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原名邵仁楞,被称为“华语影视大亨”。邵氏电影曾主宰亚洲电影市场长达半个世纪,有着“邵氏出品,必出精品”的口碑。它旗下的邵氏影城规模宏大,气势恢宏,被称为“东方好莱坞”。邵氏家族也涉足电视业,入股香港无线电视(TVB)。四十多年来香港无线电视制作的节目蜚声国际,人们常说:“全世界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邵逸夫旗下的邵氏电影(SB)和香港无线电视的电视剧”。
破釜沉舟,誓做中国电影第一人
邵逸夫是香港有名的邵氏电影的主要创办人。他1907年出生于上海,是家中第六子。邵逸夫的父亲邵玉轩在上海经营颇具规模的“锦泰昌”颜料号。邵逸夫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美国人开办的学校里学得一口纯正的英语。
当时的十里洋场娱乐之风大盛,年轻的邵逸夫耳濡目染,颇感兴趣。正好上海剧院的“笑舞台”因无力还债而抵押出卖,邵逸夫的父亲看准了娱乐界的市场前景,便接收下来,开始经营电影片子的进出口生意。邵氏兄弟日后朝电影方向发展,也算是秉承父志。邵逸夫的大哥邵醉翁原来是一个律师,但他十分喜爱戏剧艺术,买下“笑舞台”之后,便登台大演武侠戏,还经常自己创作剧本,颇受时人欢迎。
到了1923年,邵家家境败落,所有产业中只剩下一幢房子和“笑舞台”一家剧院。为了继续从事电影事业,邵氏兄弟毅然卖掉房子,举家搬进“笑舞台”,破釜沉舟,成败在此一举。邵醉翁认为只是买卖进口电影是不行的,便创立了“天一影业公司”,开始筹划拍摄自己的电影。后来,他又派弟弟邵仁枚和邵逸夫前往新加坡放映电影,来扩大影响力。刚中学毕业的邵逸夫来到新加坡之后吃尽了苦头。他和哥哥每天扛着电影机和影片,顶着烈日,长途跋涉去华侨众多的农场放映露天电影。
当时的放映设备还比较落后,需要手工一格一格地摇片子。一场电影放完,放映人就累得筋疲力尽了。尽管如此,邵氏兄弟还是挺了过来,慢慢在新加坡站稳了脚跟。1930年,他们成立了邵氏兄弟公司,先后收购了美芝路的新娱乐剧院和曼舞罗戏院,专门上映天一公司拍摄的新电影。
推出第一部有声电影
正当天一公司渐渐步入正轨之时,经济危机爆发了。1929年到1933年,世界性的经济萧条让娱乐业难以为继。人们连肚子都填不饱,哪里还有心思看电影呢!眼看着一家家电影院挂起了歇业的牌子,邵氏兄弟深感压力巨大。但他们还是决定咬紧牙关挺过去。
当时,邵氏兄弟的电影已经在南洋一带建立了自己的基础,但当时国产电影的技术比较落后,都是有动作没声音的默片,和西方的有声电影相比,显然缺乏市场竞争力。于是,邵逸夫提出了拍摄有声电影的建议。他对大哥说:“反正眼下大家都困难,舍不得拍有声电影,我们正好乘虚而入,捷足先登!”
1931年,邵逸夫赶赴美国购买有声电影的器材,途中轮船触礁沉没,幸好他福大命大,竟然抱着一块小舢板漂了一夜,最终获救。等到他从美国好莱坞带回了所需的设备,技术瓶颈就突破了。但有声电影需要台词,邵逸夫只有自己搞创作了。
邵逸夫虽然只是个中学毕业生,但他勤奋又肯钻研,很快就对摄影、编剧到导演、制片各个环节了如指掌。1932年,邵氏兄弟在香港摄制完成第一部有声片《白金龙》,开创了中国电影从无声进入有声的新时代。为了保证电影的质量,他高价邀请粤剧名伶薛觉生担任主演,自任制片和导演。
1934年,邵氏兄弟的第一部有声电影《白金龙》在香港推出,从没看过有声电影的观众对电影中的人说话感到十分惊奇,只要一有声音出来,就大声欢呼。后来在泰国放映时,好奇的观众硬是要把留声机砸开,要看看是不是有人藏在里面。邵逸夫只得派专人保护留声机。
《白金龙》的上映获得了极大成功。影片投入成本1万元,仅仅在广州一地的放映收入就达60万元。可以说这一部电影就为邵氏公司的未来铺就了坦途。从此,邵逸夫可以大规模地制作有声电影了,他当初的一个提议不但成就了邵氏电影,也使中国电影迈上了一个新台阶。邵逸夫成为中国电影史上有声电影的开山鼻祖。
19世纪30年代中期,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电影业的状况好转。邵氏兄弟终于挺过了难关,加上《白金龙》获得的巨大收益,他们开始扩大规模,放手大干起来。经过不懈的努力,到1937年抗战爆发前夕,邵氏兄弟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爪哇、越南、婆罗洲等东南亚各地已拥有110多家电影院和9家游乐场,并建立了完整的电影发行网,称雄东南亚影业市场。
重建邵氏影业王国
后来,邵逸夫的两位哥哥年纪大了,身体状况欠佳,邵氏公司的重担就落在了邵逸夫一人肩上。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残酷的战争彻底毁掉了邵氏兄弟苦心经营10多年的庞大产业,公司被迫关门。但等到抗战胜利之后,邵逸夫还是咬定青山不放松,决定重振邵氏雄风,重建邵氏影业王国。
邵逸夫前往澳大利亚和美国,积极学习新技术,准备一切从头开始,再铸辉煌。1958年,邵逸夫选中了香港,成立了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为了制作优质的电影,占领香港电影界的制高点,他决定在香港选址建厂,自己出品影片。但当时香港经济发展很快,很多人都来香港投资,地皮越炒越贵。没办法,他只能在清水湾买下一片荒山,自己夷平了之后建制片厂。这便是后来闻名遐迩的邵氏兄弟电影制片厂。后来,邵氏每年出产的40多部影片从这里源源不断地流向世界,这块昔日的荒山头也赢得了“东方好莱坞”的美名。
进入19世纪60年代后,邵氏电影长期称雄香港市场,曾拍摄过1000多部电影,旗下招揽了无数重量级影星,曾获过金马奖、金像奖等几十项大奖。
邵逸夫是中国电影事业上名副其实的拓荒英雄。华语电影从默片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每一步变迁都有邵逸夫及其家人付出的心血与汗水。多年来,邵逸夫虽然一直稳居香港富豪榜,但他始终以兼济天下为己任,视金钱为身外之物,乐善好施,热心公益,是港岛屈指可数的大慈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