。一个人有能力是件好事,但是怎么样对待自己的能力却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我们不能因为刚开始小小的胜利就骄傲自满,以为天下尽是自己的囊中之物,殊不知骄横跋扈,只会失去人心,使得原先帮助自己的人离自己远去,甚至会揭竿而起,反对自己。如果到众叛亲离的时候才醒悟,那就太迟了。我们待人接物从一开始就要与人为善,平易近人,只有这样才能更多地获得别人的协助,完成自己的事业。

孔子说,你再有才能,再完美,只要自己骄傲,对别人吝啬,也不值一看了。有才能却骄傲,不足取;有才能却吝啬,也不足取。

曾子曾经说过:“自己才能高,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自己学识丰富,却向学识不高的人请教。有才能,却像没有才能的样子;学识很充实,却像学问空虚的样子。别人触犯自己,自己并不与之对抗。从前,我的一位朋友就这样做了。”正所谓“满招损,谦受益”,做个谦虚的人,对自己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正如三国时期的刘备,曾经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相助,而在此之前,有许多诸侯都找过他,最后却跟随实力最弱的刘备了。这正是因为刘备的礼贤下士,谦虚恭敬。

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文化的象征。你表现谦虚的时候,不仅体现了自身的高素质,也展示了国人的内涵。

20世纪中国著名教育家、文化先驱之一蔡元培先生曾有过这样一件轶事:

有一次,伦敦举办中国名画展,组委会派人去南京和上海监督选取博物院的名画,蔡先生与林语堂都参与其事。法国汉学家伯希和自认是中国通,在巡行观览时滔滔不绝,不能自己。

为了表示自己是内行,伯希和向蔡先生说:“这张宋画绢色不错,那张徽宗鹅无疑是真品。”林语堂不表示赞同和反对意见,只是客气地低声说:“是的,是的。”一脸平淡冷静的样子。

后来,伯希和若有所悟,闭口不言,面有惧色,大概从蔡元培的表情和举止上担心自己说错了什么,出了丑自己还不知道呢!林语堂后来在谈到蔡元培先生时,还就伯希和一事感叹说:“这是以中国人的涵养来反映外国人卖弄的一幅绝妙图画。”

谦虚谨慎是成功人士必备的品格,才高也不应该成为自傲的理由。即使当时没有人能够超过你,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只是微小的个体,我们所掌握的东西再多也只是沧海一粟。自以为了不起只会让人更加厌恶,除了给自己带来麻烦而不会有任何的好处。谦受益,满招损。勿以己之长而比人之短,勿以己之短而妒人之能。须知五岳之外,别有他山之尊。我们应该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学习态度。只有这样,人生之旅才能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