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后,邵氏兄弟聚集到了一起,决心重新振兴邵氏电影事业,商量后决定,老大邵醉翁留在上海,负责“笑舞台”和南洋影片公司在上海的发行业务;老二邵邨人到香港恢复南洋影片公司,以香港地区为基地拍摄电影,供应上海及南洋的影院;老三邵行枚与邵逸夫继续在南洋开展业务,邵氏兄弟再度开始了艰辛的创业历程。
返回南洋后,邵逸夫与三哥立即着手恢复院线。到20世纪40年代末,邵氏在南洋的院线基本恢复到战前水平,雄踞南洋院线商“龙头老大”之位。
1948年,邵邨人和他的儿子在香港把南洋影片公司改组为由他们父子控股的“邵氏父子公司”,专门负责拍电影。上海与南洋成了“邵氏父子公司”的最大销售市场。与战前所不同的是,此时邵行枚与邵逸夫的“邵氏兄弟公司”需向邵邨人的“邵氏父子公司”购买影片,即邵行枚与邵逸夫出钱,邵邨人负责拍摄,一切开支由“父子公司”向“兄弟公司”报账,账目分得清清楚楚。这种经济上独立,业务上合作的产销联合体,拥有着其他公司无法比拟的优势。
此时的电影产业也迎来了第二次技术革命——彩色电影。邵逸夫眼光独到、嗅觉敏锐,认为电影事业要发展壮大,就必须跟上时代的潮流、洞悉市场的变化,了解观众的需求,唯有如此,才能长久地立于不败之地。他发现,原来的那些电影器材已经落后了,不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就一定要舍得投入大本钱。于是,邵逸夫当机立断,决定再次去大洋彼岸购买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影器材。
1950年,邵逸夫第二次远涉重洋,奔赴大洋彼岸。这一次的行程,更是让邵逸夫大开眼界。他不但去了美国,还去了欧洲和澳大利亚。他一边选购器材,一边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新观念。当他再度返回南洋时,一个邵氏影业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已经在邵逸夫的心中构筑出来了。
邵逸夫与邵行枚调整了以往略显保守的经营方式,采取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发展策略。此时,他们的事业已经不仅仅局限在电影业及娱乐业,还把触角延伸到了银行和房地产业。但电影业仍然是“邵氏兄弟”事业的重心,他们利用自己雄厚的经济实力及多年打拼的经验,采取主动进攻、四处出击的战略,在南洋遍撒大网,发现合适的影院就通过收购或租赁的方式,网罗至“邵氏兄弟”名下。
到1956年,“邵氏兄弟”在南洋创业整整30年,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等地拥有一百多家电影院和十多座大型游乐场。邵逸夫兄弟在南洋的事业可谓蒸蒸日上,而二哥邵邨人在香港地区的电影事业却是江河日下。于是邵邨人写信给南洋的邵行枚和邵逸夫,表明自己对电影业无心恋战,希望他们兄弟俩能有一人来香港,主持邵氏影业。
就这样,1957年,邵逸夫辞别了合作30年的三哥,从狮城正式移师香江,从此开始了一段“笑傲江湖数十载”的新的人生历程。这一年,邵逸夫50岁。虽然年过半百,但是邵逸夫的精力丝毫没有减退。相反,他更加雄心勃勃,威风不减当年,立誓要再图霸业,创造出更多、更大的辉煌。
邵逸夫一到香港,顾不得洗去风尘,便立即着手开展工作。30多年的电影生涯使邵逸夫意识到,国产片水准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合格的拍摄场地。而要想抢占香港这个制高点,成就霸业,就必须要走好莱坞式“梦工厂”的道路,建立属于自己的、最先进的电影制片厂。可这又谈何容易?
片场问题,捆住了许多电影公司的手脚,常常受制于人。邵邨人原先有两个片场,一个卖了地皮,仅剩一个可以利用。不甘落于他人之后的邵逸夫,一边利用旧片场拍片,一边筹划未来的片场。邵逸夫的梦想是建立一个亚洲最大的造梦工厂,在香港地区建一座像美国的好莱坞一样的电影城。
邵逸夫四处查看,相中了邵邨人在清水湾220号地段。当时的九龙清水湾,远离香港闹市区,依山傍海,空气清新,还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这里空旷荒凉,杳无人烟,只有山脚下的海滩边,有几处破落的渔村,零星地散落在杂草乱石中。开垦一块荒地建一座巨大的电影城,做别人不敢想、不敢做的事情,令人不得不佩服邵逸夫的锐利眼光和巨大勇气。
邵逸夫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大兴土木,开山填海。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很快将乱石遍布、野草丛生的荒坡削为平地,一条笔直宽敞的公路通到了这里。道路通畅了,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源源不断地运到清水湾,整个工程热火朝天地进行着。
1958年的春天,邵逸夫的“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成立了。邵逸夫气宇轩昂地揭开了牌匾上的红绸,把刻着“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10个金碧辉煌大字的招牌,挂在兴建之中的清水湾影城。
清水湾影城的出现,打破了香港拍摄场地的局限性,为邵逸夫日后过关斩将、登上影坛霸主之位奠定了扎实的根基。
邵逸夫一进入香港电影业,就已经将实力强大的“电懋影片公司”作为自己的竞争对手,邵逸夫的目标不只是成为香港地区的电影霸主,更要成为亚洲实力最强大的电影公司。正是基于这种考虑,邵逸夫才会痛下决心兴建如此巨大的影城。
为了建设电影城,邵逸夫日夜操劳,常常忙得忘了吃饭,直到肚子咕咕叫,才胡乱找点东西充饥。有时实在太困了,就把头伸到自来水龙头下,冲冲凉水,以消除疲劳。这样拼命工作就连身强力壮的年轻人都吃不消,更何况年过半百的邵逸夫呢?可是,邵逸夫偏偏就是一个精力旺盛的人,他工作起来,劲头、精力、效率都丝毫不亚于一个年轻的小伙子。
清水湾影城从1957年开始动工兴建,历时七年才告完工。这座现代化电影基地,气势恢宏,配备有电影制片大楼、摄影棚、隔音片厂、混录车间、置景场棚、服装道具室、冲洗拷贝车间、放映室与行政大楼。还建有一条古装街,两旁尽是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和古今中外的各种建筑。这便是邵氏影业帝国的根据地,人称“东方好莱坞”的亚洲最大电影城——邵氏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