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丝路寻梦
28148300000053

第53章 夷门自古帝王州(2)

我知道铁塔的前身本是一座木塔,是北宋一位名叫喻浩的建筑学家为供奉佛祖释迦牟尼佛骨舍利而建造的。据说他花费了前后八年时间才建造成功。可惜这个木塔在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夏天,便被雷火所焚,仅存世了五十多年。到了皇祐元年,宋仁宗下诏在距此不远的夷山上,仿照木塔的式样,重新建造了我现在所看到的这座铁色琉璃砖塔。

在我的视野里,高56.88米的铁塔,高大雄伟,为八角十三层,据说是国内现存琉璃塔中最高大的一座。它完全采用了中国木质结构的形式,塔向修长,通体遍砌彩色琉璃砖,砖面饰以栩栩如生的飞天、佛像、伎乐和花卉等多达50多种图案。

建成至今已存世了近千年之久的铁塔,可谓历尽沧桑,仅史料有记载的就遭遇地震38次、冰雹10次、风灾19次和水患6次,尤其是1938年日军曾用飞机、大炮进行轰炸,但铁塔仍巍然屹立,坚固异常,因此享有了“天下第一塔”的盛誉。

我俩没有登上铁塔,以前游客绕行可以爬上铁塔,绕行有利于铁塔的稳定,看来支撑铁塔的核心构件是塔心柱。在当年设计时因为巧妙地将各种外壁砖瓦构件与塔心柱紧密扣接而浑然一体,从而形成了强有力的抗震体系。因此,近千年的时光、洪水、炮火和地震等等天灾人祸虽不断,但它却至今依然屹立在汴梁大地上,难怪人们将它称之为天下第一塔了。

我呆呆地仰望着铁塔,铁塔矗立在空中,塔身挺拔,装饰华丽,砖面上的花纹图案,工艺细腻,塔上上百个挑角龙头上悬挂的铁铃迎风摆动,整个建筑显得非常美观,以其卓绝的建筑艺术闻名中外。

我将目光停留在铁塔周身的琉璃砖上,它们个个有榫有眼,有沟有槽,垒砌起来严密合缝。据介绍,各种不同规格的琉璃砖竟有二十八种之多。可以想见,当年制造每种砖之前都是经过了精密设计和构思的。

更令我惊异的是,铁塔内部共有168级台阶,与北宋存在的年代恰好是同一个数字,不知道真的是巧合还是冥冥中自有天意。

我站在湖心小岛上拍摄铁塔,很容易取景,却不知为什么拍下的铁塔似乎略微有点倾斜,不知是塔本身有些倾斜了还是我拍摄时取景有问题。拥有铁塔湖旖旎水色的铁塔公园此刻已让我流连忘返,其东面是开封古城墙,南面是开封的百年学府——河南大学。

我又来到了铁塔北面的院中,里面不但有雕塑,还有文字介绍,展现了铁塔的前世今生。

铁塔公园中最大的殿宇名为接引佛殿,这殿的名字首先吸引了我,殿内的接引佛像身高5.14米,重达12吨,全部由铜铸成。出现在我眼前这尊金粉饰身的接引佛看上去面目慈善、仪态庄严,他左手抚心,右手下垂,赤足立在莲花台上,仿佛随时准备引导修行有成的人升上西天极乐世界。殿壁上绘制有大型壁画“西天极乐世界图”,上有大小佛像70多尊,图中有慈眉善目的菩萨,婀娜多姿的彩女,手托花盘的仙娥,舞姿轻盈的飞天等,锦衣广带,彩绦飘飞,笙箫婉转,鹤舞鹿鸣,真不愧为一派温馨和谐的天国胜景。

◆ 4.大相国寺 ◆

从铁塔出来,还只有下午二时左右,我们就去了相国寺。我早就听说过大相国寺,它是开封历史上一座有名的寺院,中国的古典名著《水浒》《西游记》都曾将当年发生在相国寺内的故事搬到了他们的书上。据导游说相国寺最早建寺于北齐,名为建国寺。到了唐代,唐睿宗下旨重修寺院,由于睿宗曾做过相王,因此寺名改为相国寺。到了北宋,相国寺经历了它历史上最繁盛的年代,当时相国寺是北宋都城内最大的佛寺。今天的相国寺位于开封市中心,现存殿宇为清代所建,寺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八角琉璃殿、藏经楼和东西配殿等。

我所知道的是:大相国寺原是战国时代“窃符救赵”的魏公子无忌、也就是信陵君的故宅。北齐文宣帝于天保六年(公元五五五年)创建了这一寺院,宋代时大相国寺成为全国最大的皇家寺院。当年鲁智深不就在这里看过菜园吗,《水浒传》里“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事不就发生在这里?尽管小说中所描写的故事是虚构的,但开封人却宁愿信其有,而不愿信其无了。

对我这样一个不懂佛法的人来说,走进天王殿内朝四周一看,也分辨不出这里与别的寺院的天王殿有什么不一样。因此我没看多久就出来了,林俪却忙着到各殿烧香去了。

我又走进了大雄宝殿,杭州灵隐寺也有一个大雄宝殿,我觉得相国寺的大雄宝殿还没我们杭州灵隐寺的那个大。

进了相国寺,就找不到林俪的人影了,买香,开光,点香和敬香许愿,那么多大殿,那么多菩萨,所以她正忙着呢。这一路上,我也跑遍不少佛教寺庙了。有一点给我的印象很深刻:现在的年青人信佛的已越来越多,因此寺院的香火不旺才怪呢!其实人的一生是很短暂的,过好每一天才最重要,佛教里面有来世一说,我只求此生就够了,又何必枉度了今日去求来世呢?

藏经楼一般寺院都有,寺院的文物通常都在这儿,我走进相国寺的藏经楼却多少有些失望。

我走遍了大相国寺的所有地方,也不知道这大字的含义体现在哪里?还没有我们杭州的灵隐寺大嘛,当年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就在这么个小庙里?看来有一点是肯定的:当年那个大相国寺要大得多了,现在这个相国寺只是一个历史的缩影吧?

◆ 5.城摞城 ◆

开封古城墙对我们来说当然也是一个值得一看的经典去处,我们明天首先打算去的地方就是开封的古城墙。

开封最早的城墙,据说可以追溯到2300多年前。那时的开封是战国魏都的大梁城,公元960年,北宋定都开封,史称东京城,历经九代帝王168年,形成了由外城、内城和皇城三座城池嵌套的宏大城郭。

此刻展现在我眼前的开封城墙,高8米,宽5米,周长14.4公里,青砖结构,据介绍说是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重建,与东京内城规模大体相近。城墙的主要构件是主体墙、炮眼、城台、角楼、马道、护城河、城楼和箭楼等,我发现直到今天都还完整无损。

令我惊奇的是,今日的古城墙,依旧呵护着这座古城的现在与未来,如大梁门、小南门和北门等等。当地人对我说,开封的城墙应当去城摞城遗址参观,顺着大梁门向北转,在西北角一处有玻璃搭建的建筑物那便是。

在我俩驱车去那儿的路上,司机说起了当地祖祖辈辈流传的话:“开封城,城摞城,地下埋了几座城”和“开封城摞城,龙亭宫摞宫,潘杨湖下几座宫”。司机说这话可不光嘴上说说而已,很多历史文献中甚至都有同样的记载。

为了找城摞城的实物证据,2000年5月,开封市城墙文物保管所选择西门城楼一段城墙进行发掘,结果真的发现了清中期的古马道遗迹。更令人惊奇的是,在第二层古马道下面,年代更为久远的古马道又惊现了出来,三层古马道真切展示了开封城摞城的奇特景观。

为了让城墙摞城墙、马道摞马道的千古奇观展现出来,同时又不破坏大梁门和古城墙的整体面貌,这才有了我们此刻正赶往那儿去看的城摞城遗址馆。在大梁门北侧150平方米的城摞城遗址上,人们用20毫米厚的防弹玻璃搭建了一个透明的开封城摞城展览馆。

我还有一点不明白,在我国古代的都城发展史上,有一个不难发现的现象:大部分都城由于兵火战乱、城毁国亡诸原因,都采取了抛开旧都城、另选新址营建新都城的做法。而唯独古都开封虽历经了兵燹水患,却基本上都是在旧城址上屡建屡淹,又屡淹屡建,形成了这一奇特的“城摞城”现象,统治者为什么对开封如此情有独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