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道法自然
27988100000016

第16章 关键时刻不要走错路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

所以有人说,真正清楚明白的“道”在愚昧的人看起来似乎是晦暗不清的;最高畅通无阻的“道”在愚昧的人看来却是最闭销不通的;最宽阔平坦的“道”在愚昧的人看来却是最崎岖坎坷的。

明白了大道就抛弃了小聪明,在只有着小聪明的人眼中看来反而是糊涂了;走上了歧途还以为自己是走在正道上,那是因为从未真正体会到正道的存在,或者说从来就没接触到那个境界的边缘。最完美的美德就是虚怀若谷,只有这样才能归纳百川,然而人们往往并不这样认为,他们只要有一杯水就以为自己得了大智慧,只要有了一块石头就以为自己拥有了天下。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走不出自己的路,前途在他们眼中迷迷茫茫,歧途甚多,有时候循着自然大道才走了没多久,被旁边有小聪明的人说上几句,就以为自己走错了路,慌慌张张地改道而行,殊不知这才是歧路。

因为看起来通往“道”的路是如此崎岖不平,而且晦暗不清,所以人们觉得走这种路是太艰险了,可是风光往往只有在险峰上才可以领略。

北宋真宗时,契丹人入侵宋国,告急的文书连连发到朝廷,却都被宰相寇准给扣下了,不让真宗皇帝知道。

真宗在别处听说这个消息,非常着急,就向寇准问讯。寇准说:“大敌当前,如果有拼死的决心,任何妙计都是无用的。我请求皇上御驾亲征,为将士们击鼓打气。”

真宗害怕了,说:“我贵为天子,怎么能以身犯险呢?除非你能保证我的绝对安全,否则就是对我的不忠了。”

寇准说:“如今敌军气势正盛,我军连连失地,这种局面必须改变。皇上虽然冒些凶险,但只有这样才能鼓舞将士们的士气,挽回颓势。我想敌军万万预想不到皇上会亲自上阵,他们一定会十分恐慌的。”

真宗被寇准劝服,勉强出征。走到南城的时候,随行的大臣又劝真宗回去,他们说:“契丹的兵力强大,皇上为什么要和他们硬拼呢?不如迁都到南方,以后再作打算。”

寇准舌战群臣,坚持请真宗到澶州督战。他说:“成就大业,就不能回避风险,以求安稳。现在契丹势在灭我大宋,我们如果退让,那么就会一败涂地不可收拾。”

真宗犹豫不决,寇准于是把负责军事的武将高琼找来,对他说:“国家危难,皇上决心难下,还请你去劝谏皇上不要后退。如今人心不稳,这也是你们武将为国报效的时候了。”

高琼便去面见真宗,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这是很自然的事,皇上不该听信南迁的话。皇上带领我们杀敌,军心一定大振,我军一定会大胜的。”

有了武将的保证,真宗终于安心了一些,于是亲临澶州督战,全体将士奔走相告,士气大振。契丹人果然胆怯起来,不敢进攻了。

最后,双方签订了“澶渊之盟”,大宋北方的一些领土得到了保全。

寇准力主真宗涉险亲征,这在大多数人眼里都是一条不可取的路,然而正因如此才避免了宋朝亡国的命运。人们不愿冒险走自己认为是不清楚的路,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有时候只有那些他们认为不安全的路才是真正合乎“道”的,是顺应事物发展趋势的正确之路。在这一点上,只有像寇准这样的有远见的人才能坚持正确方向。

在面临紧要关头的时候,因为人们缺乏远见,更加不容易看清前途,这种时候尤其容易选错了路。

公元979年初,宋太宗御驾亲征北汉,北汉主刘继元走投无路,只好投降。面对这巨大的胜利,宋太宗心花怒放,难以自持,他不顾兵疲财缺的现状,主张乘胜伐辽,收回被辽占据的燕云十六州。

宋朝大将潘美反对此议,他对宋太宗恳切地说:“我军大胜,此刻也不能志得意满,轻敌冒进。眼下尚需稳定形势,巩固胜果,士卒也需要休整。”

但是宋太宗求胜心切,坚持大举北进,快到高梁河时,宋军遭到辽军的伏击,损失惨重,宋太宗一时也不知去向。

当时,宋太祖赵匡胤的长子、武功郡王赵德昭也随宋太宗亲征,他手下的将领猜测宋太宗不是被杀就是被俘了,于是私下商议立赵德昭为帝。众人讨论过后,就去劝说赵德昭:“皇上失踪,想必已经蒙难。如今军心不稳,大敌当前,郡王如不当机立断,承继大统,恐怕变乱不止。恭请郡王速即帝位,以此平定军心,号召天下。”

赵德昭面对众将拥立,一时心动。本来宋太祖赵匡胤去世时没将皇位传给儿子赵德昭,却是传给了弟弟赵匡义,就让赵德昭很是郁闷。但是后来他为了避免宋太宗的猜忌,就处处表现得恭敬,丝毫也不敢表现出自己的怨尤,这才君臣相安无事。此时面对众将的拥立,在最初的欣喜过后,他开始考虑这件事关系太大,万不可因贪图帝位而犯下致命之祸。虽然在众人看来,此刻走上帝位是顺理成章之事,但如果太宗并未蒙难,一旦回来看到他轻率即位,必然不会放过他,到时候大难就要临头了。

于是他故作愤怒之状说:“皇上生死未明,大敌在侧,尔等不思报国杀敌,却在这里胡言乱语,动摇军心,这是忠臣所为吗?我为皇上臣子,誓死效忠皇上,岂能受你们的唆使,干下这等大逆不道之事?你们真是昏了头了!”

众将面面相觑,口中只好自称有罪,但是心里未免异样。

为了安抚他们,赵德昭又低声说:“你们的好意我心领了,可是荣辱之事,岂可操之过急?再说赵氏江山谁做皇帝都是一样,我岂能趁皇上危难而行其私呢?倘若皇上真的遭遇不幸,为了宋室江山,我还是不会令各位失望的。”

众将皆服其义。第二天早上,宋太宗被杨业父子救回,安然无恙,众将又深服赵德昭的慎重了。

在不同情况下看来,同样的路表现的状况也是不一样的。当天还是光明一片,第二天就变成了灾祸之源。因此在选择该走哪一条路的时候不可不慎重,尤其应该带有一双睿智的眼睛,顺应大道,不可逆道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