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舍得智慧全集
28312200000006

第6章 合理选择,明智取舍有学问(2)

一时间,“牛肉在哪里”这句话不胫而走,迅速传遍了千家万户。在广告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迪布·汤姆斯的温迪快餐店的支持率也得到了飙升,营业额一下子上升了18%。

凭借针对麦当劳的不懈努力,温迪的营业额年年上升,1990年达到了37亿美元,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也上升到了15%,直逼麦当劳坐上了美国快餐业的第三把交椅。

在迪布·汤姆斯的干劲和信念的推动下,温迪连锁店现在已多达3200家。在快餐界排名前列。

古往今来,凡是有成就的人,都是这样,很注意把精力用在一个目标上,专心致志,集中突破,这是他们成功的最佳方案。曾经有人问牛顿怎样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他回答说:“我一直在想着这件事。”

在回答“成功的第一要素是什么”时,爱迪生答道:“能够将你身体与心智能量锲而不舍地运用在同一个问题上而不会厌倦的能力……你整天都在做事,不是吗?每个人都是。假如你早上7点起床,晚上11点睡觉,你做事就做了整整16个小时。对大多数人而言,他们肯定是一直在做一些事,唯一的问题是,他们做很多很多事,而我只做一件。假如他们将这些时间运用在一个方向、一个目的上,他们就会成功。”高度专一与否,一天就有很大的差别,一月、一年、十年呢?那差异就更大了。

因此,卡莱尔说,最弱的人,集中其精力于单一目标,也能有所成就;反之,最强的人,分心于太多事务,可能一无所成。

学会选择,懂得放弃

放弃也是一种选择,放弃是对生命的过滤,是对自己的重新认识和发现;不善于放弃,就无法跨越新的生命重新驾驭人生。因此,我们应学会选择,懂得放弃。只有这样,生命价值才有可能达到最大化,人生才会有更大的收获。

生命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选择与放弃的过程。

人的一生,要想有所作为、有所成就,就要集中精力做好自己想做的事,就必须要学会选择,懂得放弃才行。

人生最难是放弃,你选择眼前一个的同时,不自觉地放弃了其他的许多。

所以我们一定要将眼光放得远,看得高,学会选择,懂得放弃才行。

科学家曾经用马林鱼做过一个实验:在水池中用一大块玻璃隔着,马林鱼总想着能够冲过去,就狠命地用头去碰撞玻璃,一次、两次、三次……十多次,马林鱼碰得头破血流,可是它毫不放弃,仍然向着玻璃冲去……马林鱼为什么这么拼命地想冲出去?科学家研究发现,马林鱼具有强烈的求生欲望,甚至不惜以牺牲生命来换取生存的权利。用这种过分的“执着”

来换取一种不可能的结果是明智的做法吗?显然,马林鱼不“懂得”该放弃应放弃的道理。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经过多年奋斗已经有所成就的商人,想在后半生写点东西,但既感到力不从心,又感到无处下笔,因此,心中郁结,难以排解。于是,他找到一名得道高僧请教。

高僧闻知他的困惑后,拿出一个钵盂,让商人往里面装石头。

装完后,高僧问商人:还能再装吗?商人回答说不能装了。高僧让他往钵盂里装沙子,结果,又装进了好多沙子。装完后,高僧问商人:还能再装吗?商人回答说不能装了。高僧让他再往钵盂里装水,自然又装进了很多水。

这时,僧人问商人:是否还能装?商人皱皱眉头,思考了许久,说:不能了。这时,僧人拿起钵盂,将钵盂里的水、沙子、石头全都倒掉,又问商人:是否还能装?商人顿悟。接受新的事物,必须首先将以往所有的旧东西放弃掉,才能真正地、完全地接受新事物。

这次的请教,商人受益匪浅。经过一番刻苦努力,他的事业更是蒸蒸日上!为了能够更加稳健地发展自己的事业,他第二次去请教僧人。僧人依旧拿出了那个钵,对商人说:“你仔细看这个钵,很小。却可以无穷尽地装载很多东西,是因为这个钵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吗?”商人经过再三斟酌后回答:“不是,这只是个普通的钵,是因为使用钵的人思想在不停地转变,才使得它更有价值!”僧人听后,笑了笑,从身后又拿出了一个钵,对商人说:“一个钵所能承载的毕竟有限,但是,如果你肯放弃以前装载的东西,那么再装载任何东西都是无限的。”商人听后,回到家中,反复思考,终于大彻大悟,从此他放下手中所有事情,悉心研究写作事业。多年后,他终于步入写作巅峰!

人生就如同一个钵,里面装的是快乐与烦恼,当不能再容纳新鲜事物的时候,索I生把钵里“昔日的余晖”倒出来,一千二净,再把快乐与新鲜装进去。人的生活何尝不是这样,要实现生命的某种跨越,我们就要善于放弃。

可见,放弃也是一种选择,一种明智,一种豁达。忘掉最初的选择并不是意味着背叛自己,而是一种更高的跨越。放弃,是为了更好地选择,是新的开始。

有一个孩子,他小时候最喜欢的玩具就是那五颜六色的气球,每次外出玩耍,他的手里总是拿着各种各样的气球。

有一次,他母亲带他出去玩。在玩耍的间隙,母亲从包里拿出了一只精致的口琴,吹出了一首首动听的乐曲。孩子有心要母亲的口琴。但又舍不得放弃手中的气球。左右为难之际,母亲突然停止了吹奏,笑眯眯地看着他。就在这一瞬间,他做出了选择——他松开了手,毫不犹豫地放飞了气球,然后扑向母亲索要口琴。

这一天,他学会了吹口琴。而更重要的是他通过这件事获得了一个对他一生影响深远的启示:当人生需要做出选择时,该放弃的就必须勇敢地放弃。这之后,他考上了音乐学院,虽然这对他无异于如鱼得水,但是当他发现自己对音乐并不是那么钟爱时,他又毅然选择了放弃,转而进入纽约大学商学院学习,学习自己更感兴趣的经济。1950年,他获得了经济学硕士学位,并得到了去哥伦比亚大学深造的机会。在这所大学里,他遇到了他一生中最伟大的良师益友——后来曾在尼克松总统麾下效力的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亚瑟·博思斯教授。从此,他勇敢地放弃了一切该放弃的东西,将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对经济学的研究上,并很快成为这个领域的行家、高手。1987年,当里根总统任命他为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时,他一下子便成了一个重量级的人物。他就是艾伦·格林斯潘。

格林斯潘在放弃气球时具有失去心爱气球以及万一不喜欢口琴的勇气,他在放弃音乐时也有着不后悔的勇气以及可能讨厌经济学的勇气。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会像小格林斯潘那样,手中抓满各种各样的“气球”,比如金钱、权力以及已有的成绩与地位等。这些既得的利益与成果,虽然能给我们一种保障与安全感,但同时也很容易消磨我们的斗志与勇气,阻碍我们去追求更远大的人生目标。因为当更好的发展机会来到我们面前时,面对已经取得的利益,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放弃。

由此可见,放弃也是一种选择,放弃是对生命的过滤,是对自己的重新认识和发现;不善于放弃,就无法跨越生命,驾驭人生。

其实,生命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选择与放弃的过程。应该学会选择,懂得放弃。放弃所有我们并不真正需要的东西,转而抓住自己真正愿意用一生的精力去体验的东西。只有放弃,生命价值才有可能达到最大化,人生才会有更大的收获。

拿得起,放得下

成功并不总是青睐那些死守一个真理的执着者,还格外偏爱那些懂得适时放弃的聪明人。要想达到自己的目标,我们固然要“拿得起”;但与此同时,当我们发现“此路不通”时,也要学会及时地放下。

我们常说“拿得起,放得下”。所谓“拿得起”,指的是人在踌躇满志时的心态;而“放得下”,则是指人在遭受挫折或者遇到困难时应采取的态度。

宋代名臣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了这样一种心境,就能对大悲大喜、厚名重利看得很小、很轻,自然也就容易“放得下”了。

在一个人的人生旅程中,的确有很多东西都是靠努力拼搏得来的,正因其来之不易,所以我们不愿意放弃。比如让一个身居高位的人放下自己的身份、忘记自己过去所取得的成就,回到平淡、朴实的生活中去,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有时候,你必须放下已经取得的一切,否则,你所拥有的反而会成为你生命历程的桎梏。

关于放得下,有这样一个故事:

佛陀在世时,有一位名叫黑指的婆罗门来到佛前。他运用神通,两手拿了两个花瓶,前来献佛。

佛对黑指婆罗门说:“放下!”

婆罗门把他左手拿的那个花瓶放下。

佛陀又说:“放下!”

婆罗门又把他右手拿的那个花瓶放下。

然而,佛陀还是对他说:“放下!”

这时黑指婆罗门说:“我已经两手空空,没有什么可以再放下了,请问现在你要我放下什么?”

佛陀说:“我并没有叫你放下你的花瓶,我要你放下的是你的六根、六尘和六识。当你把这些统统放下,你将从生死桎梏中解脱出来。”

黑指婆罗门这才了解了佛陀所说的“放下”之道理。

“放下”,这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我们有了功名,就对功名放不下;有了金钱,就对金钱放不下;有了爱情,就对爱情放不下;有了事业,就对事业放不下。

我们在肩上的重担、在心上的压力,岂止手上的花瓶?这些重担与压力,可以说使人生活得非常艰苦。必要的时候,佛陀指示的“放下”不失为一条幸福解脱之道!

成功并不总是青睐那些死守一个真理的执着者,还格外偏爱那些懂得适时放弃的聪明人。要想达到自己的目标,我们固然要“拿得起”;但与此同时,当我们发现“此路不通”时,也要学会及时地放下。蒲松龄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蒲松龄由于当时科举制度不严谨,科场中贿赂盛行、舞弊成风,四次考取举人都落第了。

最后他放弃了“科考”这条可以使自己走上仕途的道路,而选择了着书立说这条人生道路。他立志要写一部“孤愤之书”。他在压纸的铜尺上刻了一副着名的对联:

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以此自警自勉。后来,他终于写成了一部文学巨着——《聊斋志异》,成了万古流芳的文学家。

蒲松龄虽科举落第,与仕途无缘,但他找到了成就自己的另一个方向。

在这条新开辟的道路上,他取得了成功,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如果说蒲松龄的这种取舍是迫不得已的,那么也有成名之后放弃的。这正是所谓拿得起、放得下。

有一个叫秦裕的奥运会柔道金牌得主,在连续获得203场胜利之后却突然宣布退役,而那时他才28岁,因此引起很多人的猜测,以为他出了什么问题。其实不然,秦裕是明智的,因为他感觉到自己运动的巅峰状态已经过去,而以往那种求胜的意志也迅速减退,这才主动宣布撤退,去当了教练。应该说,秦裕的选择虽然若有所失,甚至有些无奈,然而,从长远来看,这也是一种如释重负、坦然平和的选择,比起那种硬充好汉者来说,他是英雄。因为他消失于人生最高处的亮点上,给世人留下的是一个最好的印记。

心理专家分析,一个人若是能在适当的时间选择做短暂的“隐退”,不论是自愿的还是被迫的,都是一个很好的转机,因为它能让你留出时间来观察和思考,使你在独处的时候找到自己内在的真正的世界。尽管掌声能给人带来满足感,但大多数人在舞台上的时候,其实没有办法做到放松,因为他们总是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反而是离开自己当主角的舞台后,才能真正享受到轻松自在。虽然失去掌声令人惋惜,但“隐退”是为了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一方面挖掘自己的潜力,一方面重新上发条,平衡日后的生活。

作家尹萍曾经做过杂志主编,翻译出版过许多知名的畅销书,但她在40岁事业巅峰的时候退下来选择了当个自由人,重新思考人生的出路。后来她说:“在其位的时候总觉得什么都不能舍,一旦真的舍了之后,才发现好像什么都可以舍。”

能够拿得起、更要能放得下,这是一种很高层次的智慧。人生征途上,要懂得追求,也要学会放弃,特别是在人生的节骨眼上要举重若轻,拿得起,放得下,这样才能拥有美丽幸福的人生。

有所为,有所不为

人生是一门哲学,有时需要我们有为,有时又需要我们有所不为。我们应当学会有所不为,这如同加法和减法一样,缺一不可。

有所为,有所不为,自古便是君子的处世之道。它告诉人们:要学会选择,懂得放弃。宋代林逋在《省心录》中说:“饱肥甘、不知节者损福,广积聚、骄富贵不知止者杀身。”这句话实质上就是说,人生需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不为能使人更清楚地悟透人生的内涵,合理安排人生的进退取舍。

有所为有所不为,能使人生不至于走向极端,从而使人生充满了活力,朝着健康、有意义的方向发展。

因此,不管由于什么原因,当你错过了一次极为重要的机会,一扇本来即将向你敞开的大门却又无情地关上了。这时请不要担心,只要绕过那扇门,你就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世界。

美国着名作家马克·吐温的成功足以证明这一点。

马克·吐温作为职业作家和演说家,可谓名扬四海,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很多人也许不知道,马克·吐温在试图成为一名商人时却栽了跟头,吃尽苦头。马克·吐温曾投资开发打字机,最后赔掉了5万美元,一无所获;马克·吐温看见出版商因为发行他的作品赚了大钱,心里很不服气,也想发这笔财,于是他开办了一家出版公司。然而,经商与写作毕竟需要不同的才能,马克·吐温很快陷入了困境。这次短暂的商业经历以出版公司破产倒闭而告终,作家本人也陷入了债务危机。

经过两次打击,马克·吐温终于认识到自己毫无商业才能,于是断了经商的念头,开始在全国巡回演说。这回,风趣幽默、才思敏捷的马克·吐温完全没有了商场中的狼狈,重新找回了良好的自我感觉。最终,马克·吐温靠写作与演讲还清了所有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