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王蓝和这个叫许芳的女孩儿开始聊天,并成了好朋友。经过这件事之后,王蓝与他人交往也有了进步。因为她知道要打破与陌生人之间的障碍,最好的办法就是主动打破僵局。
由此可见,积极主动是打破与陌生人初次见面僵局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是与陌生人初次见面时的一种技巧性的沟通方式,可以算得上是打破初次见面僵局最简单的方式了。
因此,只要你掌握了积极主动与陌生人交往的说话技巧,与陌生人成为朋友就不成问题了。交谈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为人处世的基础,是促进人与人之间感情进一步融洽的润滑剂。生活中有些人,一见到陌生人就感到浑身不自在,不好意思交谈,有人觉得无从谈起j他们或是局促一角,尴尬窘迫;或欲言又止,嗫嚅迂讷;或说话生硬,使人误解……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自己心理有障碍或找不到合适的方法。
同陌生人交谈,要学会在交谈中没话找话的本领。与陌生人每次交谈时,最好寻找对方也熟悉的人和事,以此牵线搭桥引出话题。还可以巧妙地借用彼时、彼地、别人的某些材料为题,借此引发交谈。有人善于借助对方的姓名、籍贯、年龄、服饰、居室等,即兴引出话题,常常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与陌生人交往时,还可以在交谈时先提一些“投石”式的问题,在大略了解后再有目的地交谈,便能说得更加自如。如在聚会时见到陌生的邻座,便可先“投石”询问:“你和主人是老乡还是老同学?”然后循着对方的回答交谈下去;如果问得都不对,而对方回答的是“老同事”,那也可以谈下去。
在听对方说话时要注意力集中,不能随便去否定对方的观点。
如果能问明陌生人的兴趣,并且循着其兴趣发问,便能顺利地进入话题。
如果对方喜爱象棋,你就可以以此为话题,谈下棋的情趣,车、马、炮的运用,等等。如果你对下棋略通一二,那肯定会谈得投机。如果你对下棋不太了解,那也正是个学习机会,可静心倾听,适时提问,满足对方“当老师”
的虚荣心。
引发话题的方法很多,诸如“借事生题”法、“即景出题”法、“由情人题”法等等,可巧妙地从某事、某景、某种情感,引出一番议论。引发话题,类似“抽线头”、“插路标”,重点在引,目的在导出对方的话茬儿。
总之,只要你能继续与陌生人交谈下去,你就会发现对方更多的方面,而不是一开始你判断的那一面。在交谈中对方也会调整视角,进一步审视你,两个人在性情、兴趣、思想等等的碰撞后,就有可能感到“这个人可以交朋友”、“他值得交往”,于是互送名片,互送手机号、电话号,甚至约定下次见面的时问,从而把陌生人变成了朋友。
3.克服嫉妒心理
嫉妒是影响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之一,是指由他人超越自己的行为、状态或倾向而产生的消极心态,它是在通过自己与他人对比情况下发生的,表现为不服气、恼怒、贬低、讽刺、幸灾乐祸等。职场中有些人的人际关系不好,往往是由嫉妒心理造成的。因此,要改善人际关系,就需要从克服嫉妒心理人手。
英国哲学家斯宾诺莎指出:“嫉妒是一种恨,此种恨使人对他人的才能和成就感到痛苦,对他人的不幸和灾难感到快乐。”
当今社会是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人际关系有些复杂和微妙。可以说只要是正常的人或轻或重地都有些嫉妒心理,只不过是有些人易表露,有些人善于掩饰而已。有此心理并非坏事,如果把此问题处理好了,则可能是一种催人积极奋进的原动力——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如果处理不好,妒火中烧,就会引发不正当竞争,惹出许多是非来,从而影响人际关系。
人不可能无缘无故地产生嫉妒,也不会漫无目的地产生嫉妒。人的嫉妒总有一定的对象、目的和原因。
在嫉妒中,还有几个很有趣的特点。一是嫉妒同而不嫉妒异。人们嫉妒的对象大多是与自己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似的人,比如一个大学教授不会去嫉妒一个工人,“文人相轻”也多发生在同专业的知识分子中。二是嫉妒好而不嫉妒坏。人们所嫉妒的大多是在好的方面超过或想要超过自己的人,一般人不会去嫉妒诈骗、抢劫的罪犯。三是嫉妒近而不嫉妒远。人们嫉妒的对象大多是自己身边的人,一般对不认识的人很难发生嫉妒。当然,人的嫉妒心理并不一定会鲜明地表现出来,有时它可能是很隐蔽的。
人为什么会产生嫉妒心理呢?这既有心理原因,如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心胸狭窄等,也有社会原因,如传统文化的影响、小农意识的束缚等。
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嫉妒心理,但有两点是不同的,一是每个人嫉妒的强弱程度不同,有些人可能嫉妒心非常强,而有些人则表现得较弱;二是每个人嫉妒表现的形式是不同的,有的人可能采取贬低他人的形式,也有的人可能发奋努力,采取积极超越他人的形式。这就像两个跳高运动员争夺第一名一样,一个人可能是奋力一跳,努力超过对手;另一个人则可能是想方设法影响对方的情绪,甚至不惜采取点手段,使自己成为理所当然的第一名。
一般说来,嫉妒所产生的后果是消极的,真正能正确对待嫉妒或以正确方式表现自己嫉妒的毕竟是少数。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指出:“嫉妒者的痛苦比任何人遭受的痛苦都大,他自己的不幸和别人的幸福都使他痛苦万分。”嫉妒不仅会严重影响人的身心健康,而且还会极大地损害人际关系。“窝里斗”
常常也是由嫉妒导致的。
克服嫉妒心理,关键是掌握好两点:一是要能正确认识、评价自己和他人。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也都有的缺点。你不是完人,别人也不是完人。二是要有宽广的胸怀,“容天下难容之事”。如果心胸狭窄,自私自利,是无法克服嫉妒心理的。特别是要容忍别人的优点。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许多人在许多方面都比你强,这是正常的社会现象。不允许别人超越自己是一种不切合实际的想法,既没必要,也不可能,到头来只能使自己的人际关系受到损害。因此,我们要努力克服嫉妒心理。具体而言,通常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正确认识法。嫉妒心的产生往往是由于误解所引起的,即人家取得了成就,便误以为是对自己的否定,对自己是威胁,损害了自己的“面子”。
其实,这只不过是一种主观臆想。一个人的成功不仅要靠自己的努力,更要靠别人的帮助,荣誉既是他的也是大家的,人们给予他赞美、荣誉,并没有损害你。他人的成功,也并不是你的失败。你走好自己的路就行了。
(2)攻击嫉妒法。嫉妒心一经产生,就要立即把它打消掉,以免其作祟。
与其嫉妒他人,不如自己努力。这种方法,需要靠积极进取,使生活充实起来,以期取得成功,并不亚于竞争对手。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每一个埋头沉人自己事业的人,是没有工夫去嫉妒别人的。”
(3)“想开些”消除法。“想开些”即乐观些。人生总有不如意之事,所谓“人人都有本难念的经”即是此理。当出现这样的情况时,要学会自我调节,想得开,看得淡。当然,做到“想开些”,也不是马上能做到的事,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是可以改变个人的观点的。如果正处在愤怒、兴奋或消极的情态下,能较平静、客观地面对现实,是能达到克服嫉妒的目标的。
(4)客观比较法。一般而言,嫉妒心理较多地产生于周围熟悉的年龄相仿、生活背景大致相同的人群中。因此,只有采取客观的比较方法,以己之长比人之短,而不是以人之长比己之短。比的方法对了,烦恼情绪就会少了。
(5)自我驱除法。嫉妒是一种突出自我的表现。在这种心理支配下,待人处事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无论什么事,首先考虑到的是自身的得失,因而容易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后果。若出现嫉妒苗头时,即行自我驱除。这就需要摆正自身位置,克服嫉妒心态,找自己的短处和不足,看他人的长处和优点。
这样,你就会摆脱嫉妒的缠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