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一个人不管多么聪明,对问题的看法也不可能完全准确全面,即使对问题的看法正确,实现的过程也未必就能做到无懈可击,而他人的意见恰能弥补这些不足。古人云:“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其实,任何人都有自己思维的独到之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别人的意见也是一笔财富,它能使我们集思广益,抛弃那些带有局限性的想法,不断矫正自己前进的方向,避免因意气用事而走弯路,正可谓“兼听则明”。听取别人的意见,也表明对他人的尊重,有利于维护同事之间亲密友善的关系,使自己获得一个好人缘。
其次是,善于听,而不能乱听,听了之后也要想一想。如果听了以后便当是耳旁风不加理睬,这样的听就无异于竹篮打水一场空。如果你在听了之后全都牢牢记在心里,但是不加区分,也不加选择,听一句就记一句,就可能又会使自己的思路出现“十”字形的岔口,最后,还是众说纷坛,莫衷一是。
很多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最大的好处在于能够笼络人心为己所用。为职者如果善于倾听别人的议论和观点,就会使别人心中感到自己受到了重视,从而对你产生好感,尤其在某些比较复杂难办的事情的处理上,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常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你总是善于从别人的建议中找到金子一般的东西,你很快就会变成一颗钻石。
大智慧:“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长短存手于心,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成大事者善于借助外物也。
一个目光代表了1000多句话
一个举人经过三科,又参加候选,得了一个山东某县县令的职位。第一次去拜见上司,想不出该说什么话。沉默了一会儿,忽然问道:“大人尊姓?”这位上司很吃惊,勉强说了姓某。县令低头想了很久,说道:“大人的姓,百家姓中所没有。”上司更加惊异,说:“我是旗人,贵县不知道吗?”县令又站起来,说:“大人在哪一旗?”上司说:“正红旗。”县令说:“正黄旗最好,大人怎么不在正黄旗呢?”上司勃然大怒,问:“贵县是哪一省的人?”
县令说:“广西。”上司说:“广东最好,你为什么不在广东?”县令吃了一惊,这才发现上司满脸怒气,赶快走了出去。第二天,上司令他回去,任学校教职。究其原因,便是不会察颜观色。
在交际中察颜观色、随机应变,也是一种本领。例如在访问中我们常常会遇见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访问者应全神贯注地与主人交谈,与此同时,也应对一些意料之外的信息敏锐地感知,恰当地处理。
观色是社交中的“天气预报”
心理学家认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能作为武器来运用,使人胆怯、恐惧。常见的瞳孔语言为,在表示反感和仇恨时,瞳孔缩小,还露出刺人的目光。相反,睁大眼睛则表示具有同情心和怀有极大的兴趣,还表明赞同和好感。目光中除了能看出上级与下级,权力与依赖的关系外,还能揭示出更多的东西。
人际交往中,对他人的言语、表情、手势、动作以及看似不经意的行为有较为敏锐细致的观察,是掌握对方意图的先决条件,测得风向才能使舵。例如和上司打交道时,对其眼、手的观察,能够让我们洞悉其内心,在上司面前说话办事,注意从下列十五个方面察言观色:
(1)上司说话时不抬头,不看人。这是一种不良的征兆——轻视下属,认为此人无能。
(2)上司从上往下看人。这是一种优越感的表现二一好支配人,高傲自负。
(3)上司久久地盯住下属看——他在等待更多的信息,他对下级的印象尚不完整。
(4)上司友好和坦率地看着下属,或有时对下属眨眨眼——表示下属很有能力、讨他喜欢,甚至错误也可以得到他的原谅。
(5)上司的目光锐利,表情不变,似利剑般要把下属看穿。这是一种权力、冷漠无情和优越感的显示,同时也在向下属示意:你别想欺骗我,我能看透你的心思。
(6)上司偶尔往上扫一眼,与下属的目光相遇后又朝下看,如果多次这样做,可以肯定上司对这位下属还吃不准。
(7)上司向室内凝视着,不时微微点头。这是非常糟糕的信号,它表示上司要下属完全服从他,不管下属们说什么,想什么,他一概不理会。
(8)双手合掌从上往下压,身体起平衡作用——表示和缓、平静。
(9)双手叉腰,肘腕向外撑,这是好发命令者的一种传统人体语言,往往是在碰到具体的权力问题时所做的姿势。
(10)上司坐在椅子上,将身体往后靠,双手放到脑后,双肘向外撑开,这固然说明他此时很轻松,但很可能也是自负的意思。
(11)食指伸出指向对方——一种赤裸裸的优越感和好斗心。
(12)双手放在身后互握,也是一种优越感的表现。
(13)上司拍拍下属的肩膀——对下属的承认和赏识,但只有从侧面拍才表示真正承认和赏识。如果从正面或上面拍,则表示小看下属或显示权力。
(14)五指并拢,双手构成金字塔形状,指尖对着前方——一定要驳回对方的示意。
(15)握成拳头——不仅要吓唬别人,也表示要维护自己的观点,倘用拳头敲桌子,那干脆就是不让人说话。
体态语言专家们认为,和眼睛一样,嘴的闭合也会泄露天机。在“哈哈”大笑时,意味着放松和大胆;“嘻嘻”的嗤笑,是幸灾乐祸的表现;“嘿嘿”笑时,则意味着讥讽、阴险或者蔑视,这样笑的人多数为狂妄自大、自恃清高的人。
心理学家认为,手势、表情丰富的领导,是容易冲动、特重感情的人;但如果某人手势做得太夸张,那么他就是个敏于对外界做出反应,容易受别人的影响、很苛求的人,是个软弱的领导人。
心理学家认为,有许多体态语言能让下属知晓上司的内心世界,了解他所说的是否就是他的真实想法。
一位精神病专家提醒那些抱过高希望者:“要想改变自己的体态语言,这需要很长的时间,因为一个人不可能在太多方面自我控制。”
大智慧:洞明世事,体察人情。随机应变,方圆做人,顺水顺风享人生。
会绕圈子,不碰钉子
水潭的水到底有多深,眼睛是看不到的,但是只要往里面投一颗石子,就可以知道水到底有多深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一件事情很复杂,绝不像一潭水那样轻而易举。想要摸清实情,也不像投入水潭一颗石子那样轻而易举,因此,投石测水的策略在现实中就复杂得多,需要更多的智慧。这种策略在现实生活中常常表现出很多方式,但是主要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
装聋作哑。暗中观察
一个领导者识别人才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无论是什么样的领导人,都希望国泰民安、繁荣富强,而且绝大部分的领导者也都很清楚,单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这一目标的。正是因为这样,领导者们在选择人才时是更应该做到心中有数、知己知彼。不管使用什么样的方法,都应该把工作做好,尽力取得最好的成绩。
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庄王是一位比较贤明的君主,他在识别人才上有着自己独特的方法。楚庄王登基之初并不是一位值得称道的好皇帝,相反他一直纵情享乐不理朝政。其实,这只是楚庄王的一个策略而已,但他并没有告诉任何人,而是自己暗暗地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并在暗中观察。
在三年的时间里,楚庄王将国家大事都置之不理,却是整日纵情歌舞,沉溺于酒色。但是他不但不理会众多大臣的非议,反而在国内贴出告示,实行“谏者处以死刑”。这道命令一下,朝中的大臣们终日惶惶恐恐犹豫不决,都不知如何是好。这时一些奸诈之人就开始想尽办法,曲意逢迎。他们心想:只要哄得大王欢心就不愁升官发财了。
实际上每个朝代都有这样的奸臣,但也有敢于直言进谏的忠臣们,楚庄王的身边也不例外。开始的时候,有些大臣觉得大王刚登基,难免有享乐之念,便没有提出什么意见。但随着时间推移,大臣中有些人就开始对楚庄王的行径表示出担忧了。尽管楚庄王张贴了“谏者处以死刑”的告示,仍然有些忠心耿耿的大臣敢于冒死求见庄王,直言进谏。
大臣伍举就是一个忠心之臣,他一心辅佐庄王坐稳江山;谁知楚庄王登基三年,三年终日享乐不理朝政。由于楚庄王的举动很不得人心,伍举的担心日渐加重,因此他决心冒着生命的危险直言相谏。于是伍举冒死求见楚庄王,对庄王说:“大王,臣斗胆想请您猜一个谜。”“哦,爱卿好兴致呀,快说来与寡人听听。”楚庄王一听是要玩猜谜,开始表现得眉飞色舞兴奋不已。伍举说:“大王,在山岗上有一只鸟,但有三年的时间它既不飞也不叫,请问大王,这还能算是鸟吗?”
楚庄王一听此话心中便已有数,但是表面仍不动声色。沉吟了一会儿,他才说道:“三年不飞,但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但一鸣惊人。寡人明白你的意思,你先回去吧。”“可是大王……”“怎么,寡人的话,爱卿不爱听。”庄王眉头一皱,这就表明了不想再往下听。伍举见此情景,自己也知道多说无益,他只好退了出来,一面走一面想:莫非大王知道我的意思了?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可真是太好了啊。
可是,伍举求见楚庄王过去了几个月,楚庄王依然如旧,不但没有收敛,反而是变本加厉。伍举得知后,只能是终日唉声叹气,却无计可施。朝中大臣们眼见伍举求见反应是有喜有忧,这时一些奸臣们暗自窃喜,而那些忠臣们则忧患日深。有一天,大臣苏从再也忍不住了,他直言不讳地对楚庄王说:“大王,臣认为您是一国之君,不应该终日只知道纵情享乐,而应该勤于朝政治理国家。”
楚庄王未置可否,反而提醒他说:“苏爱卿,你应该看到寡人贴出的那个告示了吧,进谏的人将会被处死,难道你不知道吗?”苏从答道:“臣知道,但是如果大王能因此而觉悟的话,臣甘愿一死而无憾。”楚庄王想了想说;“好了好了,你们都下去吧,寡人也累了,想要休息一下了,让我好好想一想吧。”
朝后,大臣们聚集在一起,都面面相觑,谁也不知楚庄王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这时候,那些被庄王宠幸的奸臣暗自窃喜,他们心想:没准这次庄王把那些老头子们一块儿处决了呢,谁叫他们爱多管闲事呢。
然而,这些奸人们的如意算盘却打错了,楚庄王自此以后便不再纵情享乐了,迅速开始致力于政治革新。他首先对那些整天围绕在他的身边,与他一起吃喝玩乐的谄媚之人给予处分,接着又任命曾经冒死进谏的伍举、苏从为最高顾问,经过一番治理,整个国家面貌焕然一新。
从这段故事,我们可以看出楚庄王一开始的吃喝玩乐并不是单纯的享乐,而是以此为挡箭牌,暗中进行观察,从而分辨出哪些人是可用之才,而哪些是无用之才。一旦分清认明之后,便开始着手政治革新,一举刷新人事,调整国家的政府机构;这种方法之高明,不能不令人咋舌。
等待时机成熟再出击
有一类鸟专门以食鱼类为生,它们的嘴看起来直直的,嘴的上下两部分又长又宽阔。他们在吞吃食物的时候,有的经常把捕到的鱼儿往空中轻轻一抛,让那条鱼儿头朝下尾朝上摔下来,然后再一口接住并且咽下去,这种吃法可以使鱼在通过它们咽喉的时候,鱼翅的骨头由前向后倒,就不会卡在喉咙里了。
其实为人处世求人办事也同样会碰到各种“刺儿”,在这个时候,更不能是“直肠子了”,而是应该想办法来兜个圈子,或者绕个弯子,避开钉子。这正是做人应该具有的策略和手段。连这种鸟都懂得要“把鱼倒过来吃”,聪明人怎么能够赤膊上阵,硬碰钉子让“刺”卡在喉咙中呢?
有一位编辑向著名学者钱钟书约稿,便是采用绕圈子的方法,最后成功地“吃到了鱼”,而且还觉得“根本没什么刺儿”。媒体总是喜欢把学界泰斗钱钟书先生的脾气渲染得那么怪僻,数年前,这位编辑曾参与编纂地方名人词典。同仁们都说,钱老的材料可是不易到手,主编为此也是大伤脑筋。这位编辑想要碰碰运气,由于前车之鉴,因此一点都不张扬。这位编辑之所以决定试一试,因为他对钱老的著作及学术成就有所了解。自1961年钱先生的力作《通感》问世以来,钱先生之名即铭刻脑际,追慕至今。另外,钱老的叔父钱孙卿先生是这位编辑所在学校里的前任老校长。就凭这两条,这位编辑就建立起信心了。
由于钱老伉俪情趣高雅,他们经常调侃,说话幽默诙谐相与为乐。杨绛女士经常把夫君钱先生称为黑犬才子。这是因为钱钟书,字默存,分拆以后的离合体就是黑犬才子。于是这位编辑也冒昧为他们的姓名编了两条灯谜。文化著作射“钱钟书”;“柳絮飞来片片红”射“杨绛”。在给两人的信中先呈上这个拙作,然后再陈述其叔父的业绩。结果很快就收到了回信,他喜不自胜。只见回信内附联名贺卡,蓝底金字,庄重雅致。特别是钱老亲笔签名的明信片,看来,钱老并不像传言所述那么古怪。
从上述事例可以看出,对于那些令人敬畏的人,最好是在提出请求之前,先兜个圈子,或者提及他的兴趣或一些近况,使对方觉得这个人好像很了解我,从而加深对他的印象。
大智慧:为人不可太懦弱。人生在世,应有屈有伸,内方外圆,中直不曲,从而以谋处世,以智做人。
柔弱之人未必是君子
在很多时候,一个人的胜利必然建立在其他人的失败之上,自己的赢就等价于别人的输,自己想赢就等价于想让别人输,以自己赚钱为目的而研究行情就等价于让别人输钱为目的研究行情,以自己赚钱为目的进行操作就等价于让别人输钱为目的进行操作。所以,虽然你没有向任何人宣战,但是实际上,你在和别人竞争的过程中,或者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就已经和别人成为没有宣战的敌人了。因此,敌对情绪或多或少会有一些,人类社会就是这样的,由于利益的分配,人们常常会在素昧平生毫无恩怨的情况下成为隐形的敌对者。因此,你在和别人的竞争中,常常具有攻击意识,自己对对手具有攻击意识,对手对自己也具有攻击意识。
损下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