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子说:收藏画幅,倘若有绢索纸地完整不破,清白如新,照无贴衬,这样的画幅才称得上是上品;假如表面看上去很完整,但贴衬里多,然而画的神韵依然,这样的画幅可称为中品;如果画幅玻衬零落,片片凑成,且杂缀新绢,以色填补,虽为名画,但也不入格,只能属于下品了!保存完好的古画,它的价格的高低,一般是这样的:山水画价高,人物小者次之,花鸟竹石价格又更低一些,走兽虫鱼价恪最低。册叶卷子画卷,大体也是如此。但是象神佛图像一类,其品类的划分育所不同。如宋、元以及我朝人画佛像的名家的画,佛置身于山水树石或之间,或坐或行,或倚百或凭树,画法生动,烟云润露,神气详和,如临人间,这类画像为上品;其他三尊并列,鬼从挣狞,或登宝座,诸神卫护者,只可用来侍奉香火,而不入流传品之列;另外如假造佛像画片,用绢捣热,再用香烟沥、灶烟及屋梁上挂的尘灰,煎成汁染绢,佛像画片虽然很陈旧,要么是黄色,要么是淡黑色,只能蒙骗一般的百姓。谁不知道,古绢这东西,流传久远以后,自然散发出一种异香,又岂是可以伪造的呢?古绢碎裂,很象鱼口一样,横联数丝,并没有直着裂开的。今之伪品,非横即直,这是由于用刀刮、指甲划开,丝缕坚韧不断而形成的,明眼人一眼即可辨别出来。
藏面的方法是:用杉木作一个匣子将画放入其中。匣内不能用油漆糊纸,否则容易引起霉湿。而且要使画匣常近人气,或者放在透风良好的空阁上,离地约一丈来高最好,以免受潮。在五月之前、八月之先,应将画取出来,幅幅展玩,使其稍见风月,然后收起放入木匣中,以纸封口,勿使其通气,密封度越商越好,过了这两个月份再将画取出来,这样就可以防止画幅霉白,如果是把名画张挂起来,最好应该三五日一换,将画收起。因为画幅挂久了的话容易为风湿侵损质地,尤其是绢素画,更不能久挂。象前面《起居笺》中所叔的温阁藏画之法也是可取的。古画不可以卷得太紧,否则有可能伤及绢地。如果是单条短轴,可以作一个横面开关门扇的杉术匣子将画直接放入,在画上面贴上标签,仔细开列某朝某人某画等事项,非常方便随时取出赏玩。
又比如宋人绣画,山水、人物、楼台、花鸟,针线细密,不露边缝。其用绒只有一、二丝,用的针就跟头发那么细,因此宋人绣画有很多精品。比较而言,宋人的设色开染比绣画还要好。尤其是其绒色,光彩夺目,丰神生意,一看宛然天趣、人趣、物趣三趣具备。女工之巧,十指春风,远不可及。元人的绣品,就比不上宋绣了,因为元人用绒粗肥,落针不密,而且人物、禽鸟,用墨来描画眉目,比不上宋人用绒来绣出眉目,顾盼生动,所以区别宋元的绣品,主要从人物、禽鸟的眉目米加以区别。这也就是为什么宋绣山水不可多得,流传世问的很少,而元人花鸟尚可见一、二的缘故。
宋人刻丝山水、人物、花鸟,每痕制断,所以生意浑成,不受机经限制。令人刻丝,实际上是织丝,与宋元的作品风格迥异。所说宋刻花鸟、山水,也如宋绣一样,有的极其工巧。笔者认为刻丝虽远不及绣,但象大幅刻歌舞图案的褥子,自有一派富贵的气象。元划远远不及宋剡。可以说,一代不及一代,凡事都是这个样,又何止这一件事呢?
倘若有人能专心致志学习绘嘶,明窗几净,描写景物,或者目睹了优美的山水,胸中便蕴脊出一幅美的景象,然后布置笔端,自有一种神韵。再如名花折枝,观其生趣,花姿绰约,叶梗转折,向口舒笑,迎风摇荡,含烟弄雨,自初开至凋落,种种变化,不断观摩、描嘶,终于有一天发现在这潜移默化的刻苦修研中,自己已经学成了这一门艺术,并得以出人头地。如果说,学画不以天生活泼者为法,白白学得纸上形似,天趣、人趣、物趣金无,终是俗品、下品。古代的高尚之士,如车公麟、范宽、李成、苏长公、米家父子等,无不画臻神妙,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因此,大雅君子,若以收藏赏鉴画幅为乐趣,不可不学一、二名笔。
论砚
高于说:砚是文房最重要的用具,有笔墨书画必定有砚,砚作为“文房四宝”之一,历来受到人们的喜好和珍爱。古人制砚选取的砚材是多种多样,而尤其推崇和喜爱端砚,认为它是“群砚之酋”。端砚产自端溪东(今广东一带。肇庆译者注),其石料的开采中心有新坑、旧坑之分。旧坑石色青黑,温润如玉,石上生眼,有青绿晕圈五、六层,而中心略带黄色,黄色中心圈内有小黑点,生得很像鸲鹆(俗名八哥)的眼睛,所以称为“鸲鹆砚”。
砚眼可分为三种:晕多晶莹的砚眼,称为“活眼”;虽有眼,但很朦胧,晕光昏滞,这类砚眼我们称它为“泪眼”;量具眼形,但内外焦黄无晕圈,叫“死眼”。所以有“泪不如活,死不如泪”的说法。惟北岩所产石砚有眼,而其它各坑所产石砚,有的有眼,有的无眼,石砚或有七眼、五眼、三眼,如星斗排联,或有十几个限错落有致,池内,池外,以及四周都有;或有白点如粟,池内贮水白点隐隐可见,用硬物扣击砚池没有声响,磨墨也没有声音,这些都是下岩所产端砚,而今是很少见了,有的话,那可称得上是稀世珍宝了。
上岩、中岩的石砚,都是灰色,而紫色象猪肝色一洋,砚上总有一眼,晕少而形大,象雄鸡眼大,扣击、磨墨都发出声响,质地也比较粗砺,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端石。欧阳先生认为端石的子石最好,因为子石生于大石之中,为石之精,它发墨光润,贮水不耗,实在是难得的佳品。古有端石贡砚,没有眼,它细腻而发墨,色呈青色而光润,这种石砚也一定是下岩之石。为什么贡砚无限呢?笔者认为这大概是因为贡砚在宋代,官家取用多,而没有闲暇去剪裁取眼的缘故。其实,砚最重要的是它是否发墨,只要能发墨,又何必非得有眼呢?无眼之砚,只要不是俗品,对于鉴家又有何碍?
歙石(产于江西婺源龙尾山一带的溪邮,古时属安徽歙州治。译注)产于龙尾山一带的溪中,其石坚韧发墨,因此,前人挺喜欢用歙石为砚。歙砚以“金星”为贵,其石理微粗,用手摩擦,沙沙有锋芒者,为上品。歙溪所产“金星”之“罗纹”,如罗之纹,细润如玉;“刷丝”如发之密,“金银间刷丝”,也很细密;“心子”即蛾眉,如甲痕,为旧坑所产的四种石砚,其颜色都呈青黑。新坑所产“金星”石砚,“罗纹”如萝菔纹,“刷丝”每条相隔一、二分,“眉子”有的长一、二寸。“金星”新旧坑石颜色虽然淡青,但质地并不粗燥。“银星”新旧坑亦同。所以歙石有“龙尾”、“金星”、“蛾眉角”、“浪松纹”等名。
有一种湖广沅州出产的石料,深黑色,也有小眼。广人拿回去用它作砚,取名为“黑端”。沅人用这些石料作犀牛、鱼、龟、荷叶、八角等形状的石砚。
黎溪石,淡青色,里面深紫色丽稍带红色,极细润,用久之后光泽无比,有黄色纹路相问其中,俗名叫“紫袍金带”。有伪造者,乃是用药凿嵌而成,自然留下痕迹。
洮河绿石(因产于甘肃洮河沿岸而得名。泽注),色绿但略呈监色,其细润如玉,发墨不亚于端溪下岩之石,产自陕西,因河深而极为难得。如今被称为洮河砚的,都是黎溪石的裘层石料,产于长沙山谷之中,虽有光泽但不发墨。
广东万州悬岩金星石,色黑如漆,光润似玉,用水滋润,可见金星颗颗,水干则一点不见金星痕迹。此石极能发墨,用久不退色,在歙石之上,可与端溪的下岩石并称。
浙江的衢石,黑色者也挺好,但大多不大发墨。其他如黑角砚、红丝砚、黄玉砚、褐色砚、紫金砚、鹊金墨玉石砚,皆出自山东;水晶砚发墨如歙砚;蔡州白石砚、浮盖山仙石砚、丹石砚、唐州唐石砚、宿州宿石砚、吉州紫石砚、淄州黄金砚、金雀石砚、谢州石末砚、熟铁砚,紫金石砚,能用但多不发墨;肯石砚、蕴玉石砚、戎石绛石砚、淮石砚、宁石砚、宣石砚、吉石砚、夔石砚,颜色加漆且发墨。明石砚、万州磁洞石砚、相州铜雀瓦砚、朱央官瓦头砚、柳州柳石砚(出自龙壁山下);成州成石砚,产自栗亭;泸砚、潍砚、南剑州鲁水砚、宿州乐石砚、虢州澄泥砚、登州鸵基岛石砚、归州大陀石砚、江西宁府陶砚、(形肖铜雀)高丽砚、(上凿花巧)梁公砚、银砚、铜砚、砖砚、漆砚、蚌砚、磁砚等等,砚之出处不可胜数。
众砚中,龙尾砚发墨,池水积久不干,端溪之砚不论优、劣都能发墨,只是有受水燥湿的区别,其中,罗纹砚发墨似乎还好过龙尾砚。铜雀砚,沉水千年,质地也很细腻,因此既容易发墨,也不易干燥,同时还不坏笔。其他的砚石就不多说了。唐朝有澄泥砚,可惜流传稀少,如今已是十分罕见了。
古之名砚,如陈省躬有“仙翁砚”、陶谷有“两池圆砚”,并呼其名为“璧友”。和鲁公有“雪方池砚”,周彬公的朋友有“金棱玉悔砚”,徐阐之有“小仓成砚”,宜城有“四环妓砚”,李后主有“生水砚”,池中有黄石子,子显则表明有水,子不现则他中干涸。孙之翰有“呵水砚”,一呵水流。于晋公有“水砚”,一泓墨水,盛夏不干。刘义叟造“瓦砚”,于宝臣造“绿石砚”,即指绿豆端砚,谓之“玉堂新制”。于宝臣将此石送给王介甫,所以介甫有:“玉堂新制也争传,况是蛮溪绿石镌的诗句。苏长公的砚池,上有铭文:“千夫挽绠,百夫运斤,篝火下锤,以致斯珍。”这是说下岩端石在宋代已是很难采取了,以后数百年是多么难得呀!
若是说笔者亲眼所见的砚,少说也有百方,都是名砚,恕不能一一笔录,仅仅列举可珍可贵的石砚加以记录。如端溪天生七星砚,绿端石砚、玉兔朝元观、子石砚、山字子石砚、天成白玉风字砚、汉碧玉圭砚、唐澄泥八角大砚、末央宫砖头砚、德寿殿犀纹石砚、天潢砚、龙尾石筒瓦小砚、洮河绿石砚、银丝石砚、古瓦莺砚、灵壁山石砚、龙尾石段砚、兴和砖砚、百渠瓦砚、豆斑石砚等,这些石砚都是石砚中之极少而至精妙者。今描其形状(图形略。译注),与海内鉴家共同欣赏。
啊!家中藏有名砚的人,就象范乔的徒子徒孙,能有几人呢?能够贱金玉而珍受砚石的人,又能有几人呢?更况佳砚不得其主的不知道有多少?其它佳砚或沉入深渊,长眠地下或毁于兵革,败于颠覆,就连书籍上都早没有了记载的,又何止干百呢?可惜啊!实在是可惜!
涤藏砚法
好的砚池,不能使池中无水,每天都要换清水,这洋才能滋养石润,切记,要天天洗砚池。假如使用后两三天不洗砚池,刚池中墨色会缺少光泽,在洗砚池的时候,还得特别注意的就是,不能把砚上的墨锈磨掉了,因为,墨锈也是古砚一个特征。清洗的时候,用皂角清水洗涤砚池为最好,千万不能用滚水洗砚。用半夏切成片撩洗砚池,特别能去除陈墨。用丝瓜瓤涤洗砚池,比不上将莲房壳收起,用水浸软后洗砚池,这详,即能去垢又能使砚池滞涩,不伤砚池。也不能用毡片、旧纸之类的东西揩抹砚池,以免毡毛纸屑,搅混了墨色。最忌的就是用滚水磨墨,也不能用茶水磨墨。新墨启用的时候,因其胶性及棱角部还没有敛伏,因此,磨墨的时候,不能用力过猛,以免损伤砚质。冬天的时候,应该事先将好的砚池收藏起来,暂时使用粗砚,因粗砚能抗冻,而不至于冻裂好的砚池。寒冷的天气,如果砚池中墨汁已冻结,应该用四角挣炉烘烤,使砚池慢慢受热,当然用砚炉也是可以的。如果冬天能得青州熟铁砚磨墨,是比较适宜的。春、夏两季,霉游燕湿,如果墨放得太久,就会使墨胶泛滞笔,又可能损伤砚池。必须常洗砚池。
藏砚,应该用文绫作砚袋,遮蔽灰尘,然后放入匣内,不要图省事,以砚压砚放一处收藏,这样极容易使砚池受损。砚中的佳品,最为难得,如今所崇尚的砚池,未必全是佳品。人们都喜欢道听途说,而不愿相信自己的眼力。别人认为是宝贝的东西,难道一定就是真的宝贝吗?鉴家不可以不明察!
后砚图(略。译注),都是笔者在十年间游历南北所见,有的是在世交朋友家所见,有的是在文客家所见,有的呢,是笔者用重金从市场上购回来的。鉴家未曾亲见,从图象上看来必能尽展其奇异之妙。其实,即使是里面一、二件较容易得到的砚石,也有异于常品。笔者所赏识的是诸砚所体现的坚韧、细腻的质地,圆滑的琢磨,光彩的颜色,清冷的声音,厚重的体积,完整的收藏,流传之久远,岂是世俗所称的那些砚池呢?这些古砚,海内必定有人曾经见过,见识过这些古砚的鉴家一定认为笔者所言极是。笔者谈不上博览,但认为这些古砚是亲眼所见砚中的佳品,唯恐失传,所以描其图形,以便大家记住它们。笔者深感笔拙,未能尽述古砚的妙处、异处、奇处。当然,言辞浮藻,也是笔者素来不擅长的。
高似孙砚笺诸式
风池砚、玉堂砚、玉台砚、蓬莱砚、圭砚
辟雍砚、房相砚、郎官砚、风字砚、鼎砚
人面砚、曲水砚、八棱砚、四直砚、院砚
莲叶砚、马蹄砚、风池砚、圆池砚、天砚
玉环砚、舍人砚、水池砚、大师砚、蟾砚
东坡砚、都堂砚、内相砚、葫芦砚、傲砚
只履砚、双履砚、月池砚、方池砚、笏砚
斧形砚、瓢砚、璧砚
续砚式
琴砚、鹰扬砚、莺砚、山字砚、太极砚
箕砚、汉壶砚、松段砚、山石砚、凤嗉砚
论墨
高子说,古人尚墨。如徐铉的墨名叫“月团”,价值三万。唐玄宗墨名“龙香”,简直就是墨精的幻比。李廷珪造“龙纹墨”、“双脊墨”,千古称绝。汉代月给尚书令“渝糜大墨”。范丞相有一墨,一面书“五剑堂造”,另一面书“夭关第一煤”。金章宗“苏合油烟墨”,后人有想得到此墨的,愿以倍于黄金的价格收购,可惜无处可觅。景焕所用之墨,名“香壁副墨子”。五代时,有位姓朱的人得“柴珣小墨”。韩熙载化松堂墨,取名叫“玄中子”,“麝香月龙煤”。张遇曾造易水贡墨,有感东坡之德的人馈赠给东坡的墨,名“青烟煤”。又如供堂墨、渊云墨,兑州陈朗墨,元代有潘云谷墨、松丸墨、狻猊墨、松烟墨、九子墨、鱼吐墨、天雨墨、阳山石墨、化堑墨、浮提国金壶墨、雷公墨。还有仲将之墨,一点如漆等类,都是古代名墨。
若论当今世人所推崇墨,以罗小华所造之墨最好。罗小华之墨固然称善,但笔者所见明朝初年查文通所制龙忠迪墨:碧天龙气墨、水晶宫墨、新安疗正牛舌墨、石青填字赤金为衣墨;苏眉阳幼年师承李廷珪遗法所制的“卧蚕小墨”,明世宗时,邵恪之所造之墨以及方于鲁、寥天一所制“九玄”、“三极”、“国宝”、“非烟”等墨,也都称得上是精品。比罗小华早些时候的汪中山翰史,初时制墨,墨质之佳美,不在罗墨之下。其精品,用豆瓣楠作匣子,里面放有朱漆,题名为“太极”、“两猊”、“三猿”、“四象”、“五雀”、“六马”、“七鹇”、“八仙”、“九鸶”、“十鹿”,都以鸟兽取义。又有玄香太守小长墨四种:一曰彘文,二曰卧蚕,三曰亚字,四曰玉阶:还有客卿四种小元墨;名叫“太板”、“八卦”、“圆壁”、“琼楼”。还有如松滋侯四种小方墨:一亚字,二维文,三九云,四蛸环。还有墨挺、墨桂等。笔者早年曾得到数种一试,果然质轻烟荣,真可谓“九玄”、“三极”!似乎还在罗墨之上,真是神品啦!如今人们所见到的墨,都是其中的次品,式洋虽然一洋,但墨质却不怎么好。又如二十八宿元墨,更是其中的下品了。所以汪中山其名即使湮没不传,然而后来墨印尚存,而墨质也每况愈下,只是徒有汪中山墨的虚名而巳。笔者为典客时,高丽使者馈赠给我的墨,上有梅花印纹,其墨色黑而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