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当一回包公 ◆
开封是我们这次旅行的最后一站,火车到开封时已经不早了,如果早的话找好旅馆今天还能出行,那该多好。出站后天气一点都不冷,因为拖着行李我们两个人简直是汗流浃背了,好在下榻的旅馆就在火车站附近,所以省去了挤公交车或打的忙着找住处的奔波之苦。当然今天的这顿晚饭是特别迟了,可能是时间太晚的缘故,在火车站附近找饭店花去了不少时间。
我俩吃完晚饭,就回到了旅馆房间里,从电脑上浏览着明天打算去的一些景点,开始了我们的开封之旅。
开封我以前从未来过,但对开封这个城市我却并不陌生。我国六大古都之一的开封,位于河南省东部和黄河以南的豫东平原上。最早定都开封的是战国时代的魏国,那时都邑叫做大梁。到了隋代,随着大运河的开通,开封的地理位置日益重要。唐朝在开封设置为汴州,安史之乱后,北方越来越依赖于江南的漕粮,汴州的地位可想而知。到了五代,开封逐渐成为了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而且也是一个国际的大都会。
我们在开封府门前广场的两侧首先看到的是两座对称的过街牌坊,东边牌坊上写着“承流”两字,其寓意很明显,就是说开封府处理日常政务要秉承朝廷的旨意办事;西边牌坊上写着“宣化”两字,寓意是还要根据朝廷的旨意教化百姓,这也是开封府的政务所在。
大名鼎鼎的开封府因此就是我们今天想要参观的第一个景区,导游说现在的开封府是以宋代开封府衙为原型重新修建的主题文化景区,它占地60余亩,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与位于包公湖的包公祠遥相呼应,建成以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参观者。如此看来,开封府虽然富丽堂皇,但客观地说更像是一个宋代府衙文化的博物馆,它集古建筑、历史真实、民间传说于一体,让来到这儿的人有了无限的遐想空间。
按照北宋对于官僚衙门《营造法式》的建筑理念,坐北朝南的开封府,门前另有“奉诏”和“颁春”二处东西对称的亭台。东边的“奉诏”亭,是开封府接受皇帝诏书的地方,而西边的“颁春”亭,是官府举行迎春活动的地方。
正当我不明白“颁春”的真实含义时,导游向大家解释道,每年的立春前一天,开封府都要呈献春牛提交宫中供打春之用,京城各地的县衙门,也都置春牛于县衙前,供举行打春活动之用。所谓“打春”活动,就是在竹竿上扎上五彩丝线,做成彩鞭来鞭打春牛,告示百姓春耕开始了。一年之计在于春,提醒百姓千万不要耽误田里的劳作,还有另一层寓意是祈求风调雨顺。在我国古代的传统文化里,牛是掌握雨水的神灵,所以,鞭打春牛又有着祈求春牛保佑五谷丰登之意。
颁春亭前面的包公湖也是开封府主题景区的一大景点。有一种当地流传的说法是,包拯当年所在的开封府,就在这个湖的下面,而如今新建的这个开封府则在湖的北侧。一条大路、一条长堤自南而北穿越弯月般的包公湖而过,在湖的北面、西面和南面围绕着开封府的主题建筑群、包公祠和开封博物馆。
开封府门外正对面方向有一道方青石浮雕照壁,在影壁正中刻有一只似羊非羊、似鹿非鹿、似牛非牛、头上长着一只角的独角怪兽,名叫“獬豸”。这是中国远古传说中的神兽,被视为公平正义的象征,它怒目圆睁,能够辨识善恶忠奸,又被当作驱害辟邪的吉祥瑞物。
从公元960年~1127年,宋朝定都开封,称为东京开封府,历时168年。在这段时期里,开封这个城市的经济高度繁荣,人口空前稠密,交通四通八达,四海商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金代诗人李汾的《汴梁杂诗》写有“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的诗句,传诵千古,写出了开封城这个帝都的非同寻常。人杰地灵的开封,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开封又地处中原,无愧为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有关包公的戏曲、影视剧作千百年来久盛不衰,曾经感动了多少善良的人们,我想今后还将为后世百姓所称道,开封府也因此名垂青史,成为天下闻名的封建官衙。从五湖四海纷至沓来的国内外游客中,有越来越多的人专程到开封拜谒包公,寻访“开封府”。
买了门票后,我俩就进了开封府,听导游说开封府是依照北宋的营造法建造的,以正厅(大堂),议事厅,梅花堂为中轴线,辅以天庆观,明礼院,潜龙宫,清心楼,牢狱,英武楼,寅宾馆等五十余座大小殿堂。我看后的总体感觉是:开封府作为一个主题景区,它在建造中坚持动静结合,雅俗共赏,历史与演义相结合的观赏理念,给参观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进了府衙迎面就看到了仪门,在仪门的西边悬挂着一面锣,东边架着一面鼓。仪门的门柱上挂着一副对联“中心昭日月力革弊端上书北阙,正气满乾坤严惩邪恶施德南衙”。走进仪门,中间是一枚放大的官印,两边是两只铜鼎,四周的墙上挂着《北宋疆域图》、《北宋时期开封府的辖区图》和《北宋时期官员俸禄制度简介》等历史陈设。
走过仪门我就来到了开封府的正堂,最引人注目的是树立在正厅院里的巨石——“戒石铭”。铭石南面镌刻“公生明”三个大字,意在提醒官员只有公正,才能明察秋毫,清正廉明。
正面是开封府的议事厅也是开封府的正厅,又称“大堂”“厅事”,是开封府长官发布政令的地方。两侧是左右二厅,整个大院显得庄严威武。进入正面大堂,迎面是一高台,台上摆着审案的桌椅,台下有三口铜铡,分别是龙头铡、虎头铡和狗头铡。大堂上面正前方写着“正大光明”,左侧写着“清正廉洁”,右侧写着“勤政为民”。两边是陪审员席和观众席,前台两侧矗立着一些红牌,分别写着“肃静”和“回避”字样。
游客花十元钱就可以租一套开封府的官服当一回现代版的包公,当我俩来到这儿时,林俪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大宋王朝,得意地当了一回包拯包大人。只可惜假的就是假的,看她的那个得意劲,却全然没有知府大人的肃穆和威仪,也只能算是个开封府内现代版的包公了。
我敢说在历代的官府中恐怕以北宋开封府的规模为最大了,它作为管理京城及京城附近地区的重要机构,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市政府,地位非常重要。北宋的开封府作为位居首都的“天下首府”,曾有过一百六十多年的辉煌。宋太宗、宋真宗、宋钦宗三位皇帝在没当皇帝之前都曾在这里当过府尹,并且先后有寇准、包拯、欧阳修、范仲淹、苏轼、司马光和宗泽等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军事家在此任过职。他们不仅在此树立、弘扬了“公生明”和“清、慎、勤”的浩然正气,也形成了以“廉政刚毅”为鲜明特色的开封府官衙文化。特别是包拯任“开封府”府尹时,为官铁面无私,执法如山,真可谓名扬四海。
尽管如此,中国人对北宋王朝却历来都没有过公正的评价,特别是它当时始终无法摆脱外部边境的军事威胁,只能用金钱财物来换取中原太平的做法,历来被后人视为了一种民族的耻辱。其实大家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却认为,北宋王朝的一百多年是中国历史上整个社会最开放、最民主和最成熟的阶段。北宋自始至终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由士大夫治理国家的封建王朝,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各方面都成绩卓著,政治清明,国家安定,带来了经济持续发展,文化空前繁荣的新局面,科技、艺术及思想各个领域,也都有过长足的进步。
离开了正厅大堂,我俩登上巍峨壮观的潜心楼,发现这儿还可以俯望开封府的全景。
以前不知从哪一篇文章上看到过,有人曾这样评价北宋王朝的对外政策:北宋是一个弱兵强国,以提供“经济援助”的方式换取国家的安全。可能当时的北宋王朝考虑到建立庞大的军队,需要相应的军备费用,因此采用了这样的不得已办法,但最终的耗费却远远超过了军备费用。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对辽国和西夏的“经济援助”虽然每年在增加,但因为北宋时期的经济始终保持着持续增长的水平,所以具备了大量的社会财富,每年足可以提供给邻国,因此这种政策也许未必就不是当时历史条件之下的明智之举。
我现在终于明白,这样的说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确实,北宋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实现了全国统一的政治局面,进而为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从那时起一直到清末,中国没有出现过内部分裂那样的政治局面。
至于对外关系,我觉得北宋政府也是非常成功的。自澶渊之盟后,宋辽和平的局面达一百多年,在这期间,两国以平等的地位交往,当时的这种外交思想可以说是非常超前的,现代的各国外交关系也不过如此。正因为两国边境一直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对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与提高都相当有利,这也许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段大好时光。
更何况北宋的士大夫治国政策,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堪称典范的文官制度,造就了一大批名臣。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没有哪一个王朝自始至终拥有如此之多的政治精英,如果说中国的封建社会在隋唐时代开始了一个新的起飞阶段,那么到了北宋,中国的封建社会已走向了它的成熟阶段,留给后人的是一段崭新的历史。
但自从金代灭亡了北宋后,开封开始结束了它的辉煌,终于日益走向了衰落。其中原因我想除了人为的因素外,黄河的改道,也是开封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从1194年起,黄河在开封城不断地泛滥,决口不断,大的水灾隔几年就有一次,小的水灾则是年年不断。
公元1642年,李自成以百万大军第三次围攻开封,采取了长期围困的战略方针。官军由于无力抵抗,无奈之下采用了掘堤的做法,试图用黄河之水淹没李军,最终的结果当然是两败俱伤,滔滔黄河水彻底地淹没了开封城。大水退后,城内原有的近四十万人,只剩下了不到四万人。黄河带来的泥沙掩埋了城中的建筑,开封城遭受了有史以来空前巨大的毁灭性灾难,在这个城市的历史画卷上留下了不可弥补的一大败笔。
◆ 2.巍峨龙亭 ◆
从开封府出来,我们来到了龙亭。据开封的朋友说,五代时的梁、晋、汉、周在开封修建的皇宫当时就在龙亭,大宋王朝正是在这些旧宫殿的基础上扩建起了后来的皇城。当时的宫殿极为巍峨、壮观,但在金人灭掉了宋朝后,这些宫殿大部分被焚毁殆尽。而到了明朝,这儿又成了修造一新的周王府,不但重新修建了许多殿台楼阁,还建造了游玩观赏用的假山。后因黄河决口,这些富丽堂皇的建筑又都消失在了洪水之中。
清朝初年,假山上建起了一处名为万寿亭的楼阁,因为里面安放着皇帝的牌位,所以每逢重大的节日,开封的文武官员都要来此参拜,后来人们就把这处假山定名为龙亭山。当时的地方官员为了讨好皇帝,就在龙亭山上建造了一座万寿宫。今天的龙亭大殿,其实就是原来的万寿宫。
龙亭景区内除了有巍峨、壮观的宫殿式建筑外,每到旅游旺季,特别是秋高气爽的节气,吸引中外游客的另一个原因是,这儿还是开封市每年举办菊展的主会场。菊花是我国最具传统意义的名花,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种植和栽培了,到了北宋时期开封的菊花栽培已经闻名全国。
我俩来到这儿时,今年举办的菊花花会还未结束,开封的龙亭公园内摆满了菊花。十几万盆品种不一的菊花姹紫嫣红、争奇斗艳,形成了菊韵花海的壮丽景象。
不知为什么,龙亭午门前的两尊石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们足踏绣球,威武凶猛,据说曾是明代周王府第的镇宅之宝。我们走过御街、玉带桥、朝门贯和照壁后就来到了龙亭大殿脚下。拾阶而上,殿前贯通上下的是一条青石雕就,蟠龙盘绕的御道,象征着帝王标志的“九龙”经过多少年的风吹雨打,早已模糊不清,然而其轮廓依然显现出当年的光彩夺目。
我眼前的龙亭大殿,坐北朝南,建在13米高的砖砌台基之上,异常巍峨壮观。它从地面到殿堂,共有七十二层台阶,台阶中间是石陛,石陛上雕刻着蟠龙石雕和形态各异的云龙图案。殿顶为木质结构,上覆黄绿琉璃瓦。每层正檐高翘,檐角塑着姿态各异的狮、虎、马、犬。挑角下均挂有铁铃,微风吹过,叮当作响。
我俩一口气登上了平台,倚在四周的石栏上向周围眺望,大殿正中的一块巨石映入了我的眼帘,这块称为龙墩的黑色巨石,长五尺,宽三尺余,高出地面约有三尺,只见石面光润,四周雕着滚龙,真可谓工艺精湛,精致动人。
我旋即向下俯瞰龙亭脚下波光粼粼的潘、杨二湖,它们犹如两块巨大的碧玉,映出了龙亭巍峨的倒影。俯身远看,湖面上碧波荡漾,游艇点点,玲珑的湖心亭,美丽的假山,彩虹似的玉带桥,掩映在秋色的杨柳之间,当我们此刻置身其中,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
杨湖桥上的这条龙是这次菊展的杰作,因此分外引人注目。其实龙亭前面的潘、杨二湖最吸引我的眼球,在布局和设计风格上,这儿是一个典型的皇家园林。
“断桥,一座断桥。”林俪感叹道。我一看,杨家湖中间出现的这座桥果然如此,姑且就叫做“断桥”吧。后来听导游说,其实这桥原来也是直通岸边的,后来好像是因为疏导水源把路给拆卸掉半截,刚好到桥的地方。因此远远看去,似乎水面只有这座没有了去路的断桥,那种“戛然而止”的感觉让我倒也没有丝毫的遗憾。
我俩从大殿上一路下来,沿湖边柳荫路走到了“断桥”,俯视眼前的潘、杨二湖,微风拂面、湖水荡漾,恍似又回到了杭州西湖的白堤上。细看之下,我俩明明是坐在开封龙亭的杨湖桥上,湖面上不时有轻轻划过的游船泛起了一抹水花。向着西沉的太阳这时已经悄悄地落下了半边,湖面也因这落日的余晖衬映成了耀眼的金色,时间不知不觉竟然已过了五点。
◆ 3.天下第一塔 ◆
我们要去的下一个地方是开封铁塔,铁塔在开封城的东北面,因此我们今天包了一辆个体车从这儿一直向北驶去。
开封城内各处个体营运车很多,这些车主在各景点门口兜揽生意,他们除了拉客,还兼做起导游来了。城内各景点为了提高客流量,一般都鼓励他们采用各种办法把旅客拉到自己景点来。他们虽然价格便宜,但对顾客说的话真假掺半,往往引诱你上当受骗,还鼓动你在开封各处买这买那的所谓名产特产,目的只是为了自己从中拿取回扣。
但他们收费低廉,且方便快捷,因此我们就是乘坐这种个体营运车去铁塔的。
作为开封留存不多的北宋遗迹之一,我知道铁塔是绝不容错过的地方。铁塔建于北宋皇佑元年,就是公元1049年,该塔因当年建筑在开宝寺内,故称开宝寺塔,又因塔全部用褐色琉璃砖砌成,远看近似铁色,故人们俗称它为铁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