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原是我国的特产,后来,由于天灾、人祸,其数量不断减少。到清代前期,只有北京南苑的“南海子皇家猎苑”中还饲养着一群,野生麋鹿已荡然无存了。
19世纪中叶,麋鹿的怪模样引起了外国人的注意。法、英、德、比利时等国的外交官和传教士,通过贿赂猎苑守卫、明抢、暗偷等手段,弄走了一批,饲养在各自国家的动物园里。但在我国,由于清朝末年内忧外患,战火连绵,使麋鹿数量不断锐减。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南海子皇家猎苑”被洗劫,其中的麋鹿或被劫运海外,或做了砧上之肉。这种珍稀动物,自此便在我国灭绝了。
糜鹿在中国绝迹了,在海外却得到繁衍生息。1956年,英国伦敦动物学会给北京动物园送来两对麋鹿。此后,英国沃旧恩庄园送归25头,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同盟、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又送来39头。历经坎坷的海外游子麋鹿,终于得以重归故土。
骆驼——沙漠之舟
骆驼属偶蹄目,骆驼科,骆驼属,是两种大型反刍哺乳动物的统称。骆驼分单峰驼和双峰驼,单峰驼只有一个驼峰,双峰驼又称大夏驼,有两个驼峰。骆驼原产于北美,后来其分布范围扩大到南美和亚洲,而在其产地则消失了。
骆驼能以稀少的植被中最粗糙的部分为生,能吃其他动物不吃的多刺植物、灌木枝叶和干草,但如果有更好的食物,它们也乐意取食。食物丰富时,骆驼将脂肪储存在驼峰里,条件恶劣时,再利用这种储备。
骆驼具有两排睫毛以保护眼睛,耳孔也有毛。鼻孔能闭合,视觉和嗅觉敏锐,这些均有助于适应多风的沙漠和其他不利环境。胸部及膝部有角质垫,跪卧时用以支撑身体。奔跑时表现出一种独特的步态,同侧的前后肢同时移动。经过训练和管理的骆驼性情温顺,但也容易发怒,尤其在发情期。发怒时口喷唾液,并会咬人、踢人,十分危险。
骆驼善于在沙漠中行走,因为它有两对奇特的脚掌,掌下生着宽厚的像弹簧一样的肉垫,走路时脚趾在前方叉开,这样,在沙面上走路不会陷到沙窝里去。它在旅行中,将头抬得高高的,眼睛不会被阳光反射到地面上的高热所灼伤。
骆驼的生命力非常顽强,据记载,骆驼曾17天不饮水仍能存活下来。骆驼体内水分流失缓慢,脱水量达体重的25%仍无影响。因为骆驼的这些特性,人们称它们是“沙漠之舟”。它们在沙漠中长途行走时,常常又饿又渴,这时驼峰的脂肪便会分解。经证实,驼峰中贮存的是沉积脂肪,而不是水。脂肪被氧化后产生的代谢水可供给骆驼生命活动的需要。因此有人认为,驼峰实际存贮的是“固态水”,以供给骆驼体内所需要的营养和水分。骆驼平时喝水少,但每次喝水就能在10分钟内喝下100多升水;排水少,在夏天一天只排出1升左右尿,而且不轻易开口,防止体内水分散失。冬季,骆驼生长出蓬松的粗毛,到春天粗毛脱落,身体几乎裸露,直到新毛开始生长。雌骆驼每胎产一崽,哺乳期一年。骆驼的寿命为30~40年。
传统上骆驼被用作重要的驮畜。虽然双峰驼行进速度仅为每小时3~5千米,但能长时间地背负重物,每日可行50千米。单峰驼腿更长些,人骑坐时能保持每小时13~16千米的速度,并且能够连续行走18小时。
早在2000年前的西汉,我国人民就用骆驼作为通向西域的交通工具,尤其是双峰驼。双峰驼曾在我国北方广泛驯养,至今在内蒙古和西北地区仍然能够见到。过去很长时间曾作为口外与京城之间贸易的主要交通工具,素有“京华之舟”的美誉。
梅花鹿——害羞的“小姑娘”
梅花鹿是一种中型鹿,从分布上来看,野生的梅花鹿在我国分布比较广,东北、华北、华东、中南地区都曾有过梅花鹿栖息地,或者说都曾经有过梅花鹿。但目前华北的梅花鹿已经绝迹,在华东,仅江西彭泽县的桃花岭估计还有100头左右。原来产鹿数量较多的东北和中南地区,野生梅花鹿的数量也已少得可怜了。幸而20世纪70年代初,在四川、甘肃的交界处又发现了一群野生梅花鹿,但数量也只在200头左右。
梅花鹿的体长为140~170厘米,肩高85~100厘米,成年体重100~150千克,雌鹿较小。雄鹿有角,一般分4叉。背中央有暗褐色背线。尾短,背面黑色,腹面白色。它的体毛颜色不固定,春夏季略浅些,秋冬季深些,基本色调为棕色。遍布鲜明的白色梅花斑点,故称“梅花鹿”。这些白色毛斑排列比较规则,近乎成纵行分布。梅花鹿非常漂亮,四肢细而长,有利于快速奔跑。
梅花鹿多生活于森林边缘或山地草原地区。随着季节的变化,栖息地也有所改变。
雄鹿平时独居,发情交配时归群。晨昏活动,以青草树叶为食,好舔食盐碱。9~11月份发情交配,雄鹿间争雌很激烈,各自占有一定的地盘范围。雌鹿次年4~6月份产崽,每胎产l崽,幼崽身上有白色斑点。
梅花鹿很机警,它的嗅觉、听觉都很敏锐,在觅食时它们多迎风而立,这样便于嗅到敌兽的气味,以便采取自卫行动或逃跑。一旦听到响动,它们就停止觅食和嬉戏,细听动静。如果确认有敌情,就立即奔逃。
由于梅花鹿娴静的外表,人们也赋予了梅花鹿许多特殊的文化内涵。
梅花鹿的珍贵与它满身是宝密切相关,尤其是那享誉全球的鹿茸。在医药界,只有4种鹿的茸被认为有药用价值,这4种鹿就是梅花鹿、马鹿、水鹿、白唇鹿。梅花鹿的鹿茸被称为“黄茸”,是鹿茸中品位、等级最高的。
鹿茸有补虚健体强筋骨的功效。每年春季,雄鹿头上会长出一对嫩角,外部包着带有绒毛的皮肤,其中血管很丰富,血液循环很旺盛,用手触摸有温热感。这对角长到2个月时割下来就是名贵的鹿茸,过期不割,就会逐渐骨化,变成鹿角。鹿角也是一种中药,但药用价值比起鹿茸就差得多了。
不过现在用以制药的原料,都来自人工饲养的梅花鹿。现人工养殖种群已达数十万只。真正的野生梅花鹿,由于历来捕捉猎杀过度,数量极少,已被列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严格禁止捕猎。为了野生梅花鹿的繁殖,国家也已划定了一些野生梅花鹿的自然保护区。
狮子——百兽之王
狮子是食肉目猫科豹属的1种。体形、大小和重量均与虎相似。雄狮的头侧、颈部直至肩部有黑或深褐色长鬣毛。产于亚洲的狮毛色较淡,鬣毛较短。狮的尾端有一球状毛簇,毛簇中间有一个坚硬的角质物。体毛为沙黄色、黄褐色或暗褐色。幼狮无鬣毛,身上长有灰色斑点,背部中央有一条白色花纹,半岁后斑点和白色花纹逐渐消失。狮子主要分布在非洲的阿尔及利亚、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和亚洲的伊朗等国。
在所有的猫科动物中,狮子的群体意识最强,它们能够和睦相处。在一个狮子群体中,大约有20只狮子,其中包括10多只成年雌狮、四五只成年雄狮,还有几只幼狮。群体的核心是四五只雌狮,它们从小在一起生活、成长,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母狮允许其他母狮新生的幼狮吃自己的奶,这在哺乳动物中是很少见的。其他哺乳动物的母兽绝不会容忍非亲生的幼兽吃自己的奶。
母狮全年都可以生育,幼狮从出生起直到6个月后才断奶。幼狮两岁左右,母狮又产下一只小狮,那时,两岁的幼狮便可以自己猎食了。按照这样的增长速度,一个狮群总能保持一定的数量及年龄上的差距。
在狮群中,几乎所有的家务事都由雌狮干。或许是雄狮的鬣毛使得它目标太大、太显眼,所以,狩猎和寻觅食物都是雌狮的任务。
水塘是狮子伏击的好地方。尽管它的奔跑速度高达每小时60千米,但是它们的猎物往往比它们跑得还要快。为了避免过早地被猎物发现,狮子必须悄悄地走近猎物,只有在30多米的范围内发起突然袭击,狮子才有可能捕获成功。狮子的主要狩猎对象包括较大的羚羊、角马和斑马。当干旱季节来临时,狮子就迁移到雨水充足、青草繁茂的地方去了。在洪水泛滥的季节,留下来的狮群会经受很大的压力,幼狮首先成为饥饿的牺牲品,接着便轮到母狮,它们难于同身强力壮的雄狮竞争。
松鼠——技艺高超的仓库保管员
松鼠是啮齿目动物中的一类。根据生活环境不同,松鼠科分为树松鼠、地松鼠和石松鼠等。主要食物为落叶松等针叶林的种子,夏季多取食各种浆果和蘑菇,在食物缺少的情况下,也吃树的幼芽,有时也取食昆虫及其幼虫、蚁卵、鸟卵及其他动物。
从外在特点上看,松鼠的尾毛密长而且蓬松,四肢及前后足均较长,但前肢比后肢短。耳壳发达,前折时可达眼。冬季耳端具一撮黑色长毛束。个体毛色差异较大,有青灰色、灰色、褐灰色、深灰色和黑褐色等。随着地区的差异,毛色也有变化,如辽宁松鼠的颜色偏灰,而我国南方的松鼠颜色则较黑。此外,毛色还受季节的影响,冬天毛灰或灰褐色,夏天毛黑或黑褐色。
从生活习性上看,松鼠为典型树栖鼠种。栖息于山地针叶林和针叶阔叶混交林中,以树枝、苔藓和羽毛等为构巢物,在树枝间筑巢。巢呈圆形,出口开于背风面,但也有的栖居于树窟内或以旧的大鸟巢加以修补而成。松鼠每年可做几个巢,有主巢、副巢之分,副巢用于临时休息。雄鼠很少筑巢,大多利用旧巢。
松鼠有贮藏食物的习惯。每当果实成熟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它嘴里含着胡桃、橡实或者其他好吃的东西。每当它从一个树枝跳到另一个树枝的时候,储备就会增加。
象——鼻子长长力大无穷
象是目前生活在陆地上的最大的哺乳动物,主要有非洲象和亚洲象两个典型的种类。非洲象有着大大的松软耳朵,主要居住在非洲草原,而亚洲象的耳朵要小些,主要分布在印度、斯里兰卡、泰国、缅甸和我国云南等地,它们是一种喜欢群居的动物。
象主要以树叶、果实、树枝、竹子等为食,它们的食量很大,一头成年象一天大约需吃300千克的食物。
象体形庞大,力大无比,能轻而易举地推倒大树,即使是最凶猛的狮子,对它也会敬畏三分。象的智慧很高,会使用人类听不懂的语言互相联络。象的记忆力很强,通过人们的精心训练,可以做各种杂技表演。
象鼻子恐怕是世界上最奇特的鼻子了,它不仅嗅觉灵敏,而且灵活又有力。鼻子没有骨骼,由约5万条肌肉组成,所以使用起来如此自如、有力。或许很多人都会以为,象的鼻子一直是很长的,但是实际上真的是这个样子吗?
古生物学家根据一些化石发现,2500万年以前的远古时代地球上就有了大象的祖先,但那时象的身高只有70厘米左右,鼻子也没有这么长,和现生河马鼻子差不多长,鼻孔的位置与牛、马一样,当时仅能算是一种小型动物。
象是食草动物,随着身体增高变大,吃地上的草变得越来越困难,吃树上的叶子倒越发容易。由于鲜嫩可口的叶子长得高,只有那些鼻子较长的象才能吃到它。天长日久,很多短鼻子的象都因为不能适应生活而渐渐被自然淘汰了,而鼻子较长的品种被自然界保留下来,并逐渐进化成为了现在我们看到的亚洲象和非洲象。
此外,大象还有一对奇特的大耳朵。天气炎热时,象的两片大耳朵可以用来当扇子散热。生气时,象也会张开耳朵愤怒地舞动。
除了人类,只有极少数的动物会对死去的同类显示出一定的情感,象便是其中的一种,而且,它们对同类尸骨所表达出的情感相当强烈。当一群象发现荒野中有一头象的尸骨时,就会自觉地围成圈,哀鸣不已。
象牙,即象上颚的门牙,是一种珍贵的物品,在远古,拥有象牙的数量,是一个国家国力的象征之一。象牙为动物牙齿中最大的,普通的每枚重约4.5千克,大的能达到45千克。且随年龄会继续增长,长到一定的程度就开始变曲,所以它的整体外形呈月牙形。象牙不但是摄取食物的工具,也是御敌的利器。
象牙质地细腻,硬度适中,光泽柔和,牙纹细洁,是制作高档工艺品的天然好材料。现在,由于大象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保护动物,象牙交易已被严格禁止或限制。
藏羚羊——高原隐士
藏羚羊属牛科、藏羚属,又名藏羚、长角羊、羚羊,是中国青藏高原的特有动物,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严禁任何贸易活动。
藏羚羊多栖息在高原荒漠、冰原冻土地带及湖泊沼泽周围。藏北羌塘、青海可可西里以及新疆阿尔金山一带令人类望而生畏的“生命禁区”,那里湖泊虽多,但绝大部分是咸水湖,那里尽是些“不毛之地”,植被稀疏,只能生长针茅草、苔藓和地衣之类的低等植物,而这些却是藏羚羊赖以生存的美味佳肴。
藏羚羊生性怯懦机警,听觉和视觉发达,常出没在人迹罕至的地方,极难接近,有长距离迁移现象。平时雌雄分群活动,一般2~6只或10余只结成小群,或数百只以上结成大群。食物以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为主。发情期为冬末春初,雄性间有激烈的争雌现象,1只雄羊可带领几只雌羊组成一个家庭,6~8月份产崽,每胎1崽。
藏羚羊的绒比金子还贵重,也正由于此,它们成为了盗猎者的目标。1985年以前,可可西里生活着大约100万只珍贵的藏羚羊,但随着欧洲和美洲市场对莎图什披肩需求的增加,导致其原料藏羚羊绒价格暴涨,可可西里无人区爆发了对藏羚羊的血腥屠杀。在短短几年间,近百万只藏羚羊几乎被杀戮殆尽,现在可可西里大约只残存不到两万只藏羚羊。
藏羚羊更包含“吉祥、顺利、圆满、美好”之意,作为世界保护动物是“绿色”与“人文”的具体形象符号,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被选为吉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