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舍得智慧全集
28312200000005

第5章 合理选择,明智取舍有学问(1)

世间,人们往往面临多种选择。这些选择,就是在舍与得之间权衡利弊。

其实,任何时候,做任何决定都是有舍有得的。到底是舍的多还是得的多,这就要看当事人用什么样的观念去取舍了。

在面临选择时要看到事物的大体趋势和重点,学会舍弃,而非一味索取。

选择决定人生

在这个世界上,通向成功的道路何止千万条,但你要记住:所有的道路,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已选择的结果。你有什么样的选择,也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人的一生,只有一件事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其他一切命运,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

有人说:人的一生就是一个选择的过程。这句话道出了人生最朴素、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哲理。因为每个人无论是对生活、爱情、婚姻、友谊,还是对职业、工作、事业等,都有着自己的想法。当一个人为了实现心中所想而采取行动的时候,无论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都是一种选择。

在人生旅途中,我们会遭遇许多两难的问题,选择就意味着你需要放弃其中一样,可有时我们所面对的并非西瓜和芝麻这样简单的选择,它有可能是两朵美丽的花、两棵繁茂的树,让你两样都难抛下。这时,你又该如何是好?其实关键之所在,就是我们要看清前路的方向。方向找对了,就是一个成功的开始,而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

在这个世界上,通向成功的道路何止千万条,但你要记住:所有的道路,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选择的结果。你有什么样的选择,也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汤姆就选择了自己的人生。

“刮别人胡子之前,先刮自已的。”这是几年前汤姆拍过的某一广告的广告词。汤姆也从此踏进了演艺圈,很多人上门找他拍戏,一时间,他的演艺前途颇被看好。不过,汤姆并没有久留,两年之后,他毅然离开了演艺界。

汤姆发现演艺事业并不适合自己,他一心想找出未来的方向。

汤姆常常是在天黑之后,一个人跑到海边钓鱼、发呆。有一天,他独坐海边,远远地望着对岸市区内的灯火,心里突然有一股声音出现:“我这是在干什么?难道一辈子老死在这里,无所事事?不如去开餐厅吧!”

汤姆立即在脑海中搜索,从小到大自己最喜欢的事是什么?

“吃”是汤姆认为最有意义的事。他一向是家里的烹调高手,没事儿时可以一整天待在厨房里“研发”。“我为什么不好好发挥自己的这项专长呢?”

汤姆紧锣密鼓地展开他的创业大计。他一面找人筹募资金,一面到大学选读会计、营销课程。不久,他的概念式泰国餐厅开张了。

汤姆负责的职务从洗碗、配菜、打杂到掌厨,几乎全套包办。一旦忙起来,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下班回家还抱着食谱继续研究,非搞到深夜才罢休。

看他这么投入,朋友忍不住问他:“你干吗做得那么辛苦?”汤姆回答:“因为我找到了最爱。”在他来看,做菜不仅是一门艺术,也等于是在实验室里做实验,只要放入各种元素,就能产生千变万化的结果,乐趣实在太大了!他说:“我已经打算把‘吃’当成一辈子的事业。”

假使你不喜欢一份工作,只是为了“钱”而不得不与之为伍,十年、二十年之后,有一天你可能会猛然发觉,自己的人生竟然如此贫乏,耗尽半生光阴却没有做过一件令自己快乐的事。

如果你选择自己喜欢的事去做,即使赚钱不多,却乐此不疲,结果你反而会发现,由于坚持所爱,不仅让你彻底发挥了才能,甚至终能闯出一番不凡的局面。比尔·盖茨在谈到他的成功经验时说:我的成果在于我的选择。

如果说有什么秘密的话,那么还是两个字——“选择”。

比尔·盖茨是一个商业奇迹的缔造者,是青年人心目中的偶像,也是一个懂得选择方向的人。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数字英雄的传奇经历:

比尔·盖茨在中学时代,就是一个凡事比同龄人先行一步的孩子。老师布置写一篇千字左右的作文,比尔—盖茨却一口气写了十几章。他所做的最重要的选择莫过于退学。哈佛大学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学府,而考上哈佛大学的比尔·盖茨却在大三时,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退学。这不是一般人能够有的决心和勇气,也只有这样的决心和勇气,才使他成为非凡的人物!刚刚20岁的比尔·盖茨对计算机十分感兴趣,他深信,总有一天计算机会像电视一样走入千家万户。他坚定的信念,不但打动了自己,还打动了伙伴,打动了父母。

试想一下,假如比尔·盖茨依然在哈佛深造,学习课本上千篇一律的东西,他还有可能革新电脑界吗?也许他会成为一名白领,但不会成为一个改变世界的人物。

一位哲人说过:“所谓聪明的人,就在于他知道什么是选择。”是的,选择是最重要的,选择决定人生。每一个选择下面都蕴涵着不可预知的未来。

选对了,未来的生活熠熠生辉、如鱼得水、平步青云;选错了,未来的生活则很可能阴霾遍布,甚至会给自己带来刻骨铭心的伤痛。所以,我们要看清方向,认准方向。选择好了一条发展之路,我们的人生境遇也就会全然不同了。在生活中,要学会审慎地运用自己的智慧,做最正确的判断,选择属于自己的正确方向。

选择适合自己的,才能有所成就

在生活和工作中,为了有所成就,首先要成为你自己——就是要知道你能做什么,你想做什么,你的优势是什么。因为最了解自已的终究是自己,你必须确立这一点。

一位西方名人曾经说过:“一个人一生只能做一件事。”他所说的一件事,实际上就是指某一项宏大的事业。一个人本事再大,精力再多,寿命再长,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把三百六十行都尝试到,他所能做的事情实在是有限的。

因而,一个人要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就得珍惜这有限的时间,就得选择最适合自己去做的事。不要什么都做,结果什么都做不到极致。这既浪费了时间也浪费了生命,徒留悲切在心中。

最适合自己去做的事,也就是自己最感兴趣的事,自身素质能够满足要求的事,客观条件许可的事,这几种因素缺一不可;再加上恒心和毅力,才能有希望做好,有把握做好。

美国着名的不动产经纪人安德鲁最初是葡萄酒推销员,这是他的第一份工作。他不知道还能干什么,于是他认为自己的目标就是。

“卖葡萄酒”。最初他为一个卖葡萄酒的朋友干活,接着为一名葡萄酒进口商工作,最后同另外两个人合作办起了自己的进口业务,这并非出自热情,而是因为习惯,正如他自己所说:“为什么不?我过去一直在卖葡萄酒。”

生意越来越糟,可安德鲁还是拼命抓住最后一根稻草,直到公司倒闭。他不改行,是因为他不知道还能干什么。

事业的失败迫使他去上一门教人们如何开业的课。他的同学有银行家、艺术家、汽车修理工。他逐渐认识到这些人并不认为他是个“卖葡萄酒的”,而认为他是个“有才能的人”、“事业的多面手”,他们对他的看法使他抛弃了原来的目标。

他开始猛醒,仔细分析、探索其他行业,检查自己到底想干什么。最后,他选择了和夫人一起开展不动产业务,使他取得了推销葡萄酒永远不能为他带来的成功。

许多职业专家认为,一个人一生中至少要经过两三次变换,才能最后找到适合自己特长的事业,而确定自己合理的目标,则需要同样长的一段时间。

一个人要充分地估测自己,给自己找准位置,充满信心,真诚地做自己能做的和应该做的事,才有可能成为自己所希望的那种人。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的乔·吉拉德的传奇人生经历就生动地印证了这一成功思想。

1929年,在美国贫民窟里出生了一位名扬世界的传奇式人物,他就是乔·吉拉德。说起他的成长经历可谓曲折。他从懂事起,便开始给人家擦皮鞋,后又做报童,然后又做过洗碗工、送货员、电炉装配工和住宅建筑承包商等。据他自己讲:35岁以前的他,时时不如意、处处碰壁,没取得任何成就,甚至还欠了一身的外债。朋友们离他而去,就连妻儿的生活费都成了问题。因为他还患有严重的口吃,以致他换过四十多个工作仍一无所成。为了生存,他开始做汽车业务,步入了他的汽车推销员生涯。

从干起推销的那一刻起,“你认为自己行,就一定能行”成为他创业的思想支撑。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得到,他以极大的热忱投入到狂热推销工作中。不管在街上还是在商店里,他逢人即送名片,抓住一切机会推销他的产品,推销他自己。

谁能预料到,35岁之前背了一身外债,几乎走投无路、处于绝望的他,竟然能够在短短的三年内被吉尼斯世界纪录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他至今还保持着销售昂贵产品的空前记录——平均每天卖六辆汽车!他一直被欧美商界称为“能向任何人推销出任何商品”的传奇人物。

在分析乔·吉拉德的创业历程后,我们会发现,吉拉德成功的要素主要有:首先,他有坚持不懈的精神,这是他成功的重要条件;其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他把自己定位在做一名销售员上。他认为自己更适合、更胜任做这项工作,热爱这项工作,这是他成功的动力。

社会上的大多数人,总是羡慕那些事业有成之士,盲目地效仿别人去做某件事,从未了解自己是否擅长。他们不能认清自己的专长,了解自己的能力,结果自然是徒劳。每个人都有许多能力,但总是有一种能力是最擅长的。

只有找准最擅长做的事,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调动自己身上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并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从而获得成功。

反之,那些不知道自己擅长做什么事的人,总是在别别扭扭地做着自己不喜欢、不擅长的事,以至于工作中没有足够的热情,不能脱颖而出,更谈不上成就大事了。

罗格。阿斯盖姆说,一个不知道在什么时问做什么事的人是无知的。这使得有些人一心希望发财致富,但是他可能只适合享受贫穷;有些人一心想当法官,但是他的天性决定他更适合做运输工作;一些人一心想成为主人去统治他人,但是他连自己都管理不好;一些人想教授他人,而他却是最应该学习的人;一些人一心想成为牧师,但是他的天性更适合做办事员。

在生活和工作中,为了有所成就,首先要成为你自己——就是要知道你能做什么,你想做什么,你的优势是什么。因为最了解自己的终究是自己,你必须确立这一点。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就像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个人都具有独特的、与众不同的心理特点,也总存在着一项更适于他做的工作。

目标应有取舍,职业有所选择

在人的一生中,精力旺盛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是在追求目标的时候,多数人是不考虑时间的,只是在一味地追求新的目标,不管它是否适合自己,只要看到新的东西、新的目标就要追求,于是就非常盲目地把自己很多宝贵的时间都浪费了,所以我们在新的目标出现的时候,选择最适当的目标,然后痛快地做出决定,做好取舍,全力以赴,直到成功,这也等于延长了生命。

拉马克就是这样,把精力用在一个目标上,专心致志,集中突破。

拉马克于1744年8月1日生于法国毕加底,他是兄弟姊妹11人中最小的一个,最受父母宠爱。拉马克的父亲希望他长大后当个牧师,送他到神学院读书,再后来由于德法战争爆发,拉马克当了兵。

他因病退伍后,爱上了气象学,想自学当个气象学家,他整天仰首望着多变的天空。后来,拉马克在银行里找到了工作,想当个金融家。再后来,拉马克又爱上了音乐,整天拉小提琴,想成为一个音乐家。这时,他的一位哥哥劝他当医生,拉马克学医四年,可是对医学并没有多大兴趣。正在这时,24岁的拉马克在植物园散步时遇上了法国着名的思想家卢梭,卢梭很喜欢拉马克,常带他到自己的研究室里去。在那里,这位“南思北想”的青年被科学深深地迷住了。

从此,拉马克花了整整11年的时间,系统地研究了植物学,写出了名着《法国植物志》。拉马克35岁时,当上了法国植物标本馆的管理员,又花了15年研究植物学。50岁的时候,拉马克开始研究动物学。此后,他为动物学花费了35年时间。也就是说,拉马克从24岁起,用26年时间研究植物学,35年时间研究动物学,成了一位着名的博物学家。

达到目标是一件非常艰辛的工作。一旦你决定了人生的目标后,就要设定计划。正如建造房子一样,先由建筑设计师绘出一幅蓝图,再交由建筑队建造。在蓝图上,就像家中的各个摆设一样都要清楚地画出,一切都要设计得井然有序。

事实上,随波逐流、缺乏目标的人,永远不能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因此,我们一定要做一个目标明确的人,生活才有意义。

美国某着名大企业的大人物——迪布。汤姆斯就是这样的。

迪布·汤姆斯是个孤儿,由养父母带大,然后带着几美元踏入了这个社会。他换了好几份工作,最后在印第安那州一家餐厅当实习服务生。他既聪明又勤快,把工作做得很好。餐厅的主人看在眼里,就把俄亥俄州哥伦布快要倒闭的小店交给他经营,以考验他的能力。

一开始,他无论如何也没有办法使那家小店兴旺起来,后来他找出业务不好的原因是因为菜式过多,采购时容易浪费,因此没有利润。于是他减少莱式,果然使生意日渐兴隆起来。

1969年,从小就喜欢吃汉堡的迪布·汤姆斯在美国俄亥俄州成立了一家汉堡餐厅,并用女儿的名字为店起了名——温迪快餐店。

在当时,美国的连锁快餐公司已比比皆是,麦当劳、肯德基、汉堡王等大店已是大名鼎鼎。与它们比起来,温迪快餐店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弟弟而已。

迪布·汤姆斯丝毫不因为自己的生意小而气馁,他从一开始就为自己制定了一个高目标,那就是赶上快餐业老大麦当劳!

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快餐业竞争日趋激烈。麦当劳为保住自己老大的地位,花费了不少心机,这让迪布·汤姆斯很难有机可乘。

一开始,迪布·汤姆斯走的是隙缝路线,麦当劳把自己的顾客定位于青少年,温迪就把顾客定位在20岁以上的青壮年群体。为了吸引顾客,迪布—汤姆斯在汉堡肉馅的重量上做足了文章。在每个汉堡上,他都将其牛肉增加了零点几盎司。这一不起眼的举动为温迪赢得了不小的成功,并成为日后与麦当劳叫板的有力武器。温迪一直以麦当劳作为自己的竞争对手,在这种激励中快速发展着自己。

终于,一个与麦当劳抗衡的机会来了。1983年,美国农业部组织了一项调查,发现麦当劳号称有4盎司汉堡包的肉馅,重量从来就没超过3盎司!这时,温迪快餐店的年营业收入已超过了19亿美元。迪布·汤姆斯认为牛肉事件是一个问鼎快餐业霸主地位的机会,于是对麦当劳大加打击。他请来了着名影星克拉拉·佩乐为自己拍摄了一则后来享誉全球的广告:“牛肉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