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意思是说什么?就是说“眼光随指落深坑。”禅最根本点就是要随处作主,这是临济义玄禅师在《临济语录》上面一直开启学人的。在一切境界里面我们要作得了主,在一切念头里面要作得了主,这是关键。修行如何修?一切境界里面是在外在的相上修;一切念头里面是在内在的心上修,都要能够作主。我们能够作主吗?不能。
内在里我们被自己的知识、被自己的思想、被自己的观念控制住了。凡夫众生说:“这个人很有个性。”但是你知道什么是个性吗?个性就是局限性,你就执著于你那个观念。当然,要作为一个世间的凡夫,作为一个好人的话,起码他多做善事总是比一般的作恶事的人好,比浑浑噩噩的人好,但是,你要开悟还是很困难的。如果你抱着成见不放,故步自封,这样的人是难以开悟的,不管你有多么好的思想、多么好的观念,如果你执著它,你都会被它绑住。所以在一切念头里面要能作主,在一切境界里面要能够作主。
张商英一针见血地指出李翱的毛病:“眼光随指落深坑。”你是因为药山惟俨禅师的手指青天、指水瓶,你就认为自己已悟到了当相即道,但是你要知道,你认为你悟到的这个当相即道,你还有一个悟相在,还是一种相。而且是因为外力外在的启发,使你有相似的悟,但并没有真正地彻悟。因为你还是有痕迹,还是不能随处作主。所以要懂得向内在开发自性。
六祖大师就讲得很透彻,说:我们自身原本就具足三身四智:法身、报身、化身我们都具足。但是你真正相信吗?我们总是认为我要苦苦地修,我要精进地修,我将来才能够明心见性,才能够往生西方。但是,如果要告诉你说,你当下顿悟,当下放下一切见解、一切念头,放下一切执著,一切都不执著,你就能够当下圆成,你信吗?真正地信吗?
所以说“不用求真,唯须息见。”要息灭种种的知见,这样是真正的禅的智慧。六祖惠能大师开示说:“清净法身汝之性也,圆满报身汝之智也,千百亿化身汝之行也。”
清净法身汝之性也。我们的本性是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与佛无二无别的。圓满报身汝之智也。,我们开启内在的这种灵性生命的智慧,这就是圆满报身。千百亿化身怎样回事?我们每天有很多的日用云为,’一切的语默动静,也就是种种的行为,这也是千百亿化身。我们用更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说精、气、神。精是化身,生生不已;气是报身;神是法身。
其实内在本自具足三身四智,本自圆成,当下就具足。所以我们要学习佛法的精髓,要努力地、广泛地学习佛法,我们办有檀讲师学习班,有居士参与学习,檀讲师班分次第,从初级乃至第五级。但是关键是你们不要单纯地把佛法作为知识积累,你要随学随扫,不要执著,这样才是真正的学佛。
我也说个小故事好了,这样大家更容易启发。有一位老和尚带一个小沙弥在森林里面闭关、修行、参禅。
小沙弥跟了师父三年了,觉得师父从来没有跟我说过佛法,从来没有教过我,我一点都不懂得怎么参禅。他就不耐烦了,有一天就吵着跟师父讲:“师父啊,我从剃度以来跟着您老人家三年,师父从来没有教过我怎么参禅?”
师父说:“其实我一直在教你,你送茶来,我就接过来;你送饭来,我就马上接过来吃。我不是一直在教你怎么参禅、怎么用功吗?”
小沙弥说:“我不会,我还是不懂得你在说什么。”
师父说:“哦,这样啊,那好,森林的另一头有个修行人也在修行,我有一封书信,你帮我把这封信送给他,回来我就教你怎么参禅。”
那小沙弥是小孩子,很天真、很活泼,他就高兴地跳起来说:“好了!师父肯教我了!我也能够开悟了!”高高兴兴拿这封书信就去了。
没有多久,他垂头丧气回来了,说:“师父,我找不到路。”
为什么?因为他们连续地在森林里面闭关修行,比较长的时间没有出去,原来来的那条小路早就生满了荆棘和野草,周围都是原始刺森林,小沙弥找不到路。
师父就启发他,说:“你看那天上的鸟,有固定飞行的路线吗?没有,但是鸟哪里不可以飞呢?”
同样的,我们学佛的人不要陷在惯性思维里面,不要落在固定的思维模式里面,不要老是低水平地重复。你知道什么是生死轮回吗?就是我们的思想一直在低水平地重复。贪心会怎么样?贪心会感得堕饿鬼道。饿鬼就不知足,饿鬼道报尽出来,因为这个习气的缘故,就继续贪,所以还是在那个饿鬼道里面。
其实并不是外在的力量让我们有痛苦、有轮回,而是我们自己局限自己,我们自己的念头把自己绑住了,把自己捆死了。我们过去学的一些知识,我们过去有一些遭遇,这个遭遇在我内心里面累积起来成为一种记忆、成为一种印象,成为一种应对某一些事物的处理方法。将来再遇到同样的、或者你以为是同样的事物的时候,你就运用你以前的方法去处理它,其实就会把你绑住了。
中国春秋战国时候,文化和学术很繁荣,百家争鸣里面有一家是墨家学派,由墨翟(墨子)所创建。墨子曾经说过一句很精辟很深刻的话。说什么?“人寡不死其所长。”这个世间很多的人都是死在过去成功的经验里面,所以说“人寡不死其所长。”比如会打猎的人死在山上;会游水的人死在江河里面。
为什么?因为他觉得我有一个依靠,我有一个经验,我过去就这样成功的,他老是依靠这个去犯险,所以就死在自己成功的地方,就死在自己过去成功的经验里面。这是成见,这是死在念头里面,这是死在凡夫的执著心里面,这就是没有禅的智慧。
所以我们的思想不要落入到固定的轨迹里面去,不要落到惯性的思维里面去,而要像鸟一样自由自在地飞翔。天空里面哪一处鸟不可以飞呢?同样的,尽虚空、遍法界,我们的智慧力哪一处不可以充满呢?到处都充满了。
所以希望通过今天的启发,大家能够有内在自性的智慧,我们就能够真正懂得六祖大师的教诲。我讲的题目是《如何证悟般若三昧》,六祖大师说,什么是般若三昧?“般若三昧,即是无念。”什么是无念?就是“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
“用即遍一切处,亦不著一切处。”就是说这个内在的智慧是遍满法界的,无穷无尽的智慧。用遍一切处,而不著,著就是停滞;不会被任何一处所粘住、所绑住,对它不起执著。内在不对自己的念头起执著,不对自己的思想起执著,不对自己的观念起执著,一切不执著;外在不对一切境界起执著,不对一切境界起分别,这就是智慧,就是般若三昧;但净本心,那么使六识出六门,能够放光动地,能够开启当下无穷无尽的智慧,这就是般若三昧。真正能够懂得的话,我们修任何法门都能够成就,参禅能够开悟;念佛能够上品上生。
我们因为百千万劫殊胜的佛法因缘,才有缘跟大家一起来讨论佛法,我很珍惜当下的这个因缘,所以我讲《禅的智慧》,或者说《如何证悟般若三昧》,愿大家早开般若智慧,迅速地当下顿悟成佛。
祝大家六时吉祥!阿弥陀佛!
不执著的智慧
诸佛正法贤圣僧,直至菩提永皈依。
我以所修诸资粮,为利有情愿成佛。
诸位法师、各位居士:
首先,让我们共同发起无上的菩提心,为一切如母有情速速地从生死轮回的大梦之中觉醒过来,所以我们今天有缘来共同探讨佛法。这是我第一次到玉林,刚刚我看到居士们礼仪非常地如法,唱念、法器也非常熟练,维那还有几位居士唱《炉香赞》和《三宝赞》,音声也非常和雅,非常不错,可见“宝山斋”大家平时念佛修持,肯定是非常精进的。
今天在佛陀慈光加被之下我们有缘相见,并且共同来探讨佛法。我想讲一个题目,就是“不执著的智慧。”
我想佛法其实不同于其他的宗教,而是一种智慧的信仰,而且这种智慧也不同于世间的这种思想和知识,佛法绝对不是一种知识层面上的东西,而是一种内在的智慧,我们能够开启这种智慧就能够明心见性、就能够超出轮回。如果我们好像在世间读书一样,只是运用,只是去积累很多知识,那么可以说没有什么大的用处。因为,解脱不是积累知识可以达到的,不是说我记忆了很多佛教的名词,然后有一天我突然就开悟了,不会是这样的。为什么?因为那只是知识层面的积累,并不能够开启内在的智慧。所以佛陀一直强调,我们要因指而见月,顺着指头看过去看到月亮才对,你不能老是缘着这根指头。同样的,我们要透过佛陀的言教来开启我们内在的佛性。所以,我们看一切佛经,佛陀总会强调要“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原因就在于此。
我们学习佛法要超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由此要进入到悟性认识,进一步开发自性。正如六祖惠能大师所说:“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那我们如何来开启智慧呢?所有的佛法其实归纳起来就是三个字:不执著。
那我们执著于什么?凡夫众生内在被自己的念头捆住了,总是执著于自己的观点很正确,执著于自己所学会的知识,但是我们都知道,西方有一位哲人就说过,我学的越多,发现我懂的越少。苏格拉底也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其实我什么都不知道。所以我们要超越对于自己念头的执著,对于自己见解的执著,要破掉这种执著,你执著于自己的见解,那是什么?那是所知障。而外在,我们被种种的相绑住了,没有自由,都是因为执著,所以我们要一切不执著。
如何才能够成就不执著的智慧呢?
第一点就是要能够扭转乾坤,反客为主,有超越逆境的智慧
我说一则小公案好了。我们知道六祖惠能大师是划时代的大德,唯有他所说的法被尊称为“经”,即《六祖坛经》。此经是视同如来、视同佛这样的高度。六祖大师门下有很多开悟的大善知识,著名的有四十三位,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来的那些禅师、那些祖师,他的名下如果能够带出一两个开悟的弟子,那都已经很了不起了,这个法脉都传下来了。六祖大师门下大彻大悟,能够教化一方的有四十三位大善知识,其中有两位最著名,也就是南岳怀让禅师和青原行思禅师。
怀让禅师在湖南的南岳弘扬六祖大师的顿悟禅法,行思禅师在江西的青原山也弘扬南宗禅,所以当时天下所有的出家人都到湖南和江西来参学,被称为“走江湖”,意为走到湖南和江西去学习禅法,希望能够明心见性,顿悟成佛。“走江湖”这句话流传到后来,就变掉了,变成贬义词了,其实最早是指天下的“禅和子”都到正法的中心——湖南和江西这边来参访善知识。
青原行思禅师和南岳怀让禅师座下都出了很多优秀的弟子,我们都知道,“南岳下,一马驹,踏杀人,遍寰区。青原下,一石头,石头路,滑似油。”南岳怀让禅师的座下出了一位大德,叫做马祖道一禅师,所以南岳留下一个“磨镜台”,就是怀让禅师启发马祖道一让他开悟的地方。马祖道一禅师从湖南得法,开悟以后,到江西去弘法了。
而“青原下,一石头。”青原行思有位弟子就是石头希迁禅师,希迁禅师在江西得法以后,他又到湖南来弘法,常住在南岳南台寺来弘法。当时的禅法非常兴盛。马祖道一禅师座下有一个弟子叫做灵默禅师,这位灵默原来是一个读书人,也有过功名,后来受到马祖的启发发心出家,专门跟随马祖道一禅师来参禅。但是师徒之间还要讲法的缘分,缘分有深有浅,虽然师父是开悟的禅师,但是弟子未必就能够开悟,所以他跟随马祖道一三年时间,都觉得没有找到参禅的入处。马祖道一就推荐他别处,说:“你到湖南南岳南台寺禅去参访石头希迁师,你的法缘在那里,他能够启发你。”灵默禅师就拿了一个柱杖子,一路就从江西行脚,到湖南南岳。以前的出家人出外参访要拿一个柱杖。
但是当时灵默禅师有点慢心,他认为我的师父是很知名的大德马祖道一,他也认为我懂的很多,虽然我没有开悟。所以他一开始进去也并不礼拜,就拿着柱杖子在石头希迁禅师面前一顿,就说:“一言相契,便留参学。若言不契,马上就走。”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机缘契合,你能够启发我开启内在的智慧,我就留下来跟你学,如果你不能启发我开启自性,我马上就走。以前的人很直接,也是非常精进的。
石头希迁祖师就在禅团上端坐,一言不发。灵默等了半天,看到这石头希迁禅师不开口,他就打退堂鼓了,果然拿起柱杖子掉头就走。刚刚走到门口的时候,还没有跨出门槛,石头希迁就叫住他,说:“教授师!”“教授师”就是对于法师,对于禅师的一种尊称。这么一说,灵默马上就把头回过来看石头希迁祖师一眼。石头希迁马上就启发他,说:“从生到死只是这个,你回头转脑做什么?”这就是直指人心。
我们从生到死,流转生死是因为什么?因为迷掉了这颗真心。但是怎么样?但它的功用一直有,无论你是在圣也好,在凡也好,这颗真如妙心的妙用总是有的。你现在能够听懂我的话,你现在能够回头,这其实都是你真心的妙用,你只要认取这个真心就好了。
所以就这样来启发他,灵默言下大悟,马上就悟入了,当着石头希迁的面把柱杖子就折断,意思也就表示我再不外出参学了,我的心安下来了,我老老实实跟随师父用功夫参禅、参学。
这则公案告诉我们什么?反客为主!反客为主、扭转乾坤的智慧,跳出逆境的智慧。
临济义玄禅师在《临济语录》上说:“随处作主”。任何环境、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我们要不被环境所转,不被环境所染污,不被人家的言语所染,不要钻到那个圈套里面去。也就是说,要打破一切局限性,不被人家的舌头所转,不被环境所转。这样是随处作主,才能够扭转逆境。
我们日常生活之中会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情,在这个违逆境之中我们怕什么?我们怕没有智慧!其实不怕逆境,不怕障碍,就怕没有智慧。我们内在的真如妙心自性的智慧,生命源泉的灵性生命的智慧能够开启出来,就能够源源不断地涌现大智慧,一切境相都不能够障碍我们。你看那些参禅的祖师,开悟的大德,都是“虽在六尘中,六尘不能染。虽在生死中,生死不能拘。”
虽然在色身香味触法六尘之中,在种种声色诱惑之中,但是心如如不动。为什么?因为他开启了自性的智慧,才能够如如不动,不被环境所转,因为他已经转迷成悟。我们平时总以为环境会障碍我们,不好的环境让我们无法修行,其实不是。金钱并不能障碍我们,障碍我们的是对于金钱的执著;感情也并不能障碍我们,障碍我们的是对于情感的执著。对任何东西你要起执著,你就被它绑住了。所以我们要扭转乾坤,要超越逆境,关键是要开启智慧。不怕逆境,就怕没有智慧。而且这种智慧是灵性生命的智慧,并不是知识的积累,所以任何时候都要能够反客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