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职场人际关系22条法则
28364000000013

第13章 掌握说话的艺术(1)

说话的艺术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学识、气质、修养和智慧。

会说话,显出你的学识,未来前途会是一片光明;会说话,显出你的气质,更会拥有持久不衰的魅力;会说话,显出你的修养,能使你在别人眼中的分量和地位随之提升;会说话,显出你的智慧,使你能更好地立足于社会,有所发展,有所壮大。

大凡成功者,都是讲究说话艺术的人。

1.会说不如巧说

会说不如巧说。一个人的说话水平,可以决定他的社交层次。说话水平高的人,谈吐隽永,言辞得体,可以“天机云锦为我用”;赞美他人能够“良言一句三冬暖”。这样的人,往往容易被人尊重,受人欢迎,能赢得他人的友谊、信任、支持和帮助,办起事来自然也容易获得成功。

说话水平低的人,总是语无伦次,词不达意,说话不中听。这样的人就会时时处处感到困窘,容易被人冷淡、遗忘,最终会给自己的生活和事业带来不利的影响。

某地有个老太太死在家里,亲属围在一起商量后事。老太太生前嘱咐土葬,但土葬有点不现实,于是大家七嘴八舌,发表个人的看法。只听老太太的孙子说:“这么办吧,老太太死了不是埋掉就是烧掉。现在尸体放在家里,人来人往的,总不是个事儿,我看烧掉得啦,又省钱又省事。”这番话令大家听了十分恼火,可是骂不得打不得,那场合不是教训年轻人的场合。

如果这个二十刚出头的孙子会说话,他会选择一些适合这种场合和气氛的话来说,他可以这么说:“奶奶走了,我心里很难过。现在,遗体放在屋里,得赶紧料理。奶奶生前有土葬的愿望,可土葬又不可能,我看还是赶紧安排火化好。我是晚辈,说给大家考虑,大主意还是请伯伯、婶婶拿定。”

由此可见,会说不如巧说。说话是一门艺术,那怎样才能让别人愿意听你讲,跟你进一步交流,从而成为朋友呢?

(1)练就三板斧,说好开场白。说好第一句话的关键,是要给人热情、友善、贴心的感觉。这会为我们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

在现实生活中,最具体、最有效的交友方式,是通过交谈使彼此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进一步的交往创造机会。这是因为,人类的交谈具有两重性——给予和获得,同时,它又是多方面的——使许多人得到思想交流、人际沟通。

怎样谈话才能取得最好的沟通效果呢?人际关系专家发现,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注意外表、服饰的“首次效应”。“首次效应”带有鲜明的情绪色彩,影响他人对我们的认识。以说话而言,说好第一句话,就像掘井时选定的第一锹,选好了,挖准了,话题才会源源而来,长谈、深谈才有可能进行,友谊才会发展。

第一句话的精粗优劣,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状况和口才水准。它或给人希望,或给人遗憾,或使人活跃,或使人沉闷;或提供一种契机,或丧失一次良机。在一个陌生人面前,我们不必拘束。只要我们主动、热情,努力探寻与他们交谈的共同点,赢得对方的好感,这样就能拉近彼此的距离。

总而言之,说好初次见面的第一句话是叩开对方心扉的敲门砖,也是使人对你一见如故的秘诀所在。

(2)多说“我们”,少说“我”。常说“我们”会让别人强烈地感受到与你是一起的,这可以有效地拉近彼此问的心理距离,还可以轻松地说服别人。

说服他人是我们经常要做的事。说服他人,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对方着想。如果你注意到称呼上的细微差别,说服别人就会变得很容易。但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忘掉这个最基本的道理。所以当你准备说服某人时,必须明白并确定这究竟是为了谁。成功的劝说,是建立在为对方利益着想的基础上的,这一点万万不可忘记。

人的心理是十分微妙的。同样是与人交谈,但有的说话方式会令对方反感,有的说话方式却会令对方不由自主地产生妥协之心、亲近之情。如演讲时说“你们必须深入了解这个问题”,便拉大了与听众的距离,使得听众无法与你产生共鸣。如果改为“我们最好再做更深一层的讨论”,就会缩短与听众之间的距离,使气氛立刻活跃起来,达到全场共鸣的效果。因此,若想说服别人,不妨多说“我们”这样的字眼。

(3)投其所好找话题。与人交谈求人办事的唯一捷径,就是要投其所好。

如果你能投其所好,说的话就能深人人心;如果反其所好,只会招来对方的厌恶,给自己带来麻烦。

有一位大学刚毕业的法律系学生,因为律师考试未能通过,只好在一家法律事务所当职员。按公司规定,试用期间每一个人在一个月内都要拉到一个新客户。可是他刚离开学校不久,又没有任何的背景,每次去拜访新客户,不是吃了闭门羹,就是要他回去等消息。

眼看一个月的期限就快到了,他已经心灰意冷,打算另谋出路。

没想到这个时候奇迹出现了,他不但开发出一个新客户,而且还借着这个客户的引荐,一连吸收了十几家新客户。他不但没有被炒鱿鱼,反而晋升成正式职员,薪水也连跳好几级,成了该事务所的“超级律师”。

这个新人到底是凭着什么本领,找到了他生命中的“贵人”呢?

以下内容是他的自述:

“当天,我愁眉不展地不得不踏入那家公司。到了门口的时候,我想到以前几次的闭门羹,就更加踌躇不安。忽然我看了公关主任桌上的名牌。我想到办法了。

“原来这位主任的名字蛮奇怪的,叫做‘万俟明’,而我恰好又很喜欢看传统小说,以前在看《说岳传》时,书中有个坏人的名字就叫‘万俟(音xiè)’。这个人与岳飞同朝为官,但因为岳飞见他时不以礼相待,两人因此不和。后来他便迎合奸相秦桧在朝中一再攻击岳飞。在绍兴十一年时,将岳飞父子下狱治死。如果有在朝为官者替岳飞申冤,也都被弹劾,可以说是个大大的奸臣。

“我看《说岳传》时年纪还小,一看到‘万俟(音xè)’三个字,就不知道怎么读,所以我特地查了字典,才知道这三个字的读音。也正是因为这样,我才知道‘万俟’这两个字的正确读音。

“当时我一眼看见这人的名片上写着‘万俟明’,我就礼貌地上前称呼他:‘万俟先生,我是×法律事务所的职员,今天特地来拜访您。’才说完这句话,对方就吃惊地站起来,嘴里结巴地说着:

“你……你……你怎么认识我的姓,一般人第一次都会念错,大部分人都叫我万先生,害得我总是解释一次又一次,烦死了。’

“我听了以后感觉这次拜访似乎有个好的开始,于是我接着说:

‘这个姓是复姓,而且又很少见,想必有来由的吧!’

“对方听到这里,更是显得神采飞扬,高兴地说道:‘这个姓可是有来由的,它原是古代鲜卑族的部落名称,后来变成姓氏的拓跋氏,就是由万俟演变而来的。’

“我看到对方越来越高兴,于是接口问道:‘那您就是帝王之后,系出名门了!’

“那位万俟明先生听了后更加高兴地说下去:‘岂止是这样,这个姓氏一千多年来也出了不少名人,例如,宋代有个词学名家叫万俟咏,自号词隐,精通音律,是掌管音律的大晟府中之制撰官,另外写了一本书叫《大声集》。后人都尊称他万俟雅言。’

“用这个少见的姓氏作话题,让我和那位公关主任聊了起来,尽管我并未说明来意,更没谈什么细节,但光凭这次愉快的交谈,就让我开发出一家财团为客户。而这家财团旗下所有的关系企业,全都与事务所签下了合约,聘我们做法律顾问,为我们事务所增加了前所未有的业绩。”

两个陌生人初次见面,如果不能善用机会,投其所好地找出话题,必然不能取得沟通的成功。当然,如果不能进行良好的沟通,又怎能合作?生意自然谈不成。像刚才那个年轻人,明知自己知道“万俟”这个姓的读音,是来自《说岳传》中的那个奸臣万俟卨。可是为了能投对方所好,于是故意装糊涂,让对方去吹嘘他姓氏中那些光荣的历史,为未来的生意,奠定了一个成功的基础。连陌生人初次交谈都必须想尽办法、投其所好去寻找话题,对我们那些已熟识的朋友或上司,这件事不是更重要吗?

(4)学会说善意的谎言。善意的谎言是一种处世的方式,是一种替人着想的品质的体现。为了他人的快乐和希望,适度地说一些善意的谎言是有必要的。

生活中,经常能听到一些善意而美丽的谎言。这些谎言构成的是人生的另一种风景。它丰富了人们生活的情趣,使人们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生活得更加愉快更加美满。

对于别人的请求,有很多时候,出于各种原因,不能马上拒绝别人。这时,一个方法是婉转地拒绝;更巧妙的方法则是,不妨先答应试一试,然后再用“实在帮不上忙”给他一个交代。

(5)选择良言,丢弃恶语。语言是人际交流最重要最有利的工具。说话是一门学问,话说得好,不仅是一个人修养水平高的表现,也是一个人仪表风度必不可少的因素。如果能在别人最需要安慰的时候说上几句肺腑良言,而不是用恶语刺伤人心,那么,对于促进人际交往的和谐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

人的一生如波涛汹涌的大海,潮起潮落,每个人都有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时候,这个时候也就是人的心灵最脆弱的时候,此时的一句良言也就会成为温暖人心的最好滋补品。待人冷漠,不是交友之道。一句热心话,常常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关怀他人,嘘寒问暖,别人自然会把你铭记不忘;落井下石,让人下不来台,人人则敬而远之。

“良言一句三冬暖。”多一份关心,就多一份和谐;多一份关爱,就多一份感动;多一份提醒,就多一份安全;多一份叮咛,就少一宗事故。只要人人说出一句关爱的话,生活将变得更美好。

把对人的尊重、理解、鼓励、关怀和感谢的话说出来,也许因为你的一句话,就不会让别人带着破碎的心和受伤的灵魂入睡;也许你的一句话,就可以让别人满怀信心,兴高采烈地工作和生活。几句简单的话,无须成本,却能创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良好氛围。我们何乐而不为?

总之,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用语言来进行工作、进行交流、进行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一句良言,它像一缕春风温暖人的心田,沁人心脾,使人浑身焕发青春的活力,从而有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更能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美好与和谐。

2.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俗话说得好:“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如果你说话不看对象,不仅达不到融洽人际关系的目的,往往还会伤害双方的感情。因此,会说话与会办事是不可分的,话说得到位,对方就容易接受你的请求。

说话水平的高低,已成为一个人办事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所以,在找人办事之前最好能够在语言上动动脑筋。

一天,乌鸦找到了一块肉,飞到树上,准备慢慢地吃。一只狐狸从树下经过,抬头看见乌鸦嘴里衔着一块肉,馋得口水直流。当时树下的狐狸心想:乌鸦嘴里的肉真香,我要能吃到多好啊!如果直接求乌鸦把肉给我,肯定办不到。怎么才能从乌鸦的口中弄到这块肉呢?

狐狸眼珠转了转,开始实施自己的诡计。狐狸笑眯眯地说:

“啊!美丽的乌鸦,你的眼睛多么灵活!羽毛多么漂亮!身材多么好看!你的嗓子一定很甜美,你能给我唱支好听的歌吗?”

乌鸦听了狐狸恭维自己的话,心里关滋滋的。它想,唱歌还不容易。连忙张开嘴,“哇”地叫了一声。哪知嘴一张,肉就掉了下去。狐狸一口把肉接住了,说:“谢谢你!乌鸦,你的歌声真好听!”

故事虽然简单甚至老套,但是却说明了千百年来一个不变的道理:“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在人际交往中,不同场合要求采取与之相应的语言形式,否则就达不到交际的目的。因此,一个受社会欢迎的人,应当说话看场合、看对象。

一般说来,说话看场合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区分类型:

(1)自己人场合和外人场合。我国文化传统一向是重视内外有别的。对自己人“关起门来谈话”,可以无话不谈,甚至可以说些放肆的话,什么事都好办。而对外边的人,总怀有戒心,“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办事嘛,一般是公事公办。因此,遵循内外有别的原则谈话,社会上认为是得体的;违反这一原则,便被认为是“乱放炮”、“乱弹琴”,说话不得体了。

(2)正式场合与非正式场合。正式场合说话应严肃认真,事先要有所准备,不能乱扯一气。非正式场合下,可随便一些,像拉家常一样,便于感情交流,谈深谈透。有些人说话文绉绉的,有人讲话俗不可耐,就是没有把握正式场合与非正式场合的界限。

(3)庄重场合与随便场合。“我特地来看你”,显得很庄重;“我顺便来看你”,有点随随便便看你来的意思,可以减轻对方负担。可是,在庄重的场合说“我顺便来看你”就显得不够认真、严肃,会给听话者蒙上一层阴影。

在日常生活中,明明是“顺便来看你来了”,偏偏说成是“特地看你来了”,有些小题大做,让对方增加心理负担。

(4)喜庆场合与悲痛场合。一般地说,说话应与场合中的气氛相协调。

在别人办喜事时,千万不要说悲伤的话;在人家悲痛时,你逗这个小孩玩,逗那个小孩玩,说些逗乐的话,甚至哼哼小曲小调,说一些笑话等,都是不可取的。若这样,别人就会说你这人太不懂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