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学文科课程资源-诗中情
28220600000006

第6章 何逊

何逊(466—518年),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省郯城县西年)人。8岁能赋诗。少时被范云赏识,结为忘年交。范称何诗“能含清浊,中今古”。累官至卢陵王记室。有《何水部集》。何诗不多,风格清泠,足成家数。

原文

下方山①

寒鸟树间响,落星川际浮。

繁霜白晓岸,苦雾黑晨流。

鳞鳞②逆去水,弥弥③急还舟。

望乡行复立,瞻途近更修④。

谁能百里地,萦绕⑤千端愁。

注释

①方山:今山东长清县东南。

②鳞鳞:水波荡漾之状。

③弥弥:水势盛大之状。

④修:远。

⑤萦(yínɡ)绕:缠绕。

赏析

清人沈德潜说:“水部名句极多,然渐入近体,本篇即一例。”诗歌的前六句写破晓前的山川景致。正是黎明时分,光线朦胧,只能听见树林里的宿鸟振翅作响,即将隐没的星星倒影在河水的波光中浮动;露色浓重,河岸野坡上呈现一片白色,雾气弥漫,清晨的河水显得黑沉沉的。波光粼粼,江水滔滔,小舟载着归乡的游子逆流而上。这六句诗生动地描绘了一幅秋江晓行图。“寒鸟”之响,“落星”之浮,“繁霜”之白,“若雾”之黑,静中有动,有声有色,表现了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力。而“逆去水”、“急还舟”则透出诗人归心似箭的感情。诗歌的后四句转入直接抒怀,生动地刻画了诗人归途将尽、乡情弥重的情态,令人仿佛看见诗人坐立不宁、翘首企盼的身影。

这首诗音韵谐美,笔致淡雅,情景宛在。尤其是“鳞鳞逆去水,弥弥急还舟。”一句中两处的重叠字用得生动形象。正如陆时雍所评:“语语实际,了无滞色。其探景每人幽微,语气悠柔,读之殊不尽缠绵之致。”

绝妙佳句

鳞鳞逆去水,弥弥急还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