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靠什么有钱——一生必须有的18种眼光
28321800000025

第25章 眼光十四 注重信息:发大财95%靠信息(2)

1985年9月22日,索罗斯得知一个惊人的消息:美、英、法、德、日五国财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秘密会议。虽然外界均不知会议的内容,索罗斯仍果敢地把赌注押在日元和马克升值上,他当即下令:投进15亿美元,买入日元和马克。索罗斯的“超前分析和把握市场趋势”的理念奏效,《广场会议协议》公布的第二天,日元对美元的汇率从239日元兑换1美元升值为222.5日元兑换1美元,到第二年9月更是升值为153日元兑换1美元。短短一年间,索罗斯从日元升值中赚取了1.5亿美元。

柏林墙倒塌后,索罗斯为马克升值下的赌注赢得丰厚的利润。

索罗斯在赌场上屡战屡胜,但索罗斯不再满足参与这种“分析把握形势”的游戏,他要“造势”,自己来暗设赌局做“庄家”。“造势”者,首先要“顺势”,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走好,货币坚挺,你必须设立“多头赌局”,反之,只宜设立“空头赌局”。20世纪90年代初,量子基金的分析专家做了大量的情报分析研究,得到英国经济将持续走差,英镑贬值只是时间问题的预测。索罗斯当然不会等到那一天才动手,那样根本赚不到钱。他制定出狙击英镑的计划,于1992年大量卖出约70亿美元的英镑空头,然后买进约60亿美元的德国马克,以及他国货币。这次豪注超过100亿美元,其中30亿美元是从银行借来的钱。众人不得不为索罗斯的大胆而瞠目结舌。

9月15日,英国央行英格兰银行动用269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来捍卫英镑,仍无法挽回英镑贬值的厄运。索罗斯打败了英国国家银行,赢利20亿美元,其中10亿美元直接来自英镑。而英国在一夜之间损失了77亿美元,英国人将这一天称为“黑色的星期三”。这一年,量子基金的总资本增加到37亿美元,年增长率达69%。

世界金融界一面惊叹索罗斯的超人智慧,一面在议论索罗斯的下一个狙击目标。很少有人预料到他会盯上东南亚,根据“苍蝇不叮无缝蛋”的原则,东南亚是个下金蛋的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市景一派繁荣,怎么可能成为狙击的目标。

索罗斯跟踪东南亚经济多年,看准了东南亚的“热”经济只不过是吸足了水的海绵,只要稍加压力就会出水。最早发生问题的应该是泰国,泰国银行呆账堆砌,出口增长陡降,外债超过外汇储备近2倍,投资结构偏向于投机性的汇市、股市和楼市。

1997年初,在索罗斯的暗中操纵下,泰铢行将贬值的谣言四起。索罗斯及国际炒家们抛售泰铢收购美元,泰国政府进行顽强的抵抗,致使索罗斯两次企图均告失败造成了严重损失。索罗斯坚信自己的超前分析和把握市场趋势的能力,再次发动进攻。5月14日和5月19日,投资者对泰铢的信心终于动摇了,泰铢兑美元的汇率大幅下降。泰国银行再次告急,索罗斯之流对泰铢展开最后的狂轰滥炸。7月2日,泰国央行城头升起白旗,宣布保护币值失败,改为自由浮动汇率。当天,量子基金抛售出40亿美元的泰铢,泰国汇市股市应声大跌,泰铢一夜之间贬值20%,损失惨重。

此后,东南亚的汇市股市迅速下跌并牵连到新加坡元。港元也遭索罗斯之流的狙击,香港汇市虽然击溃了国际炒家们,但香港股市却崩溃了。这股金融风暴还波及东北亚的韩国,韩元大幅贬值。

在这场东南亚金融阻击战中,索罗斯究竟赚了多少钱?据美国《商业周刊》披露,1997年上半年量子基金盈利14%,业绩平平。7月份盈利飙升,将头6个月的盈利翻了一番,也就是说7月份盈利20亿美元。后几个月,索罗斯的狙击有胜有败,总的来讲,是赢多亏少。量子基金究竟赚了多少钱,索罗斯不说,外界也就无法得到准确数字。

索罗斯的个人财富,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前《福布斯》公布的数字是25亿美元。他的量子基金是全球投资界成长最快的资本,创办时筹集的400万美元到28年后的1997年中,已经膨胀成120亿美元。索罗斯对他的投资者说:1969年你若投入1000美元,现在你就能收获2000万美元。

虽然索罗斯积累的财富不及巴菲特,但他的投资年平均回报率(35%)却高于巴菲特(29.5%),索罗斯创业要比巴菲特晚13年,如果把13年的复式增长累计起来,索罗斯的财富将超过巴菲特。

一位对索罗斯有研究的评论家说:“索罗斯不是一个简单的人,至少我们很难把他与惟利是图的奸商画等号。或许,正如他自己所说,他的目的是要影响这个世界。”

赚钱提示

1.索罗斯年轻时在英国经历过一段贫穷而颠沛的日子,他做过餐馆服务生、油漆工,为糊口四处奔波。他发誓要出人头地,出人头地的资本是知识,这是他不遗余力进入伦敦经济学院的动机。

2.商界流行一句话:一个聪明的大脑,再加一个鼓胀的钱袋,就能构成最佳创业搭档。索罗斯创业却仅仅是两个聪明的大脑相加,他与罗杰斯都是聪明过人的分析家、投机家。索罗斯相信:“智慧才是金钱游戏中杀伤力最大的筹码。”

3.信息就是金钱,一个再聪明的市场分析师,如果没有掌握大量的市场信息,很可能就会做出愚蠢的决策。正如一位评论员所说:“索罗斯智慧的源泉就在市场。”

独占的财源何处有?

财富在每个人面前都是平等的,它却不会主动走向你,也不会主动走向他,要想拥有财富就得靠自己的努力。

面对财富的诱惑,人类一代又一代前仆后继地奋斗。于是,我们的世界,诞生了数不清的以获取财富为主要目的行业与职业。被这些行业与职业所涵盖的人们,谁都希望获得的财富多一点,谁也不甘心得到的要比别人少,于是,为财富而奋斗便不可避免地衍化成人类相互间的生存竞争。竞争必然会造就出这样的心理:独占一方生财领地,让别人无法插足。通俗一点说,就是我做的生意,最好是独门生意。我从事的经营项目,最好是独家项目,没有人来跟我抢吃、来分一杯羹。富商巨贾们拼力于市场分割,财团大亨角逐行业垄断,无不是被这种心理所驱动,就连补鞋的、修伞的工匠,也会为在同一条街没有第二个同样的修补摊而庆幸。

排他的手法不能说不是保证获取尽可能多的财富的一种方式,只是它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许多方面已经难以奏效,至少在生意场中是如此。在市场完全放开的当今世界,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进行一切合法的经营,除了被法律或政策框定的某些专营项目之外,已没有什么经营领域可以拒绝别人的进入。在当代经营界,常可听到一声无奈的叹息:生意难做,这句叹息里头就包含了上述的因素。确实,如今只要有某个人做某项事赚了大钱,竞相效仿的人便会蜂拥而起。

虽然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独门生意几乎绝迹,但既然是“几乎”就是还有,只是太少太少了,专利发明,就是一种能让人独占的财富之源。

比尔·盖茨这个名字如今可谓路人皆知,他在人们的心目中可以说已经成为富豪的代表或财富的象征。如果问:是什么造就了富豪比尔?也许许多人都会回答:计算机软件技术。

不错!比尔·盖茨确实是靠计算机软件技术发的家。可是,如果我们来两个“假如”,这个答案便会被推翻。

假如全世界有资金有技术的人都来开发、生产计算机软件,假如他们开发、生产的计算机软件与比尔·盖茨的是一模一样,比尔。盖茨还能在这一经营领域独占鳌头、一度雄踞世界富豪首席宝座吗?

然而,前一个“假如”也许会变成现实,但后一个“假如”仅仅只是“假如”,当今世界上没有谁敢公开地开发生产与盖茨的软件完全相同的产品。因为,盖茨开发的计算机软件,都被授予了专利,属于用专利技术生产的专利产品,谁也不能仿制或未经授权便销售。所以,说计算机软件技术造就了富豪比尔·盖茨是不准确的,真正使他成为富豪的应该是:获得了专利的计算机软件技术——它不仅是盖茨财富的来源,而且这个源头由他独占。

比尔成为世界首富的奥秘揭示了一个事实,当今世界很难有被人独占的经营领地,但却存在让人独占的财源——专利发明,或称专利技术。

专利这个词单独存在时,它的意思为“专门利益”或“垄断利益”,它和“发明”、“技术”、“产品”等组合成词,就是指享有专利利益的发明、技术或产品。在实际应用中,它是一种强制性的法律保护手段。某项发明、技术或产品,一旦获得了专利,它的所有权、使用权、生产权、经营权就完全属于专利拥有人,未经专利权人允许,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染指。

专利就是这么霸道,而专利的霸道,并非是为了阻止别人进入某一经营领域,而是保护某一具体的专有技术、专门产品的拥有者其利益不被别人侵占。比如,对计算机软件这一经营领域,谁进入,谁参与技术开发和产品生产,专利无权过问。但是,如果谁想无偿占有比尔·盖茨的专利技术和产品,专利就会对他说:不!打个比方,专利不是要帮助人们在经营领域中“圈地”,而是为人们自主开发的技术和独创的产品充当守护神。

有了专利这个守护神,某些技术和产品,就成为其拥有者的独有财源。技术或产品一旦获得专利,便可以通过转让专利权、特许使用技术,产品销售代理或分销等方式,获取经济利益。可以这样说,一个人只要拥有了某项可付诸实用的专利,就等于独占了一孔财源奔涌的泉眼,别人只能经专利权人允许后,以有偿的方式分享从这财源中涌出的流。如果把专利创造财富的过程比喻为一个企业经营的流程,那么,专利权人就好比企业的出资者,其他所有使用该专利技术生产财富的人,就是为专利权人创造利润、也为自己谋利的“打工仔”。

专利的财富就是来的容易,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利用专利发财,你得有善于思考的脑筋和敏锐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