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听大愿说禅(上册)
28327000000010

第10章 与心对话禅悟人生(4)

杨岐方会禅师再问:“听说你的师父茶陵郁禅师在一个冬天骑着一匹小毛驴经过一座桥,桥很滑摔下去,之后就开悟了。就有了一首偈子,那首偈子你还记得吗?”

白云守端就很得意说:“我当然记得。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封锁。今朝尘净光生,照破山河万朵。”念了以后哪里知道杨岐方会禅师哈哈大笑,好像带着嘲笑一样,一边笑一边摇头回到方丈室去了,搞得白云守端焦虑不安,整晚都没睡,翻来覆去说:“我没记错啊?我错在哪里呢?”

第二天一清早就跑到方丈室来请益:“师父啊,我昨天难道错了吗?为什么您老家会嘲笑呢!”

事实上是他没有首肯自己本具佛性,没有这种绝对的自信,他才会患得患失。杨岐方会就启发他说:“你看到昨天到寺院里来演戏的那个小丑了吗?”白云守端说:“看到了。”杨岐方会再说:“你呀,还不如那个小丑。”(这骂他骂的挺严重了)杨岐方会接着说:“为什么呢?那个小丑是喜欢人家笑,你还害怕人家笑,是不是你不如他?这么一说白云守端彻底觉悟了,他因此而悟入。

归结起来,参禅用功是要按照六祖大师所说的: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作为本。祖心禅师就说过:“若也单明自己,不悟目前,此人有眼无足。若悟目前,不明自己,此人有足无眼。是说这两种偏都要能够消除才是用功的地方。当年自己不悟目前,那是只顾自己修,不顾他人与社会,就好像儿童,儿童是赤子之心,从来不压抑自己,很直接地表达,但因为不顾其他,不顾社会,挫折就在所难免,随着他年纪的增长,渐渐地就开始戴起种种假面具。有一些人反过来是有足无眼,他外在的事业很发达,但内心不安。

所以要能按照禅的智慧来修持,首要的一点是有绝对的自信,要知道“不假修证,本自具足”。我们自性本来含藏一切万法,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将心无心,心却成有。如果你的心刻意要做到无心的状态,这还是有,要能真正契入到无念、无相、无住、无限的状态。

讲这么多归根结蒂也是无一字可说,愿大家都能精进,真正领悟禅的智慧,迅速明心见性。谢谢!阿弥陀佛。

现场互动

学生问:佛教说让我们学会去观自己的心,在人的本体里是否有两个本体?一个是我,一个是心,我跟心已经是融为一体的时候,是否在修法的道路上已经开始靠谱呢?我不敢说有什么成就。

法师问:你怎么认识这个心?怎么认识这个我?

学生答:我也不大清楚,只是想一个问题。因为我看书时,书中说要观心,心具体是个什么样的东西呢?有人说是阿赖耶识,“我”是固有的一个无形的我,就是我执。

学生问:古云:“人之初,性本善”。既然性本善,为什么现世间佛教有释迦牟尼佛这么好的教法,还会有这么多的错误发生?有这么多不如意的事情发生呢?我们想这个问题,得不到什么答案。

法师答:先说第一个问题—如何来观照我的心。我们看“觉悟”两个字:学习看见我的心,就是觉悟。很简单,本来如此。这里要注意,“我”不是指凡夫的小我,如果以四大组成的身体躯壳当做我,是错误的,因为它是无常的。也不可以六尘缘影心(我们一直向外攀缘的影像)来作为我,这是小我,禅的修持正是在此地用功夫。一是让我们平时散乱的心走向统一,走向凝定。更进一步就是超越小我,进入大我。大我是尽虚空、遍法界就一个我,也可以说是某一些宗教所说的真我等等。但如果从禅的角度来说连这个也要打破,进入到一种无限自由的状态,是真正禅修的状态。

第二个问题你想表达什么?是问既然有这么多佛菩萨在人世间度众生,为什么人世间还有这么多痛苦,对吗?

学生答:也就是说,人之初,性本善。既然人出来就是一张白纸,有这么多佛菩萨在世间,这不是很好的一个法吗?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堕落?

法师答:这里有几个情况需要表述。第一个人之初,性本善。这是儒家的说法,事实上关于人性有种种说法,荀子有性恶之说,西方也有同样的说法,说人性本来有恶的一面,只是后天受到教育,在这种环境之中,不断改造自己,还有性无记等等种种说法。当然,佛教所说的“善”不是善恶相对的善,而是一种绝对的本体,他有一种向上的、向光明的趋向,是从这个角度来说性善,而不是说善恶相对的这种善,善恶相对的善里还有恶,因为它既然是相对的,你把恶连根拔起时,善的观念也将不复存在。之所以要存在一个善的观念,只是由于还有与之相对的恶而已。从这样的角度来理解、来领悟是比较正确的。

还有一点是关于人性善,有如此多的佛菩萨说这么妙的法度众生,为什么还有很多众生在受苦呢?

菩萨曾问过佛陀,佛陀说:“众生业力不可思议,佛菩萨加持力不可思议。”比如有这么多佛已经圆满成佛,为什么还有这些苦难的众生?因为佛成佛一定是六度圆满,但六度圆满,布施度都依于心,不然就无法解释。既然他布施圆满,佛又有那么广大的能力,为什么世间还有贫穷的众生?因为业力不可思议,但佛的心已经圆满了,没有丝毫的放不下。

“遣鱼至何方,始得不遭伤。”要是持戒,你把鱼到底送到哪里去才能让它彻底免离伤害呢?不可能的。忍辱度都是如此,也是依于心。寂天菩萨打过一个比方:我们无法把世间的高山低谷都平起来,但要让自己的脚不受伤害,只有穿一双比较厚的靴子。

学生问:请问法师,你认为自己开悟没有?

法师(笑)答:关键不在于我开悟没有,而在于你从我的表述之中能否受到启发,事实上我开悟与不开悟,都不能说明问题。

学生问:你信不信六道轮回?一个人生命结束了,还有另外一次生命吗?

法师(笑)答:我需要问你的是,你相信吗?你如果不相信,又有什么疑问呢?

学生答:我很困惑,也很想相信,如果相信,走时就不痛苦。但我一直很难让自己相信,这是最主要的问题。

法师答:这个问题很简单,六道轮回、三世因果是佛教的一种基本观念。我们且不用从那么遥远,或者好像暂时还难以理解的器世间来理解,只要从心的角度来理解,就可以看到六道都会存在我们的心中。比方我的心非常痛苦、难受的时候,心在哪里?在地狱里。很快乐的时候,心在天堂。

这在《六祖坛经》中事实上就已经有过表述。人,一直处在一种非常愤怒的状态,或者极度痛苦的煎熬之下,那他的身体是人,但心是地狱。如果他的心一直很贪婪,就会在饿鬼道。如果喜欢斗诤,就在阿修罗道。他的心想持五戒,想做一个善人、正人君子,那他的心就在人道。总而言之,六道都可以从心来体现,这是一种。

还有第二种,六道是指一种轮回,轮回是指一种循环。一只蜜蜂封到杯子里,一时飞上一时飞下,但总是飞不出去,在上面时好像在天道,在底下好像地狱,但它总在那里流转。

从知见上说,如果我们陷到某一种困局里出不来就是轮回,我们一直重复同样的错误,世间人生命的重心有哪些呢?有些人重事业,有些人觉得事业成不成无所谓,他会注重于情感,如果有好的婚姻,夫妻都能相濡以沫,白头偕老,就感觉一生很满足。有些人以小孩子为重心。还有的人可能会以某一种信仰为重心等等。

生命的重心其实就是我们生命的支撑点,如何选择生命的支撑点决定你是否能超出六道轮回。若你执著于事业,可事业是无常的,今天亿万身家,明天股票跌下来你就可能变成负资产,如果你整个希望都寄托在这上面,把你的价值物化在这些外在的东西上,一旦它出现无常变化,失败时,你的世界就坍塌了,之后,你的心就在地狱里。

若是你觉得这次失败了不要紧,某某人可能是我的小人,他障碍我,或者我暂时时运不济,没关系,再去借点钱贷款,东山再起,你会发现这个人又重新开始。因为他很勤奋,开始还挺好,慢慢就上升到某个程度,又遇到某一件事情,再次垮下来。

三五年就轮回一次,失败一次,又重新打回原形,从原点开始。而人做任何事都需要一个自信心,连续这样失败几次以后,他整个人就萎靡不振,觉得再没有自信心了,这也是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