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失足,马有漏蹄”。同样,在人们的交际过程中,无论凡人名人,都免不了随时可能发生言语失误。虽然个中原因有别,但它造成的后果却是相似的:或贻笑大方,或纠纷四起,有时甚至不堪收拾。
那么,能不能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或者矫正之术,去避免言语失误带来的难堪局面呢?回答是肯定的。具体有以下几种技巧。
1.及时改口
历史上和现实中许多能说会道的名人,在失言时仍死守自己的城堡,因而惨败的情形不乏其例。比如1976年10月6日,在美国福特总统和卡特共同参加的、为总统选举而举办的第二次辩论会上,福特对《纽约日报》记者马克斯·佛朗肯关于波兰问题的质问,作了“波兰并未受前苏联控制”的回答,并说“前苏联强权控制东欧的事实并不存在”。这一发言在辩论会上属明显的失误,当时遭到记者的反驳。但反驳之初佛朗肯的语气还比较委婉,意图给福特以订正的机会。他说:“问这一件事我觉得不好意思,但是您的意思难道在肯定前苏联没有把东欧化为其附庸国?也就是说,前苏联没有凭军事力量压制东欧各国?”
福特如果当时明智,就应该承认自己失言并偃旗息鼓,然而他觉得身为一国总统,面对着全国的电视观众认输,绝非善策,于是继续坚持,一错再错,结果为那次即将到手的选举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刊登这次电视辩论会的所有专栏、社论都纷纷对福特的失策作了报道,他们惊问:“他是真正的傻瓜呢?还是像只驴子一样的顽固不化?”
卡特也乘机把这个问题再三提出,闹得天翻地覆。
高明的论辩家在被对方击中要害时决不强词夺理,他们或点头微笑,或轻轻鼓掌。如此一来,观众或听众弄不清葫芦里藏的什么药。有的从某方面理解,认为这是他们服从真理的良好风范;有的从另一方面理解,又以为这是他们不屑辩解的豁达胸怀。而究竟他们认输与否尚是个未知的谜。这样的辩论家即使要说也能说得很巧,他们会向对方笑道:“你讲得好极了!”相比之下,里根就表现得高明许多。
一次,美国总统里根访问巴西,由于旅途疲乏年岁又大,在欢迎宴会上,他脱口说道:
“女土们,先生们!今天,我为能访问玻利维亚而感到非常高兴。”有人低声提醒他说溜了嘴,里根忙改口道:“很抱歉,我们不久前访问过玻利维亚。”
尽管他并未去玻利维亚。当那些不明就里的人还来不及反应时,他的口误已经淹没在后来滔滔的大论之中了。这种将说错的地点时间加以掩饰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当面丢丑,不失为补救的有效手段。只是,这里需要的是发现及时、改口巧妙的语言技巧,否则要想化解难堪也是困难的。在实践中,遇到这种情况下,有三个补救办法可供参考:(1)移植法。就是把错话移植到他人头上。如说:“这是某些人的观点,我认为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这就把自己已出口的某句错误纠过来了。对方虽有某种感觉,但是无法认定是你说错了。
(2)引申法。迅速将错误言辞引开,避免在错中纠缠。就是接着那句话之后说:“然而正确说法应是……”或者说:“我刚才那句话还应作如下补充……”这样就可将错话抹掉。
(3)改义法。巧改错误的意义。当意识到自己讲了错话时,干脆重复肯定,将错就错,然后巧妙地改变错话的含义,将明显的错误变成正确的说法。
2.顾左右而言他
某校某班在一次高考中,数学和外语成绩突出,名列前茅。校长在评功总结会上这样说:
“数学考得好,是老师教得好;外语考得好,是学生基础好。”在座群众听罢沸沸扬扬,都认为校长说法显得有失公正。一位教师起身反驳:
“同一个班,师生条件基本相同。相同的条件产生了相同的结果,原是很自然的事,不公平的对待,实在令人费解。原有的基础与尔后的提高,有相互联系,不能设想学生某一学科基础差而能提高得快,也不能设想学生某一学科基础好而不需要良好的教学就能提高。校长对待教师的劳动不一视同仁,将不利于团结,不能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会场有人轻轻鼓掌,然后是一阵静默。而静默似乎比掌声对校长更有压力和挑战意味。校长没有恼怒,反而“嘿嘿”地笑起来,他说:“大家都看到了吧,×老师能言善辩,真是好口才。很好,很好!言者无罪,言者无罪。”
尽管别人猜不透校长说这话的真实意思,然而却不得不佩服他的应变能力:他为自己铺了台阶,而且下得又快又好。听了上述回答后,无人再就此问题对校长跟踪追击。
既要撤退,就不宜作任何辩解,辩解无异于作茧自缚,结果无法摆脱。
3.借题发挥
据说,司马昭与阮籍有一次同上早朝,忽然有侍者前来报告:“有人杀死了母亲!”
放荡不羁的阮籍不假思索便说:
“杀父亲也就罢了,怎么能杀母亲呢?”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大哗,认为他“有悖教道”。阮籍也意识到自己言语的失误,忙解释说:
“我的意思是说,禽兽才知其母而不知其父。杀又就如同禽兽一般,杀母呢?就连禽兽也不如了。”
一席话,竟使众人无可辩驳,阮籍避免了杀身之祸。其实,阮籍在失口之后,只是使用了一个比喻,就暗中更换了题旨,然后借题发挥一番,巧妙地平息了众怒。
必要时可采取一些诡辩的策略
东方朔是汉朝时一位著名的辩才。
有一次,汉武帝到上林苑游玩,看见一棵好树,问东方朔叫什么名字,东方朔随口答道:“叫善哉!”
武帝让人记下这棵树。
过了几年,他又问这棵树叫什么名字。东方朔随口答道;“叫瞿所!”武帝有些不高兴地说:“你已经欺骗我很长时间了——同一棵树,为什么前后名字不一样呢?”
东方朔答道:“马,大的时候叫‘马’,小的时候叫‘驹’;鸡,大的时候叫‘鸡’,小的时候叫‘雏’;牛,大的时候叫‘牛’,小的时候叫‘犊’;人,刚生下不久叫‘儿’,年纪大了称‘老人’;这棵树以前叫‘善哉’,现在叫‘霍所’,老少生死,万物成败,难道是固定不变的吗?”
武帝心悦诚服地笑了。
又有一次,祭拜天地之后,汉武帝下旨把祭肉分给大臣。但是,下旨的迟迟不来,东方朔实在等不及了,便自己拔剑割了一块肉,吃了,扬长而去,并且对目瞪口呆的其他官员说:“各位请自便吧!”
传旨的大臣将此事奏报给汉武帝,武帝一听,十分气愤。
第二天上朝,汉武帝便问:“昨天赐肉于你们,为何不等传旨就擅自割肉?东方朔,你该当何罪?”
东方朔只是一味跪在地上叩头请罪,并不申辩。
汉武帝觉得奇怪,因为平日东方朔最善言辞。汉武帝便叫他自省:“东方朔,寡人暂不问你死罪,你应在群臣面前作自我检讨!”
东方朔听后,赶紧谢龙恩,而后站起来,拱手向群臣谢罪,作自我检讨:“东方朔啊东方朔!你竟然受赐却不待圣旨,是多么的无礼!你能自己拔剑砍下肉,又是多么的勇敢!但割下的肉又那么少,是多么的廉洁!剩下的肉分给其他的人,又是多么的公平仁慈!”
汉武帝一听,忍俊不禁,笑出声来,无可奈何地说:“东方朔啊!叫你自我检讨,你却自我表扬起来!”
结果,汉武帝不仅没有杀东方朔,而且还赏给他好酒十坛,好肉一担,把其他大臣的眼都给看红了。
在生活中,难免有因言语不慎引起别人不快的情形,这时候,就要积极动脑,采取灵活的策略,为自己辩护,必要的时候,也可以采取一些诡辩的策略。
引出显然荒谬的结论
明初,有一知府姓曹,自称曹操后代。一日,他去看戏,正逢演《捉放曹》。扮演曹操的赵生把曹操的奸诈阴险表演得惟妙惟肖,曹知府见自己祖先被辱,不觉大怒,当即派差役传赵生治罪。
差役欲带赵生,赵生不明其故,差役告之,赵生即随差役进府。
曹知府见赵生昂然而来,拍案喝道:“尔等小民,见本府怎不下跪?”赵生瞪眼回答道:“大胆府官,既知曹丞相前来,怎不降阶而迎?”曹知府气得脸色铁青:“你,你,谁认你是曹丞相?你是唱戏假扮的!”赵生冷笑一声说:“哼,大人既知我是假扮者,又为何当真,欲将我治罪呢?”
曹知府只好放了赵生。
赵生之所以躲过了这场灾祸,就是因为他巧妙地利用对方的逻辑,引出了显然荒谬的结论,驳倒了对方,维护了自己的权益。
先行自责获谅解
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常常带一只叫雷斯的小猎狗到公园散步。因为他们在公园里很少碰到人,又因为这条狗友善而不伤人,所以,他常常未给雷斯系狗链或戴口罩。
有一天,他们在公园遇见一位骑马的警察。警察严厉地说:“你为什么让你的狗跑来跑去而不给它系上链于或戴上口罩?你难道不知道这是犯法吗?”
“是的,我知道。”卡耐基低声地说,“不过,我认为它不至于在这儿咬人。”
“你不认为,你不认为!法律是不管你怎么认为的。它可能在这里咬死松鼠,或咬伤小孩。这次我不追究,假如下次再被我碰上,你就必须跟法官解释了。”
卡耐基的确照办了。可是,他的雷斯不喜欢戴口罩,他也不喜欢它那样。一天下午,他和雷斯正在一座小山坡上赛跑,突然,他看见执法大人正骑在一匹红棕色的马上。
卡耐基想,这下栽了!他决定不等警察开口就先发制人。他说:“先生,这下你当场逮到我了,我有罪。你上星期警告过我,若是再带小狗出来而不替它戴口罩,你就要罚我。”
“好说,好说,”警察回答的声调很柔和,“我知道在没人的时候,谁都忍不住要带这样的小狗出来溜达。”
“的确忍不住,”卡耐基说道,“但这是违法的。”
“哦,你大概把事情看得太严重了。”警察说,“我们这样吧,你只要让它跑过小山,到我看不到的地方,事情就算了。”
在这里,卡耐基为了免于被责,用的是“先行自责”的技巧,使警察觉得自己受到尊重,从而表现出宽容的态度。
当一个人认为自己可能会被人指责时,不妨先数落自己一番,当对方发觉你已承认错误时,便不好意思再指责你了。如当你有求于对方时,一开始你就说:“我这可能是无理的要求”,“我说这些话可能有点嘟囔”或“我说的话可能是过分了一点儿”。此时,即使你说的话确实令对方感到厌烦,但对方也不会因此当面指责。如果反复使用,反而会加强效果,使对方轻易听完你的要求,并接受你的要求。
(第五章)拒绝他人时的说话
常见的推拒语言艺术
公关人员每天都要和各类公众打交道。公众的要求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有正当的,也有不正当的。因此,不可能都给予满足,拒绝是难免的。遭到别人拒绝总是一件不愉快的事情,会因此在心中产生不快或失望。但这种不快或失望的程度却和公关人员拒绝时的态度和语言表达方式有密切关系。如“不,不行!”“做不到!”“不知道!”“没有!”等冷冰冰、硬梆梆的简单回绝,必将增加对方的不满和不快,并因此产生反感,甚至摩擦,影响组织和公众之间的沟通;相反,诚恳的态度,恰当得体的语言表达,可以减少对方心中的不快或失望,并可得到对方的谅解和认可。因此,做到既拒绝公众又不得罪公众,既拒绝公众又能得到公众的谅解,并把对方的失望或不快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内,就成为公关人员必须掌握的能力。
常见的推拒语言艺术有以下七种。
1.推托拖延
推托拖延的具体方法有两种:一是借他人之口加以拒绝。二是拖延时间。
2.诱导对方自我否定
罗斯福当美国总统之前,曾在海军担任要职。一天,一位朋友问起海军在加勒比海一个小岛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罗斯福向四周看了看,压低声音问:“你能保密吗?”“当然能。”罗斯福接着说:“你能我也能。”诱导对方自我否定的语言形式,通常先用提问的方式使对方作出回答,而对方的回答应是预料之中的,也正是自己要说的话,只是借对方的口说出来而已,以此达到拒绝回答的目的。
3.先表同情后拒绝
有时对方提出的要求并非无理取闹,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因条件的限制又无法予以满足。这种情况下,拒绝的言辞要尽可能委婉,使其精神上得到一些满足,以减少因拒绝产生的不快和失望。在语言表达上可采用“先肯定后否定”的形式,要委婉,留有余地。一家公司的经理对一家工厂的厂长说:“我们两家搞联营,你看怎么样?”厂长回答:“这个设想很不错,只是目前条件还没有成熟。”这样既拒绝了对方,又给自己留了后路。
4.移花接木
所谓“移花接木”,就是指不直接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而是用与对方提出的问题相关的内容去回答。1986年,亚洲学生辩论会上,在中国内地学生和香港学生进行的决赛中,香港学生的论题是“发展旅游事业好”。问中国学生是否赞同。如果表示赞同,则意味着认输;而反对又理由不足。结果,大陆学生的回答是:“如果不分时间、环境,盲目地发展则是有害的。”这里,大陆学生运用的就是“移花接木”的语言艺术,把“发展旅游事业好”的提问转换为“发展旅游事业要适度”。既回避了直接表示赞成或反对,又不影响辩论会的气氛。
5.婉转曲折
有时,对一些明显不合情理或不妥的做法必须予以回绝,但为了避免因此引起冲突,或由于某种原因不便明确表示,可采用婉转曲折的语言向对方暗示,以达到拒绝的目的。
6.避实就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