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黄帝内经体质养生法
2841100000014

第14章 辨体调理病理体质,疾病自除(9)

那么肝具体有什么功能呢?中医理论认为,肝主要有主藏血和主疏泄两大功能。肝主藏血一部分是滋养肝脏自身,一部分是调节全身血量。如果肝气不足,滋养肝脏的血液不够,人就会感觉头晕目眩、视力减退;调节全身血量表现在:肝会根据人体所处的不同状态,分配全身血量。比如人从静态变为动态的时候,肝会将更多的血液分配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当肝气不足导致肝的藏血功能出现问题时,就易出现上火,发脾气、睡眠不佳甚至是血液逆流外溢、呕血、衄血、月经过多等问题。肝主疏泄的功能即肝气宜泄,也就是说肝气具有疏通、条达的特性。主藏血和主疏泄是相辅相成的。肝疏泄功能强,血就能顺利到达身体各处,如果肝气淤滞,血流定不畅,无法供给全身,就会导致身体乏力、四肢冰冷等症状。如果肝气长期淤滞,全身脏腑器官长期供血不足,脏腑的生长和营运功能就会受到影响,体内的毒素和垃圾也无法排出,长期堆积在体内,就会发展成恶性肿瘤。可见,肝气充足对人体健康来说至关重要。

每到春天,前来挂号看病的患者都会排起长队,他们当中大多数人都是旧疾复发。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时令给我们的身体注入了阳气,有了阳气,我们的身体就有了动力。人的机体有一个本能,就是一旦有了动力,它就要冲击身体的病灶,想将病邪赶出体外。而这种力量是借助肝脏来表现的,所以春天肝气最足、肝火最旺。相对的,想要使肝气充足也要选在春天。那么,该怎么做呢?

第一,就是保持心情舒畅,凡事淡然处之。肝主升发阳气,要想肝气畅通,就要保持心情舒畅,不要过度忧郁、不要耗费心神、不要终日愁眉不展。思虑过度、忧愁不断会影响肝脏的疏泄功能,疏泄功能受到影响,身体的其他脏腑器官必然会受到影响,进而导致疾病发生。另外不要动怒,按照中医理论,怒伤肝,喜伤心,悲忧惊恐伤命根,所以必须戒怒。

第二,是多参加户外运动。春天生意盎然,树林、河边的空气中负氧离子较多,对人体有利,建议多到这些地方去活动。适当的活动不仅能够舒展筋骨,畅通气血,增强肌体免疫力与抗病能力,还能消除“春困”的症状。“春困秋乏”是人们总结出的,但却不建议执行。因为中医认为“久卧伤气”,总是睡觉会导致新陈代谢变慢、气血循环受阻、肝脏功能下降、脂肪堆积、毒素不能及时排出体外等一系列症状,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病患滋生。

第三,保持有规律的生活。保持有规律的生活就是要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时间。实践证明,不注意休息是肝炎转为慢性的最常见原因。这里的休息指的不是散步或者看电视,是卧床休息。中医认为“人动则血归于诸经,人卧则血归于肝脏”,休息能增加肝血流量,激活肝脏细胞,增加肝脏的局部免疫能力。

第四,饮食有节。不能暴饮暴食,养肝的食物有蛋类、瘦肉、鱼类、豆制品、牛奶等,它们不但能保持肝脏所需的营养,而且能够减少有毒物质对肝脏的损伤,有利于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另外还可以多吃一些温补阳气的食物。比如葱、蒜、韭菜、菠菜、大枣等。葱、蒜、韭菜是益肝养阳的佳品;菠菜舒肝养血;大枣养肝健脾。

第五,忌过度劳累或精神紧张。随着年龄的增长,肝的重量会逐渐减轻,肝细胞的数目也会逐渐减少,肝的储备、再生、解毒能力会下降,如果过度劳累或精神紧张,肝很容易受到损害。以前遇到一位患者,他人到中年,明显感觉体力、精力都大不如以前,经常感到浑身无力、没有食欲,晚上看一会儿电视眼睛就会发干、发涩。后来我告诉他,他这种情况是劳累过度造成的轻度肝损害,要注意多休息。没过多久,他的状况就有所好转了。

第六,按摩“太冲穴”、“心包经”。“太冲穴”是肝经上最重要的穴位,是治疗各种肝病的特效穴位。具体位置在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脾气比较暴躁的人要重视这个穴位,建议每天坚持用手指按摩2分钟。因为“心包经”和肝经属于同名经,所以按摩心包经也能起到刺激肝经的作用,建议在19点到21点的时候按摩心包经。

第七,配合肝经的工作。肝经在丑时工作,也就是每天凌晨1点到3点的时候。在十二生肖中,丑对应的是牛,牛是一种很有力量、很有韧性,但也很温和谦虚的动物,这也是丑时的特征。这段时间是肝经气血最旺的时候,此时人体的阴气下降,阳气上升,体内的阳气比子时更加壮大,但肝经的主藏血功能会控制阳气,让其不能一直生发上去。有生发就要有收敛,有生长就要有收藏,不会出现过犹不及的情况。同样的道理,人在丑时也一定要休息好,最好处于熟睡状态,这样才能养肝血。千万不要留恋夜生活或者工作,现在有很多得乙肝、脂肪肝的人,就是不注意养肝造成的。

专家问答:

1.你好我也好问:我最近气血升高,肝血增多、肝热、经血颜色深、晚上睡眠质量不好,失眠多梦,白天心浮气躁,头脑发胀,严重时会有耳鸣的症状,请问应该怎么办?

答:按压大腿内侧的肝经,肾经以及太溪、心经从手肘到手腕的部分,特别是神门、肺经的尺泽、鱼际,三焦经的支沟,疼痛的部分可以多按揉2-3分钟。心浮气躁、心悸、舌尖红、疼者可以在睡前服用牛黄清心丸;心烦、口干口渴、出汗、抑郁者可用外加逍遥丸。疲劳、眼睛酸、怕光、烦热可用石斛夜光丸或明目地黄丸。

2.无选问:老师你好,最近我在一本书上看到“背为阳,腹为阴,冬季要养阴藏阳,不宜在后背刮痧和按摩”的说法,请问这是哪里来的理论?另外这种说法真的对吗?

答:我个人认为这种说法是过度拘泥于古训,中医确实认为秋收冬藏,冬季不宜宣发、耗散,但是如果体内寒气束表,郁热难发,那么必会导致外冰内火,春必发病,所以对于寒气束表,郁热难发的患者来说,用刮痧、按摩等方法解散、疏通是非常必要的。

固护肾气,人人皆可活百岁

“肾气”是肾精所化之气,反映了肾的功能活动,固护肾气对人的健康、长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若肾气不足,五脏六腑功能就会减退,不仅会引发各种疾病,还会引起早衰,甚至寿命也会折损,所以有肾气盛则寿延,肾气衰则寿夭一说。

《黄帝内经》:“(肾)受五藏六腑之精而藏之。”

中医认为,肾是先天之本,是一个人生命的本钱,肾功能活动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健康甚至生命。那么肾究竟有什么功能呢?

肾对于人类来说,最重要的功能可能就是繁衍后代了。每个新生命都是父亲的精子和母亲卵子相遇、相结合的产物。而精子和卵子与肾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黄帝内经》记载“肾者,作强之官,技巧出焉。”这就是对肾的创造力的肯定。肾气是人体力量的来源,我们的力量都是从肾来。父精母血运化胎儿也要依靠肾。

除了繁衍后代外,肾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功能,就是主纳气,这个气指的是“元气”,元气是天生的,有些人天生“元气”足,身体就会比较健康、强壮。但如果只一味的挥霍出生时带来的“元气”,而不加保养,那么身体就会逐渐走下坡路,也就是说,虽然父母给予了长寿的可能,但却因为我们不懂得保护肾而失去了;相反,有的人前天“元气”不足,小时候体弱多病,但通过不断的调养,不肆意浪费“元气”,反而有可能长命百岁。

另外,肾还主藏精,注意这里所说的精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能充养骨髓、脑髓,调节生殖、泌尿功能,对生长发育和生命进程起重要作用。“精”有先天、后天之分。先天之精是构成人体胚胎的原初物质,只能由父母处获取;后天之精是又称“脏腑之精”,是出生后,从饮食中获得的水谷精气及脏腑生理活动过程中所化生的精微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的根本,是维持生命的物质基础。肾气足,肾的藏精功能就强。所以说,肾气足是否充足与人的生老病死都有很密切的关系。

“肾开窍于耳及二阴,其华在发,在志为恐。”如果人的肾气开始衰弱了,通常最先表现在头发。人从30岁起,肾中精气就会出现生理性不足。40岁以后,开始出现明显的亏虚,就会开始有白头发,除了出现白发之外,如果出现以下症状也表明已经出现了肾虚,如果不及时给予补养和治疗,就会越来越虚。

首先,封藏失职。如果肾气不足,膀胱失约,会表现为小便频繁,夜间起夜次数增加,严重时还会有失禁的情况。男性容易产生遗精、早泄、滑精等症状;女性就容易产生带下清稀而多、清冷的症状。

其次,肾不纳气。中医认为,肾主气。如果肾气不足,就会产生气短、气不连续、出气多,入气少,四肢冰冷的症状,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

再次,喜味道厚重。现在很多年轻人吃饭时讲究吃辣,没有辣椒就吃不下饭,对其他味道的感觉也越来越弱,总是喜欢吃味道厚重的东西。中医认为,出现这种症状就说明人的脾胃功能越来越弱了,肾气已经不足,所以才需要味道厚重的东西将元气调上来帮助运化。

最后,主水失职。肾气能够调节人体水液代谢,如果肾气不足,体内的水液代谢就会紊乱,水失所主,会导致水肿、尿频、尿失禁、尿少、尿闭等症状。另外,如果成年人经常在下午17~19点的时候发低烧,就表示这个人气血水平很低,肾气已经大伤了。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补充肾气、养肾防衰呢?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房事有节。保护肾精是抗衰老,保健康的基本原则。古人认为:“二十者,四日一泄;三十者,八日一泄;四十者,十六日一泄;五十者,二十日一泄;六十者,当闭固而勿泄。”房事既要节而少,又要宜而和,不勉强,不放纵,房事后第二天身体不感疲劳、心情愉快。房事有节,则阴精盈满,肾气不伤,能够延年益寿。

第二,保持心情愉快。在中医理论中:恐会伤害肾,只有每天保持精神愉快,才能保护肾气不伤。肾气充足,五脏六腑得到滋润,身体才能健康。

第三,重视脾胃调养。想要肾气足,就一定要注重脾胃调养。不要暴饮暴食,暴饮暴食会加重肾脏负担。应当合理调配食物,烹调有方,饮食有节,食宜清淡,荤素搭配,忌食秽物,可以多吃木耳、大枣、乌鸡,多喝酸奶、吃山楂等。脾胃强,则化源有继,肾精得充,精化肾气,自然健康长寿。

第四,起居有常。古人认为,护肾应该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养阳”,这个“养阳”指的就是养肾气;“秋冬养阴”,这个“养阴”指的就是养肾精。具体来说,春天应该“夜卧早起,广庭于步”,畅养阳气;夏天应该“夜卧早起,无厌于日”,温养阳气;秋天应该“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收敛阴气;冬天应该“早卧晚起,必待正光”,护养阴气。

第五,按摩肾经、“涌泉穴”、“太溪穴”、“三阴交”。按摩按摩肾经、“涌泉穴”、“太溪穴”、“三阴交”可以调养肾脏、增强体质。“涌泉穴”在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是肾经的首穴。按摩“涌泉穴”的时候,应盘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涌泉穴,向左面旋转按压30次,向右面旋转按压30次;然后用右手拇指按压左足涌泉穴,向左面旋转按压30次,向右面旋转按压30次。“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按摩“太溪穴”方式和“涌泉穴”一样,只是按压穴位改成“太溪穴”,次数改成15次;“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按摩方式和“涌泉穴”、“太溪穴”一样,不过“三阴交”需要左右脚交替按压20次。

另外,自我按摩腰部、刺激商阳穴、刺激关元穴等也能够起到补充肾气、养肾防衰的作用。

总之,为了我们的健康,为了我们的幸福,一定要了解肾,保护肾气,使肾气充足。

专家问答:

就是你了问:医生你好,我儿子今年已经12岁了,从两岁起他就一直遗尿,每天晚上要叫四、五次,每次他都睡的很沉,不容易叫醒。我儿子平时还很容易着凉、感冒、咳嗽,只要一吃药他就会尿的更频繁,从两岁到12岁,我一直带着儿子到处治疗,中药吃了无数,医院专门的遗尿症专科也不知道看了多少个,但是遗尿的情况一直没有好转,最近这两年更严重,他总是弯着腰走路,远远看过去就好像老头子一样,为了让他挺直腰板,我甚至给他穿了背背佳,但是依然不起作用。平时我也不敢揉我儿子的头发,我揉的地方头发都会掉,我非常的担心,请问我儿子还有救吗?我应该怎么办?

答:别担心,你的儿子有救,根据你的描述来看,孩子肾亏,肾亏的人不能揉涌泉穴,可以揉太溪穴,因为涌泉偏泻,太溪偏补。至于孩子驼背的问题,首先还是要纠正他的习惯,其次要带孩子去医院查一下,看看他缺不缺钙、锌,最后妈妈要每天用掌根帮孩子从头到尾按揉一下(后脊部分)。另外妈妈还可以用拔罐的方式拔孩子的肾俞部位,也可以在整个脊柱上拔,只要按照我的方法坚持一个月,肯定会见效。

清晨拍手是最好的补气之法

“掌上旋日月,时光欲倒流,周身气血清,何年是白头?”这是乾隆皇帝写的关于手与气血关系的诗,意思是手掌上藏着健康长寿的秘密,掌握了这个秘密,岁月就会倒流。这个秘密是什么呢?那就是拍手,虽然诗句有些夸张的成分,但是拍手能疏通全身气血,的确有极佳的补气效果。

《黄帝内经》:“心藏神,肝藏魂。”

中医认为,手是阳气的大本营,脚是阴气的大本营。手上有39个穴位,拍手可以震动阳气,推动全身气的运行,是一种至刚至阳的养生补气方法。为什么要清晨拍手呢?因为清晨太阳初起,天地间的阳气慢慢汇集,人体内的阳气也跟着太阳开始升发,如果此时再配以拍手,就更能促进阳气的升发,有利于全身之气的运行。

我就曾给一个患者建议“清晨拍手”的“药方”,这位患者年逾古昔,不仅患有严重的哮喘,而且心肺功能也不好。对于这个年纪的人来说,过多的服用药物会给肾脏带来太多负担。于是我让他在清晨,找一个空气清新的地方,比如公园、河边、树林,去拍手,几年坚持下来,这位患者不仅哮喘没有再犯,心肺功能也得到了很好的恢复。据他说,他将此方法教给了一个尿毒症患者,原本这个尿毒症患者每星期要洗三次肾,后来练习拍手,每天用力拍一两千下,现在跟换了一个人似的。

为什么清晨拍手能治病呢?其实道理很简单,人身上有十二条经络,其中“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和“手阳明大肠经”六条都和手掌相连。人体的气需要通过经络传输到各个脏腑,如果经络被堵塞了,气的运行就会受阻,人就会生病。拍手可以同时疏通六大经络,作用自然显著。后来我又建议这个老者在拍手的时候大喊,他有些无法理解。他认为自己除了身体不太好之外,并没有其他的困扰,没有想要大喊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