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自信与机遇(漫漫求知路)
28416900000033

第33章 能屈能伸才能成就大业

现在的生活,我们有太多的压力。每个人面对压力的反应不同,有些人被压力压垮,有些人则借压力开创新的生活。

其实当我们面对纷至而来的各种压力时,就要学习一下雪松的精神。当大雪来临时,不一会儿,树上就落了厚厚的一层雪。不过当雪积到一定程度,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条就会向下弯曲,直到雪从枝上滑落。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雪松完好无损。可其他的树,因为没有这个本领,树枝被压断了,只有雪松因为特殊的本领,才度过了大雪纷飞的寒冬。所以,当我们对于外界的压力要尽可能地去承受,在受不了的时候,学会弯曲一下,像雪松一样让一步,这样就不会被压垮。确实,弯曲不是倒下,也不是毁灭。它不仅只是一种生存方式,更是人生的一门艺术。

大丈夫要想成就大业首先就要能屈能伸,忍人所不能忍,才能为人所不能为。大家耳熟能详的韩信忍胯下之辱而图盖世之功业,成为千秋佳话。“雁雀安知鸿鹄之志”,就是因为一般人很难理解韩信的作为,所以,周围的人都耻笑他。可是,如果韩信当时一气之下捅死了屠夫,按律当斩,自然就无法再施展自己的抱负。韩信忍辱负重,不同屠夫争一时之短长而毁掉自己的前程,这种忍耐精神,既不是屈服,也不是逆来顺受,而是委曲求全,以暂时的退让集聚进攻的力量。古往今来,以忍让求取大业者数不胜数,从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到魏国司马懿的“装病夺权”,人们传颂这些故事,也在佩服他们的忍耐精神。如果当时勾践和司马懿不是以暂时的忍让,积聚力量,磨练意志,而是采取公然对抗的做法,将无异于自取灭亡,也根本谈不上成就大业。

堂堂七尺男儿能屈能伸,并不是就要忍气吞生,而是忍一时之气能更好地成就大业。古有韩信能忍胯下之辱,何况我们忍受的只是工作上的责备和不公平的待遇。为求得更好地发展,需要坚挣和忍耐!这样才能成就大业。

姜子牙在溪边垂钓的时候正好遇到文王便奠定了周朝八百年的基业;诸葛亮高卧于隆中,后来帮助刘备建立蜀国;韩信忍辱钻胯,成为兴汉名将;司马迁甘受腐刑,终于完成《史记》。这些流传千古的人物都是历史上有名的能够掌握“屈”和“伸”的成功范例。

陶渊明因五斗米不肯屈腰而挂印辞官还乡,诗词虽然给后人留下来不少,但他胸中治国安民的才华却没有了施展的机会。同样是清官,郑板桥采取的忍让策略,以自己的智慧来和那些贪官作斗争,为天下的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这就是“屈”和“伸”留给后人的思考,该如何面对那些“屈”和“伸”的问题。

人这一生中,一般人总是认为屈与伸代表着进或退,“屈”就意味失意,而“伸”则论为得意,这只是从表面上去理解的。实际上,人生中的“屈”与“伸”远远不是这样简单。人这一生之中的“屈”和“伸”是应该顺其自然按着势局的变化而进展,千万不可盲目而行。

屈伸之最的勾践

春秋晚期越国的国君越王勾践,越王允常子,公元前465年继位,长达32年,他是春秋时期最后的一位霸王。

勾践即位时,邻国吴国的国君是阖闾。

由于他的父亲允常不愿意帮助吴国来打楚国,又支持阖闾自立,从此两家就结下了怨仇。阖闾趁越国有丧事之机,兴兵讨越。混战中,越军射死了吴王,加深了双方的仇恨。夫差继位后,发誓要报越国杀父之仇。公元前494年,在吴越夫椒战斗中,勾践被他们打败了,同时被他们困在会稽山。

勾践虽然打了败仗,但他听取了臣下范蠡和文仲的意见,答应他们卑辞向吴国求和,等待时机一到以再图大业。文仲通过吴臣伯喜否说服吴王接受了越国的求和,勾践夫妇入吴为奴,在阖闾墓旁的石室里喂养马匹。他们小心翼翼地侍候着吴王,对他也是百依百顺,忍饥挨冻,他们也丝毫没有什么怨言。就这样整整过了三年,吴王终于相信了他们是真的已臣服了,于是决定放他们回他们的国家。

回到了越国以后,勾践再次迁都会稽,重修政制,用极快的速度复兴自己的国家。他尊贤礼士,敬老恤贫,以百姓为念。为了牢记亡国之痛、石室之辱,不让舒适的生活消磨了意志,他撤下锦绣被,铺上柴草褥,餐饮时先尝一口悬在床头的苦胆,给后人留下了卧薪尝胆的成语。他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发展生产,增加人口,减缓刑罚,轻徭薄赋,博取了军民的爱戴之心。他令国中男女人山采葛,赶织黄丝细布献给吴王,表示自己的忠顺,用来麻痹对方。而这一招也很有效,吴王一时高兴增加了越国的地界,从而也放松了对勾践的警惕,他认为勾践是真的屈服于他了。

勾践与君臣们心连心,大家共同努力,发愤图强,国势也不断的强大起来,而吴国呢?却一天天走向衰败。经过了近十年的耐心等待,公元前482年,勾践趁吴王发兵北征之机,发动了复仇战争,越国大获全胜。但考感到吴国实力犹存,勾践答应了伯喜否的求和之请。公元前475年,越军攻打姑苏城,围了二年以后,最终攻下了这座城,夫差逃至姑苏山。历史惊人地重演了,这一次品尝胜利滋味的是越王勾践。夫差当时就自杀了,越国从而吞并了吴国。因此,勾践成为春秋末年政坛上显赫一时的风云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