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听说韩信已经杀了龙且,攻破了他的二十万大军,不由担心起来。战事的发展明显对汉军有利,而楚军却渐渐丧失战前的优势,而败势日甚一日。项羽为此坐卧不宁。当他得知龙且阵亡,十分恐慌,如果韩信再与刘邦夹击楚军,大局就很难挽回了。从现有兵力来看,他实在无法组建一支大军,再与韩信对阵;而且韩信的才能,确实是对楚国的极大威胁。因此,项羽非常恐惧。
之前,项羽也知道韩信打了许多胜仗,但总没有把他放在心上。没想到楚军在韩信面前竟血本无归。司马龙且也是楚军名将,此人战败,何人还能抵挡韩信?这时,项羽才回想起韩信在自己帐下做郎中时的种种往事。他没有忘记,韩信因军中大事多次提出谏议,项羽总以为他人微言轻,没有认真听取。韩信离开楚军时留下一封长书,自己看也没看就扔掉了。韩信走后,项羽一点也没觉得惋惜。没想到,他到汉军却被刘邦拜为大将。项羽开始还耻笑刘邦,汉军无人,任用韩信。哪里想到韩信在汉军中越来越显出非凡的本领,一直逼到楚军头上。楚军在荥阳三次大败以后,给项羽一霸天下的雄心泼了一盆冷水。那时,他对韩信只有恨,而今天,对韩信却是思念。
项羽非常懊悔,想当初,怎么没重用韩信呢?今天却成为自己的对手,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呀!
就在项羽懊悔心焦的时候,这时,楚军谋士武涉看出了刘邦与韩信之间的矛盾正在加深,便对项羽说:“大王不必烦恼,我已为大王想出了一个好主意:策动韩信反汉归楚,斩断刘邦的一条臂膀!”
武涉是韩信当年在项羽帐下时熟识的朋友。项羽听了他的话,将信将疑。实际上,自从破齐以后。韩信已经成为楚、汉之间举足轻重的关键人物了。但是,韩信一向对刘邦忠心耿耿,一心想帮助刘邦成就大业,想说服韩信实在是太困难了。
武涉渴望的目光紧盯着项羽,继续说:“如果大王您采用此策,我宁愿担当此任,即刻前往齐国!”
项羽知道,武涉的辩才在军中很有名气,见他自告奋勇出使齐国,非常高兴,说:“如果你能说服韩信归顺楚国,我同样加封他王位;即使韩信不能归楚,能保持中立,也是你的功劳。这件大事就拜托你了。”
项羽一向为人强悍,天地不服,今天在韩信面前,却显得无奈。武涉从中看出项羽恳切的心情,知道这次出使责任重大。
这天,武涉带三五个随从,悄悄离开荥阳,来到齐国。这时,临淄城内的经济恢复得很快,城内很是繁华。大街上吹竽鼓瑟,弹琴击鼓,到处是悠扬的乐声。有的人寻欢作乐,不是斗鸡走狗,就是赌博踢球。道路上车辆互相争途,人们也彼此拥挤,真是“举袂成幕,挥汗成雨”。临淄城的富裕可见一斑。身为齐王的韩信,不但是手握重兵、威震天下的大将,而且是齐地七十余城的诸侯。不仅兵力强盛,而且富可敌国。以此时韩信的兵力和财力,与楚、汉争衡毫不费力。
武涉齐国王宫见到了韩信,屏退左右后,武涉说:“当初,天下豪杰并起,反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这是为了天下人生活安定。后来众豪杰推翻了秦王朝,霸王项羽分封天下,诸侯各得其所。诸侯本应守望自己的封地,过太平日子。然而刘邦却从中作乱,出汉中,取三秦,并吞诸侯,把黎民百姓又拖入战乱之中,这是天大的罪过。”
韩信说:“天下动乱,过在项羽。当初,关中封王时,我就预料天下必乱。项羽不听劝阻,一意封王,这是根源。汉王并吞诸侯,一统天下,是长治久安之计。我跟随汉王,志亦在此,你怎能说汉王有罪呢?”
武涉说:“刘邦是个包藏心机凶险不测的人。他为人奸诈,心毒手狠,不讲友情,不认亲情,儿女不顾,太公发妻不管,何况别人?你和他在一起不会有好下场的。刘邦还贪得无厌。他侵夺三秦大地后,还不满足,又出关攻打别国,竟打到彭城。项王仁慈,当初鸿门宴上放他一条生路,刘邦兵败彭城后,又放他一条生路。可刘邦却像一只癞皮狗,重整军队后再起祸端。他还身怀大恶。多年争斗,不知多少人死于战乱。百姓生活无法安定,往往成村成县地流离失所,赤地千里。人们恨刘邦,恨不能寝他的皮,吃他的肉。”
武涉看了看韩信,又说:“现在你为他打仗,还能能保一时平安。将来仗打完了,你一定被刘邦所擒。封你为齐王,是迫不得已,是权宜之计。现在你认清这事还来得及,待项王兵败以后,后悔就来不及了。当今天下,轻重在你一人。你投靠项王,则楚胜;投靠刘邦,则汉胜。项王思贤若渴,多次和我谈起你的才能,无不唏嘘感叹,后悔不已。项王说,如果你回到楚军中,仍加封你为齐王,掌辖燕、赵大地,并为全军元帅,一点不会折损你的尊贵。同样为王,一个凶而险,一个平而安,请问将军,你想走哪条路呢?”
韩信说:“当初我在项王部下,多次向他提出谏议,也想干一番事业,然而终究没有得到项王的重用。项王言不听,计不从,致使我弃楚从汉。我怎能再回过头来背汉从楚呢?如果那样,后人一定骂我反复无常。我韩信虽然没读过诗书,但绝不能出尔反尔。先生过去待我好,我不能忘记,但先生也不能强夺他人之志,给后人留下骂名。”
武涉又劝道:“将军不想归楚,君子亦不夺他人之志,但我不得不为将军的前途着想,只好为你谋划第二条道路。将军既不想投楚,也不必从汉,自立为王,三分天下,才能永保平安。如果天下成鼎足之势,互相钳制,也会出现稳定的局面。将军以为如何?”
韩信说:“三分天下和百分天下有何不同?只有一统天下,才有太平。韩信披荆斩棘,为的就是一统天下!”
武涉说:“对当今楚、汉二王的争斗,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偏右则汉王胜,偏左则项王胜。但是,如果项王今天为汉王所灭,那么明天就将换到足下了。您曾与项王有故交,为什么不及早地反叛汉王而与项王联合呢?现在,您如不当机立断,仍去效忠汉王,等到项王彻底覆灭了,到那时,汉王庆功登基日,就是将军您身首异处时!您想想这个可怕的后果吧!”
武涉的分析,合情合理,韩信无法提出批驳。但是,对武涉前面所说,刘邦为人的一贯无信,韩信与刘邦之间的矛盾,以及项羽灭亡后韩信自身的危机。韩信都听得进去,还甚为动心。但是,重提在项羽麾下的旧事,就激起了韩信心中的怒火。
韩信压抑住内心的不高兴,深深地舒了一口气,微微一笑,口气坚定地回答武涉说:从前在项王那里,我的官位不过是个小小的郎中,只是一个执戟的卫士,职责就在于执戟值宿保卫项王安全。我提出的任何建议和谋略,都未得到过项王的采纳。所以才离开楚营而投依汉王。汉王和项王大不相同,他封我为大将军,让我带领数万兵马!他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给我穿,把自己的食物给我吃,我的建议他全部采纳,我的计谋他也认为很好。正是因为这样,我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人家对自己深为亲信,我却背汉联楚,这是内愧于心的,虽死也不能从命!
武涉说:“如果不听我的劝告,以后必有后悔之日。还请将军认真思考,不要痴迷。”
韩信说:“我的志向已定,虽死不移。你回去替我谢项王,谢他没有忘记我。”
武涉旁征博引,数点历史,列举事实,一再强调陪伴刘邦的凶险,一再强调三分天下才安全。韩信见武涉还在喋喋不休,就对他说:“你可以走了。要不是看在楚军旧情,我把你交给汉王,他会剥你皮、挖你心的。”
武涉不能说服韩信,只好告辞。他知道蒯通在韩信军中,想一想又来见蒯通。当年武涉游说天下时,和蒯通相识,二人志趣相投,无话不说。
武涉见到蒯通之后说:“齐王韩信即将大祸临头了,你是他的幕僚,为什么不给他指一条生路呢?”
蒯通说:“先生之言,骇人听闻。韩信刚刚拜为齐王,正是春风得意之时,为何说他大祸临头呢?”
武涉说:“我听说,乐极生悲,物极必反。凡事到了极点,都会发生逆转,这是人力无法抗拒的。现在韩信虽然被拜为齐王,其实,汉王并不信任他。因为他掌有重兵,能决定天下大事,刘邦才封他为齐王的。你想,主不信任臣,臣会有怎样的下场呢?现在,项王在,韩信还能求得一隅平安,项王一旦兵败被杀,韩信就会大难临头。只是韩信身在事中,迷惑不解。你切不可耽误了他。”
不论武涉怎样说,蒯通只是发笑,不作回答。
武涉说:“先生为什么只发笑?”
蒯通说:“我听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凡事都有定数。齐王自有他的天数,你又何必远涉千里为他操心呢?”
武涉激动地答道:“吃人家的饭,就要为人家做事;穿人家的衣服,就要替人家求暖。你在韩信帐下已经多时,韩信待你不薄。你怎能在主人大难临头之际,袖手旁观,座谈高论呢?”
蒯通又是发笑,说:“先生不必操心,顺从自然,依托天道,天下事都有其归宿。你是楚军谋士,何必为汉军的事操心呢?”
武涉不能说服韩信,也没能说通蒯通,只好回荥阳,向项羽报告说:“我实在无能,不能说服韩信,没有完成使命,请项王治罪。”
项羽说:“我知道先生尽力了,只是韩信不念旧情,铁心跟随刘邦。待我有余力时,定要亲率大军教训韩信,到那时,韩信才能认识我项羽。”他叫武涉出帐休息,不必自责。
武涉不能说服韩信,韩信却正在威胁彭城。
楚国自司马龙且被消灭之后,彭城已无兵防守,韩信一旦率大军南下,直取彭城,后果不堪设想。
所说,韩信已经成为楚军心腹大患,让项羽昼夜寝食难安。