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巴菲特投资真经
28019500000012

第12章 巴菲特人生哲学——财富观念(3)

沃伦·巴菲特一次又一次地向世人证明他创造巨额财富的能力,不仅仅为他自己,也为所有伯克希尔的股东们。实际上,他的努力造就的百万富翁的人数比其他人都多。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巴菲特也是首席执行官贪污行为的严厉批判者,也因事事都为股东们着想而受人爱戴。但是我们也看到,巴菲特有时会作出影响投资者利益的决定,可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事情就是他呼吁高税收这一行为。

巴菲特在2003年写给股东们的信中指出,伯克希尔当年所缴纳的所得税有33亿美元,约占全美所有企业上缴国库税收的2.5%。他说伯克希尔“名列全美纳税大户前十名”。接着说,由于各种税收优惠政策,使得2003会计年度美国企业全体累计缴纳所得税仅占联邦总税收的7.4%。他指出,在1952年战后的企业所缴所得税总额尚占联邦总收入的32%。巴菲特的意思是,企业总体上所承担的税收降低了,而个人却背负得越来越多。

他大力支持简化税收,但可能这并不是他的本意。他指出,伯克希尔2002年的税收申报书厚达8905页。

你可能会认为,这么多的书面文件肯定动用了不少管理人员来进行整理。但是巴菲特指出,这些文件都是由伯克希尔仅有的19位同仁整理出来的。他们的办公场所并不算很大,那一年花在总部办公的所有支出,包括员工福利,只有350万美元,其中包括巴菲特和芒格各自10万美元的薪资。

政府对伯克希尔缴纳如此之多的税肯定感到很高兴。但是,伯克希尔的股东应该会对此感到有些担忧。就像巴菲特指出的,2003年伯克希尔所缴纳的所得税占全美所有企业上缴国库税收的2.5%,但是当年伯克希尔的收入仅占全美所有企业总收入的1.2%。换句话说,伯克希尔所缴的税额远远超过了它应缴的份额。

然而,巴菲特对伯克希尔为政府带来那么多而且有效的收入感到很骄傲。虽然,企业可以让这些资金闲置或者作其他打算,但这样做将压低股票价格。他们为了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可以将这些钱拿来再投资以提高股价,还可以进行股票回购,以资本收益的形式将这些现金回报给那些卖掉自己股票的股东。或者他们可以发放股利,以普通收入的形式返还现金给股东。

金融理论上指出,当管理者找不到使财富最大化的项目进行投资时,就应该返还现金给股东。如果普通收入的税率比资本收益的税率高,那用股票回购的方式更好。如果股利的税率比资本收益的要低,那分发股利是股东们的最好选择。

尽管参议院想尽办法,但股利税最终没有被减免。当《2003年就业与进一步减税协调法案》实行之后,股利以及长期资本收益的最大税率都降低到了15%。然而,跟巴菲特一样反对低股利税率的人,都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股利已经在企业层面上被收过一次税了,这就是投资者和经济学家经常抱怨的“双重征税”。

伯克希尔的董事们在2003年没有发放股利可以说是一个明智的决定,因为美国税法禁止企业以税收为目的扣除股利支付,所以,如果伯克希尔在2003年支付了股利的话,虽然对它33亿美元的收益不能产生任何影响,但是通过支付股利,伯克希尔就必须迫使股东们缴纳一份附加税。如果因为某些原因他们必须返还现金给投资者的话,伯克希尔就要进行股票回购。尽管股东们必须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但至少比获得股利还要支付附加税轻松得多。然而,个人的股利以及资本收益税率已经下调至15%,所以现在返还现金给股东从税务角度来看,对他们更有利。而且,由于股利收入和资本收益在当前的税率相同,所以用股票回购或者发放红利的方式与返还现金给股东基本没什么区别。

巴菲特还认为,投资者不准备持有10年的股票不要买。股票买卖的频率越高、拥有的股票时间越短,你付出的股票交易税和佣金就越多,相比之下投资的收益也就减少了。长期投资有助于推迟纳税,并且还能合理避税。不要小看这仅仅是一点点差异,可对于投资者来说,所得到的回报却是有天壤之别的。

仔细研究会发现,这种长期投资无论对投资者个人还是政府来说都是双赢局面。就拿上面的例子来说,如果伯克希尔公司在这20年间一直持股不动,在投资回报率大大提高的同时,政府从中收取的所得税也比前者要高得多。所不同的是,政府必须等到20年结束,伯克希尔公司出售该股票时,才能将这笔税金悉数入库。

巴菲特坦言道,必须强调的是,伯克希尔公司的长期投资理念并不仅仅是因为这种简单的算术逻辑。与此同时,它们对与上市公司双方之间建立起来的商业合作关系,彼此珍惜这种情感,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更不用说,这种长期投资的前提是该股票本身值得长期拥有了。

究其原因在于,只有当你出售股票时才需要缴纳所得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无息贷款的还款期限是你自己决定的。如果你早些出售股票,那么缴纳所得税的时间就需要提前;如果你一直持股不动,那就意味着你一直不需要缴纳这笔所得税。

更令人称奇的是,由于所得税只有在盈利的情况下才需要交,所以,如果投资失利,没有盈利所得,当然也就不需要交所得税了。因此,这种所得税或者叫无息贷款,其数额是根据股票价格的波动而变动的,有时候也会因为税率的改变而改变。总体来看,它是一种递延所得税,有点相当于资产转移时所要交纳的交易税。只要你坚持长期投资,就可以大大减少这部分摩擦成本。

财富来源于社会,也要反馈给社会

美国一位七十几岁的老人做了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巴菲特表示,他要把他一生中通过经营股票积累起来的大部分财富捐献给慈善事业,总额达310亿美元。

2006年6月26日,巴菲特在相关文件上签字,将向盖茨夫妇慈善基金会逐步捐出310亿美元。这一天将永远铭刻在美国慈善捐款的历史上。此外,他还将给其他慈善基金会捐出60亿美元。

沃伦·巴菲特素有“股神”的称号。据美国《福布斯》杂志2006年6月期的介绍,这位老人的金融帝国资产达440亿美元。这次他捐献出的巨款,排除通货膨胀因素之后,已经超过当年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慈善家洛克菲勒和卡内基。

美国成功的企业家功成名就之后大手笔慈善捐献,绝对不是个别现象。据媒体报导,英特尔的创办人,还有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公司的创办人华顿家族等,每年都有数亿美元的捐款。石油大亨洛克菲勒的慈善基金会至今都在发挥重要的作用。

《世界日报》评论说:“慷慨捐献,是美国亿万富翁的一种不成文传统,一种成功企业家必备的素质,一种有钱人得到社会认同的标准,一种具有终极诱惑力的精神风范。”

从事慈善事业,回馈社会的良善也是互相传染和影响的。据美国媒体报道,巴菲特的举动,就受到比尔·盖茨的影响。

美国《慈善纪事》杂志估计,沃伦·巴菲特的这笔捐赠可以说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慈善行动,其捐赠将被用来战胜人类的疾病和促进教育事业。《旧金山纪事报》报道说,巴菲特的捐赠,有助于人类研制防止艾滋病疫苗的科研工作。巴菲特与盖茨双方在慈善事业上的合作将使盖茨基金会的慈善工作能力提高一倍。

盖茨和夫人梅林达都表示,他们对巴菲特的赠款行动表示惊讶和崇敬。目前,盖茨基金会将近300亿美元的规模已经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慈善组织了。基金会已经拨出了亿万美元用于发展中国家的疾病预防和治疗,扶贫,让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可以接触信息科技。

盖茨基金会还支持改善美国本土的教育和公共图书馆科技事业。有了巴菲特捐赠的这310亿美元,盖茨基金会的实力增加了一倍,达600亿美元。据报道称,由于巴菲特的这笔赠款,盖茨基金会每年分配给各个慈善项目方面的资金可以多分配15亿美元。

每年增加慈善捐款15亿美元不是一个小数字。对比一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4年到2005年的年度预算,不过是6亿1千万美元。也就是说,盖茨基金会每年分配给各个慈善项目的资金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年预算的两倍多。

除了美国富豪之外,普通美国人在慈善捐赠方面也非常慷慨。美国人2005年捐赠给慈善机构的款项高达2603亿美元,比2004年增加了150亿美元。

在这150亿美元中,有74亿美元是美国人为过去的一年发生的三场自然灾害捐赠的。

美国慈善机构“向美国捐献”基金会主席理查德·乔利说:“考虑到去年美国经济增长平平,美国人收入增长不大,而且股票市场持续低迷,美国人民对上述自然灾害的援救项目的捐款超出我们的预料。”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美国富豪不把财富传给自己的孩子呢?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崇尚个人奋斗打天下,不像有些国家尊崇世袭的爵位和财富。其实,很多通过艰苦创业而成功的美国企业家不相信财富可以传代。他们知道,由于富家子弟在钞票堆中长大,一辈子不愁吃喝,无忧无虑,很容易养成挥金如土、逍遥度日的不良习气。这样,金钱不但不会给孩子带来幸福,反而有可能给孩子带来伤害。

因此,巴菲特和盖茨都相信“再富不能富孩子”的教育原则,宁愿将钱捐献给社会,也不愿多给钱让孩子去挥霍。盖茨曾经说过:“当你有了1亿美元的时候,你就明白钱不过是一种符号,简直毫无意义。”

盖茨对社会如此慷慨大方,然而对子女则很“吝啬”。盖茨曾经公开宣布:“我不会给我的继承人留下很多钱,因为我认为这对他们没有好处。”

巴菲特也对世袭财富的概念不屑一顾。他说:“我从来不相信王朝世袭式的财富。”他认为,将巨额财富全部留给子女对社会不好,对孩子们也不好,不过这并不是最重要的。巴菲特在回答记者有关为什么不把资产留给孩子的问题时说,他相信财富来源于社会,最后也要反馈给社会。他说,他已经给孩子留下足够的生活费用了。

投资是技术上的禀赋,慈善是情感上的禀赋,任何人都需要两者。每个人生下来都具有某种禀赋,但是很多人所做的事情不能发挥这种禀赋。

如果你觉得自己完全没有任何禀赋,那么你就不会在这个社会获得成功。

以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

巴菲特因为他的投资而出名,他智慧超人,但据他自己说,他的智慧和财富来自于他简单且快乐的思考和生活方式。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在家庭与事业、梦想与现实之间,常常会感觉疲惫和迷茫。我们不知道想要获得自己的所需,究竟要靠什么。

很多人认为,自己拥有的财富就可以代表自己的价值,可是,不知你是否知道,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人甚至都没为自己买一部手机,他工作的办公室极其简陋,办公桌上甚至都没有一台电脑。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说:“吸引我从事工作的原因之一是,它可以让你过你自己想过的生活。你没有必要为成功而打扮。”哲学家们告诉我们,做我们所喜欢的,然后成功就会随之而来。

当你在开创你的人生事业,感受到它带给你的生机和活力时,你就会重新认出什么是你真正愿意做的。你的工作会让你更充分地表达你是谁,它会帮助你成长和发展。此时的你会觉得生活有了更大的意义,会在自己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感觉更快乐。

巴菲特在一次演讲时,有个学生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怎么定义幸福?你生活中的什么事物使你感觉最幸福?当你做了一笔成功的投资时,你会允许自己兴高采烈地享受成功吗?从另一方面讲,如果一笔投资失败了,你会不会感觉到同样的失望?或者说,你尝试尽可能地把感情排除出你的工作了吗?”

巴菲特是这样回答的:“我享受我做的事情,我每天都跳着踢踏舞去工作。我和我喜欢的人一起工作,做我喜欢的事情。我唯一希望尽可能避免的事情是解雇员工。我把我的时间用来思考未来,而不是过去……你们所有人都一样。我们都很成功、聪明,受过教育。我在这里要说,专注于那些你没有的东西是一个可怕的错误。我们人人拥有天赋,如果你仍然不快乐,那就是你自己的错误。”

“我认识一个八十多岁的妇人。她是一个波兰犹太人,曾经和全家一起被关进集中营,其中有人死在了里面。她说:‘我慢慢地开始交朋友,因为我看着人们,脑海中有一个问题:他们会把我藏起来吗?’如果你到了我这个岁数或者年轻一点,而有一大群人愿意把你藏起来,那么你完全可以为自己过去的生活感到骄傲。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是无条件的爱。你给别人的爱越多,你获得的回报就越多。从个人角度来讲,重要的是谁对你有价值,你就一定要对他们有价值。如果你能购买一个同班同学未来收入的10%,你会怎么做?你不会购买那些IQ最高的人,成绩最好的人,但你会买那些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人。你喜欢那些慷慨的人,凡事尽力而为的人,正直坦率的人。现在想象一下你可以卖空你的一个同班同学的未来收入的10%。当你开始环顾整个房间的时候,这一般会更有趣。看看那些没有人愿意与之相处的人,那些惹人厌恶或者只顾自己利益的人。如果你有一副500马力的引擎却只发挥出了50马力,你会被另外一个拥有300马力引擎却发挥出了250马力的人击败。可以说,潜在能力和实际发挥之间的区别取决于人的品质。你可以列出你最仰慕的品质以及你最厌恶的那些。转换一下角色,想想如果这是我对以上品质的反应,这个世界对我会有怎样的反应?你可以学着养成那些你想要的品质,戒掉那些你不想要的品质。你很难察觉由习惯构成的枷锁,而一旦你察觉到了,又很难破除它。但是,你不可能到了60岁才去改变,现在就是做一个列表的时候了。”

做你喜爱的事,金钱就会来临。要开创真正适合自己做的事业,我们不必完全改变自己的生活,而是可以逐步开创,每次迈出一小步,当我们越来越多地从事自己喜欢事情时,就会创造一种令人满足,充满活力的快乐生活。

人们总是在挣扎,并且说服自己要加油干,因为他们有压力。当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之间寻求平衡时,我们就是在从个人利益的角度去调整我们的热情。这是一种挣扎,在消耗着我们的快乐,降低着我们的产出。为了挣钱而努力工作的观念使我们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而当巴菲特买下第一家酒店时,他就开始尝试不要为挣钱而工作。他说,当我没有拿出自己全部的才能、热情和努力去帮助别人时,我总会感觉到压力和不安。

要明白,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都会为这个世界做出有意义的贡献,而当一个人在做他喜爱的事时,金钱和丰裕就会自然而然地流向他。

真正的投资成功是在智慧和人品两个轮子的驱动下才能达成的。要想实现真正的投资成功,不仅要掌握巴菲特的理念和经验,还要学习巴菲特的人品和他的财富观、人生观,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价值投资者,才能在更高的意义和境界下获取人生成功,实现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