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徐娴
毕业学校:甘肃省庆阳市第一中学
高考分数:646分
所在院系:清华经济管理学院
提起高考,或许每个人都不陌生。作为寒窗数载的莘莘学子之一,高中紧张忙碌的生活依然历历在目。高考是绝大多数学子踏进大学的校门进而用更丰富的知识充实自己的必由之路,随着求学竞争的日益激烈,如何在千军万马之中走过独木桥取得成功对于广大学生至关重要。高考是一场考试,从表面看来是知识的较量,但从更深远的角度着眼高考同时还是精神、体力、社会、家庭、环境等诸多方面的综合较量。经常有这样的例子,平时学习成绩一向优异的学生高考时成绩却一落千丈,而一些不露头角的学生发挥出色,可见影响成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总结几年来学习生活中的点滴经验,或许对即将高考的学子有所帮助。
(一)处在什么状态
经常有同学问,什么是高三状态?
1.目标明确。
你的目标是高考。那你做的一切事情要为高考服务。由此生出你这节课有什么目标(掌握考点是你的目标),你眼中没有别的。
2.恒心,韧劲。
不管学得多艰难,都不能放弃;不光不能放弃,还要一如既往;有时不光一如既往,还要再多加把劲。
3.平和的心态。
饭要一口一口吃,进步要一点一点来。在你付出了许多,仍没有回报时,要平和。平和才不会因情绪不佳影响学习,才能坚持下去。
4.积极乐观的心态。
留心生活的点滴精彩,与同学互帮互助,携手并进。这些话听得太多了,原因也讲得太多了,可是你真试过吗?
5.抓住课上。
尽自己的最大可能,认真地听讲,领悟老师讲的内容,抓住老师的思路,记住老师讲的话,再怎么努力也不过分。
6.虚心。
不管你已经多么优秀,你都要留心别人,从别人那里吸取经验。虚心,你才能及时看见自己的不足,你才能集多人的智慧于一身。
7.随时随地地学。
这不是说上厕所也要拿课本,走路时都要背单词。那样你会学麻木的。随时随地地学是指随时留意对你高考有用的东西。那可能是知识,可能是方法,可能是直接照搬来的,可能是自己悟到的。最重要的是自己去悟,这样看似与高考没关系的东西也会帮助你高考,这样才能真正把外物化成自己的东西。
(二)学习方法中的"普遍真理"
"学习要抓好课前预习、课上听讲、课后作业、定期复习这几个环节"。听到这句话,大家一定在想,真是老生常谈,这些我们从小学开始就知道了。但扪心自问,这几个环节我们真正做到家了吗?其实学习说难也不难,若真的做好这几步没有学习不好的。
学习的四个环节必不可少。正如同食物要经过口腔、胃、小肠、大肠才能被消化吸收一样,知识也必须经过这必需的四个步骤才能被大脑所消化吸收。
中国有旬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无准备,对从事任何一件事情,效果都会大不一样。在学习过程中,预习常常可以带来较好的效果。
听课文前进行适当预习,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争取主动。新的知识,是原有知识基础上合乎逻辑的发展,一般说来,完全可以自己看懂。如果在预习中能做到初步明了新课内容,那么,就可以提出更深一步的问题,听课时把精力集中到这些问题上,使自己的理解更深入、更透彻一些。预习好比打仗之前的火力侦察,既可以扫清一些障碍,取得进攻的出发基地,又可以对"敌"、"我"双方做到"知己知彼",争取主动。
预习可以提高独立思维能力。预习是自己独立地由已知到未知的进军,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虽然教科书上有系统的论述,但是通过阅读来搞清思路、掌握要点、抓住关键、解决难点,非经过独立思考不可,因为这些东西,教师在讲课中可能指点得十分明白,而教科书一般并不加以注明。预习中没有弄懂的地方听课时就会特别加以注意,思维活动也更加积极。预习中自己认为已经理解了的东西,听课时也许会发现和自己想的并不一致,就会引起更进一步的思考。
预习还有利于巩固所学的知识,有的人认为,只有复习才是巩固所学习知识的方法,岂料预习在有的时候比复习更有利于牢固掌握新的学习内容,这是什么原因呢?首先,预习中独自弄懂的内容,经过了积极思考,就难以遗忘。其次,预习中没有弄懂的内容,经过了一番思考,听课时豁然贯通,会使你产生强烈的印象而经久不忘。再次,预习中理解的错误之处,听课时得到纠正,有了正反两方面的对比,较之只有正面的认识,印象也会深刻得多。最后,如果预习没弄懂,课堂仍没听懂,到复习才彻底搞清楚的问题,经过三番五次钻研,花费不少心血,大概就很难忘却了。
课上听讲是四步中最为重要的一步,是和老师进行思想交流的时候。但老师们各不相同,讲课各有其特点,所以,我们要去适应不同的老师。善于掌握老师的特点,充分利用老师的长处来进行学习,就能得到最大的收获。如果老师讲课善于抓住重点,讲深讲透,对其他方面只作一般论述,你就要在课上消化重点,在课下举一反三,广开思路,以求全面掌握。相反,如果老师讲课细致具体,面面俱到,但重点不突出,条理欠清晰,你就应当在课后多下归纳综合的功夫,以掌握重点,分清主次。如果老师讲课进度较快,你就要集中注意力,紧跟思路,宁可少记笔记,也要力争当堂听懂。如果你感到老师讲得太慢,不妨让自己的思路跑到老师前面去,想想下一步将如何分析推导,然后再和老师的讲述加以对照。
复习是与听课紧密联系的一个学习环节,其首要任务是深入理解。深入,就是要在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要深入,必须加强独立思考。俗话说:"聪明人听一次,要思考十次。"否则,"学而不恩则罔",看看笔记似乎全懂,稍加深入就可能疑问百出,说明理解并不透彻。
习题和作业,是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为了达到习题、作业的学习效果,要突出一个"精"字,就是要精选题目,精心思考,做得精细,讲究精炼。"粗做十道,不如精做一道"。题要做得精,前提是复习好有关理论,坚持先复习再做题。在做题过程中要有条不紊,扎扎实实。
(三)如何学好语文
语文学科的学习主要凭靠厚积薄发。这种积累不是一件苦差事,如果能够发现其中的乐趣,也就能够真正地喜欢上语文。兴趣往往是进步的催化剂。
这种积累大体上可以分为四方面。
1.接触文学作品。
比如对于我们,每周都要完成读书笔记的作业。有时候一周都未来得及读文章,就写一写原来自己曾读过的东西。我知道很多同学和我一样,放假的时候读很多书,这种积累十分重要,如果不看书,人就像被掏空一样,正可以利用假期充裕的时间给自己充电。能凭兴趣读最好,如果对读书没有兴趣,那对考试的现代文阅读就不是十分有利了。因为通过阅读,获得的是一种对文字的领悟力和思考问题的方法。不训练绝对无从获取。
2.背。
课本上要求背诵的篇目,老老实实地去背,背得滚瓜烂熟,一字不错。当然,背书完全不必找大块时间,可分为早、中、晚,甚至做理科题目的间隙都可以熟读课文。念到说起上半句能诵出下半句的时候,重点记忆一下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搞清语序,然后阖书背诵。最后通过默写掌握不熟悉的字。如果很喜欢唐诗宋词,额外多背一篇就多一份实力。
3.老师的话,句句是金。
我们的语文老师常对我们说一句话:"谁说高考只考高中三年的内容?"所以老师特别尽心地向我们传授文学常识。讲《琵琶行》的时候花一节半课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和诗作。是啊,谁能保证高考不出题曰:默写《赋得古原草送别》,或者问"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是谁写给谁的挽诗。老师讲文学常识比讲一个字读什么音重要得多,读音你可以再问无数次,而文学常识老师只讲这一遍,记不记在你,考时会不会还在你。
4.总结,特别是对古文。
在某课书中,把通假字全归纳出来,把古今异义的词提取出来,使动、意动、一字多义全都总结出来。学一单元合并一次,古文常考字总共就那么多,纵然考试时的古文篇目你没见过,可里面的关键词你都应深谙于心了。
这四方面,无一不能带给你兴趣,如果你曾经觉得无趣,那是你没用心。如果你语文成绩不够理想,那是你没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