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舍得智慧全集
28312200000033

第33章 社交有术,舍得之后获人缘(3)

生活中的大多数人,时时处处都是为自己的“我”打算的:升职提干,这次为什么没有我?明天的沙龙聚会,为什么不请我?如果每一个人都如此这般地想和做,那世界可就没希望了。我们何不逆向思维,反其道而行之?

先走一步,把对方想要“取”的先给予他呢?主动一些,先满足对方的需要,无疑是建立双方关系的重要一步。

赵先生既没有学历,也没有金钱,更没有人事背景,但是他却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他到底是如何成功的呢?因为他是一个聪明人,一个很会体贴他人的人。他对周围人的体贴,甚至超过了别人的需求。只要你说要上他那里玩,他都会万分地欢迎你去,希望你能住几天,背地里,无论是多么的拮据,内心多么的苦恼,他都好像随时在等你的来临,竭诚地来接待你,甚至在你回去的时候,还要带些小礼物、土特产之类的回家。

无论是多么的忙碌,他都不会表现出你的来访对他会是一种麻烦困扰。朋友问他何以如此,他说:“像我这样一无所有的人,如果要与别人来往就不能不令对方感到和我来往,会得到某些方面的愉快与益处。”

事实上,以前的他,既没有学历,又没有金钱,更没有背景,一定是孤独的,别人都不想理他、与他往来。他是一直忍耐着寂寞的人生而努力奋斗度过那段日子。而他也就在其中学到了与人交往之道,即给别人某些方面的利益。所谓“某些方面的利益”,有时是精神方面,有时是物质方面。总之,别人得不到益处,是不会来主动接触你的。

另外一个例子,是出身名门的“富家子弟”,他也想能成功地做出某些事情来。但是,当他与别人来往的时候,他首先就会考虑这个人对自己有何利用的价值。也许与这个人交往,以后向银行贷款时,会比较容易;也许与这个人做朋友,会教给自己致富之道;也许这个人会将土地廉价出售给我,也许会将办公室借给我。他就是如此这般地,对周围的人怀着期待之心,认为与自己接触的人,都会带给自己某些利益。

这两个人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的社交方式,他们与人交往时的态度,实在是南辕北辙,完全不同:一个是奉献给别人某方面的利益;另一个则是认为与自己来往的人,可能会带给自己某方面的利益。

我们与周围朋友相处时要像第一位一样,才称得上聪明。我们要以自己的所能来满足他人的欲求。他人得到满足后,才更愿意进行回报。古希腊哲学家伯利克说过:“我们结交朋友的方法,是给他人以好处。”当我们真的给他人以恩惠时,我们不是因为我们的得失而这样做,慷慨地给予,别人才会接受。

那么,怎么做才算给予呢?下面几点建议不可不知:

首先,洞察对方的需求。美国的一家妇产医院中,同一病房内住着两个待产的妇女琼和安妮。琼的丈夫是开花店的,他每次来探望总免不了给妻子送上一束鲜花。每到这个时候,安妮总是眼巴巴地看着,眼中露出羡慕的神色。因为这几天来,没有一个人看过她,就更不用说送花了。第五天,当丈夫送花来时,琼接过花束走到安妮的床边说:“这次是送给你……”安妮惊喜后接过花来,满含深情地说了声“谢谢”。

十年后,琼的儿子被车祸夺去了性命,讣告发出后,琼收到了一束辗转邮送过来的鲜花,包裹的卡片上写道:“与他同一天出生的孩子和生产的母亲将永远怀念他。”这时,她终于想起了安妮。最悲痛的时候,她曾经给予友情的人,也给予她以心灵的抚慰,使她感觉到远方还有一个亲人。

在生活中,要多了解和观察别人的需求,尽量去满足对方,即使你得不到物质上回报,也会得到心灵上的满足。

其次,慷慨地付出。中山君一次设宴款待群臣吃肉汤,但他没有请司马子期到场。司马子期在受到群臣的嘲讽后怀恨在心,说服楚国出兵攻打中山。

中山君兵败逃命,最后仅剩下两个随从,就问他们为何这般忠心耿耿。那个人说,他们的父亲有一次快饿死时,是中山君舍饭救他,他临终要他们以死来报答你,因此他们来拼死相救。中山君听后仰天长叹,说:“我因为一杯羊肉汤而亡国,又因为一碗饭而得到了两个生死相许的勇士。”

在生活中,不吝啬你的拥有,慷慨地对待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支持。

最后,给予体现在多方面。社会生活中,一个人的物质拥有是有限的,奢谈给予不就是空话吗?不是的,给予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有举手之劳就能办成的,关键是看你为还是不为。

一年的冬季,纽约流行感冒,医生护士忙得应接不暇,该市某俱乐部的一些会员,决定帮医院一把。他们都是年过花甲的富人,捐几个钱应该是不成问题的。但他们却穿上白大褂,到医院照顾病人,打扫卫生,安慰病人,他们给予医院的是积极参与的精神,给予病人的是战胜病痛的勇气。

总之,将欲取之,必先与之,这是让你拥有良好和广阔的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是社会交往的基础和核心。所以,我们应该主动一些,主动地去满足对方的需要,这样,你必收获良好的友谊。

有投入才会有回报

处理各方面关系的关键在于要有长远眼光,切不可为眼前的利益斤斤计较,以致破坏了合伙关系。精明的人总是“放长线钓大鱼”,从长远来看,回报必远远超过你的投入。

交际是一种十分微妙的东西,可以说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它深入别人的潜意识之中,也影响着人的各种行为。人际关系是一张网,我们就是网上一个个的结点,这是人的一笔无形资产。有了这样一张网,做起事来会如有天助,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做任何事情,离不开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最大的财富源泉。处理各方面关系的关键在于要有长远眼光,切不可为眼前的利益斤斤计较,以致破坏了合伙关系。精明的人总是“放长线钓大鱼”,从长远来看,回报必远远超过你的投入。

人际关系在经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时甚至是具有决定作用。印度着名华侨企业家林绍良在创业的艰难历程中,得到了前总统苏哈托的帮助,使本来毫无希望的事业变得大有希望,也使一个身无分文的创业者成为富甲一方的商业巨人。

林绍良是世界上着名的大富翁。1917年9月7日,林绍良出生于中国福建省福清县海口镇本宅村。1938年,他抵达印尼谋生。当时的印尼与中国一样,烽火连天,经济不景气,要赚钱谈何容易。

日本投降后,印尼宣告独立,但荷兰军队又卷土重来,印尼重新处于战火纷飞之中。

林绍良凭借多年积累下来的行商经验和广泛的社会关系,冒着风险为印尼游击队源源不断地输送武器弹药和医药用品等物资,表现很突出。

在支援活动中,林绍良认识了许多印尼军官,其中一个就是后来担任总统的苏哈托。当时苏哈托是中校团长。每当苏哈托的部队陷入经济窘境之时,林绍良都义不容辞地给予有力支持。苏哈托十分感激,就为林绍良突破重重包围把丁香烟运到新加坡贩卖提供保护,两人结下深交。

1949年,印尼赶走了荷兰军队,赢得了民族独立,但战后的印尼,百业凋敝,经济极度困难。不过,这正是抱负者施展经营才干的好时机。林绍良不满足贩卖丁香烟,他把活动中心从占突士迁到首都雅加达。林绍良利用与总统苏哈托的关系使事业飞速发展。

1954年,林绍良开设肥皂厂,接着是开纺织厂、铁钉厂、自行车零件厂。1957年,他创办了今日印尼最大的私营银行——中亚银行。20世纪60年代中期,林绍良创办了根扎那企业集团,拥有三十多家银行、建筑、水泥、钢铁等行业。

1968年,他获得了政府给予的丁香烟进口专利权。此后资金滚滚而来,事业得以迅猛发展。1968年,印尼政府把全国生产面粉的三分之二专利权交给了他,他很快就建起了两座规模庞大的现代化面粉加工厂。1975年林绍良投资1亿美元建设狄斯丁水泥厂,这是印尼数一数二的大企业,据说其资产值已达25亿美元。同时,他还买了大面积的地皮,向房地产业发展。现该集团成为印尼华人实力最雄厚的五大财团之一。

正是林绍良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他在商界如鱼得水,不仅为他化解了商业活动中的一个个难题,更主要的是他在各种关系中找到了为自己赚钱的路子。

人脉资源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功极为重要。曾任美国某大铁路公司总裁的A·H·史密斯说:“铁路的百分之九十五是人,百分之五是铁。”美国成功学大师卡耐基经过长期研究得出结论说:“专业知识在一个人成功中的作用只占百分之十五,而其余的百分之八十五则取决于人际关系。”所以说,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学会处理人际关系,你就在成功路上走了百分之八十五的路程,在个人幸福的路上走了百分之九十九的路程了。

人人都希望自己能有一个美好的人际关系,都希望能多拥有一些朋友,并与他们保持真挚的友谊。下面列出了赢得朋友、保持友谊、避免人际关系破裂的一般原则。

真诚。真诚是人际交往的最基本的要求,所有的人际交往的手段、技巧都应该是建立在真诚交往的基础之上的。尔虞我诈的欺骗和虚伪的敷衍都是对人际关系的亵渎。真诚不是写在脸上的,而是发自内心的,伪装出来的真诚比真正的欺骗更令人讨厌。

人际相互作用。我们都希望别人能够承认自己的价值,希望别人能够接纳自己、喜欢自己。出于这个目的,我们在社会交往中往往更注意自己的自我表现,注意吸引别人的注意力。从自我单方面出发考虑问题本无可非议,可是它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我们的交往。

社会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重视、相互支持。

任何人都不会无缘无故地接纳我们、喜欢我们。别人喜欢我们往往是建立在我们喜欢他们、承认他们的价值的前提下的。人际交往中的喜欢与厌恶、接近与疏远都是相互的。喜欢和我们接近的人,我们才喜欢与他们接近;疏远我们的人,我们也会疏远他们。只有那种真心接纳、喜欢我们的人,我们才会真心接纳和喜欢他们,愿意同他们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这就是人际交往中的互动原则。

让别人觉得与你交往值得。着名的社会心理学家霍曼斯提出,人际交往在本质上是一个社会交换的过程。长期以来,人们最忌讳将人际交往和交换联系起来,认为一谈交换,就很庸俗,或者亵渎了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感情。

这种想法大可不必有。其实,我们在交往中总是在交换着某些东西,或者是物质,或者是情感,或者是其他。人们都希望交换对于自己来说是值得的,希望在交换过程中得大于失或至少等于失。不值得的交换是没有理由去进行的,不值得的人际交往更没有理由去维持。所有的交换都是依据一定的价值尺度来衡量的。对自己值得的,或者失大于得的人际关系,人们就倾向于逃避、疏远或中止。

正是交往的这种社会交换本质,要求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必须注意,让别人觉得与我们的交往值得。无论怎样亲密的关系,都应该注意从物质、感情等各方面“投资”,否则,原来亲密的关系也会转化为疏远的关系,使我们面临人际交往危机。

在我们积极“投资”的同时,还要注意不要急于获得回报。现实生活中,只问付出不问回报的人只占少数,大多数人在付出而没有得到期望中的回报时,就会产生吃亏的感觉,这样便很难获得稳固的人际关系。

维护别人的自尊心。人有脸,树有皮,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心,都希望别人的言行不伤及自己的自尊心。自尊心水平的高低是以自我价值感来衡量的。自我价值感强烈,则自尊心水平较高;自我价值感不强,则自尊心水平较低。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证明,任何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都有明显的对自我价值感的维护倾向。例如,当我们取得了成绩时,我们会解释为这是自己的能力优于别人的缘故;当别人取得了成绩而我们没有取得成绩时,我们就会解释为别人仅仅是机遇好而已。这样的解释就不至于降低自我的价值感而伤及自尊心。

人的自我价值感主要来自于人际交往过程中,来自于他人对自己的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