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贞观良相——房玄龄
28317600000027

第27章 李世民继位

唐太宗李世民对房玄龄十分信任,把用人大权完全交付给他。房玄龄根据唐太宗『量才授职』、『任官唯贤』、『务省官员』的原则,对所有中央官员重新进行了审核优选,最后只留下精干人员共六百四十名;房玄龄善于发挥别人的长处,『闻人有善,若己有之』。他和杜如晦配合得最好,杜如晦的长处是善于判断,而他善于谋划,因此有『房谋杜断』的说法。

武德九年(626)六月初九,唐高祖正式下诏,立李世民为皇太子。高祖退至后宫,并颁令“自今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然后奏闻”。也就是说,朝中一应事务都由李世民全权处理,高祖禅位只是时间问题了。

当夜,房玄龄与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一班文武近臣来到东宫,与李世民把酒庆贺。新太子李世民一身绛黄色常服,喜形于色,太子妃长孙氏亲自出来与众人把盏,丝竹声声,广袖翩翩,殿中一派喜庆气氛。席间,新太子少不得以酒致谢,评功论绩,与“玄武门之变”中所有立功者都敬了酒。

然而酒至半酣时,李世民却突然面露凄惨之色,悄然落下泪来。程咬金从旁见了,高声叫道:

“这东宫本来就该主公来住,如今天遂人愿,主公何故悲伤,倒教我们扫兴?”

李世民双手撑着案边,低头说:“想太原起兵之时,我与建成和元吉只是一门心思保父皇成霸业,那时是何等亲密无猜啊?如今天下归唐,可一母所生的四个兄弟,却只剩下我一个人了,怎能不教我哀伤呢?”言罢涕泗横流。

及酒干夜阑,众人散去,李世民吩咐轿马将诸臣送回各府第,却把房玄龄留在宫中说话。

李世民说:“玄龄啊,你跟了我十余年,最知我的心事。现在虽然剪除了逆患,可我心里并不安稳,这是为什么呢?”

房玄龄不觉也流下泪来,说:“秦王……太子殿下宅心宽厚,难忘手足之情,这也正是我等诸臣仰慕殿下的地方。不过眼下尚不是儿女情长的时候啊?圣上把大唐江山交付与你,老百姓无不翘首以待,殿下自当改弦更张,兴利除害,抚臣民以安社稷,扬国威以镇僻远,正所谓继往开来,百业待举!”

李世民与房玄龄促膝执手而坐,说:“依你之见,我当如何开局?”

房玄龄说:“人言新官上任三把火,殿下受命辖天下,当务之急亦是三件。首要一件便是三省六部和禁军十二府的人事安排。圣上身边的旧臣大都年老体衰,眼界狭窄,难合殿下之志,且这些年来殿下培养了一大批文韬武略,正是他们起来安邦治国的时候。第二件是安抚百姓。宫变方平,地方各州郡难免混乱,此时宜以安抚之,切不可以武力弹压。这第三件便是以仁取信。殿下素有仁爱之心,玄龄并不担忧,但事无巨细皆有所慎,却是不易。”

李世民惊道:“你这三条,与我想的竟是一样。莫非你钻进我心里看过了么?”

房玄龄当即跪起身,泣泪言道:“玄龄盼望这一天已经很久了。我没有半点私图,只为大唐能在明君圣主恩泽下兴旺发达,重现汉朝盛世。”

李世民非常感动,亲自为玄龄调了一杯莲子羹,并将羹匙递到他手里,说:“你所说的仁,巨处是什么,细处又是什么?”

房玄龄说:“巨到尽释前嫌、广用人才,细到慎对酒色犬马……”

未及房玄龄说完,李世民便一拍脑门说:“是啊!今天晚上这个宴会就是个失策,我该事先征求你的意见才是呢。还有禁苑那边养的几百只鹰犬,原是各地进贡朝廷的畋猎用物,明天我就让人放了吧。”

当下,李世民便与房玄龄研究东宫新阁名单。三日后上朝,便宣布了新的东宫文武官属:

宇文士及为太子詹事。

长孙无忌、杜如晦为太子左庶子。

高士廉、房玄龄为太子右庶子。

尉迟敬德为左卫率,程咬金为右卫率。

虞世南为中舍人,褚亮为舍人。

姚思廉为太子洗马。

以上诸人都是天策府的旧僚。其中宇文士及时任中书侍郎、天策府司马,他曾隋秦王征讨宋金刚,因功迁天策府骠骑将军,后又随秦王平王世充、窦建德,以功晋爵郢国公。在玄武门之变中,是他宣布了高祖的手敕,平息了兵乱。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内兄,从小就跟李世民友善,事变前他和杜如晦、房玄龄同为秦王府谋士。杜如晦自不待言,此前已任陕东道大行台司勋郎中,又以本职兼文学馆学士、天策府从事中郎。高士廉是太子妃长孙氏的亲娘舅,早在李世民任雍州牧时,他就是雍州治中,玄武门之变中,是他带人放出监狱里的囚犯,发给他们盔甲武器去增援玄武门的。尉迟敬德更不用说,原是刘武周手下经房玄龄开导留在秦府的,与李世民有生死之恩,事变中亲刃逆贼,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程咬金原在王世充幕下为将,也是玄武门之变的积极拥护和参与者。虞、褚、姚诸人都是文学馆学士。

在这次任命的同时,李世民还有一系列特别表彰或赏赐,其中赐房玄龄绢五千匹,以表彰他的耿耿忠心。还有尉迟敬德,不但任命他担任了东宫最高武职,而且还把原齐王府国司的全部金帛器物赏给他,以表明新太子知恩图报。

这个新阁在形式和名义上,取代了原太子李建成的东宫机构,但由于李世民是以太子监国,高祖“高居无为”,原班子已经瘫痪,所以这个班底实际上行使的,是原先以高祖为首的最高决策机构的职能。

但这次封赏还只是初步的过渡,用今天的话说是“微调”,房玄龄帮助李世民最终敲定的人事调整名单,还要等李世民即位皇帝以后才能落实。太子即位要有一套十分复杂的程序,得经过皇帝谦让,太子推辞,皇帝坚持禅让,然后大臣们劝进,太子不得已而接受,最后才能受禅。尽管这一套都是走走形式,却必须认真去做。

李世民以太子监国,实际上掌握了最高统治权,便开始向朝廷大臣和天下百姓展示他的新风采。继安排完东宫官属之后,第二件事便是让房玄龄等人亲往禁苑,放纵了所有的鹰犬,取消各地对朝廷的进贡。鹰犬是皇帝畋猎用物,畋猎是皇帝荒废政务的标志,那些进贡则是各地珍异物产,进贡这些物产不仅浪费地方上大量人力物力,而且滋长腐败之风。接着,新太子又召集文武百官参朝议事,听取他们对治理国家的意见。新太子不嗜耳目之娱,不尚驰猎游赏,体察下情,勤心政事,作风严谨,政讼简易而清肃,立即赢得了朝廷内外的赞佩和拥戴。

此后半月,房玄龄主要是忙于为新皇帝即位做准备。其时东宫和朝廷两套中枢机构并行执政,这种局面显然不能长久下去,如何使太子早日即位,成为房玄龄面临的主要问题。这段时间里,好友杜如晦是他的最佳搭档,从旁协助的还有侯君集和长孙无忌。

房玄龄与杜如晦两人虽然性格上各有特点,却又常常不谋而合,配合默契。有时李世民跟房玄龄谋划事情,没有最后议定,两人就说:“必须杜如晦来,才能最后裁定。”一会儿杜如晦来到,作出决断,最终还是与房玄龄的意见相同。房玄龄知道杜如晦能决断大事,杜如晦也知道房玄龄善于谋划良策,两个人就好像写文章,一个草拟初稿,另一个加工润色,使得一些重大决策无遗憾之处,因此人们时常并称其为“房杜”。

七月己丑,房玄龄又对李世民说:“前日臣往宫中拜见陈叔达,他说圣上已然将禅退诏书拟好,不日就将召集朝参。按律制规定,阁员可以提前安排,望殿下再任命一批官属,我料即位大典不出月余即可举行了。”

李世民听过筹备工作的详细情况后,便责成房、杜等人拿出第二批名单:以秦叔宝为左卫大将军,程咬金为右卫大将军,尉迟敬德为右武侯大将军。这三个武职都是统率禁军十二府的,直接听命于皇帝:左右卫所领为内军,掌宫掖禁御,督摄仗卫,负责皇宫的安全;左右武侯掌车马护从、道路营禁,负责皇帝出行时的警卫。尉迟、程、秦三位刚被任命为新的东宫军事统帅,马上又调任禁卫军将领,这是李世民即位前的重要准备——让心腹将领握住军权,新皇帝则可确保无忧。

是月壬辰,李世民又宣布了第三批任命名单:

高士廉为侍中。

房玄龄为中书令。

萧瑀为左仆射。

长孙无忌为吏部尚书。

杜如晦为兵部尚书。

癸巳,对朝廷中枢机构长官又作了进一步增补:

宇文士及为中书令。

封德彝为右仆射。

颜师古、刘林甫为中书侍郎。

侯君集为左卫将军。

段志玄为骁卫将军。

薛万彻为右领军将军。

张公瑾为右武侯将军。

长孙安业为右监门将军。

李客师为领左右军将军。

这样一来,又有一批原天策府的主要僚属,被充实进朝廷中枢机构,基本上控制了要害部门。

房玄龄取代萧瑀成为中书省长官,高士廉是门下省长官。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由于原先是李世民担任,现在空缺,以后也没人再任此职,因此萧瑀的左仆射实际上是最高首脑。萧瑀虽为高祖旧相,但他一直是支持秦王的,因此由右仆射升为左仆射。长孙无忌与杜如晦和房玄龄一样,同为李世民集团核心层里的人,便分别担任了尚书省六部中最重要的两个部的长官。宇文士及由太子府最高行政事务官升为中书省长官,与房玄龄一起共掌中书省事务。这是因为房玄龄的举荐,宇文士及是个有才干的人,而在中书省设两个监令,便于房玄龄脱出身来操持大事。侯君集、段志玄、张公瑾系秦王府武将,段志玄在太原时就与李世民交好,后来屡立战功,隐太子(即李建成)曾用金帛拉拢他,他不为所动,并将密情报与李世民。长孙安业是无忌的哥哥,李客师是李靖的弟弟,李世民当年曾救过李靖的命。

颜师古的安排是房玄龄的主意,他的祖父即是北齐名相颜之推,父亲颜思鲁曾与房玄龄一起做过天策府记室参军。颜师古是著名学者和文学家,自幼博览群书,尤精训诂,善为文章,后有《颜氏家训》传世。当年薛道衡和颜之推两人诗词唱和,经常让颜师古指摘疵短,故而文学馆开设之初,房玄龄便介绍他为学士。这次颜师古又由中书舍人迁中书侍郎,是中书省的副长官。

封德彝是老臣,安排他只是个权宜之计,主要是考虑到李世民对他信任。此人奸猾世故,两面三刀,没少给李世民献计,也没少替李建成出力,这些事房玄龄一清二楚。第一榜草拟方案上不见封德彝的名字,李世民有些生气,问房玄龄和杜如晦:“你们不要看他原是中书令,他还曾是我秦王府的司马呢?”于是不由分说定了他为右仆射。

人选之事终归还是李世民说了算,房玄龄此时表现出辅臣的灵活性,虽有不同意见,也只能服从大局了。而且在封德彝和裴寂之间比较起来,房、杜还是倾向于封德彝的,至少在李建成死后的今天,他还不至于跟李世民作对。封德彝死后,其“潜持两端,阴附建成”的事终于大白天下,李世民这才懊悔不迭,遂削除了他的赠官和食封,将原先谥他的“明”也改为“缪”,一个字把他的一生都给恶化了。

还有一个裴寂。李世民最恨的就是这个裴寂。当初李渊太原起兵时,裴寂是当地的大地主,在参与密谋过程中还以粮米布帛助军,所以被高祖称为“佐命之勋”。此人是个小肚鸡肠的阴谋家,尤其是他诬毁李世民的好友刘文静,导致刘文静被杀,实令李世民耿耿于怀。若依李世民的意见,这等奸佞小人只可杀,不可再仕,房玄龄却劝说:“殿下不可意气用事啊?裴寂毕竟是当朝首席宰相,位望既崇,深信于圣上,不能轻易摇动。禅位之时,诏书还得他来宣读呢。”于是让裴寂与萧瑀同任左仆射,以分其权。

被罢相的只有一个杨恭仁。他是个平庸之辈,原任吏部尚书兼中书令,但却是齐王李元吉的姻亲。

这些人事安排,哪件都不是简单事,房玄龄等辅臣们可是为此动了一番脑筋。为了广泛地团结地主阶级在自己的周围,高祖李渊网罗了各地区的贵族和士族,让他们参加到上层统治集团里来,在他先后任用的十二位宰相当中,除了皇子、妻族和太原起兵的元勋以外,其他六人是:北周宗室的宇文士及,隋朝宗室的杨恭仁,梁朝皇族萧瑀,陈朝皇族陈叔达,关东士族封德彝,关中士族裴寂。高祖的这种用人政策,对于协调各地区的上层关系是起作用的。但现在形势不同了,这些贵族和士族思想保守,有的人甚至对农民抱有极端仇视的态度,这对于新一代皇帝立志文治天下、发展经济、稳定社会的新思维来说,显然是不适应的。况且,这些人在武德时期虽然也有支持过李世民的,但像裴寂这样的人,毕竟不能让人放心。

另外,从李世民本人的角度考虑,又不能完全依靠原先秦王府的旧僚来执政。这些人是李世民的铁杆支持者,但他们很容易依仗其功勋和与李世民的亲密关系,把新皇帝包围起来,进而垄断大权把持朝政。对此,房玄龄心里也是很清楚的。

新老两厢的比重也要有所顾及。谁擅长治人,谁擅长格物,须知人善任。是否忠诚是基本条件之一,才学能力也是必不可少。还有一条至关重要:必须是年富力强精力旺盛。新任命的臣子中最年长的萧瑀五十二岁,高士廉五十一岁,杜如晦四十一岁,长孙无忌与李世民同庚,只有二十七岁。这些人既富有经验,又富于进取心,一扫高祖朝元老们那种沉闷暮气,个个朝气蓬勃,奋发有为。

李世民继太子位不到两个月,朝中便按律走完了禅位的一应程序。八月初,高祖正式下诏给裴寂等人,表示尽快将皇位让给李世民。

房玄龄得到这一消息,即与李世民商量,把登基大典定于八月初九。一日,并州一位官员来找王珪,说那里有些投机取巧的人,纷纷以告发捕缉李元吉余党来邀功请赏。房玄龄对杜如晦说:“此风不可长,恐为太子树敌。”二人便请王珪一起向李世民禀报。李世民说:“我自做太子至今,还没有向地方上发布一道旨令,正考虑即皇位之前如何亮相呢。”

房玄龄说:“太子可按律颁发大赦令,武德九年八月初九黎明以前,不论罪行轻重,亦不论已经发现或尚未发现的罪犯,以及羁押狱中的囚徒,全都免罪释放。”

李世民遂让王珪拟旨。赦令曰:

“举凡六月初四以前与隐太子及齐王有牵连的人和事,不许追究和告发,违者一律治罪。逃亡山泽挟藏军器者应自首,不自首者将依旧治罪,告发者以告发之罪论处。武德元年以来流放配军的罪人,皆行释放还家……”

赦令中还宣布了一些亲民措施,比如给关中地区和蒲、芮、虞、秦、陕、鼎等六州百姓免两年租调,全国百姓皆免一年徭役。八十岁以上的老人赐米二石、绵帛五段;百岁以上老人赐米四石、绵帛十段,并按例赐给名义官职,以示尊敬。对鳏寡孤独实行特殊救济,举荐和表彰孝廉,州府推选上报义士节妇名单并在其门上挂光荣匾,推荐天下有声望学识之人、敢于批评社会不良现象和向朝廷提出建议者,持州府推荐状入朝候选等等。考虑到玄武门之变以后有逆党分子逃匿,朝廷限期命令那些人自首来归。

大赦令体现了新太子的宽厚仁爱,普天之下无不沐浴皇恩,因而一片赞誉,翘首切盼新皇帝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