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谋略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28386500000017

第17章 张良的故事(1)

一、遇下邳结识刘邦

张良,约生于战国后期韩桓惠王二十二年(前251),是韩国城父(在今安徽亳县东南。一说,在今河南省宝丰县李庄乡一带)人。张良原姓姬,他的祖父曾任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三朝宰相,父亲任韩鳌王、桓惠王两朝宰相。公元前230年,韩国被秦国所灭,成为六国中第一个被秦所灭的国家。作为韩国的贵族子弟,张良虽然还没有在韩国做官,却对韩国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一心想为国复仇。为了复仇,他甚至顾不上安葬自己刚去世的弟弟,用尽家产,去收买武艺高强能够刺杀秦始皇的刺客。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方寻求,他终于找到了一位大力士,并特意为这位大力士定制了一把重达一百二十斤的大铁锥。公元前218年,秦始皇第三次出巡。当秦始皇的车驾行驶到阳武博浪沙(今河南原阳县东南)一带时,事先埋伏在这里的刺客突然出手,将铁锥掷向秦始皇乘坐的车子。可能是有些紧张,铁锥没有准确地命中目标,而打在了秦始皇的随从副车上。一时间,巡行队伍大乱,刺客趁乱迅速逃离了现场。遭到这样的伏击,秦始皇异常惊怒,下令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搜捕。为了躲避搜捕,张良隐姓匿名,改称张良,躲藏到下邳(今江苏睢宁县西北)。在下邳,他仍然爱打抱不平,结交豪侠之士,甚至连杀了人的楚国旧贵族项伯,也得到他的庇护和帮助。

一天,张良在下邳桥头散步,遇见一位穿着粗布短衣的老翁。这个老翁走到张良身边时,故意把自己的一只鞋弄掉到桥下,却对张良说:“年轻人,下去把鞋给我拾上来!”张良很吃惊,也很生气,真想挥拳教训他一顿。可是一转念,他这么大岁数了,何必与他计较?就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不料老翁又说:“替我把鞋穿上!”张良想,既然已经替他把鞋拾上来了,就干脆再为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为老翁穿鞋。穿好鞋后,老翁微笑着走了。张良觉得这个老翁有些奇怪,就一直望着老翁离去的背影。没想到,这老翁走了大约里把路,又返回来了,对张良说:“我看你这个年轻人还可以教育。到第五天天亮的时候,你在这里和我相会。”等到第五天,张良按时赶到下邳桥头,老翁已经先等候在那里了。老翁训斥张良说;“与老人约会,为什么迟到?”于是又约张良说:“再过五天,早点来在这里等我!”到了第五天,鸡子一叫,张良就起身前往,没想到老翁又先等在那里了。老翁又训斥张良一顿,然后约他过五天再早点来。这一回,到了第五天,张良不到半夜就起身,终于抢在老翁前面来到下邳桥头。过了一会儿,老翁才到。他见张良已先等在那里,高兴地说:“年轻人就应当这样!”说着,拿出一编书交给张良,嘱咐道:“熟读这部书,就可以做王者的老师!十年后可以兴起。十三年后,年轻人,你可以在济北见到我,毂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说完,老翁转身离开了。从此以后,张良再也没有见到过这位老翁。等到天亮以后,张良打开老翁交给的这部书,原来是一编《太公兵法》。张良觉得老翁的话很奇异,《太公兵法》又是一部奇书,所以经常认真研读,仔细揣摩其中的内涵。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胜起义爆发。紧接着,各地反秦武装风起云涌。早就有抗秦之志的张良,也聚集了一百多名年轻人,前去留地(今江苏沛县东南)投奔已被拥立为楚王的景驹。走到半路,遇上了刘邦。刘邦在秦时做过泗水亭长,陈胜起义后,他带领自己手下的一帮人,攻占了沛县,被大家推举为沛县令,手下的队伍也迅速发展到三千多人,当时正在下邳一带继续发展势力。张良就暂时停留下来,与刘邦合兵一处。刘邦任命张良为厩将。在这段时间里,一遇着机会,张良就向刘邦谈论《太公兵法》。凡是张良所谈到的,刘邦差不多都能领悟,并且非常赞同那些说法。在实际的军务处理中,刘邦也常常采纳张良的谋略。这让张良很振奋。因为过去他和别人谈论《太公兵法》时,对方几乎都不能准确领会其中的含义。于是,张良果断地决定跟从刘邦,不再去投奔景驹。

二、助刘邦径取关中

秦二世二年(前208)六月,项梁召集各路义军首领在薛县(今山东滕县)议事,张良随刘邦前往。项梁采纳范增立楚国之后的建议,将在民间牧羊的前楚怀王之孙熊心拥立为王,依然号楚怀王,定都盱眙(今江苏省西部)。趁着这个机会,张良向项梁进言说:“现在,您已经立了楚怀王的后人为新的楚王,而韩国的公子韩成十分贤能,您也可以立他为韩王,以扩大反秦的势力。”张良的建议合情合理,再加上他曾经帮助过处于危难中的项伯,很得项梁的信任,所以项梁很爽快地答应了,让张良赶快寻找韩成。韩成找到后,项梁立韩成为韩王,而让张良做韩王的申徒(即司徒,相当丞相)。一切安排就绪,项梁命韩王、张良率领一千多人向西进发,夺取旧属韩国的土地。张良于是离开了刘邦,随韩王回到韩国故地。此后的一段时间里,韩王、张良他们先后收复过几个城邑,但是不久又被秦军一一夺回,他们就在颍川(治今河南禹州市)一带,与秦军打起了游击战。

张良随韩王在颍川一带进行着游击战,刘邦却在跟随项梁与秦军的较量中实力大增,两个多月的时间,属下人马已发展到接近三万。同年九月,项梁在定陶(今山东定陶西北)遭秦军主力章邯部的夜袭,大败,战死。正在攻打陈留(今河南开封市东南)的项羽、刘邦听到消息后,立即东返,并将楚怀王从盱眙移都到彭城(今江苏徐州)。

项梁一死,章邯以为楚军已不足虑,就率兵北上攻击赵国,很快攻下了邯郸(今河北邯郸市),又将巨鹿城团团围住。赵王眼看形势危急,驰书向楚、燕、魏、齐等国求救。这时候,楚怀王出面,召集各国诸侯王商议对策,最后决定,会合诸侯军的兵力,全力灭秦。楚国具体的行动方案是,兵分两路:一路北上之军,以宋义为统帅,项羽为副将,范增为末将。先北上援助被秦军围困的赵国,等救赵脱险后,再会合各诸侯军反击关中;一路西进之军,以刘邦为统帅,直接向西进军,沿途收容陈胜、项梁相继失败后散落在中原的散卒,挺进关中,作为对秦军主力的牵制,以减缓对赵国的压力。楚怀王还和各路诸侯王及诸将领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即谁先攻下关中,就让谁做关中王。

刘邦显然对“先入关中者王之”的约定十分在意,所以,受命后他立即率军出发,早于宋义、项羽一路开始了行动。秦二世三年(前207)四月,刘邦率军攻占了颍川郡治阳翟(韩国故都,今河南禹州市)。这时,张良随韩王还在颍川一带活动,刘邦与张良就再次会合了。大概是在留地相处的一段时间张良留给了刘邦很好的印象,所以在平定韩地后,刘邦提出请韩王留守阳翟,而让张良随自己去攻打南阳郡(今河南西南部至湖北北部)。张良答应了。因为和刘邦对他的感觉一样,他对刘邦也非常欣赏,认为刘邦简直就是上天派到人世间的奇才。这样,张良又暂时告别了韩王,随刘邦去攻取南阳。

秦二世三年六月,刘邦的军队在犨(今河南鲁山东)地,遭到秦南阳郡守吕齿(音yi)的截击。吕齿大败,退入宛城(今河南南阳市)固守。宛城城防坚固,易守难攻,又是个大郡的郡治,粮草储备充足。刘邦估计短时间内难以攻克,就传令军队绕过宛城,直奔武关(今陕西商南县西北)。一开始,张良对刘邦绕城而行的决策没有发表意见,等到军队已经绕过宛城,显示出舍宛而西去的态势时,他才对刘邦说:“您虽然急于进关,但这一路上的秦兵还很多,而且都扼据险要地势。如果现在不拿下宛城,一旦宛城兵从后面追击,那时,强秦在前,宛兵在后,岂不是要腹背受敌,陷入很危险的境地了吗。”刘邦一下子警醒过来,忙问:“那现在该怎么办?”张良从容地说:“当下之计,就来个将计就计。”他建议刘邦趁着黑夜的掩护,偃旗息鼓,从其他隐蔽的道路上悄悄回兵宛城,形成对宛城的突然包围,给吕齿来个措手不及。刘邦采纳了张良的意见。到天快亮的时候,刘邦的军队已经把宛城重重包围起来。吕齿本来以为刘邦已舍宛而去,不再有严密的防备,突然闻报宛城已陷入重重包围之中,顿时没了主意,就想拔剑自刎,被他属下的亲信陈恢劝阻了。吕齿于是派陈恢出城向刘邦约降,刘邦求之不得,立即答应下来,封吕齿为殷侯,让他继续担任南阳郡守,封陈恢一千户食邑。吕齿献城投降。

解决了南阳的问题,刘邦继续西进,一路上,秦的守军无不望风而降。到丹水(今河南淅川西)时,鳃(姓氏失考)和王陵率领部属前来归顺。攻打胡阳(秦县名,县治在今河南唐河县西南)时,梅涓恰好也率军来此。梅涓就和刘邦一起去攻打析县(今河南内乡西北)和郦(今河南内乡东北)县。两县的守吏眼看刘邦的队伍浩浩荡荡而来,又有前面南阳郡守吕齿献城投降而享受优待的先例可鉴,就都主动投降了刘邦。

同年八月,刘邦的军队破了武关。武关,扼守着当时从南边通往关中的唯一的交通要道,是屏障汉中的主要隘口。武关被攻破,对秦廷的震动非常大,引起了一系列的宫廷事变。在宫廷事变中,秦二世被杀,子婴被立为秦王。其时已经到了九月。子婴登上王位后,立即调兵遣将,将关中的大部分兵马,派往蛲关(今陕西蓝田县东南)进行镇守。因为蛲关是通往咸阳的咽喉要塞,是秦军可能扼守咸阳的最后一道关隘。这里前据蛲岭,后凭蒉山,险峻的地理形势,再加上重兵防守,对刘邦的西进,确实构成了强有力的遏止之势。

秦军在蛲关严阵以待,刘邦率军如期而来,双方摆开了决战的架势。为了能够顺利地过关,刘邦组织了两万人的兵力,准备强攻。张良反对强攻。他劝谏刘邦说:“目前,守关的秦军兵力很强大,我们不能轻举妄动。”他建议刘邦改用智取。至于智取的具体办法,张良对刘邦说:“我听说现在据守蛲关的秦军将领,是屠夫的儿子。像这种市侩小人,用点财帛就能够把他收买过来了。您可以先在关前扎下大营,然后派出一支先遣部队,预备五万人的粮饷,在四周山头上大量增设军队的旗号作为疑兵,给秦军造成一种大兵压境的错觉。同时,派郦食其(音liyiji)多带些珍宝财物去劝诱秦将,事情就可能成功了。”刘邦依计而行。果然,蛲关守将看到关前到处都是楚军的旗号,心里不免恐慌,又得到郦食其送来的珍宝财物,因贪图唾手而得的财利,于是就投降了刘邦,并表示愿和刘邦联合进攻成阳。刘邦得知蛲关守将的态度,非常高兴,就准备接纳蛲关守军,一起西进破秦。张良却认为不可。他分析说:“现在,想投降的只不过是蛲关的守将,他部下的士卒不一定听从他。如果士卒不从,后果将是非常危险的。眼下之计,不如趁着守将准备投降疏于防守关隘的机会,向蛲关发起突然袭击,一举破关。”刘邦觉得张良的分析有道理,就采纳了他的建议,命大将周勃率一万精兵,悄悄翻越蒉山,绕到蛲关之后,突然向守关秦军发起攻击,刘邦则在正面接应。秦军在毫无戒备的情况下,突然遭到这样猛烈的袭击,一时间阵脚大乱,溃不成军,纷纷弃关而逃,退至蓝田(今陕西蓝田县西)。刘邦挥师乘胜追击,在蓝田与秦军再次交战,秦军彻底溃败。至此,咸阳已成为刘邦的囊中之物。

同年九月,刘邦率领十万大军抵达咸阳东郊的霸上(今陕西西安市东二十五里)。

汉元年十月(前206),刘邦派人向仅仅做了四十六天秦王的子婴劝降。子婴见大势已去,只好答应投降。这一天,子婴脖子上套着绳子,手里捧着从秦始皇传下来的御玺符节,乘白马素车,在咸阳城外向刘邦投降。秦王朝灭亡。

屈指算来,刘邦于秦二世二年闰九月(前208年11月)率军西征,到入定关中接受秦王子婴的投降,前后不过一年的时间。如此之快的进军速度,和张良的两次献策有着直接的关系。逼降南阳郡守,直接的战略意义,是避免了刘邦可能落入的遭到前后夹击的险境,而所起的连带作用,是造成了一种多米诺骨牌式的影响效应,其后沿途各个城池守军的望风而降,实际上为刘邦开通了一条迅速西进的快车道。在这个快车道上,刘邦不仅可以兵不血刃地快速前进,还顺便通过招降纳叛,扩充了自己的兵力。智取蛲关,更是一着连环套式的妙棋。这着妙棋,保证了刘邦顺利而又不留后患地跨过了挺进关中的最后的一道障碍,得以率先进入咸阳。事实上,仅仅在刘邦入定关中的一个月之后,项羽所统帅的诸侯联军,就来到了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县东北)前!

三、为刘邦鸿门解难

农民出身的刘邦,终于进到了宫室辉煌、金珠充盈的咸阳。看到豪华的宫殿、美貌的宫女和大量的珍宝财物,刘邦便想留居宫中,安享富贵。这时,张良怂恿着樊哙去劝说刘邦出宫。樊哙是和刘邦一起起事反秦的元老级人物,又是刘邦的连襟,对刘邦说话一直比较率意。他说:“沛公你是想拥有天下呢,还是做个富家翁就满足了?”刘邦说:“当然想拥有天下!”樊哙说:“既然如此,现在我们在秦宫中看到的不可胜数的金玉珠宝、数以千计的后宫美人,就是导致秦朝灭亡的原因,你贪恋它们有什么用呢?希望你马上还军霸上,不要再留在宫里。”听了樊哙的话,刘邦似有所动,但是贪图享乐的本性,又使他不愿放弃眼前的一切。于是,张良进一步向刘邦进言,他说:“秦王多做不义的事,所以您才能推翻他而进入咸阳。既然您已经为天下人铲除了祸害,就应该布衣素食,以示节俭。现在刚入秦地,就沉溺在享乐中,这就是俗话所说的助纣为虐了。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请您听从樊哙的劝告。”张良的话,比樊哙的话更明确地指出了刘邦的行为与其“欲有天下”之间的利害关系,从而使刘邦幡然醒悟,便命人封存了秦官的财物和府库,率军退出咸阳,回到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