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开实质性的问题,故意用模棱两可的语言作出具有弹性的问答,既无懈可击,又达到在要害问题上拒绝作出答复的目的。第二十四届奥运会在汉城举行,第二批中国奥运代表团到达汉城时,记者纷纷问李梦华:“中国能拿几块金牌?”“中国能超过南朝鲜吗?”李梦华答道:“10月2日以后,你们肯定能知道。”记者又问:“中国的新华社曾预测能拿8到11枚金牌,你认为客观吗?”李梦华回答很巧妙:“中国有充分的言论自由,记者怎么想,就可以怎么写!”
7.以笑代答
小章在火车站售票处工作。一天,朋友小陈来找他。小章知道他的来意,朝他微微一笑,两手随之一摊,作出一个无可奈何的姿势,小陈明白了其中的意思,走了。有时候,直接回绝怕伤情面,要说清楚原因又要花很多口舌;有时候,要说的道理对方也懂,无需多说,这时,采用小章的拒绝方法——以笑代答,辅之以一定的态势语,不失为一种良策。
拒绝参加不必要的应酬
俄国十月革命前的某一天,植物育种家米丘林正在植物园里工作。忽然,他家里的人跑来说:“有位市长先生想要见见您。”米丘林头也不抬,仍在工作。家里人又大声地重复了一遍刚才的话。米丘林摆摆手。接近米丘林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非常珍惜时间的人。在他眼里,一分一秒都是宝贵的。他常常把工具随时放在身边,为的是用的时候不必到处找,节省时间;他的手杖上有尺寸,为的是散步时也能测量树木的高矮,一物多用,节省时间。“您知道,这可是一位市长……”家里人强调说。“我一分钟都不愿意白白度过!”说完,米丘林又忙着去修理一棵果树了。
也许米丘林的“处世方式”值得商榷,但他珍惜时间的思想是非常值得借鉴的。而生活中有许多整天“瞎忙”的人,恰恰就是因为不懂得自己有权“拒绝别人”,不知道该如何说“不”。
英国作家毛姆在小说《啼笑皆非》中讲过这么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一位小人物一举成为名作家了,新朋老友纷纷向他道贺,成名前的门可罗雀同成名后的门庭若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毛姆为我们描写了这样一个场面:
一位早已疏远的老朋友找上门来,向你道贺,怎么办呢?是接待他还是不接待他?按照本意,自己实在无心见他,因为一无共同语言,二来浪费时间。可是人家好心好意来看你,闭门不见似乎说不过去;于是只好见他了。见面后,对方又非得邀请你改日到他家去吃饭。尽管你内心一百个不乐意,但盛情难却,你不得不佯装愉悦地应允了。在饭桌上,尽管你没有叙旧之情,可是又怕冷场,于是又得强迫自己无话找话。这种窘迫场面可想而知……来而不往非礼也,虽然你不再愿意同这位朋友打交道,但你还是不得不提出要回请朋友一顿。你还得苦心盘算:究竟请这位朋友到哪家饭店合适呢?去第一流的大酒店吧,你担心你的朋友会疑心你是要在他面前摆阔;找个二流的吧,你又担心朋友会觉得你过于吝啬……前几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也曾演出过这样一个小品:一个人为了避免别人瞧不起自己,假装自己手眼通天,别人求他办事,不管有多大困难一概来者不拒。为了帮别人买两张卧铺票,不惜自己通宵排队,结果闹出了笑话……
也许艺术有所夸张,但生活中的确不乏与故事和小品中类似的人物。他们不善于拒绝别人会伤害彼此友谊,于是经常违心地答应别人的要求,结果不仅浪费了大量时间,自己也经常觉得不自在。
学会拒绝别人,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诚然,与人交往和帮助别人是重要的。尤其是主动的帮忙更会受到欢迎。但是,如果您是被某种心理的压力所迫,对一切都点头答应,实际上是在屈服于另一种性质的某些动机。例如需要得到别人接受或赞扬,害怕给别人带来不快和麻烦,希望别人对您感恩,有朝一日得到报答,等等。懂得珍惜时间,就应该学会说“不”。这里就有必要提醒大家:当自己不是心甘情愿时,别害怕讲“不”字。那么在什么场合应该说“不”呢?现举出几例:1.当别人所期待的帮助是完全出于只考虑他个人利益的时候。假如一个朋友打算请您深夜开车送他到机场。而你确信他可以“打的”去,而如果你去送他,不但影响一夜睡眠,还会影响次日安排,你就要考虑拒绝。当然,如果他是顺路想搭你的车,只是要你等他几分钟的话,你就应尽力帮忙。
2.当有人试图让您代替完成其分内工作时。
偶尔为别人替一两次班关系不大,如果形成习惯,别人就会对你产生依赖性,变成你义不容辞的义务。
3.你准备晚上写点东西或做点家务,朋友却邀请你去打牌。如果是千里之外的朋友偶然来聚当然另当别论。
当然生活中的类似场合远不止列出的这些,总之,只要考虑到可能给自己带来某些不方便,就要考虑说“不”,除非因此会给别人带来更大的麻烦。也许你会说:我何尝不想拒绝,但该怎样拒绝呢?以下有几个建议:(1)立即答复,不要使对方对你抱有希望。
要打消为避免直接拒绝而寻找脱身之计的念头。请不要说:“我再想想看”或“我看看到时候行不行”等等。明确地告诉对方:“实在抱歉,这是不行的。”
(2)如果您想避免生硬的拒绝,就提出一个反建议。
假如朋友打电话问道:“今天晚上去跳舞吧!”你不想去,就可以说:“哎呀,今天晚上可不行,改日我邀请你吧。”
(3)不要以为每次都有必要说明理由。
在很多时候,你只要简单地说一句:“我实在有更要紧的事要做。”就可得到绝大多数人的谅解。
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到过多参与不必要应酬的危害,知道自己在什么情况下该拒绝别人,并且在拒绝的时候采取正确的方法,我们就能节省大量的时间,而且不至于因此而发生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
拒绝别人要讲究策略
对于他人的话,人们总是会表现出情感反应。如果先说让人高兴的话,即使马上接着说些使人生气的话,对方也能以欣然的表情继续听。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击退不喜欢的对象。
有一个乐师,被熟人邀请到某夜总会乐队工作。乐师嫌薪水低,打算立即拒绝。但想起以往受过对方照顾,不便断然拒绝。他心生一计,先说些笑话,然后一本正经地说:“如果能使夜总会生意兴隆,即使奉献生命,在下也在所不辞。”
此时夜总会老板自然还是一副笑脸,乐师抓住机会立刻板起面孔说:“你觉得什么地方好笑?我知道你笑我。你看扁我,不尊重我,这次协议不用再提,再见!”
这样,乐师假装生气,转身便走,老板却不知该如何待他,虽生悔意,但为时已晚。
因此,面对不喜欢的对象,要出其不意地敲他一下,以便打退对方。若缺乏机会,不妨参照上例,制造机会,先使对方兴高采烈,然后趁对方缺乏心理准备,脸上仍在笑嬉嬉时,找到借口及时退出,达到拒绝的目的。一位名叫金六郎的青年去拜访本田宗一郎,想将一块地产卖给他。本田宗一郎很认真地听着金六郎的讲话,只是暂时没有发言。
本田宗一郎听完金六郎的陈述后,并没有作出“买”或者“不买”的直接回答。而是在桌子上拿起一些类似纤维的东西给金六郎看,并说:“你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吗?”
“不知道。”金六郎回答。
“这是一种新发现的材料,我想用它来做本田宗一郎汽车的外壳。”本田宗一郎详详细细地向金六郎讲述了一遍。
本田宗一郎共讲了十五分钟之多。谈论了这种新型汽车制造材料的来历和好处,又诚诚恳恳地讲了他明年汽车拟取何种新的计划。这些内容使得金六郎摸不着头脑,但感到十分愉快。在本田宗一郎送走金六郎时,才顺便说了一句,他不想买他的那块地。
如果本田宗一郎一开始就将自己的想法告诉金六郎,金六郎一定会问个究竟,并想方设法劝说本田宗一郎,让他买下这块地。本田宗一郎不直接言明的理由正是如此,他不想与金六郎为此争辩什么。
拒绝对方的提议时,必须采用毫不触及话题具体内容的抽象说法。日本成功学大师多湖辉说的这个故事发生在60年代末的学运中。某大学的教室里正在上课时,一群学运积极分子闯了进来,使上课的教授手足无措。当着班上学生的面,教授想显示一点宽容和善解人意的风度,就决定先听一下学生讲些什么之后再去说服他们。
结果与他的善良想法完全相反,学生们乘势向他提出许许多多的问题,把课堂搅得一团糟,再也上不成课了。并且这之后只要他上课就有激进派的学生出现在课堂上,就这样日无宁日地持续了一年。
从这一教训中,教授悟出一条法则,即若无意接受对方,最好别想去说服他,对方一开口就应该阻止他:“你们这是妨碍教学,赶快从教室里出去,与课堂无关的事,让我们课后再说!”
假如再发生一次同样的事,教授先生能否应付?就算他显示出了拒绝的态度,学生也会毫不理会地攻击他吧!如果一点也不去听学生的质问,一开始就踩住话头,至少不会给对方以可乘之机,也不致弄得一年时间都上不好课!
将话题扯远的拒绝技巧
在一次小型的联欢会上,观众席上有一个女子问赵本山:“听说你在全国笑星中出场费是最高的,一场要一万多元,是吗?”
这个问题让人左右为难:如果赵本山作出肯定性的回答,那会为自己招来更多的麻烦;如果确有其事,他也不好作出否定的回答。但他又不能回避这个令人尴尬的问题,于是赵本山毫不犹豫地采用了将话题扯远的方法。赵本山说:“你的问题提得很突然,请问你是哪个单位的?”
“我是大连一个电器经销公司的。”那位女子说。
“你们经营什么产品?”赵本山问。
“有录像机、电视机……”女子答道。
“一台录像机卖多少钱?”
“四千元。”
“如果有人出四百元,你卖吗?”
“那当然不能卖,一种商品的价格是由它的价值决定的。”女子非常干脆地回答道。
“那就对了,演员的价值是由观众决定的。”
实际上,那位女子问的是“赵本山出场费要给一万多元是否确有其事”,而赵本山岔开提问者的话题,换成“演员收多少出场费是由什么决定的”。他在换题以前先撇开问题,去扯一些看似无关的闲话。经过一番类比性闲话的诱导以后,赵本山才使他岔换的话题呱呱落地。这样,既回避了正面回答,又没有给对方留下一种答非所问、牛头不对马嘴的印象,使得交际气氛异常轻松而和谐。倘若赵本山不采用这种将话题扯远的方法作答,而是逃避问题,就有可能给双方造成不快,甚至把交际气氛弄得异常紧张。
在运用将话题扯远的拒绝技巧时,换题才是关键,所转换的话题一定要和自己不便回答的问题有着某种联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有一定的应变能力。
同时,将话题扯远还可以运用在其他场合,比如对方对你所讲的话题没有兴趣,你可先放下正题不谈,而从他感兴趣的问题下手,等他进入状态后,再将话题转移回来,往往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学会说“不”巧妙拒绝
“不”这个字好写,音节也简单,但拿到人与人之间,却很不容易说出口。很多人或因为感情因素,或因为个性关系,或因为时势所迫,无法把“不”说出来,因而吃了大亏。
有的人,朋友向他借钱,总是无法拒绝,怕说了“不”,伤了对方,更怕说了“不”,与对方日后出现隔膜。他的朋友们深知他的老实,手头不便就向他开口,当然有借有还的占大部分,但有借无还的也大有人在。
小钱不还倒也无所谓,但有一天,有人向他借一大笔钱,说是要开店,因为无法说“不”,钱拿了,人也不见了。
没有勇气说“不”,往往就会变成这种情形:软土深掘,得寸进尺。常常要求他,拜托他——当然他并不一定会有损失,但造成损失的可能性相当高。而最重要的是,他无法说“不”,会越来越难以说出口,而一旦说出口,常常就造成很大的得罪。
该说“不”时,就要勇敢地说“不”。
不过在什么情况之下说“不”,这才是问题,因为如果每天每件事都把“不”挂在嘴边,那么也不必在人群中立足了。
不妨可以先从“心”来考虑。也就是,当有人要向你借钱或要求做某件事时,你要先问你自己——我愿不愿意?而不是从利害关系来考虑。如果你原意,赴汤蹈火,肝脑涂地,相信你也不在乎,也不会后悔的;如果根本是不愿意,那么就不必勉强自己,一勉强自己,你就不会快乐,每天活在“当时为什么不拒绝”的悔恨当中。也许你本身并没什么损失,但因违背了你的心意,这件事反而成为你的负担。
因此,当你不愿意时,就要勇敢地说“不”!
不过,说“不”也不是那么简单,而是需要技巧的,因为会要求你、拜托你的,大多是身边的亲朋同事,如果技巧不好,很容易就弄坏了彼此的关系。技巧是因各人不同而有所不同,不过也有一些原则可循:尽量委婉、平和,说明你要说“不”的原因,让对方有台阶下,也不致伤了和气。如果可能,迂回一点讲也可以,而不直接说“不”,对方如果不是白痴,应该听懂你的弦外之音,这是“软钉子”,而不是“硬钉子”。同时为了不得不,我也赞成说些谎话。
不过,要学习说“不”,可以先从小事学起,久而久之,便可掌握分寸,不会脸红脖子粗,让人一见就知道你的“不”并不坚定。
此外,还可把自己塑造成有原则的人,那么一些无谓的要求、拜托就不会降临到你身上。当然,一切还是要先看你“愿不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