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孔子原来这样说
27978200000027

第27章 闯过人生的三个关隘

“原典”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古句新解”

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应该警戒自己:年轻时,血气未定,应在迷恋女色方面警戒自己;壮年时,血气正旺,应在争强好斗方面警戒自己;年老时,血气既衰,应在贪求名利方面警戒自己。”

孔子一生中备受冷遇,历经劫难,却活到73岁。在古代,人类受医药诸方面的限制,难以战胜疾病,再加上物质条件落后,故“人生七十古来稀”。那么,孔子是怎样在逆境中得享古稀之龄的呢?

孔子非常注重心理上的健康,他说,君子有三戒——少年戒色、中年戒斗、老年戒贪。

少年时期要打好人生的基础。这一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黄金时期,首要任务是掌握知识,培养良好的习惯,为将来的打拼奠定基础。

在孔子看来,少年时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一切刚刚开始,离成熟还需要一段时间,绝不能陷入卿卿我我的感情漩涡中。外表虽然已经像大人,但肢体骨骼还未真正长成,血气轻浮,不够牢固。此时,正要注意加强营养、巩固身体。然而,这个时候的青年由于自制能力较差,意气用事,做事全凭冲动,容易受到外在的诱惑而伤害自己。

据调查显示,50.1%的男性罪犯和71.9%女性罪犯首次性犯罪的年龄均在15至19岁之间。

青年戒色,不仅仅是说“不要因为禁不住色诱而犯罪”,也有“节欲”的含义。现在的青少年生理成熟远远早于心理成熟,很多人都有难以把握的事情,令他们无法理智地思考和控制。越是父母应该监督的事,越背着父母——父母知道了,肯定完蛋了。古时“医圣”孙思邈就曾经说过:少时纵欲虽获得一时快意,但因为精髓竭绝,终会成短命鬼。

据史料记载,明朝皇帝朱载垕因少时纵情施欲,36岁就死了;清代皇帝同治,年纪轻轻之时就对众多宫室贵嫔感到不满足,竟微服私下与妓女行乐,也过早去世了。男女之间如果过分地贪欲,很多人只到三四十岁,身体就毁掉了。有许多中老年人的病,就因为少年时的不知自控,没有“戒之在色”而种下病因。所以,少时纵欲有悖于养生法则,无疑是应该戒绝的。

孔子认为,人到中年要戒斗,就是不要逞强好胜、好勇斗狠,千万别“不蒸馒头争口气”。人到中年,身强体健,精力充沛,总想着大有作为,大干一场,及早建立一番功业,对事情反应往往过激,以致出现大喜大悲的情绪变化。但是,孔子告诫中年人,身体好固然可以想着去建功立业,但不要一味地好勇斗狠。这话很有深意,人在身体健壮的时候,通常对自己都很有信心,遇到不顺的事情不愿低头,往往容易与人争执,甚至因小失大,更有甚者送了性命。

著名作家柳青曾经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年轻不谙世事,往往一步走错,悔恨终身。

东汉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崔瑗(公元77~142年),作为一个有志青年,勤于思考,钻研书法,获得了父老乡亲的称赞。但崔瑗性格十分刚烈,一次,他的哥哥崔璋被人杀了,崔瑗为给哥哥报仇,又亲手杀了凶手。按汉朝的法律,杀人是要偿命的,所以崔瑗只好更名改姓,亡命天涯,吃了很多苦,一直遇到大赦才回乡。他对自己的鲁莽行为很后悔,写了一篇告诫自己的铭文。因经常把铭文放在座位的右边,所以称为“座右铭”。“座右铭”是这样写的:

勿道人之短,勿说己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在涅贵不淄,暖暖内含光。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行行鄙夫志,悠悠故难量。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祥。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崔瑗的座右铭不仅警示了自己,也警示了后人。其教训是值得记取的。

进入老年时期,人开始气血两亏,身体不济,死亡的临近使他们对生命充满依恋。在这种内心恐慌的促使下,人往往会拼命地试图抓住所能拥有的一切。对生命的贪恋造成了行为上的南辕北辙——精力和体力都被这种贪恋消耗掉,从而促使人更快地走向死亡的不归路。所以,孔子强调老人要戒贪。许多大半生都很成功的老人晚节不保,原因就在于此。

晚清的李宝嘉写了一本小说《官场现形记》,其中描写一个做官的人做上了瘾,临死时躺在家里床上,已经进入弥留状态。这时,他的心里只有一个意念:还做官,还要过官瘾。于是,两个副官站在房门口,拿出旧名册,一个副官念道:“某某大员驾到。”另一个副官念道:“老爷欠安,挡驾!”

现实生活中,的确有一些像《官场现形记》中描写的这一类官迷。他们离了官位,就活不下去了。在位的时候,下属前呼后拥,百般奉迎,自己威风凛凛,生龙活虎。退休以后,“人走茶凉”,门前冷落车马稀,大家也不再把他高看一等,在家就闲得发愁、发烦、发慌,甚至因此憋出了病、憋没了命。

还有些人,已经很有钱了,却还是拼了老命去赚更多的钱。别人想不通,问他为什么这么“要钱不要命”。他回答:“正因为年纪大了,才拼命赚钱。如果再不赚,就没多少机会了,我要给儿孙留够1000万。”

有许多人年轻的时候勤奋敬业,踏实肯干,在工作上做出了很大成绩,有的在领导岗位上任职多年,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临近退休却在权与钱上栽了跟头,这是十分令人痛惜的。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还有着“权力即是金钱”的心理,认为“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在退休之前抱着侥幸心理捞一把,以为只要屁股擦干净,退休后就基本上不会出事。殊不知,这样做到头来毁了自己也毁了家庭,真是害人害己。

如何根除这种现象呢,孔子的话可以作为警钟,时时长鸣,那就是“戒之在得”,戒除自己的贪念,保持一份平和的心态。孔子讲的“三戒”如同人生三个关隘,闯过去便是踏平坎坷成大道,闯不过去便是拿到了一张不合格的人生答卷,轻则半生虚度,重则一生荒废。无论人处于什么阶段,这“三戒”的内容都应当牢记心中,用理性的缰绳去约束情感和欲望的野马,达到中和调适,便能顺利闯过人生的这几个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