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在入世与出世之间(上)
28401400000039

第39章 三皈五戒的人间意义(3)

尤其,皈依之后要以佛法来规范身心,坚固信仰,变化气质,把过去的贪心化为喜舍,把嗔恨化为慈悲,把懒惰懈怠化为精进勇猛,把消极悲观化为积极乐观,并进而求受在家五戒、八关斋戒等,来提升自己的信仰层次,并且种下趣向菩提的种子。

叁、次论“五戒”

说过了“三皈”以后,再论“五戒”。

《梵网经》说:“戒如明日月,亦如璎珞珠,微尘菩萨众,由是成正觉。”戒,是成就无上菩提佛果的根本,所谓“由戒生定,因定发慧”,这是三无漏学的基础。因此,一个佛教徒学佛的第一课要皈依三宝,之后必须更进一步的受持戒律。如果你不受戒,犯法一样有罪过;受了戒,即使犯戒,还可以忏悔,还是能够消灾灭罪。

现在就将“五戒”的内容,向各位说明:

第一、不杀生:生命是可贵的,所谓“上天有好生之德”,佛教重视自然死亡,不可以为了一己的口腹之欲,为了贪欲好吃而杀,也不可以怀着恨意嗔心而杀,更不能邪见的认为“弱肉强食”是应该的。现在人借口为了生态平衡而杀生,虽然说得好听,但杀生的因果循环,必然不爽。

杀生,有自杀、杀他、教唆他杀、别人杀时我心欢喜等,这些都同样有杀生的罪业。有时候我们虽然没有拿刀枪去杀,但是棍棒击打、语言伤害、阴弱谋致人于死,或是鞭笞令其受苦等,总之,凡是伤害别人的身心,令其痛苦,使他求生不能、求死不得,这都是杀生。

不杀生的思想,固然与佛教“慈悲为本”,不忍伤害众生之命的精神相符,即使儒家也说:“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故君子远庖厨也!”可见有仁慈心的人,都尽量不接触到残忍的“杀业”。

佛教的杀生戒,有轻戒和重戒之分,轻戒叫做“突吉罗”,重戒叫做“波罗夷”。今天各位要受的“不杀生”戒,是波罗夷的重戒,这条戒的意义,就是说不可以杀人。你们一定不会杀人的,即使想要杀人,也没有那么容易,所以基本上这一条戒大家都能受持。

不过,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候杀害动物,不能说因为那不是杀人,就可以恣意而杀,即使杀害小动物,也是杀生,只是罪过比“波罗夷”轻了许多,这是犯了“突吉罗”的恶作,所以还是有机会可以忏悔、补救。

其实,受持不杀生戒的仁者,不但不能杀生,进一步还要救生、护生,要做合理的放生。如古德说:“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原同一种性,只为别形躯。苦痛由它受,甘肥任我须,奠叫阎王断,自揣应何如?”

佛教虽然不强制人人吃素,但要做到不轻易杀生,所谓“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尤其不能侵略、伤害他人,这是受持不杀生戒的大家应该知道的内容。

第二、不偷盗:所谓“偷盗”,就是非法将别人的财物占为已有,也就是“不予而取”。人生每天的生活,离不开物质需求,所以要拥有财物。财物有公有的、私有的。公有的财物,如阳光、空气、海洋、公园、公路、公共设施等,我们都可以自由享用;相对的,有主的财物就不能“不予而取”了。

不予而取,不管自取、教他取,同样不当。现代的人,顺手牵羊、违法贪污、抵赖债物、吞没寄存、欺罔共财、因便侵占、借势苟得、经营非法、诈骗投机、赌博淫业、放高利贷等,都是佛教所不容许的非法所得。

在一般人的观念里,总以为不偷盗在五戒当中,应该是很容易受持的一条戒,因为自己并没有偷盗的性格和行为;殊不知这条戒其实是最难受持的。例如,桌上的一杯茶,别人没有说要给你喝,你就自己拿来饮用;人家园中的一朵小花,你认为漂亮,就擅自把它摘下来插在头发上;办公室里的圆珠笔,顺手带回家里使用等等,这都叫做“不予而取”。

不过,真正的偷盗戒也并非真的那么严格,根据戒律规定,要盗取价值五钱(古印度摩揭陀国钱币单位)以上的东西,这样的偷盗行为才是犯了“波罗夷”的根本大戒。但也并不表示说,不到这个价值的东西就可以自取,否则也是犯了“突吉罗”,行为仍然是可受疵议。

第三、不邪淫:佛制戒律,佛教在家信徒正常的恋爱、正常的结婚,甚至正常的离婚后再婚,只要不违背法律,都是佛教所容许的感情生活。

只是现在的人,夫妻正常关系以外的邪淫,造成家庭的不幸、社会的混乱,真是罪莫大矣!犯了邪淫的当事人,自己以为“婚外情”不是那么严重,甚至还自找借口说:是对方爱我、是对方追求我的。即使果真是对方爱你,但是爱的方法很多,何必一定要找不适合的异性呢?

自古以来,犯下邪淫罪,造成家庭纠纷、子女受创、金钱损失、伦理有损、道德有亏,甚至误蹈法网等,尤其让对方的家庭饱受耻辱,邪淫所造成的严重后果,真是不可谓不重。像唐明皇因为宠爱杨贵妃,本是媳妇,纳为宠妃,不但乱伦,甚至造成“安史之乱”,几乎亡家亡国。唐明皇因宠爱杨贵妃的一个不当邪淫,让当时受到摧残、伤害的人民,何止百万人以上。

佛教讲人是“有情众生”,但是情爱要在合理的情形下,也就是戒律的范围内,才能保身,才能治家,才能有益于社会;假如人人都能不邪淫,不但自身行为健全,家庭伦理、社会道德都会因此提升。

第四、不妄语:妄语有恶口、两舌、绮语、说谎等。所谓妄语者,就是“见言不见,不见言见;是的说非,非的说是”,所以造谣生事、搬弄是非、毁谤别人的名誉,破坏别人的好事;这在自己只是一句话,但是却让别人因此受到极大的伤害。

当然,妄语也有许多层次上的不同,有恶意的栽赃,有随口不负责任的伤害,还有方便的说谎。除了恶意、方便的妄语之外,其他只要造成别人受伤害的话,都应该视为妄语。

口业在“十恶业”里占了四项,所以人的这张口平时造下的“突吉罗”罪业,也是在所难免。但是今天你们所要受持的是“波罗夷”的“大妄语”戒,也就是谎称自己开悟了,自己已经证果,自己有了神通。像一些自称为“仁波切”、自称为“活佛”的人,都是犯了大妄语戒,罪过就更为严重了。

五、不吸毒:这条戒过去是指“不饮酒”,但实际上应该是“不吸毒”,因为“毒”可包括“酒”,甚至毒品比酒的危害更为严重。过去西方国家,曾想利用毒品灭亡中国,因为人吸了毒,精神就会萎靡不振,就不肯工作,就不思上进,就会倾家荡产,甚至很多邪恶的罪事因此发生,所以“东亚病夫”的称号也就由此而来。

防止毒品泛滥,要从源头开始管制,要限制不可以种植,不可以制造,不可以贩卖,不可以吸食;因为一个人只要稍微染上毒品,就会把自己的名声吃光,会把自己的金钱吃光,会把自己的人缘吃光,会把自己的家产吃尽,所以毒品绝对不能尝试。

烟酒也是一样,现代进步的国家,公共场所,像饭店、音乐厅、图书馆,乃至飞机上,都会禁止吸烟。另外,饮酒误国,饮酒误事,因为酒醉驾车而造成车祸的憾事,不知凡几?所以现代人士,纵使不能与酒完全脱离关系,至少也要做到不敬酒、不劝酒、不醉酒、不酗酒,并且将此列为人生重要的守则。

当然,也有人会质疑,喝一点酒,又不杀人、又不偷盗,哪有那么严重的罪过呢?殊不知饮酒之害,其大无比。活说有一个人想要“喝酒”,但是没有下酒菜。见隔壁邻居养了一只老母鸡,咕咕咕的叫着,他就“盗”来“杀”了当下酒菜,于是一下子接连犯了“杀生”与“偷盗”戒。女主人回来问起,他“谎”称没有看见鸡,犯了“妄语”戒。此时仗着几分醉意,见邻妇貌美就调戏非礼她,因而又犯了“邪淫”戒。

因为“喝酒”而把“五戒”一举全犯,如此焉能说喝酒之罪不重呢?

五戒是佛教的根本大戒,受持五戒不仅是入道的正因,也是净化心灵的良药。五戒的殊胜处在于,他是做人的根本道德,是伦理的基本德目,是了脱生死的正因,一切戒法都是由五戒的“不侵犯”之精神衍生出来的。例如,由五戒再扩而充之,有十善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恶口、不绮语、不两舌,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不愚痴)。

一般佛教徒都懂得“布施”修行,这是以身外之物来利人,只要稍有施舍心的人都可以做到;受持五戒,遵行十善法,则是以止恶行善的戒行来达到自心之清净,进而带给他人和平、尊重,让大家互相关照,享受最大的自由,此不侵犯他人之功德,比布施还要来得更大。

由于受持戒法的功德比布施更加可贵,所以佛陀常赞叹五戒为“五大施”。违犯五戒不但是佛教所禁止,国家法律也不允许;如果人人都能做到严持五戒,自能缔造一个祥和欢喜的国家社会。

肆、综论三皈五戒

以上分别介绍了“皈依三宝”和“受持五戒”的要点以后,现在再将三皈五戒的人间意义,综论如下:

三皈五戒,在佛教里是入佛之门的第一、二课,但实际上也是佛教与现代民主自由思想的古今遥相呼应。

佛教的“皈依三宝”,主张大地众生皆有佛性,人人是佛;就等于现代的政治,人人都可以当总统,总统是全民普选出来的,这就表示“民主”。佛教的“受持五戒”,“戒”的精神是“自由”,因为受了戒的人不会侵犯别人,只要管好自己,也不会违犯国法,自然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约束,也就可以逍遥自在的自由生活。所以,当初佛陀的“三皈五戒”,和今日的“自由民主”思想,实在是遥相呼应的。

我们受持五戒,人人不侵犯他人,彼此都能获得自由;人人皈依三宝,彼此都是同等地位,不分种族、国家、宗教,“人人皆有佛性”,这是多么平等的民主。

佛教不但适应时代,而且超乎时代。世界经过了几千年才慢慢进步到现代的自由民主时代,但在二千五百多年前,佛陀所提倡的“三皈五戒”,早已表达出自由民主的精神了。

说到佛教的“三皈”,皈依佛,佛要我们皈依他做什么呢?所以真正的皈依三宝,实际上就是皈依自己、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原来我们在世间上像是行尸走肉一般,并不认识自己“生从何处来,死往何处去”?

所谓“佛在世时我沉沦,佛灭度后我出生;忏悔此身多业障,不见如来金色身。”今天我们皈依三宝之后,一旦发现自己原来“我是佛”,我与佛一样的有智慧、慈悲,一样有无限的潜能;我也和佛陀一样,有真如、自性,我藉着皈依三宝的信仰,而能提升到与佛同在、与佛同等,那不是无比美妙的事吗?

受持五戒,五戒分开来讲有五条,但其实从根本上来看,只有一条戒,也就是“尊重自由故,不侵犯他人”。不杀生,是不侵他人的生命;不偷盗,是不侵犯他人的财产;不邪淫,是不侵犯他人的身体;不妄语,是不侵犯他人的名誉;不吸毒,是不侵犯自他的健康。多么伟大的佛陀,因为人人受戒,我的生命、我的财产、我的身体、我的名誉、我的拥有,就不会有人来侵犯了,这是多么美妙的事啊!

皈依三宝的好处,是因为“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畜生;皈依僧,不堕饿鬼。”皈依三宝就可以恶道除名,人天有份,所以皈依三宝很可贵。

皈依佛:点亮心灵的灯光,所谓“千年暗室,一灯即明”;皈依法:启开活水源头,源头既已打开,生命之水自然会源源而来;皈依僧:僧宝福田,给我们耕耘,只要有田有地,总能成长我的因缘善果。

所以,皈依三宝一定要认清楚:皈依佛性,佛是有历史可考,有父母生养,有修行证悟,有能力救苦。皈依法性,法是有永恒的真理,有普遍的功用,有必然的理则,有平等的特性。皈依僧性,僧是和合的意思,做人能与和平、和谐、和好、和悦等四和相应,所有一切众生就能“同体共生”了。

今天各位在此皈依了三宝,皈依以后要将初发心的一点信心,如同守护禾苗一样,好好维护,皈依后,每天至少要诵一卷《般若心经》,持之以恒,必能开智慧。而受持五戒,戒是人生的道路,有了五戒,就能安全、平顺。

三皈五戒是净化社会的原动力,我们不只是消极的受持五戒,更要积极的做到:不但不杀生,而且要护生、不但不偷盗,而且要喜舍、不但不邪淫而且要尊重、不但不妄语,而且要实语、不但不吸毒,而且要正行。因为戒的意义,除了有消极止恶的七众别戒声闻戒以外,还有积极行善的菩萨三聚净戒,也就是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戒不是只有消极的防非止恶,也有积极的为善和道德勇气。

三皈五戒就是实行自由民主的最高精神,皈依三宝就是尊重自己、肯定自己的佛性;受持五戒则是尊重别人、不侵犯别人的善行。皈依三宝是民主,受持五戒是自由;皈依三宝就是皈依自己的希望,奉行五戒就能圆满人生的希望。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