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高考状元经验谈
28330500000013

第13章 最初的梦想,最真的感动

姓名:江清泉

毕业学校:陕西省渭南市第一中学

高考分数:623分

所在院系:清华物理系

高考,像龙门一样竖立在每一个高三学子的面前。应该说,十二年寒窗苦读,数千个日日夜夜,都是为了能够顺利地通过高考。而高考,这通往高等学府的必经之门,只能对有限的人敞开,如何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是每一个学生想知道的。作为参加过高考的人,我愿把自己的体验、感受写出来,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我不想说那些我认为对提高学习能力或者说提高分数没有什么帮助的空话、废话,我只想谈一谈我觉得切实有效的方法。下面就分情况讨论。

(一)预习

预习可以说是我的学习方法中最重要的环节。通过预习,上课时就会有的放矢,知道哪些该着重掌握,哪些只需一般了解。那些预习时不太懂的地方,老师讲到的时候要集中精力,仔细理解,一般情况下,自己预习时解不开的"疙瘩",通过老师系统的讲解都会解开。那些在预习时很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地方,老师讲到时则不必全神贯注,让脑子放松一下,往后翻翻课本,或许会有新的收获。整整一堂课让脑子紧绷着一根弦,对一般人来说是受不了的。因此,有的同学上课时一开始还能集中精力,可上到半截就开始走神。而老师讲课时往往一开始是回顾以前所讲内容并引入新的内容,这些往往比较简单,接下来才是较深入的分析和讲解,这些是最重要的东西。可是此时那些同学已经心不在焉了,结果一节课差一点,长期下来知识上的漏洞就多了,课下耗费的时间也增加了,同别人的差距也就大了。预习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预习是方法,但预习也要有方法,花大量时间在预习上是不足取的。新的内容完全通过预习来掌握是没有必要的,因为老师还要讲解,老师毕竟经验丰富,讲解时能运用各种方式方法,你也能比较容易的理解。每天只需要抽出一小段时间来看看新的内容,从整体上把握它的框架,找出听课时应着重理解的部分,这就够了。你甚至还可以在预备铃打过后回到座位上,拿出这节课的课本,翻翻要讲的内容,到老师开始讲课时,你已经得到了一个总体上的把握。可别小看这"翻翻",它可以使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被人不经意虚度的少量时间内,你已经超过了他们。

(二)听课

对中学生来说,获取参加高考所需知识的最主要的途径是听课。可以这么说,再优秀的学生,如果只给他课本去研习而没有老师的传道和解惑,是不可能在高考中获得丰硕战果的。因此,听课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也需要一定的方法。一些同学身上容易出现两种不会听课的表现:像填鸭一样,把听课的东西一股脑地塞进自己的肚子里,结果长的是肥肉,而不是瘦肉,甚至得了"消化不良",此其一;左耳进,右耳出,45分钟下来,脑子里没剩下什么东西,此其二。这两种表现都说明,听课时必须动脑筋,不动脑筋是不能听好课的。前面谈预习时已经提到听课时要带着问题去听,要有目的的去听。此外,时刻准备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这会使你的思想容易集中,这是防止上课走神的一个办法。老师提出的问题,往往是兼顾以前所学的内容和刚讲和待讲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你答不出这些问题--除非问题对你来说难度过大--这说明你的知识结构还不完善,还有漏洞,课下一定要找机会把它补上。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可如果你不注意,让它从眼皮底下溜过去,就可能在高考中尝到苦头。

还有就是记笔记。听课时记笔记也是防止走神的一个办法,因为一个人如果脑子里想着其他东西,是不可能记下笔记的。记笔记可以使你复习时有所依据。一般人要想把整堂课的内容一下子全部掌握是有一定难度的,笔记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还有一些课上理解不了的东西,课下还可以拿着笔记仔细琢磨,"百看不厌,其义自现"。记笔记不能也不可能把老师讲的、写的全都记录下来,首先要把本节课所讲内容的主体结构记下来,以便于复习时能形成一个结构化的知识网络,其次要把那些精辟而书上未涉及或未详述的内容记下来,这些内容有助于提高你的成绩。以上几种方法都有助于你集中精力,开动脑筋,提高听课的效率,不妨一试。

(三)复习和做题

众所周知,没有复习,就不可能使自己的知识巩固,就不可能取得好成绩。对于高三的同学来说,复习就是高考的分数,就是迈进高等院校的台阶。因此如何提高复习的效果和效率,是每个同学都倍加关注的问题。"复习",从字面上理解,就是重复学习。为什么要重复的学习呢?因为这里面包含着两层含义:第一,通过重复,可以使自己的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第二,"温故而知新",通过重复,你会有新的收获,提高了学习效果。我自己认为,复习就是要使自己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能够熟炼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复习主要有两种途径:第一,在复习课上,由老师带着同学们复习,这种复习的特点主要是系统和全面。因此,这些是必须认真听的,不论你掌握的如何,你都要跟着老师把头脑里的知识整理一下,使它系统化;第二是不依赖老师的自我复习。这种复习主要靠自己把握,也是我下面要着重分析的。这种复习应该具有细而精的特点,"细"就是一丝一毫、一点一滴,只要是要考的内容就不能放过,"精"就是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生塞硬灌,而要总结其精华,把握其实质,这样既能很好的掌握知识,又便于记忆。比方说,我在高中二年级学化学元素周期表时,就是通过这样一个口诀来记忆的--"七主七副七同期,零族主族镧锕系。周期表格要记清,变化体现周期律。"现在已经过了两年,而且我已不再学习化学了,可我还能记着这个口诀,可见其便于记忆的好处。

再谈谈做题。对于高中生来说,能力的体现就是看你是否会做题。高考分数就是你做对题的分值之和,因此,做题可谓是重中之重了。我赞成题海战术,但这里面有前提条件,即要多做题但不可过量。基础题要多做,以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在基础题不会出现失误的前提下再去拔高,做一些有难度的题。高考中基础题一般占30%,你在它们身上丢分是不值得的,中档题要多做,多应多在种类上、题型上,使自己对各种各样题型的题都能应付自如。这些题目是在基础知识上面设置一些不太复杂的技巧和障碍而构成的,它们在高考中一般占60%,是"重头戏"。做这些题时一定要注意"积累"。有些同学做题的时候,遇到解不出来的题目就往后翻答案,一看自己能看明白就认为自己会了,结果考试遇到时却不知所措。有些同学匆忙应付老师布置下来的题目和自己盲目地搞题海战术,结果题做了不少可没有什么收获,以前会做的题现在也会,以前不会做的题现在还是不会,这就造成了时间和精力上的浪费。因此,做题时要开动脑筋,手上准备一个笔记本,遇到自己觉得很有启发的思路和方法就记在本子上或在题目上作出标记。若是遇到似会非会的题,或自己没有清晰的思路而是凑对答案的题,也要在题目上作出不同的标记。做一道题使自己掌握了一个方法,再做几道类似的题目巩固一下,比盲目地做一百道题要强数倍。对于自己做错的题目,应仔细分析错误的原因,如果觉得这错误可能还会出现,就应在题目上着重标记。我就有几个错题本,把自己容易犯的错误都分科目记在本子上,临考时翻一翻,提醒自己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有改正才能有提高,如果试卷上的错误少了,分数自然就高了,这是一个显然的道理。长期下来,或者几个月的第一阶段的高考复习结束时,你应该积累了不少好的思路和方法,也知道了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缺陷和不足,就应该在第二阶段运用这些思路和方法,并时刻提醒自己避免那些不应有的失误,这时你已经上了一个台阶。解高档题需要坚固的知识基础和较复杂的技巧,在高考中一般占10%,对于一般同学来说,花很多精力在这上是得不偿失的。因为它所占分值较少,而且如果你对中档题掌握的比较好,就很可能把它做好,至少可以得一部分分数。不过你可以适量做一些高档题,目的是为了熟悉做高档题的感觉,以免考试时遇到这样的题而不知道怎么办。高档题也有其规律性,你可以从已知到求解找答案。也可以从求解往已知找答案,想到一个步骤就写上,就能得一些分。对于尖子同学来说,高档题正是体现能力的地方,不过应付高考时切不可过分追求难题,平时做一些来开拓思路是有好处的,在高考这种分数说明一切的情况下,追求难题不是很明智的办法,除非你的知识网络已经十分坚韧了。不论做什么题,计算能力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一道题一开始有一步计算错了,这道题就得不了多少分了,把分丢在计算错误上是极不值得的。因此,我认为做题时一定不要使用计算器,除非要进行对数、指数运算。高考是不允许使用计算器的,如果你平时用惯了计算器,在考试中遇到较复杂计算时就很容易犯计算错误,而且可能要多花一点时间,而时间对考生来说就是分数,在计算上能省出一些时间就能在别的地方有更多的时间来思考。做题时难免会遇到不会做的题,在自己确实难以解决的情况下,一定要多问,不要自己硬憋,也不要弃之不顾。要多向老师和同学问问题,他们肯定会有让你感到很有见地的想法和方法,这对你学习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

(四)身体和心理

要想取得好成绩,除了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分析能力等智力因素以外,非智力因素也起了很大的作用。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是一个人顺利完成学业的基础,没有健康的体魄是很难应付需要脑力高强度运作的高考的,可有的同学不大注意这一点,整天埋头苦干,结果失眠者有之,神经衰弱者有之,成天生病者有之,这都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自己的学业。清华大学校园里流行这样一句话:"8-1>8",它的意思就是,七小时的学习加上一小时的课外锻炼取得的学习效果要比八小时都只是学习要强得多,这话对大学生有作用,对中学生也有作用。"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劳逸结合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因此,提醒同学们注意自己的身体,虽不必硬性规定每天必须到操场去干些什么,但至少要走出教室门,去透透气,活动活动筋骨。不少同学在高三总复习时服用营养液,我想可能有一些作用,不过我是没用过。高三一整年我都没有生过什么病,这就为我顺利地进行总复习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心理素质的培养也是一个比较容易忽略的一个问题。考试先怯场,或者遇到做不出来的题时就心慌,影响了整个卷子的分数,这都是心理素质不太好的表现。平时就应注意培养自己的心理素质,每次考试时都要吸取上一次考试的经验和教训。克服怯场的方法有很多,如作作深呼吸,或对自己做一些心理暗示(比方跟自己说:"我已经复习得很好了,这些题没有什么可怕的。")等等。考试中遇到不会做的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因此而乱了手脚,影响了其他题的解答。应试时,你应抱有这样一种心理:"我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这次考试肯定没有问题,不过百密一疏,我不可能把所有的题都做对、都做好,只要自己尽力而为,发挥出实际的水平就足够了,我不会做的题,别人也不一定会做。"这样你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克服这种心理障碍了。

(五)考试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如果你在前述几个环节都表现得很好,那你在平时考试或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是毫无问题的。但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做得很好。因此,每次考试下来,一定要认直地做一下考试总结,要从深层次分析自己的得与失,以期在下一次考试时借鉴和改进。在高考前你会参加相当多的考试,如果你每次都能认真地做总结,到高考时你就会有丰富的应试经验,再加上扎实的知识基础,你就能在高考中任意弛聘,斩将夺旗。

再介绍一些应试经验:往答题卡上涂黑答案时,一定要仔细校对,千万不要串行和错位。我觉得涂答案时答一道涂一道是不太好的,这样容易浪费时间,全部答完再涂答案也不太好,万一考试结束时涂不完就会损失惨重,而且这样也容易使答案错位。我认为应该答一部分题涂一部分答案,这样即使在某一部分出现问题也不会全盘皆输。文具在考前要认真准备,把它们和准考证等必备之物放在一个透明的袋子里,这样可以使你在任何时候都不必担心准备不好而多次翻开书包。高考这几天,同学们脑力消耗都很大,适当补充营养是必要的,但切不可过度,大鱼大肉只会增加自己的消化负担,供往消化系统的血液多了,供往脑部的血液就会变少,这就不利于答题了。另外,有人说高考前几天应完全放松以缓和紧张的神经,我不大同意这样的看法,因为这样做很可能会使你失去那种紧张而有序的感觉,而在高考时一下子从完全放松的状态转变到紧张的应试状态,这很可能会造成一定的问题。因此,高考前几天适当的放松是可以的,但必须每天都有两段时间(最好和高考时间相符)使自己处于较紧张的学习中,以便自己的状态顺利过渡。高考前几周可以做几次模拟卷,把答卷的时间和科目安排的与高考相同,使自己的生物钟适应高考的需要,即能在高考考试的时间段内达到最佳的考试状态。

到此处,君若尚无收获,我也无话可说了,若哪位考上清华的同学曾无意浏览此文,他日清华园中相逢,还望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